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著小編一起探尋歷史上真實的柴進。
在《水滸傳》中,有這樣一位梁山好漢:他是最早參與梁山造反事業(yè)的奠基人之一,如果把梁山看作一家創(chuàng)業(yè)公司,那么他就是該公司的天使投資人,但當梁山的各項業(yè)務(wù)蒸蒸日上、不斷發(fā)展壯大之時,他卻沒有獲得可觀的投資回報,反而逐步喪失了話語權(quán)。這個最渴望也最有理由成為梁山一把手的人,卻逐漸淪為游離于梁山?jīng)Q策層之外的邊緣人物。
看完這個開頭,想必各位讀者都已經(jīng)在心底默默地喊出了那個名字——柴進。在他的身上,存在很多讓人看不懂的地方:
論出身之高貴,在梁山上沒人能超過柴進。他是真正的皇帝后裔,這可是是國家承認并給予優(yōu)厚待遇的。梁山另一位好漢關(guān)勝號稱是三國戰(zhàn)神關(guān)羽的后裔,可從漢末到宋朝,中間已經(jīng)不知道隔了多少代。而柴進的祖上柴榮不但是正兒八經(jīng)當過皇帝,而且傳到柴進這一輩,年代并沒有那么久遠,而且還有前朝皇帝頒發(fā)的丹書鐵券作為憑據(jù),鐵證如山。
柴家之所以得到朝廷頒發(fā)的這個特權(quán)憑證,無非是因為當年趙家的江山是從柴家手里搶過來的,才給點特權(quán)以示補償,可這就更加確實無誤地印證了柴宗訓被迫讓位的無奈以及宋朝對柴家的不公。
也正是因為如此,柴進這一輩子日思夜想的都只有一件事:奪回當年老祖宗失去的東西,造宋朝的反,甚至推翻宋朝的統(tǒng)治,重掌天下。為此,他年紀輕輕就已做了大量準備工作。
一是經(jīng)濟上的準備,為日后造反積累數(shù)量可觀的土地田產(chǎn)、金銀財寶;
二是人才上的準備,主要表現(xiàn)在公開招收各類朝廷欽犯、亡命江湖的強盜土匪等非主流人才;
三是軍事上的準備,主要表現(xiàn)在投資梁山等造反基地,扶持各類強盜土匪集團。梁山第一代領(lǐng)-導者王倫就是在柴進資助下走上梁山,開宗立派的。雖然梁山的領(lǐng)-導者從王倫變成晁蓋,再變成宋江,但柴進對梁山的持續(xù)投資這一事實并未發(fā)生任何改變。對于一些自己莊中無法安置的英雄好漢,柴進總是毫不猶豫地推薦他們?nèi)チ荷街苯痈χ?。雖然書中著墨最多的柴進對梁山的扶持,但不難想象,除了梁山之外,柴進很可能還投資了不少類似梁山這樣的造反基地。
可以說,“造反”是柴進一生孜孜不倦勇于探索追求不懈,也是唯一值得他奉獻終身的事業(yè)。事實上,柴進的辛勤付出也確實產(chǎn)生了一些不錯的效果,比如當時江湖上的好漢一提起“柴大官人”的名號都肅然起敬。這也更加助長了柴進有朝一日振臂一呼率領(lǐng)群雄光復周室的美好愿望。
然而,這個美好的愿望卻自始至終沒能實現(xiàn),梁山不但沒能成為柴進掌控下與宋朝對抗的政-治資本,而且自王倫之后,連讓他掌控梁山的機會都沒出現(xiàn)過。
一個無可辯駁的事實是,無論梁山發(fā)展到哪個階段,都從來沒有人提過關(guān)于讓柴進來領(lǐng)-導梁山的只言片語。到了梁山大聚義之時,108位好漢論資排輩,作為天使投資人和眾多好漢恩主的柴進,居然只排在區(qū)區(qū)第10位。
再來看看排在他前面的人都是什么出身,前五位依次是某小縣城書吏(宋江)、城里的土財主(盧俊義)、教書先生(吳用)、游方道人(公孫勝)、武術(shù)教官(林沖),分列第六至九位的都是地方武官,職位最高的呼延灼,作汝寧郡都統(tǒng)制,但級別頂多也就相當于副軍級,花榮則僅相當于副鎮(zhèn)長一級的武官。
就憑這些人的地位、出身,怎么能跟皇室子孫柴進相比呢?可是柴進沒有進入梁山的最高指揮小組(這個小組由宋江、吳用二人牢牢把持,其他人針都插不進),只能被那個搞文書工作出身、坐過牢、受過刑的宋江安排去分管錢糧。
可以看到,柴進上梁山之后是根本沒有多少話語權(quán)的。再加上他本身武藝也不出眾,在戰(zhàn)場上也很少有沖鋒陷陣、建功立業(yè)的機會,真正可圈可點的僅有征方臘時當了一回臥底。
那么,柴進在梁山集團中為啥從最初的天使投資人淪為沒什么話語權(quán)的小股東呢?這就需要從柴進自己找原因。
首先,柴進做人太高調(diào),總喜歡時時處處標榜自己的高貴出身,不把朝廷放在眼里。你確實是皇室后裔鳳子龍孫,你也確實英俊瀟灑氣度不凡,你家也確實供奉著宋朝皇帝頒發(fā)的丹書鐵券,但仗著這些普通人難以企及的種種優(yōu)勢,你就可以明目張膽地收留朝廷欽犯嗎?可以看到,無論在什么場合,柴進從不掩飾他決心與朝廷對著干的想法,毫無顧忌地做各種違法亂紀的事,惹禍上身就是必然的事了。
乍看起來,高廉的小舅子殷天錫要強占柴進他叔叔柴皇城的花園并將其毆打至死,似乎只是殷天錫的個人行。其實柴進自己也應(yīng)該清楚,這起事件絕非出于偶然,背后必然離不開高廉的授意或挑唆。以高廉為代表的當權(quán)者,應(yīng)當是早就盯上了柴家,必欲鎮(zhèn)壓之而后快。而這一切的動因,很可能就跟柴進平時做人太高調(diào)有關(guān)。
其次,再來看看柴進所謂的“門招天下客”招的都是一些什么人,就能明白柴進的造反大業(yè)為什么不能成功了。
先后在柴進莊上避過風頭的林沖、武松、李逵、石勇、朱仝等人確實各有各的長處,但是難免魚龍混雜、稂莠不齊,尤其是王倫和洪教頭兩個,足以說明柴進招人的眼光有問題。心胸狹窄又沒什么真本事的王倫,居然在柴進的扶持下成為梁山第一任總經(jīng)理;而本事低微、在林沖手里連兩招都過不了的洪教頭,竟一度成為柴進莊上的首席武術(shù)教師。這種種跡象都表明柴進不會用人。
此外,柴進所謂的招賢納士,還有一個問題,那就是重武不重文。既然柴進一心要造反、要革命,也招了大量亡命江湖的朝廷逃犯、土匪強盜,卻從未見他手下出現(xiàn)過一位善于運籌帷幄、出謀劃策的智囊型人物,這難道不是嚴重失策嗎?要知道,千軍易得一將難求,柴進招到了那么多可以將來馳聘沙場的赳赳武夫,難道從來想過要找一個或一批能妙計安天下的謀士嗎?
說到這里不能不提一下吳用,在宋江取代晁蓋成為梁山一把手的過程中,吳用發(fā)揮了至關(guān)重要的作用。這位教書先生也獲得了唯一能與宋江同觀天書的極高權(quán)限,在108位好漢中排名也高居第三位(事實上排第二的盧俊義只是擺設(shè),吳用在梁山的話語權(quán)比盧俊義大多了)。對于柴進一直在招賢納士的做法,吳用投奔晁蓋之前也不可能不有所耳聞,但耐人尋味的是,吳用卻從未有過要去投效柴進的表示,難道吳用早就看出跟著柴進沒前途。
最后,從宋江與武松第一次見面的過程中就可以看出來,柴進雖然招了不少人,但是不善于留人,否則,武松怎么會對宋江吐槽“人無千日好”呢?就像武松所說的,他剛到柴進莊上時,也被當作“最相待的客官”好吃好喝地伺候,可是日子一長,就連莊客都敢欺負他了??梢?,柴進雖然有一個“門招天下客”的好名聲,卻根本沒跟他們交心。
在這個方面,宋江的做法恰恰與柴進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他只跟武松相處了很短的時間,卻在分別時把武松這個殺人不眨眼的鐵漢感動得熱淚盈眶,日后為宋江出生入死更是毫無怨言。這跟宋江哪怕日后走招安路線有很多人曾發(fā)出不同聲音,仍然跟著他一條道走到黑是同樣的道理。交心與不交心的區(qū)別就在這里,這也就是柴進在梁山逐漸失去話語權(quán)的重要原因之一。
柴皇城氣憤而死,柴進讓人回滄州取丹書鐵劵,打算到東京告御狀。殷天錫卻又前來滋事,還毆罵柴進,結(jié)果被李逵打死。柴進忙讓李逵離開,自己卻被高廉拘捕,屈打成招后打入死牢。
宋江聽聞柴進陷獄,發(fā)兵攻打高唐州。當牢節(jié)級藺仁欽佩柴進,將他藏在牢后的枯井之中,向高廉報稱柴進已死。高廉因戰(zhàn)事也無暇顧及。梁山軍攻破高唐州后,李逵深入枯井,將柴進救出。柴進從此便到梁山入伙。
柴進人物性格特點:
綽號小旋風,滄州人氏,后周皇裔,人稱柴大官人。他曾幫助過林沖、宋江、武松等人,仗義疏財。
擴展資料:
柴進在小說中的人生經(jīng)歷:
1、結(jié)納英雄
林沖刺配滄州時,路經(jīng)柴進莊上,便去拜訪柴進。柴進久聞林沖之名,不但對他厚禮款待,還寫信給滄州大尹、牢城管營,讓他們照看林沖。林沖因此被免了一百殺威棒,還得到看守天王堂的差使。林沖風雪山神廟后,碰巧到了柴進的東莊,再次遇到柴進。柴進又修書一封,推薦林沖到梁山泊入伙,還親自將他送出滄州。
2、南征北戰(zhàn)
梁山受招安后,柴進隨宋江南征北戰(zhàn),頗有戰(zhàn)功。
征討遼國時,柴進輔佐趙安撫,留守檀州。后擔任關(guān)勝的副將,攻破土星陣。
征討田虎時,柴進與李應(yīng)一同鎮(zhèn)守陵川縣。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柴進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36637.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