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說起恭親王奕誴的話,各位一定都有所耳聞吧。
慈禧是清朝末年掌握所有人生殺大權(quán)的人物,能讓她忌憚的想必沒有幾個,就連不可一世的恭親王奕?,最終也是在權(quán)力的高臺上跌了下來,不過,今天筆者要講的這位卻讓慈禧十分頭痛,他就是惇勤親王奕誴。
奕誴是清宣宗道光帝第五子,生于道光十一年六月十五日,只比咸豐帝晚出生六天,生母是祥妃鈕祜祿氏。
關(guān)于奕誴的出生還有一個傳聞,據(jù)說當(dāng)時咸豐帝生母全貴妃與奕誴生母祥妃都在孕期,因道光帝前三子全部早逝,誰先生下皇子將有很大希望繼承皇位,因此,全貴妃便擅自使用了催產(chǎn)藥,才提前生下了皇四子奕詝,即后來的咸豐帝。
不過,根據(jù)史料分析來看,這種可能性還是比較小的,第一,清朝指定繼承人的原則是“立賢不立長”,早出生的也不一定有優(yōu)勢。第二,咸豐帝的生母全貴妃,即后來的孝全皇后是道光帝最寵愛的女人,而奕誴的生母祥妃雖然一開始也比較得寵,但后來卻惹怒天子,被道光帝連降兩級,兩者相比,差距太過明顯。
道光十八年,荒唐一生的惇親王綿愷(嘉慶帝第三子)病逝了,綿愷生前有一個兒子名為奕纘,卻只活了五歲便夭折了,因此綿愷一支面臨著絕嗣的困境,當(dāng)時綿愷的生母恭慈皇太后(孝和睿皇后)是天天唉聲嘆氣,因此道光帝才在八年之后(道光二十六年)將15歲的皇五子奕誴過繼給了綿愷為嗣子。
道光帝為何舍得將兒子奕誴過繼給弟弟惇親王綿愷呢?
第一,綿愷乃恭慈皇太后的生子,同時也是道光帝的繼母,將兒子過繼給繼母之子,可以表達(dá)自己的孝道。第二,奕誴的生母祥妃與恭慈皇太后都是出自鑲黃旗弘毅公府鈕祜祿氏家族,她們本屬一家,這樣以來,更加親近。第三,皇五子奕誴生性粗獷豪放,書讀得也不太好,不受道光帝的待見,因此,道光帝才將這個兒子給過繼出去了。
奕誴過繼出去后,承襲了惇郡王的爵位,歷任都統(tǒng)、領(lǐng)侍衛(wèi)內(nèi)大臣,雖然一度被咸豐降為貝勒,但在咸豐十年最終晉升為惇親王,并在同治四年成了宗人府的宗令。話說,這位皇五子從來不擺王爺架子,喜歡穿著破舊衣服與老百姓鉆到一起,甚至都跟轎夫一起和二鍋頭,民間稱“小五爺”。
可就是這位小五爺,卻讓不可一世的慈禧太后吃了很多憋,這是怎么回事呢?
話說,慈禧太后不太喜歡同治帝的原配孝哲毅皇后,想把她廢掉,奕誴聽后卻說:想要廢掉從大清門抬進(jìn)來的,那必須也是從大清門抬進(jìn)來的才行!這一句話,無疑說到了慈禧太后的痛處,因?yàn)樗⒎鞘腔屎蟪錾?,而是普通妃嬪生下天子才尊封皇太后的?/p>
還有一次,慈禧大病初愈,想聽?wèi)蚪饨鈵?,于是便讓?nèi)務(wù)府安排了幾個唱戲的姑娘,在長春宮唱“八角鼓”,這讓惇親王十分不爽,于是奕誴便穿上一件小褂,把辮子盤在頭頂,口中哼唱著小調(diào),要親自給慈禧太后唱戲,慈禧見此大驚失色,忙說:“五爺醉了!”命太監(jiān)將奕誴攙扶了出去,慈禧心中也明白奕誴的勸諫之意,因此從此便不再“聽人演說蔡中郎”了。
光緒十五年正月十九日,惇親王奕誴病逝于王府,享年59歲,光緒帝賜謚號為“勤”,并攜慈禧太后親自來到惇親王府賜奠。
恭親王奕欣(愛新覺羅?奕詝)是咸豐皇帝的異母兄弟,咸豐皇帝本來應(yīng)該是弟弟,可是他母親為了讓他早日來到人間,便買通了太醫(yī),服下了早產(chǎn)的藥,讓這位四阿哥“彎路超車”,匆匆地來到了人間。
愛新覺羅?奕詝,就成了五阿哥愛新覺羅?奕誴,六阿哥愛新覺羅?奕欣的哥哥。世界上的事情,往往就是這樣,并不以人的思想為轉(zhuǎn)移。
奕欣之才,遠(yuǎn)超奕詝,也正因?yàn)椴鸥?,故此,脾氣也大,他對老爹道光皇帝就不那么尊重,也沒有奕詝會來事,道光皇帝思考再三,決定了一件事,那就是“傳嫡不傳庶,傳長不傳賢”。
道光皇帝在臨終前,留下了兩道遺旨,一道遺旨寫的內(nèi)容是:奕詝為帝;第二道遺旨是:奕詝之位是奕欣所讓,奕詝為皇,奕欣為王,不得改變!
歷史跟清朝開了一個大玩笑,奕詝作為了一個拔苗助長的“早產(chǎn)兒” 只活了31歲,便將江山留給了孤兒寡母(同治帝載淳和臭名昭著的慈禧太后)。
小編啰嗦了半天,下面切入正題,恭親王奕欣的才能不是亂說的,他入主軍機(jī)處,啟用曾國藩,李鴻章“平定”了太平天國運(yùn)動,將清朝從死亡的懸崖邊拉了回來,他大膽改革,遏制內(nèi)宮、朝廷的奢華糜爛的生活習(xí)氣,以及官僚主義的腐敗作風(fēng),他興起洋務(wù),學(xué)習(xí)西洋,準(zhǔn)備復(fù)興大廈將傾的清朝。
可是槍打出頭鳥,恭親王奕欣受到了慈禧太后的猜忌,接下來就出現(xiàn)了一個可笑的局面,沒事的時候,恭親王奕欣回府休息,一旦朝廷出現(xiàn)了解決不了的事,慈禧就會想起這位“鬼子六”( 恭親王奕欣的綽號),并讓他四處滅火。
恭親王奕欣因?yàn)橐钟舨坏弥?,又因?yàn)楦傻枚际遣皇侨烁傻幕顑海ū肮サ馗笕苏勁械鹊龋┧?6歲的時候,一病不起。
這一下,慈禧太后可就害怕了,恭親王奕欣(這位主要的演員)一旦不再了,自己這臺戲該如何唱下去?
慈禧急忙派出三名最好的御醫(yī)到恭親王的府上,給奕欣做檢查,很快,檢查結(jié)果就報到了慈禧太后那里。氣悶,心痛,頭迷眼花——慈禧一見這癥狀,當(dāng)時就“確診”了,奕欣這癥狀,明顯就是冬寒郁結(jié)導(dǎo)致的春瘟。
治療春瘟之癥很簡單,那就是用補(bǔ)法,人參、鹿茸、熊掌、鹿筋這些東西一樣吃個十斤八斤,估計(jì)恭親王奕欣的病就創(chuàng)愈了。
光緒,宣統(tǒng),是誰的兒子?和慈禧的關(guān)系 光緒皇帝的父親是道光帝第七子醇賢親王奕譞;生母葉赫那拉·婉貞為慈禧皇太后親妹。
光緒皇帝稱帝時由慈禧、慈安兩宮太后垂簾聽政。在血緣上算慈禧的外甥。
宣統(tǒng)皇帝是道光帝旻寧的曾孫,醇賢親王奕譞之孫、攝政王載灃長子。宣統(tǒng)與光緒皇帝是叔侄關(guān)系。宣統(tǒng)是慈禧的侄外孫。
擴(kuò)展資料:
1、光緒帝,清德宗愛新覺羅·載湉是清朝第十一位皇帝,定都北京后的第九位皇帝。
同治十三年十二月,被兩宮皇太后立為帝,起初由慈安、慈禧兩宮太后垂簾聽政。光緒七年慈安太后崩逝后由慈禧太后一人垂簾。光緒十五年,載湉親政,此后雖名義上歸政于光緒帝,實(shí)際上大權(quán)仍掌握在慈禧太后手中。光緒三十四年十一月十四日光緒帝暴崩,享年38歲。
2、宣統(tǒng)帝,愛新覺羅·溥儀,是中國歷史上最后一個皇帝。
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fā),1912年2月12日被迫退位,清朝統(tǒng)治結(jié)束。
九·一八事變之后在日本人控制下做了滿洲國的傀儡皇帝。
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8月17日,溥儀在沈陽準(zhǔn)備逃亡時被蘇聯(lián)紅軍俘虜,被帶到蘇聯(lián)。
1950年8月初被押解回國,在撫順戰(zhàn)犯管理所學(xué)習(xí)、改造。
1959年12月4日接到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 *** 的特赦令并成為全國政協(xié)委員。
參考資料:
百度百科-溥儀
百度百科-愛新覺羅·載湉
醇親王的兒子是皇帝,為什么他不當(dāng)。還有他的兒子是什么皇帝 醇親王奕譞的兒子清德宗愛新覺羅·載湉(1871年8月14日—1908年11月14日),清朝第十一位皇帝,定都北京后的第九位皇帝,在位年號光緒,史稱光緒帝。
同治十年(1871年)六月二十八日子時,載湉出生于北京宣武門太平湖畔醇王府。他是清宣宗道光帝之孫,其父為道光帝的第七子醇賢親王奕譞。其母為慈禧太后之胞妹婚葉赫那拉·婉貞。婉貞與醇親王婚后不久,就生下了奕譞的長子愛新覺羅·載瀚。母憑子貴,婉貞很快就在醇親王府中獲得了很高的地位,奕譞也更愛這個嫡福晉了??奢d瀚在兩周歲時,就過早地棄世了。在同治十年(1871年),她又生下了奕譞的第二個兒子載湉。 同治十三年(1874年),載湉四歲時同治帝去世,同治帝沒有留下子女。并且同治帝是咸豐帝的獨(dú)子,他去世后,咸豐一系也隨之絕嗣。同治皇帝駕崩僅僅兩個小時,事關(guān)清朝國運(yùn)的緊急會議就在養(yǎng)心殿西暖閣按時召開了。參加會議的有同治皇帝的五叔惇親王奕誴、六叔恭親王奕欣、七叔醇親王奕譞、八叔鐘郡王奕詥、九叔孚郡王奕譓,還有奕劻、景壽等大臣。首先有人請為同治皇帝立嗣,并且提到了溥侃、溥倫兩位人選。惇親王奕誴就反對,他說了四個字:“疏屬不可”。慈禧不失時機(jī)地表示首肯說:“溥字輩無當(dāng)立者。”此時軍機(jī)大臣跟慈禧太后發(fā)生了爭執(zhí)。慈禧太后說:“此后垂簾如何?”軍機(jī)大臣中有人說:“宗社為重,請擇賢而立,然后懇乞垂簾?!贝撕筌姍C(jī)大臣的為奕欣的兒子載澄爭取機(jī)會,但是慈禧為了能名正言順地把持朝政,在選嗣君時,親自指定醇親王奕譞的次子,也是自己妹妹的親生子,過繼于咸豐帝,登基為帝。慈禧話音剛落,醇親王奕譞一聲哀嚎,癱倒在地,大哭不止。親貴紛紛伸手相攙,但誰也拉不動。年僅四歲的載湉被選定繼承皇位,第二年改年號為“光緒”。 半夜時分,紫禁城的全部正門次第打開,孚郡王奕譓率領(lǐng)內(nèi)務(wù)府官員前往宣武門內(nèi)太平湖東岸的醇王府,迎接新君主載湉進(jìn)宮。初六日,就是慈禧太后宣布載湉嗣承皇位的第二天,載湉由醇親王府邸乘轎前往皇宮,進(jìn)了午門,到養(yǎng)心殿。向兩宮皇太后請安,并在大行皇帝同治帝靈前祭奠后,便“剪發(fā)成服”,入繼大統(tǒng),做了皇帝。初七日,載湉奉慈安太后住居在東六宮的鐘粹宮,俗稱慈安太后為“東太后”;奉慈禧太后住居在西六宮的長春宮,俗稱慈禧太后為“西太后”。載湉住在養(yǎng)心殿。慈安太后與慈禧太后實(shí)行垂簾聽政?;实塾?xùn)諭稱“諭旨”,皇太后訓(xùn)諭稱“懿旨”。醇親王王府原位于西城太平湖,載湉登位后,王府成為皇帝的潛邸(后稱南府)。所以清廷另賜醇親王王府,位于后海北沿(又稱北府)。 清朝恭親王的兒子和溥儀是什么關(guān)系? 清朝恭親王的兒子是溥儀的堂叔伯。
恭親王奕欣,道光帝六子;溥儀是道光帝的曾孫,恭親王奕欣七弟醇賢親王奕譞之孫,因此恭親王的兒子就是溥儀的堂叔伯。
愛新覺羅·溥儀(1906年2月7日—1967年10月17日),清朝末代皇帝,也是中國歷史上最后一個皇帝。字曜之,號浩然。也稱清廢帝或宣統(tǒng)帝。是道光帝旻寧的曾孫、醇賢親王奕譞之孫、攝政王載灃長子,母親蘇完瓜爾佳·幼蘭。1909年到1912年、1917年7月1日到1917年7月12日兩次在位。
擴(kuò)展資料
親屬成員:
祖父母
愛新覺羅·奕譞(1840年10月16日-1891年1月1日),醇賢親王。字樸庵,號九思堂主人,又號退潛主人。道光帝第七子,道光帝莊順皇貴妃烏雅氏(1822年—1866年)所生,咸豐帝異母弟。
葉赫那拉·婉貞(奕譞嫡福晉):嫡祖母,慈禧太后之妹,光緒皇帝生母。
劉佳氏(奕譞側(cè)福晉):五品典衛(wèi)德慶之女。
嗣祖
愛新覺羅·奕詝(1831年7月17日-1861年8月22日),即清文宗咸豐帝。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愛新覺羅·溥儀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35965.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hù)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shí)真實(shí)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shí),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