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給大家?guī)砉糯熊娪盟畣栴}
,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著小編一起看一看。俗話說:“兵馬未動,糧草先行”
一切生命活動都是起源于水的,人體內(nèi)的水分
,大約占到體重的65%,人體一旦缺水,后果是很嚴(yán)重的:缺水1%-2%,感到渴;缺水5%,口干舌燥,皮膚起皺,意識不清,甚至幻視;缺水15%,往往甚于饑餓。沒有食物,人可以活較長時間,如果連水也沒有,頂多能活一周左右。因此在行軍打仗中
,保障軍隊和馬匹在行軍途中用水的正常供給非常重要。行軍用水最重要的來源
1、河流
古代行軍的過程中
,消耗的糧草是需要強大的后勤做支撐的,其中要用到許多人力物力,為了保障充足的軍用物資,是不允許設(shè)立隊伍進行專門運水的。既然不能運水,那只能找水源了
,行軍中用水的需求往往是通過借助天然的水源滿足。在所有的天然水源中,河流是行軍用水中最重要的來源
。例如
,宋朝時期,李繼遷在至道二年(996)圍困靈州城(今寧夏靈武西南)時,對于是否救援靈州城,大臣們展開了激烈的討論。張洎認(rèn)為如果朝廷從環(huán)慶
、丹延河流充足的水量是張洎將其作為行軍用水來源首選的最主要原因
盡管依靠天然水源地是古代行軍用水首選
,然而并不是所有地方都有水的,畢竟一個地域的水文狀況并不是一成不變,單單憑借經(jīng)驗依靠天然河流提供用水,那萬一行軍千里都沒有水呢?等待的可能就是全軍覆滅了。所以
,除了尋找河流,還得要準(zhǔn)備幾個其他解決用水問題的方法。2
、挖井尋水解決行軍用水的常用的辦法也有挖井尋水,當(dāng)遇到天氣干旱
,通常也是開鑿深井來解決軍營飲水問題。至道二年(996),宋將王超率軍途經(jīng)無定河時
,發(fā)現(xiàn)河水枯竭,導(dǎo)致“軍士病渴”,“亟輦大鍬千枚至,即令鑿井”并不是所有軍營都適合開鑿水井
所以,攜帶用水
3
、攜帶用水雖然說
,不會專門組建一支運水的軍隊錢承祐在隨宋太宗北征期間
那么用什么來裝水呢
水囊 :古代城防消防器材
水囊也是古代出行途中用來裝水的容器
,多用豬、牛、羊皮或膀胱制作4
通常情況下士兵會隨身攜帶一些飲水,隨著不斷地摸索
每人將油麻半升,如渇
到了宋代中期,人們已經(jīng)發(fā)現(xiàn)油麻
還有我們聽得最多的就是“望梅止渴”的典故了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假譎》:“魏武行役失汲道,軍皆渴,乃令曰:‘前有大梅林
曹操行軍途中
所以,找到易攜帶能代替水止渴的物資
如何保障行軍用水體系
為了保障行軍用水的問題,軍隊必須要做好充分準(zhǔn)備
1、保障尋水效率
為了保障行軍途中正常的飲水供給
如在地理環(huán)境較為惡劣的沙漠之中
說明行軍于沙漠地形中時
,通過觀察動物的活動足跡應(yīng)該可以找到水源地。此外,還有艾草尋水的傳言:艾草生命力頑強
,只要有陽光的地方,就會生長,因此到處都有艾草燃燒后,有一種特性
2
除了快速找到水源很重要之外,鑒定水質(zhì)
既然行軍途中水源很重要,那么水源就可能成為敵軍攻擊的手段
,尤其是大軍行至敵境之時。對于如何防毒《武經(jīng)總要》: 凡防毒有五:一謂新得敵地,勿飲
,其井泉恐先置毒;二謂流泉出于敵境,恐潛于上流入毒;三謂死水不流;四謂夏潦漲霪,自溪塘而出,其色,及帶沫如沸,或赤而味咸,或濁而味澀;五謂土境舊有惡毒草毒木惡蟲惡蛇,如有含沙水弩,有蜮之類,皆須審吿之,以謹(jǐn)防慮。這說明在北宋中期人們已經(jīng)積累了許多飲水防毒的措施
,這就保障了行軍飲水的衛(wèi)生與安全。其實古代軍事學(xué)家很早便注意到行軍時水源的選擇和防護
。因為水源的有無和水質(zhì)的美惡,對軍隊人馬的健康關(guān)系極大。春秋時孫武的《孫子 兵法》在“行軍篇第七”中說:“凡軍好高而惡下
,貴陽而賤陰 ,養(yǎng)生而處實,軍無百疾,是謂必勝”。意思是凡是駐軍應(yīng)選擇干燥的高地,不宜處在潮濕的洼地
,重向陽面,避陰濕面,靠近水草肥美由于地面水比地下水易受污染
,且不易防止敵人投毒,所以古代軍隊給水為了安全起見, 多開鑿水井以供將士飲用。《周禮·夏官》中有挈壺氏 ,其職責(zé)是:“掌挈壺以令軍井 ,挈轡以令 軍舍 ,挈畚以令糧
。”這是在大司馬屬下
,負(fù)責(zé)軍糧、住宿及飲用水的官員 ,也是我國歷史上所 記載的最早的后勤官員。總結(jié)
顯然
,解決用水問題對于古代行軍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很多時候一場戰(zhàn)爭的輸贏很可能就出現(xiàn)在誰更好地解決了行軍用水問題。所以
,古代行軍用水問題隨著朝代的發(fā)展更替,逐漸完善,形成了一套巧找水源、注意防毒的行軍飲水保障理論體系,為戰(zhàn)爭后勤作出巨大貢獻。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36636.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