接下來小編帶你追尋歷史上真實的曹化淳,探索發(fā)生在他們身上的歷史故事。
在明初時期,燕王朱棣發(fā)動靖難之役,最后是谷王和李景隆為他打開了金川門,朱棣這才順利進入南京城。而在明朝末年,相似的事件再次發(fā)生,有個人打開了北京城門,讓李自成的農(nóng)民軍進了城。關(guān)鍵是,此人深受崇禎信任,那他為何卻為李自成開城門呢?
這個給李自成開城門的人,就是曹化淳。他幼年家境貧寒,所以十二三歲左右就入宮當了太監(jiān)。曹化淳天資聰穎,接受了宮中的教育后,成為一名詩文書畫樣樣精通的太監(jiān),深受司禮太監(jiān)王安的賞識,也是他的親信。
王安是魏忠賢的死對頭,但好在曹化淳得到伴讀侍奉信王朱由檢的機會,雖然后來魏忠賢害死王安,曹化淳受到牽連被逐出京城。但朱由檢即位后,立馬就將其召了回來,并委以重任。
久而久之,曹化淳就成為崇禎一朝,權(quán)勢最大的太監(jiān)。曹化淳不僅任司禮秉筆太監(jiān)(內(nèi)廷十二監(jiān)之首),負責起草詔書,他同時又是東廠提督,總提督京營戎政。從這里就可以看出,崇禎帝有多么信任曹化淳,他更是三次賜曹化淳御書碑。
既然曹化淳如此受重用,在朝中地位可以說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為什么他還要背叛崇禎帝,選擇投降李自成呢?其實主要就是他見明朝大勢已去,當時以曹化淳為首這幫太監(jiān),就動了投降李自成的心思。
崇禎不僅信任曹化淳,可以說他對太監(jiān)的信任,已經(jīng)遠遠超過對朝中的大臣,所以早在崇禎十五年的時候,京城的城防就被太監(jiān)掌控。曹化淳等人就想通過打開城門,來向李自成表忠心,說白了就是為自己將來鋪路。
只不過他們也沒想到,李自成很快又被清軍趕了出去。而令我們沒想到的是,曹化淳轉(zhuǎn)頭又效忠了清朝,并得到褒獎。清軍入關(guān)后,順治皇帝下詔褒獎了九個功臣,其中三位朝臣、三位封疆大吏、三位太監(jiān),而曹化淳,就排在三位太監(jiān)之首。
至于曹化淳具體為清朝立了什么功,史書只是模糊地記載:“化淳入國朝,上疏奏辦甚力?!辈贿^可以知道的是,順治帝真的很信任他,曹化淳在清朝的地位,甚至與當初在崇禎朝時沒多大變化。
有一次,曹化淳建議順治出去巡游,而地點就在自己老家附近。顯而易見,曹化淳就是想趁機向鄉(xiāng)親顯擺一下。曹化淳如此張揚,難免不會在朝中樹敵,于是沒過多久,就有人揭發(fā)他當年開城投降的事。沒想到順治不但沒懲治他,反而還安慰曹化淳,說他受委屈了。也就是說,順治的意思是曹化淳并未開城迎接過李自成。
其實直到現(xiàn)在,也有這種說法,《武清縣志》里就稱曹化淳是被冤枉的,說當時曹化淳并不在北京城,又如何能給李自成開城門呢?不過除了《武清縣志》外,仍有大量史料記載,曹化淳的的確確開城投降,當中不乏官方記載。
那么如果曹化淳真的開城投降過,為何順治還說他受冤屈呢?主要是順治很信任曹化淳,甚至覺得他是個得力的助手。再說明朝已經(jīng)滅亡,這時候追究前朝的事也沒什么意思。況且要不是曹化淳打開城門,李自成也沒那么順利能闖進去,清朝也沒那么容易坐收漁翁之利了。
不過曹化淳再受寵信也沒用,順治帝去世后一年,他也死了。之后孝莊太后廢除了內(nèi)廷十三衙門,還處死了另一深受順治寵信的宦官吳良輔。
進攻時是從西直門進入,撤退時退出京城,由山西、河南兩路撤退。
崇禎十七年(大順永昌元年,1644年)三月十五日(4月21日),農(nóng)民軍抵達居庸關(guān),監(jiān)軍太監(jiān)杜之秩、總兵唐通不戰(zhàn)而降,同時,劉芳亮率領(lǐng)南路軍,東出固關(guān)后,真定太守邱茂華、游擊謝素福出降,大學(xué)士李建泰在保定投降。
三月十六日,李自成部過昌平,抵沙河。十七日進高碑店、西直門,以大炮轟城,入午攻打平則門、彰義門、西直門。三月十七日半夜,守城太監(jiān)曹化淳率先打開外城西側(cè)的廣寧門,農(nóng)民軍由此進入今復(fù)興門南郊一帶。
三月十八日,李自成派在昌平投降的太監(jiān)杜勛入城與崇禎帝秘密談判。據(jù)《小腆紀年附考》卷四載,李自成提出的條件為:“闖人馬強眾,議割西北一帶分國王并犒賞軍百萬,退守河南······闖既受封,愿為朝廷內(nèi)遏群寇,尤能以勁兵助剿遼藩。
但不奉詔與覲耳?!彪p方談判破裂。三月十九日清晨,兵部尚書張縉彥主動打開正陽門,迎劉宗敏所部軍,中午,李自成由太監(jiān)王德化引導(dǎo),從德勝門入,經(jīng)承天門步入內(nèi)殿。
此時崇禎帶著太監(jiān)王承恩上煤山瞭望,又返回乾清宮,大臣皆己逃散,最后崇禎前往景山自縊,明朝滅亡。李自成下令將崇禎“禮葬”,在東華門外設(shè)廠公祭,后移入佛寺。二十七日,葬于田貴妃墓中。
擴展資料:
李自成是農(nóng)民革命史中一位偉大的人物。他從陜北發(fā)動革命,以抗糧均田為號召,轉(zhuǎn)戰(zhàn)十余年,卒以一六四四年三月推翻了明朝的統(tǒng)治。
但是,可惜他們?nèi)菀诪閯倮兆恚鲆暳岁P(guān)外的大敵,終于為滿洲人所乘,遭受了失敗。所以,李自成既有中國農(nóng)民典型的吃苦耐勞;
有創(chuàng)造力等優(yōu)點,也有農(nóng)民意識,小富即安,目光短淺的缺點。前者導(dǎo)致他成功,后者導(dǎo)致他成功之后迅速敗亡。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李自成
明朝天啟之時,“內(nèi)外大權(quán)一歸忠賢”,權(quán)傾朝野。崇禎皇帝登基之后,權(quán)傾一時的大太監(jiān)魏忠賢形勢危急,最終被崇禎皇帝所滅。一時間“閹氛迅昂”,然而,并非閹黨盡滅,而是魏黨伏誅。崇禎對于宦官的態(tài)度,并非是深惡痛絕,相反,崇禎在位期間,依然對宦官有所倚重。崇禎皇帝這種對宦官近似“依賴”的態(tài)度并非是昏庸之舉,因為明朝時的宦官并非一無是處之人,反而多有才華出眾之人。
明代宦官比起其他朝代的宦官來說,有一個明顯的優(yōu)勢,那就是有“書”讀。明宣宗時期,在皇宮內(nèi)設(shè)立內(nèi)書堂,專門給宦官們進行教學(xué)培訓(xùn),選小內(nèi)侍讀書習(xí)字,因此,多有才華出眾之人在宦官中脫穎而出。到了崇禎時期,內(nèi)書堂不僅沒有被廢去,反而投入了更多的“師資力量”,甚至邀請了翰林五品官到內(nèi)書堂進行教書。
在這種環(huán)境之下,宦官內(nèi)多有能人出現(xiàn),其中有一人名為曹化淳,便是宦官中的翹楚,深得崇禎皇帝喜歡和信任。
曹化淳,家境不好,出身微末,為了討口飯吃,選擇入宮求生。因為在明朝盛行將小孩子閹割為太監(jiān),入宮進行培養(yǎng)成為自己的親信,稱為“近君養(yǎng)親”。曹化淳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只有十二三歲的時候,就入宮當了小太監(jiān)。
受王安牽連,又得崇禎重用曹化淳特別聰明,而且好學(xué),最重要的是曹化淳懂事,也就是古人常說的聰明伶俐。曹化淳在宮中深得司禮太監(jiān)王安的賞識,成為了司禮太監(jiān)王安得小心腹。明朝的司禮太監(jiān)那可是有實權(quán)的職位,馮寶和魏忠賢都掛過司禮太監(jiān)的職位,在一定程度上與當時的內(nèi)閣抗衡。
所以,曹化淳跟著王安混,自然是如魚得水一般,好事兒自然也落不下他。正因如此,曹化淳后來某得了一個服侍五皇孫朱由檢的美差。但是好景不長,天啟初年的時候,魏忠賢得勢,開始弄權(quán),在這個過程中,擋了魏忠賢路的王安成為了他首當其沖的攻擊對象,很快,王安便被魏忠賢害死。
曹化淳是王安的人,如今又占據(jù)著侍奉五皇子朱由檢的美差,魏忠賢自然不會留下這么一個“定時炸彈”,萬一曹化淳得勢,他魏忠賢難免要惹麻煩,所以,魏忠賢直接利用王安的事件牽連到曹化淳,將曹化淳逐出北京,發(fā)配南京,這也就意味著曹化淳離開了權(quán)力圈,再沒有什么威脅了。
然而世事無常,又豈能是魏忠賢盡算?崇禎皇帝朱由檢登基,魏忠賢走到了末路,但是對于曹化淳來說,卻與魏忠賢截然不同,他曾經(jīng)“近君養(yǎng)親”的小主子,如今登基做了皇帝,他自然也跟著平步青云了。
魏忠賢倒了以后,曹化淳得到了重新觸碰權(quán)力的機會,回到了北京城,負責魏忠賢案子牽涉人員的調(diào)查平反工作,后來又讓他代皇帝兼管遏北京地醫(yī)的罩事防守 。無論從曹化淳與朱由檢的遠近關(guān)系來看,還是從朱由檢登基后對曹化淳的信任來看,都不難看出崇禎與曹化淳的關(guān)系十分密切,且崇禎信任曹化淳,曹化淳忠于崇禎。
入京為先主修墓受抹黑1644年,崇禎十七年,甲申年。這是一個對于明朝來說極為悲涼的年份,在這一年崇禎皇帝煤山上吊自殺,成為了大明朝的亡國皇帝。盡管崇禎皇帝做出了他的努力,卻沒能挽救積重難返的大明朝,在李自成的進攻下,明朝轟然“倒塌”。
李自成的大順政權(quán)也沒能穩(wěn)固長存,隨后又被入關(guān)的清兵搶占了北京城,開創(chuàng)了大清朝。順治皇帝來到北京的消息很快傳開了,此時尚在天津的曹化淳聽說以后,不顧個人的安危,急急忙忙趕到北京,并且上奏順治皇帝,提出了要重新修繕崇禎皇帝的墳?zāi)沟恼埱?,并且得到了順治皇帝的允許。前朝太監(jiān)請求為亡國皇帝修繕墳?zāi)?,這本是一件值得稱贊的事情,但是卻有人不這樣認為。
“ … …賊攻西值陰不克 , 攻彰倦陰 。 申刻 , 陰忽答 , 蓋太蓋曹化淳所南 ?!薄睹骷颈甭浴?眼看曹化淳在順治皇帝面前的這一次“露臉”,明顯有了“被接受”的跡象,明朝的一些文人對此十分不滿,因為曹化淳乃是明朝“閹黨”,如今清朝建立,他們不想看到曹化淳這樣的人再次獲得圣寵。隨之而來的是,部分文官的指責,他們表達的主要意思是,當年在李自成攻北京的時候,就是曹化淳開了城門放入了李自成,北京城才那么快淪陷,大明朝才因此快速滅亡。如今,這清朝的皇帝剛剛?cè)刖芑居忠孕蘅槼绲潐災(zāi)箒怼矮I媚”清帝,這種賣國賊理應(yīng)誅之。
“開門迎賊,賊入城,挺身侍從,今清入都,又復(fù)侍從,此賣國亂臣,雖萬斬不足服萬民心。”
這樣的說法不脛而走,很快在民間附和而出的野史也開始流傳,在這種情況之下,曹化淳急了,趕忙向清皇帝進行申辯。當年北京城被攻破的時候,我已經(jīng)退休回到天津六年了,怎么可能打開北京城出賣崇禎皇帝呢?然而,在《明史紀事本末》、《國榷》、《明季北略》、《明通鑒》等史料中,對于此事的記載都是曹化淳“開門迎賊”,曹化淳一時間竟然百口莫辯,郁郁而終。值得一提的是,這位明朝的太監(jiān),卻得到清帝康熙的厚愛,在他死后,兩次前去瑜祭 ,可謂是?“ 恩隆之遇 , 光及泉壤 。 ”
《忽覩南來野史記內(nèi)有捏誣語感懷》詩:“報國愚忠罔顧身,無端造誣自何人?家居六載還遭謗,并信從前使不真?!?
鐵路繞道“曹墳”,終難逃被毀曹化淳雖然死了,但是他的家族其他人卻并沒有因此受到打擊,例如他的次兄曹化雨,就有后人在清廷受到了重用。曹傳正是曹化淳所在的曹家后人,他在康熙年間深受皇恩,康熙與曹傳的關(guān)系匪淺,甚至康熙出行到了武清地界時,也會與曹傳見面。因此對曹傳的兒子翰林院編修曹涵也十分看重,讓他當了太子伴讀,并且曾經(jīng)親筆題匾贈予曹家,被曹家奉若傳家之寶,懸掛在了曹家祖墳前院的大門口,以此來彰顯曹家的圣寵。
這塊匾額乃是康熙帝所賜,其權(quán)威性在清朝無與倫比,許多官員途經(jīng)此地,都要下馬拜匾,因其懸掛之地的特殊性,自然也就拜了曹家的祖墳了,曹家祖墳也就榮寵無比了。深的圣恩的曹氏家族,子孫逐漸興旺起來,祖墳的規(guī)模未來不足以容納曹家后人,曹涵后來就重新選址,在天津武清區(qū)東馬圈鎮(zhèn)附近,占了一片約一千畝土地,作為曹家墳瑩,當?shù)厝朔Q之為“曹墳”。
到了光緒帝時期,有一次修建鐵路,鐵路修建的圖紙已經(jīng)規(guī)劃完畢之后,在具體實施的時候卻發(fā)生了一點問題。鐵路按照圖紙的原有設(shè)計,正好需要穿過曹家的祖墳。曹家人聽說了這樣的消息之后,自然不同意。不過,他們曹家雖然是當?shù)氐拿T望族,但是對于清朝發(fā)展來說,卻又算不得不退步。但是曹家準備最后爭取一次,盡量不打擾先人清凈。
在這一次爭取的過程中,曹家人抬出了康熙的賜匾,以此為理由拒絕搬移祖墳。最終此事落到了慈禧的耳朵里,在經(jīng)過一番思考之后,慈禧覺得應(yīng)該保存先祖的顏面,讓鐵路給康熙賜匾讓道,也就是繞開了曹家的祖墳修建。在經(jīng)過鐵路工程師的核實之后,確定可以重新規(guī)劃此段鐵路,最終,曹家的祖墳在這一次風波中得以保留延續(xù)。
但是,康熙的賜匾能夠保住曹家祖墳一次,卻不能保它永久,比較清朝后來都自身難保了,康熙的余威自然也就蕩然無存了。后來,曹家的祖墳被一群熱血的少年給挖掘了,從此以后,曾經(jīng)風光一時的“曹墳”也就成為了歷史。
曹化淳是明朝末年太監(jiān),受到明朝最后一位皇帝崇禎帝朱由檢的信任,曾負責處理魏忠賢專政之時的冤假錯案,平定昭雪冤案兩千余件,是一位在歷史上無太大污名的太監(jiān)。
太監(jiān)是中國封建社會一個非常特殊的群體,乃是由男子閹去子孫根而成。古話講:“不孝有三,無后為大”,血脈傳承是一等大事。在男女地位相差極大的古代,甘于閹去子孫根,再無法生育之人,要么就是野心極大之人,要么就是迫于無奈者。其中前者少見,后者多見,而曹化淳不屬特殊之列。
曹化淳幼年之時,家境貧困,在無法維持生計的情況下,只能選擇凈身入宮,成為皇室家奴。曹化淳入宮之時,大概十二三歲左右,此后在宮中受到了比較好的教育。因為年紀小,本人又聰慧,詩文書畫,都十分精通,所以受到司禮太監(jiān)王安賞識,倒沒有吃太多的苦。
曹化淳后來入信王府邸,伺候五皇孫朱由檢,這是他人生一個非常重要的轉(zhuǎn)折點。天啟初年,王安別魏忠賢害死,深得圣寵而又專權(quán)擅政的魏忠賢成為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人物。而曹化淳因為是王安的親信,所以受到牽連,被逐出北京,發(fā)配到南京待罪。好在沒有丟了性命,有了復(fù)起的希望。
公元1628年,朱由檢繼承皇位,改元崇禎,就是歷史上著名的崇禎皇帝。曹化淳因為早年服侍崇禎皇帝,因此在崇禎帝繼位之后被召回,委以重任。
崇禎皇帝早就對專權(quán)的魏忠賢不滿,雖然繼位之初因為權(quán)力受限,而未能立即處置魏忠賢。但是等到跟腳站穩(wěn)之后,如疾風閃電一般迅速處置魏忠賢及其一黨奸臣。曹化淳這個時候,受崇禎帝信任,負責清理魏忠賢時的冤假錯案,期間 *** 魏忠賢所為冤案達兩千余件。
因為辦事得力,曹化淳受到崇禎帝的重用,到崇禎四年之時,曹化淳在宮中地位極高。崇禎十一年,任司禮秉筆太監(jiān)、東廠提督,權(quán)利達到巔峰。
登臨高位不久之后,曹化淳連上三疏請求歸鄉(xiāng),崇禎帝同意了他的請求?;氐郊亦l(xiāng)之后,曹化淳還代為處理了兄弟的喪事。
公元1644年,闖王李自成攻破北京,崇禎帝在眉山自縊。后來不久,吳三桂開山海關(guān),清軍入關(guān),大敗李自成的軍隊。清順治帝入主紫禁城,曹化淳赴都上疏,請妥懷宗帝后陵寢。經(jīng)恩準,委內(nèi)官監(jiān)冉肇總理其事。
不久之后,順天府文人楊博,宛平文人楊時茂等分別上疏參告曹化淳“開門迎賊,賊入城,挺身侍從,今清入都,又復(fù)侍從,此賣國亂臣,雖萬斬不足服萬民心?!辈芑咀晕疑鲜柁q解,言當時本人并未在北京,此乃誣陷。
但是曹化淳的這個說法,在后世卻受到質(zhì)疑,因為查看歷史資料,并無曹化淳歸鄉(xiāng)的歷史記載。若是曹化淳為了避嫌,因此有此說法也不一定。
曹化淳作《忽南來野史記內(nèi)有捏誣語感懷》詩:“報國愚忠罔顧身,無端造誣自何人?家居六載還遭謗,并信從前使不真?!北磉_自己被人誣陷的無奈和憤恨,因為此詩情真意切,因此大部分都相信曹化淳并沒有開門迎闖賊。后世也暫時以此為事情的真相,不過并未拍板定案。 ?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34441.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