臧洪是怎么跟袁紹結仇的,這是很多讀者都比較關心的問題,接下來就和各位讀者一起來了解,給大家一個參考。
關東大軍的浩大聲勢,使逆臣董卓惶惶不安。而黃巾余黨的跟隨者更是有十萬多,同時威脅于河東地區(qū)。于是董卓一面殺掉袁紹在洛陽的親族,派遣重軍分兵把守;一面又準備挾持當時的君主,從而遷都西京。
這時,關東大軍若能抓住戰(zhàn)機,乘勢西進,形勢一定使十分有利的。然而在這關鍵時刻,袁紹等人卻沒能形成統(tǒng)一的陣營,誰都不想第一個出戰(zhàn)。畢竟第一個出站的損失一定是最大的,但是功勞卻不是,因此眾人都持著觀望的想法。當時只有曹操決定出兵,然因西進的軍隊,只有張邈一小隊人馬。至滎陽汴水(今策陽東北)時,便被董軍打得大敗,及至曹操退歸酸棗。這讓曹操十分惱火,畢竟這些人啥都不做,只是觀望,有違聯(lián)盟的初衷。曹操在責讓他們的同時,重新為其籌劃謀略,打算再次進軍。至當年三月,橋瑁被充州刺史劑岱所殺,諸軍內(nèi)部各懷遲疑,由此矛盾不斷興起??此妻Z轟烈烈的締謀伐董戰(zhàn)爭,就這樣,不足三個月便煙消云散了。此后,長達數(shù)十年之久的軍閻混戰(zhàn),也便由此拉開了序幕。
在關東大軍討伐董卓的過程中,北方的公孫瓚與大司馬劉虞產(chǎn)生矛盾。臧洪為進一步擴大反董武裝陣線,壯大反董力量,復與廣陵太守張超商定:由臧洪前往幽州,說服劉虞。于是,臧洪復踏上了共伐董卓的征程。但是由于道路的艱險,在行至河間時,無法通達,于是求見了袁紹。袁紹見到臧洪,認為此人堪當重用,盛情款待。適逢青州的焦和,前起兵討伐董卓,剛過黃河就碰上了當時的黃巾軍,慘敗收場。袁紹遂使臧洪取代了焦和的職位,遣他前往青州。顯然,袁紹授予他這個官職,是以“盟主”的身份而出現(xiàn)的。臧洪到達青州之后,安撫百姓,使得當?shù)爻霈F(xiàn)了安定的局面。袁紹覺得這個人這么能干,就讓他做這個么一個小官實在是埋沒了,于是升了他的官,讓他掌管東郡。此時,董卓已被呂布所殺,軍閥混戰(zhàn),硝煙四起。
事實上伐董聯(lián)盟早已不復存在了。至興一年(195年),曹操發(fā)兵圍張超于雍丘(夸河南杞縣),情況緊急,遂遣使求救于臧洪。臧洪作為張超的故吏,在得知這一情況后,當即就準備帶人前去支援。然臧洪本來就沒有多少兵,而且還不是精兵,因此即便他想救也比較難。于是想著自己還是上司,便向袁紹求助。但是袁紹只為自己打算,并沒有同意支援。于是,在曹操的進攻下,張超城破被殺,臧洪也因此與袁紹接下了不解之怨。
袁紹看到臧洪離叛,帶人圍攻了他,畢竟這么個人才可不能進入他方陣營。但因臧洪堅決抵抗,久攻不下。遂使臧洪的同鄉(xiāng)陳琳寫信給他,勸他投降。而臧洪則以滿腔義憤,以書相答。袁紹看到臧洪的書信,知曉他并不想投降,于是加大攻擊力度。等到城中糧盡,外面有沒有支援時,臧洪便想著解散將士,畢竟不想讓他們和自己一起受苦。但是眾將士對此十分不忍,硬是和他一起守著城。東武陽被攻破后,臧洪被活捉。袁紹本以與臧洪關系還可以,還想著勸服他。但是臧洪始終不同意,袁紹便知曉想要勸服是不可能的。收復不成的袁紹最終處死了臧洪。
臧洪本是有勇有謀之人,但是他還是天真了些。戰(zhàn)時各方勢力看中的是利益,一心想著復國的難道沒有嗎?有的,但是太少了,而且這樣的人也走不遠。因此沒認清局勢的臧洪,這個在在討伐董卓的過程中起過“締謀連衡”重要作用的臧洪,最終被袁紹殺掉了。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34636.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