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給大家準備了廉頗和藺相如的故事,感興趣的小伙伴們快來看看吧!
趙惠文王在位期間有藺相如、廉頗、平原君、趙奢等文武大臣,整個趙國政治清明,武力強大。當時秦國有東擴的野心,趙國就成為秦國的第一個障礙。秦國多次進攻趙國,都被廉頗率軍擊破了。
眼看打不下來趙國,秦國便聯(lián)合韓、燕、魏、趙攻打齊國。趙惠文王派廉頗伐齊,廉頗在陽晉一戰(zhàn)取得勝利。秦國迫于廉頗的威名,一時不敢貿(mào)然攻打趙國。后來秦趙兩國多次戰(zhàn)爭,每一次都是廉頗運籌帷幄,使得秦國屢戰(zhàn)屢敗。
秦、趙兩國上黨之戰(zhàn)
公元前262年,秦、趙兩國因為爭奪上黨,爆發(fā)大規(guī)模戰(zhàn)爭。耗時三年,趙國40萬精銳被坑殺,軍事實力受到了嚴重的削弱。沒過多長時間秦軍糾集50萬大軍卷土重來,這時趙國無力抵抗秦軍,于是趙國聯(lián)合魏國和楚國共同保衛(wèi)邯鄲。
秦軍分兵三路:左路向韓國進攻,直奔太原、上黨;右路向南陽進軍;中路直逼趙國都城邯鄲。趙軍最高統(tǒng)帥為平原君趙勝,整個邯鄲的守衛(wèi)工作由廉頗負責。秦軍采取“圍困”戰(zhàn)術,把邯鄲城圍困數(shù)月。
由于趙勝、廉頗的堅守,秦昭王就把統(tǒng)帥王陵換成王龁。王龁率軍圍困邯鄲城5個月,邯鄲城內(nèi)已經(jīng)糧草斷覺,在這個危急時刻,平原君趙勝采用外交政策,魏國、楚國的援軍趕到,三國合力,秦軍無奈只能撤退。
藺相如完璧歸趙
這個時期趙國武將依靠廉頗、外交依靠藺相如;趙惠文王十六年(前283年),秦昭王寫信給趙王,愿以十五個城池換取“和氏璧”。藺相如奉命帶“和氏璧”來到秦國,據(jù)理力爭,機智周旋,終于完璧歸趙。
澠池之會
公元前279年,秦王與趙王相會于澠池,他隨侍趙惠文王,當面斥責強大的秦國,保全了趙惠文王的尊嚴。再加上廉頗率軍在附近駐扎,使得秦王不敢輕舉妄動。等到趙惠文王回國以后,藺相如被封為上卿。
負荊請罪
由于藺相如的官位在廉頗之上,使得廉頗不服。廉頗曾對門客、大臣揚言:“藺相如出身卑微,只憑巧舌之辯一時僥幸立功,就位列我之上,我怎能服氣?今后見到藺相如,一定當面羞辱他?!焙髞硖A相如就故意推脫有病不上朝,這樣廉頗更加趾高氣昂。
有一次,藺相如和廉頗相遇,廉頗就吩咐仆人截住藺相如,好好的羞辱藺相如一番,然而藺相如匆匆忙忙的躲開了,廉頗得意洋洋的告訴仆人,藺相如這是害怕了。后來廉頗聽說了藺相如的一番話,讓他羞愧難當。
藺相如說:“秦國之所以不敢侵犯趙國,就是因為有我和廉頗將軍輔助趙王。如果我和廉頗將軍因為一點小事鬧不和,損失的是我們趙國?!绷H聽說這些話,脫去上衣,漏出上身,背著荊條,由賓客帶引,來到藺相如門前請罪。
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負荊請罪”,從此藺相如和廉頗重歸于好,在兩個人的共同輔佐下,趙國內(nèi)外安定,保證了國家的安全。公元前266年,趙惠文王去世,太子趙孝成王即位,秦國開始對韓國上黨大規(guī)模用兵。
上黨太守眼看韓軍孤立無援,干脆把上黨獻給趙國。秦、韓兩國的戰(zhàn)爭就演變成了,秦、趙兩國對上黨的爭奪戰(zhàn)。這個時候的趙國名將趙奢去世,藺相如也病逝了,廉頗獨自負責上黨的保衛(wèi)工作。秦軍用了三年的時間攻打上黨,久攻不下。
于是秦國采取反間計,到處散布消息說:“秦軍所害怕的是,趙奢的兒子趙括來做將軍?!壁w孝成王半信半疑的免去趙括的職務,任用趙括為將軍。結果趙軍40萬人被坑殺,導致趙國的元氣大傷,廉頗的命運也幾經(jīng)起伏。
英雄暮年
公元前245年,趙孝成王去世,其子趙悼襄王繼位,趙悼襄王繼位后重用奸臣郭開,郭開便開始排擠廉頗,趙悼襄王解除了廉頗的職務。廉頗在攻打樂乘的時候,投奔了魏國大梁。魏王雖然收留了廉頗,但是沒有重用廉頗。
趙國多次被秦軍圍困,趙王想再一次重用廉頗,于是派使者帶去盔甲和快馬去慰問廉頗。郭開害怕廉頗再次得勢,暗中賄賂使者,讓使者說廉頗的壞話。使者回來匯報趙王:“廉頗吃飯還行,但是在吃飯的過程中上了三次廁所?!?/p>
趙王認為廉頗老矣,就沒有重用廉頗。楚國聽說廉頗在魏國,就暗中派人迎接廉頗入楚,廉頗擔任楚將后。并沒有立什么功勞,最后死在楚國。十多年后,趙國被秦國所滅?!妒勒f新語》:“廉頗、藺相如雖千載上死人,懔懔恒如有生氣?!?/p>
廉頗最后抑郁成疾客死他鄉(xiāng),藺相如病死于趙都邯鄲,算不上慘,只是以他們的能力志向這樣的結局不算好。廉頗是戰(zhàn)國末期趙國的名將,與當時的白起、王翦、李牧等名將齊名,戰(zhàn)無不勝攻無不克。可以說趙國因他的存在而存在,消亡而消亡。他臨到死都還盼著趙王能重新重用他,對趙國忠心耿耿,但是一腔熱血無處噴灑,非常可惜。藺相如勸阻趙王不要任用趙括,沒能成功,很多有利的政見也不被采納,也算空懷奇才。
廉頗和藺相如的故事,中學課本就有學過。這是兩個忠君愛國,一文一武的奇才,共事于趙國君王。廉頗領兵打仗從未有敗績,在打仗如家常便飯的戰(zhàn)國時期,武將保家衛(wèi)國可謂國之棟梁,國之重器。對于靠動嘴、懂點“小聰明”就備受趙王器重的藺相如非常不滿,武將不懂文臣的作用,但文臣卻知武將的重要。藺相如站在國家榮譽和尊嚴的至高位置,對廉頗寬容忍讓,讓廉頗對其佩服之至,后來竟成了至交好友。
但是廉頗雖然有才,也架不住君主的無能。趙孝成王中了秦國的離間計,棄廉頗不用而用了只會紙上談兵的趙括,讓四十萬趙國士兵被殘忍坑殺,從此走上滅國之路。“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廉頗是后世用人之策的最典型的一個例子。用好一個人,不用一個人對成敗的影響有直接影響。
廉頗身在異國他鄉(xiāng),魏國、楚國奉他為上賓,求他當主帥也沒能讓廉頗心動分毫,心里只有趙國??杀?、可嘆!藺相如一直輔佐趙王,奈何君王不納諫。后世有說藺相如和太子去秦國做人質,結果太子死了,藺相如獲罪處以極刑。不過這個說法歷史依據(jù)不足,史學家都偏向病死一說。
其實到生命的最后廉頗和藺相如的結局都還算不錯,因為在那個動蕩的年代,許許多多的功臣名將結局都不算好,有的戰(zhàn)死沙場,有的受君王猜忌,被戰(zhàn)首示眾,而廉頗和藺相如已經(jīng)算是壽終正寢的了。
在“將相和”的這個故事里,我們知道廉頗和藺相如結下了深厚的友誼,兩人一文一武幫助趙國提升實力。然后等到趙孝成王死后,新繼位的趙悼襄王卻不像父親一樣信任廉頗,于是便罷黜了廉頗的職位,而此時的廉頗也因此受到排擠,不容于趙國,于是廉頗便決定去投奔魏王,可是魏王看他在趙國呆了那么久,不是很信任他,也就沒有重用廉頗。
而此時的楚王聽說廉頗在魏國,出于自己的愛才之心,便把廉頗迎入了楚國,封他為將軍,可是廉頗卻并沒有為楚國做出自己的貢獻,他始終還是記掛著趙國,但是此時的趙王還是認為廉頗年紀太大,沒什么用了,依舊不用廉頗,因此廉頗就在楚國抑郁而終。
至于藺相如,他雖然也沒有受到新王的信任和重用,卻還是呆在了相國的位子上。有傳言說藺相如是因為廉頗的兒子戰(zhàn)死沙場而被被驚的口吐鮮血而死的,其實這當然不是真的了,畢竟藺相如也是當了那么多年相國的人,怎么會因為這件事就吐血而死呢。事實上在史書上已經(jīng)寫明藺相如是因為生患重病而死。因此可以說廉頗,藺相如的結局都還算可以。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35037.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下一篇: 安祿山圖謀不軌,唐玄宗難道不知道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