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給大家準備了李世民的故事,感興趣的小伙伴們快來看看吧!
李世民是歷史上非常出名的千古一帝,而他的兒子我們卻很少聽說。他有14個兒子,但沒有一個兒子有一個好的結(jié)局,三個兒子被殺,三個兒子自殺,還有三個兒子夭折,還有兩個兒子被貶為庶民流放他地,一個兒子被幽閉。下面就來一一介紹李世民14個兒子的悲慘結(jié)局。
大兒子承乾
李世民的大兒子生于承乾殿,所以取名為承乾。他的兒子從小就有足疾,不過是一個比較聰明比較乖巧的人,可長大之后性格大變,非常的好女色,整日游手好閑。他還是一個兩面派,在李世民面前非常的老實,表現(xiàn)出忠誠的一面,回到自己寢宮后就開始諷刺自己老子。后來他因為足疾很怕李世民廢了他的太子之位,于是有謀逆造反的想法,結(jié)果被人告密,被關(guān)進大牢里判處死刑。
二兒子李寬
二兒子劉寬出生后就過繼給了叔父李智云,很早就夭折了,并沒有什么過多的記載。
三兒子李恪
李恪是隋煬帝的女兒楊妃所生。李恪文武雙全,是一個大才子,能力也非常的強,在朝廷中的威望也非常的高。唐太宗想立他為太子,可遭到了長孫無忌的反對,長孫無忌本想讓承乾或者李泰做太子,可沒有看到希望,這兩人都已經(jīng)死了,所以長孫無忌想扶持九子李治。于是長孫無忌用謀逆的罪名陷害李恪,導(dǎo)致他在監(jiān)獄中冤死。李恪在李世民兒子中算是威望最高的人,最后卻被人陷害冤死在牢獄中。
四兒子李泰
李泰被封為魏王之后,開始有了想奪太子之位的想法,李泰跟太子各懷鬼胎,私自培植黨羽,都想謀害對方。不過后來李承乾被關(guān)入大牢之后,李泰也被“幽閉”了起來,35歲的時候,結(jié)束了自己的生命。
五兒子李佑
李佑自幼就不務(wù)正業(yè),經(jīng)常跟一幫小地痞鬼混在一起,喜歡游山玩水,善于打獵。唐太宗怪之前的長史沒有很好的教育李佑,于是換了權(quán)萬紀擔(dān)任長史去教育他,但是李佑較為叛逆,不僅不聽權(quán)萬紀的教誨,反而派人把權(quán)萬紀暗殺了,并且發(fā)動了叛亂。結(jié)果失敗,李佑被唐太宗貶為庶人,流放。
六兒子李愔
李愔是一個不務(wù)正業(yè)的人,在老百姓心目中的地位也非常的低,經(jīng)常為非作歹,不聽李世民的教誨。李愔性格暴躁,就是一個放蕩的公子哥,李世民對他非常的失望,也非常的生氣,于是將他貶為庶民。
七兒子李惲
李惲死的非常冤屈,有人說他有謀反的想法,于是他非常的害怕自殺了。
八兒子李貞
李貞也是一個才子,文武雙全,可是他跟其他兩個皇子一起聯(lián)合起來想要謀殺武則天,最后被發(fā)現(xiàn)服毒自盡了。
九兒子李治
李治被封為太子,后來做了皇帝,也就是唐高宗。他非常的寵愛武則天,以至于武則天最后統(tǒng)治大權(quán)當(dāng)上皇帝,殺害了很多李氏家族的人。
十兒子李慎
李慎生性比較乖巧,雖然從小好學(xué),但是在魄力方面,是個非常懦弱膽小的人。李貞要求他一起聯(lián)合謀反武則天,他不敢,生怕武則天殺了他,可最后武則天還是沒有留他活命。
十一兒子李囂
李囂在他六歲的時候就夭折了。
十二兒子李簡
李簡也非常的不幸,也是英年早逝,早早的夭折。
十三兒子李福
李福雖然沒有被迫害,但他的一生碌碌無為,也沒有什么大的作為,是一個非常平庸很無能的人。
十四兒子李明
在唐太宗晚年的時候,李明試圖跟其他人一起謀反,想要奪得皇位,但最后被發(fā)現(xiàn),被迫自殺了。
縱觀唐太宗的14個兒子,有大部分兒子是因為想要謀權(quán)篡位被迫自殺,或者是貶為庶民?;始易拥茈m然非常多但難能有文武雙全,心智非常端正的人,這一點讓我們覺得非常可惜。封建帝制的統(tǒng)治者,他們也想用自己的權(quán)利來提高兒子的地位,但沒有想到適得其反。
李世民的14個兒子,我們逐一來敘述:
長子李承乾,中山郡王,唐太宗即位,冊立皇太子, 受到眾多名家悉心指導(dǎo),但后來在一次打獵中摔斷了腿,落下殘疾,從此性情大變。后來忌憚父親李世民喜愛魏王李泰,先是暗殺李泰不成,又與漢王李元昌、駙馬都尉杜荷、陳國公侯君集勾結(jié),打算先先手為強,起兵逼宮,逼李世民退位,結(jié)果事情敗露。太宗最終不忍心殺掉他,廢為庶民,流放于黔州。次年卒于黔州,不算善終,但比起歷史上造反的皇子,已經(jīng)算結(jié)果很好的了。
次子李寬,楚王(加封),武德三年(620年)被過繼給唐高祖李淵第五子李智云承繼香火,加封涼州總管、司徒。因病早逝,無后,國除。善終。
三子李恪,吳王,與魏王李泰一樣是李世民諸多兒子中賢能之輩,也曾有機會得到太子之位,但遭到長孫無忌的強烈反對,高宗李治即位后,李恪被長孫無忌以謀反的罪名陷害至死。是李世民兒子中下場最悲慘的一個。
四子李泰,魏王,喜好文藝,是李世民最喜歡的兒子。當(dāng)李承乾失勢的時候,李泰表現(xiàn)出來,對皇位的極大興趣。李承乾因謀反罪事發(fā)被囚禁之后,對李世民說,走到這一步,李泰逼人太甚,手下心腹卻讓我行了這不軌之事,如果立李泰為太子,那恰好中了他的圈套。
后來李泰為表忠心對李世民說,我只有一個兒子,我如果當(dāng)了皇帝,死前我就殺掉我的兒子,把皇位傳給晉王(李治)。
殺子傳弟?這是絕對不可能的,李世民是靠殺兄奪位,這么會相信這樣的話,至此,李泰也徹底喪失了機會。李世民改封李泰為順陽王,將其遷出長安,徙居均州的鄖鄉(xiāng)縣(今湖北鄖縣)。
永徽三年(公元652年),郁郁不得志的李泰卒于鄖鄉(xiāng),年僅33歲。不算善終。
五子李佑,李佑喜好游獵,結(jié)交奸邪之人,643年(貞觀十七年)李佑以"謀反罪"被貶為庶人,賜死于長安太極宮內(nèi)省。李佑謀反直至被擒賜死,雖然失敗,同時也間接導(dǎo)致太子李承乾謀反計劃被發(fā)現(xiàn)。
李佑的結(jié)局,和他的母親家族有關(guān),其母為陰妃,陰氏的父親陰世師隋朝將領(lǐng),殺李淵幼子李智云,挖了李家祖墳,李淵入主長安后,殺了陰世師,故陰氏與李唐可謂國仇家恨。就這樣的關(guān)系,沒有給李佑很好的生長環(huán)境。
六子李愔,永徽四年(653年),因吳王李恪同母弟之故而被連坐,廢為庶人,流放巴州;不久之后又被改封涪陵王。乾封二年(667年),死于流放地。不算善終。
七子李惲,上元初年(674年),錄事參軍張君徹誣告李惲謀反,唐高宗派使者調(diào)查,李惲惶遽自殺。
八子李貞,漢王,垂拱二年,起兵反對武則天當(dāng)政,失敗自盡。為李唐宗室楷模。
九子李治,唐高宗,太子李承乾與次子魏王李泰相繼被廢,于貞觀十七年(643年)被冊為皇太子,貞觀二十三年(649年),太宗死后繼位。
他勤于政事,有貞觀之遺風(fēng) ,史稱"永徽之治"。先后滅西突厥(657年)、滅百濟(660年)、滅高句麗(668年)。在位之時,唐朝疆域最大。
弘道元年(683年),唐高宗去世于貞觀殿,享年五十六歲。善終。
十子李慎,因支持越王李貞起兵推翻武則天政權(quán),坐罪下獄,永昌元年(689年),在流放途中逝世,享年六十二歲。不算善終。
十一子李囂,631年,李囂進封江王,632年去世。無子女,因出生時間不可考,死的時候年齡太小。
十二子李簡,631年,李簡進封代王后逝世,無子女。
十三子李福,趙王,咸亨元年(670年)去世,躲過了太宗朝的廢立之爭,也躲過武則天的李唐宗室的迫害。善終。
十四子李明,母巢剌王妃楊氏,這個比較特殊,因為他的母親是李元吉的妃子。后來過繼巢剌王李元吉。永淳年間,因為和廢太子李賢通謀,降封零陵王,貶至黔州。受武則天迫害而死。
由上可見,唐太宗的兒子,善終的很少,也印證了一句話“最是無情帝王家”。
這樣一算,李世民這14個兒子,竟是不肖子居多。《舊唐書》的作者談及太宗諸子,感嘆道:“子弟作藩,盤石維城。驕侈取敗,身無令名!”李世民的繼承者,只有這14個“候選人”,封建專制制度的腐朽,也就于此可見了。養(yǎng)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是李世民之過?是保傅失教之錯?都不全是。
太宗即位之初,曾在宮中親自盤馬彎弓教育諸子,頗有不忘傳統(tǒng)的味兒。可見是重視教育子女的。他還親自為太子擇飽學(xué)如于志寧、孔穎達等人為師,但一切措施都無濟于事。他為此深感苦惱。在頒布殺李詔時,他承認自己沒有管好兒子,“上慚皇天,下愧后土,嘆惋之甚,知復(fù)何云”,禁不住“為之灑泣”,算是嘗到了這些苦果的味道。李世民當(dāng)然認識不到,導(dǎo)致他的兒子們一個個腐化墮落的滅亡之咎,蓋在于腐朽的封建制度。
封建王朝家天下的宗法制度,盡管規(guī)定了嫡長傳世的一套辦法,但它卻無法保證皇位的和平過渡。覬覦皇位,爭權(quán)奪利,勾心斗角,相互殘殺,這是許多皇室后代死于非命的重要原因?!膀湷蕖倍?,更是促使這些人墮落的重要原因。
封建制度規(guī)定了這些“龍種”的特殊地位。李承乾8歲便被立為太子,成為東宮之主。東宮內(nèi),有文臣聽他支配,有武士為其鷹犬,有妃嬪供其淫樂。有一次他竟說:“我作天子,當(dāng)肆吾欲;有諫者,我殺之,殺五百人,豈不定!”(《新唐書》)封建帝王們原想以這些特權(quán)來抬高兒子們的地位,以便鞏固家天下的統(tǒng)治,結(jié)果卻事與愿違,走向反面。這是封建制度使之驕侈取敗的,英武如唐太宗,亦無如之何!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35849.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