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就一起來看看小編帶來的之靈太后的文章。
在中國封建時代的時候,一旦一個皇子被立為太子,那么他的母親勢必要被賜死。這么做的原因其實是為了防止外戚干涉朝政而已。在中國東漢時期的時候,就常常出現(xiàn)敗績干涉朝政的情況。到了北魏之后,為了防止這種現(xiàn)象再次出現(xiàn),皇帝也會把現(xiàn)任太子的母親賜死。
當(dāng)北魏的新皇帝登基之后,原先的皇后會變成太后垂簾聽政。那么北魏選擇皇后會有什么奇怪的講究嗎?其實北魏在選擇誰當(dāng)皇后的時候會讓候選人自己親手造一個小金人,一旦誰成功了,那就是未來的皇后。如果失敗的話,那只能做一個普通的嬪妃。其實并不是說當(dāng)上皇后就徹底安全了,在拓跋珪被立為太子之后,他的母親就被自己的父親賜死了。
基本上就是一旦皇后生的兒子被立為太子,那么這個皇后必然難逃被殺的命運。難道說所有北魏的皇后都難逃被殺死的命運嗎?答案當(dāng)然不是。就算活下來的話,也是少之又少。歷史上唯一逃過死亡的就是北魏的之靈太后。
之靈太后是一個宦官家庭的后代,她的父親叫司徒胡國珍,她的母親叫做皇甫氏。據(jù)說她出生的時候,天上就出現(xiàn)了異象,所以就被人斷言長大之后必然會有富貴。果不其然,在長大之后,她果然當(dāng)了皇妃。
因為北魏一直保持著殺皇后的習(xí)俗,所以所有的妃子都在祈禱自己的孩子是一個女兒,但是之靈太后卻偏偏希望自己生一個兒子。在皇帝知道她的想法之后,竟然不惜為了她違背了傳統(tǒng),沒有殺死之靈太后。
在之靈太后垂簾聽政之后,她竟然公開宣布自己是皇帝,而且還開始跟自己的小叔子偷情,更讓人驚訝的是還在垂簾聽政的時候亂來。徹底讓人驚掉下巴的,就是她弄死了自己年僅19歲的兒子,另外她還想讓自己的孫女當(dāng)皇帝。所以說這個女人才是中國歷史當(dāng)中最早想當(dāng)皇帝的人,只不過沒有被大家所承認(rèn)而已。雖然之靈太后沒有被自己的老公殺死,但是由于她的任性妄為,所以最終她被契胡部落的酋長爾朱榮扔到黃河里面淹死了。所以想想,之靈太后雖然活了下來,但是最終還是為自己的任性付出了生命的代價。
因為靈太后胡氏 太好色, 糊涂又狠毒 。其他兩位太后使經(jīng)濟繁榮
獻明皇后賀氏:智謀無雙 初建之功
網(wǎng)上有句話是這樣定義優(yōu)秀母親的:是生活中的保姆,精神上的導(dǎo)師。獻明皇后賀氏(351年-396年),除此兩條,她還是最成功的編導(dǎo),最出色的保護神。
生死存亡之時,她用一餐酒飯救了兒子一條命。她的兒子就是赫赫有名的人物北魏的開創(chuàng)者道武帝拓跋珪。由于她的機智果敢,拓跋珪面臨三次險境都化險為夷。
她出生的年代正好是天下大亂,南方的東晉,北方的前梁、后趙、代國相互混戰(zhàn)。各個小國為了抵抗勢力大的國家,他們就采取聯(lián)姻的方式,結(jié)成聯(lián)盟。她娘家是匈奴賀蘭部,父親賀野干是東部首領(lǐng)。為了賀蘭部的利益,父親把美貌的她送入代國宮中?!段簳?卷十三?列傳第一》記載,?后少以容儀選入東宮?,她成為代國太子拓跋寔的太子妃,公爹是代國國王拓跋什翼犍。
她是個命運不幸的女子。371年6月,年輕的拓跋寔為了救父王被刺客刺殺。扔下即將臨盆的她。兩個月后拓跋珪出生,他是標(biāo)準(zhǔn)的遺腹子。她守著兒子萬般呵護,盼他長大成人。從太子被殺后,老國王沒再立太子,這就埋下了內(nèi)亂的隱患。老國王病重期間,庶長子拓跋寔君聽信部下挑唆,殘忍的殺了所有的弟弟,親弒老父親,還不算完,又想殺拓跋珪,嚇得賀蘭氏帶領(lǐng)兒子連夜逃到娘家,避過一難。
376年,前秦苻堅消滅代國,車裂了拓跋寔君。這些皇族婦女孩童、舊日臣屬都向北遷徙避難。6歲的拓跋珪和母親也在逃難的隊伍中。逃到劉庫仁部,劉庫仁對待他們很不錯。招致他兒子劉顯大為不滿,動了殺心。巧的是,劉顯的弟媳是拓跋珪的姑姑,得到消息,趕緊告訴嫂嫂。賀氏嬌美柔弱,卻是一個處變不驚的女子,當(dāng)晚就梳洗裝扮妥當(dāng),等著劉顯來。并和幾個親身侍從交代好路線,只要這邊笑語歡聲響起,趕緊帶小公子逃跑,去賀蘭部避難。
劉顯來到屋內(nèi),一看美女美酒香氣襲人,忘記自己來干嘛了,一會功夫就醉酒,趴在桌上打起呼嚕。約莫等了幾個時辰,他突然聽到馬廄里傳來嚎啕大哭聲,他迷迷糊糊走出屋子,賀氏質(zhì)問他為什么殺了他兒子,她哭天搶地,竟然哭得休克過去。過了一兩天,賀氏怕露馬腳,也偷偷的回到娘家。風(fēng)險過去,母子團聚。幾年后,拓跋珪在賀蘭部長成英武少年,威望還越來越高,這招致了小舅舅賀染干的不滿和忌憚。怕他以后復(fù)國對賀蘭部不利,趁著黑夜帶侍衛(wèi)圍住他們的營帳,想殺拓跋珪。
賀氏是機警之人,早就察覺到,她責(zé)問弟弟后又甩出來很多張親情牌,最終躲過了一大劫難。她還是一位遠見卓識的母親。拓跋珪看上他美貌的小姨要娶,可惜她嚴(yán)重反對無效,十幾年后,真的是一語成讖。她是一位偉大的母親,如果沒有她的機智,拓跋珪也許早遭陷害,當(dāng)然就沒有北魏了。她的謚號是?獻明皇后?,她的貢獻和明智是有目共睹的。
文明馮太后:以文治國 豐功偉績
看過一句話非常認(rèn)同:逆境給人寶貴的磨練機會。只有經(jīng)得起環(huán)境考驗的人,才能算是真正的強者。在北魏一個多世紀(jì)的史冊中,她的故事最為精彩和感人。一個漢人罪臣之女,登上權(quán)力巔峰,最終成為中國歷史上杰出的政治家、改革家。她就是文明馮太后(441年-490年)。和平六年(465年),太華殿前,宮人們?nèi)计鸫蠡?。來是幾天?6歲的文成帝拓跋濬離開。鮮卑族有?燒三?的習(xí)俗,就是死者死后第三天,要把死者生前的所有用品燒干凈。
火勢正旺時,誰也沒有預(yù)料,遺孀馮皇后突然跳進大火,想殉情。周圍人趕緊把她救出來,昏迷虛弱的她,只能被抬回后宮養(yǎng)傷。在別人眼里已經(jīng)絕望無力的馮皇后,可沒閑著,在暗處留心觀察。
皇后養(yǎng)病,太子還小又在守喪,這可給野心勃勃的乙渾創(chuàng)造了機會。他積極培養(yǎng)黨羽,矯詔誅殺忠良,一手遮天,一時權(quán)傾朝野。一場乙渾在明處,馮后在暗處的心智較量拉開序幕。一個輕敵狂妄,一個巧設(shè)良計蓄勢待發(fā)。她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一舉消滅勁敵,渣都不留。
接下來是屬于她一個人的獨角戲。太子拓跋弘還年幼,她只能從幕后到前臺,開始代理朝政。一個23歲的女子怎么有如此魄力?這和她曲折坎坷的經(jīng)歷有關(guān)。她出生于長樂信都(河北省冀州),家族是北燕皇族。五歲時慘遭滅門之禍。因是小女孩,被押著去北魏宮廷充當(dāng)奴役。不幸中的幸運是,姑媽是太武帝拓跋燾的左昭儀,她沒受苦還能學(xué)習(xí)文化。
在《魏書?皇后列傳》中記錄:太后性聰達,自入宮掖,粗學(xué)書計。12歲那年,因滿腹學(xué)問加上長得漂亮,她被文成帝拓跋濬注意到并寵幸,不久就被封為貴人。太安二年(456年),又被冊封皇后。拓跋濬的突然離世,讓她絕望痛苦。但聰明人是善于調(diào)整自己人生方向的,她振作精神,決定擔(dān)起責(zé)任,和北魏一起渡過難關(guān)。
她開局順利,大赦天下,興辦教育,重視提拔人才,重用良臣,廣開言路,把國家治理得像模像樣。馮太后掌權(quán)不戀權(quán),幾年后隨著孫子拓跋宏出生,她專心撫養(yǎng),于是就還政于兒子拓跋弘。
拓跋弘是李貴人所生,卻是她一手調(diào)教養(yǎng)大的,對她這位嫡母還算敬愛。政權(quán)歸還后,拓跋弘沒執(zhí)政幾年也走了。當(dāng)然也有史書說,是馮太后為奪權(quán)毒殺了他。
馮太后只能再次臨朝。這次臨朝她已經(jīng)是非常成熟的政治家。
她大刀闊斧的改革與變法。每年至少改革一項,甚至是兩項。涉及政治、經(jīng)濟、文化、宗教諸多方面。
她下詔禁止同姓通婚,這項改革對改良優(yōu)化人口質(zhì)量大有益處。太和八年(484年)?班祿制?實施。她給每個官員每月按時發(fā)放俸祿,不再出現(xiàn)貪腐。隨后接著出臺新措施,歷史上叫?均田制、租調(diào)制、三長制?。
改革的成效是國家稅收猛增,農(nóng)民賦稅減輕安居樂業(yè),經(jīng)濟繁榮。當(dāng)然最成功的是培養(yǎng)了一代偉大帝王孝文帝。馮太后從思想上向他灌輸治理天下獨霸中原的理念。
從小跟奶奶長大的孝文帝耳熏目染,尊孔崇儒,對漢文化的經(jīng)典了熟于心,是一位博學(xué)多才的?學(xué)者型?皇帝。?孝文遷都?、?漢化改革?,一系列政治舉措和偉大壯舉,被歷史銘記。太和十四年(490年)九月,日夜操勞的馮太后,病逝于平城皇宮的太和殿,享年49歲,謚號?文明太皇太后?。
史書上對她養(yǎng)情人這事,也提了幾句,但是她的情人們都是賢臣能將,對國家發(fā)展出力獻策。她歷經(jīng)三朝,撫養(yǎng)教育兩代帝王,她以文治國,銳意改革,她的豐功偉績,影響深遠。因此也被稱為?千古一后?。
靈太后胡氏:多情亂情 誤國害己
這位胡太后是孝文帝拓跋宏的兒媳,是宣武帝元恪的皇后,是孝明帝元詡的生母。
拓跋改姓?元?,這是孝文帝漢化改革的成果。從衣食住行到思想文化,一切漢化。
胡氏(??528年),安定臨涇(今甘肅鎮(zhèn)原)人,是司徒胡國珍的長女。她能進宮是靠姑姑,她的姑姑是一位很能講經(jīng)解佛的尼姑,能言善辯。北魏時期,佛教流行,寺廟廣布,她姑姑能接觸到皇上皇后和皇親貴戚,她很會推銷,一直夸自己的侄女如何美貌如何懂佛等。說的皇帝元恪心動,于是將胡氏招進宮,果然姿色美艷,胡氏因此得以被寵幸并被封為充華。宮里佳麗如云,可不是那么好混的,有個巨大的危險等著她。早有高皇后,這位皇后嫉妒心很強,心狠手辣。好在胡氏小心周旋,處處提防,兩人的較量是胡氏贏。
這源于一項殘酷無情的宮規(guī),?殺母留子?。從拓跋珪立朝開始,一直延續(xù)到元恪,所以北魏的后宮嬪妃都害怕生孩子,尤其怕生皇子。生了皇子被立太子,就是自己的死期。
胡氏不按常規(guī)出牌,高調(diào)行事,大膽懷孕生子。高皇后每天盼著對手被處死的好消息,結(jié)果只是白高興了一場,因為元恪廢除了這項規(guī)定。胡氏不但活得好好的,還被封為貴嬪。
公元512年(延昌元年),兒子元詡被立為皇太子,當(dāng)然多虧朝中大臣劉騰、于忠、崔光等從中相助。
又過了幾年,宣武帝去世,兒子元詡即位,是為孝明帝。元詡年幼,由胡太后臨朝聽政。大權(quán)在握后,她先把政敵高皇后逼迫出家為尼。
《魏書》說:太后性聰悟,多才藝。胡太后聰穎頗有才學(xué),能親自處理紛繁事務(wù),親筆批閱公文。執(zhí)政初期對朝政還算盡心盡力。
然而佛教盛行可能對她的影響太深,她大肆興建寺廟佛堂。她接手時,北魏國庫豐盈,財力雄厚,可是人啊,權(quán)力大了就無限膨脹,她追求奢靡更不懂節(jié)制,隨心所欲地對臣子進行賞賜。如果這些尚能原諒,后來她有兩條罪過就是不可饒恕,歷史上對她的批判也不絕于耳,甚至把她歸到蕩女隊伍中。
一是太好色,對長相漂亮的男子,貪欲過旺。她利用權(quán)力,先霸占了自己的小叔子清河王元懌。接著又強迫大將楊大眼的兒子楊白花和自己同房,楊白花十分害怕,又厭惡這種關(guān)系,就偷偷帶著自己的家眷侍衛(wèi),連夜逃到南梁去了。
得到消息的胡太后傷心欲絕,眼淚橫流,沒喜歡夠,人家就跑了。她揮筆寫下一首詞,就是有名的《楊白花歌》:陽春二三月,楊柳齊作花。春風(fēng)一夜入閨闥,楊花飄蕩落南家。含情出戶腳無力,拾得楊花淚沾臆。秋去春還雙燕子,愿銜楊花入窠里。她的縱情淫蕩,使得整個朝堂,風(fēng)氣不正。
二是糊涂又狠毒,兒子漸漸長大,她霸權(quán)不給,和兒子關(guān)系密切的近臣,她都派殺手暗殺,這樣母子兩個的關(guān)系惡劣僵化。兒子對她淫亂宮帷的丑事更是深惡痛絕,處處表現(xiàn)出不滿。胡太后的情人們給她狠吹枕邊風(fēng),她一不做二不休,毒死了自己的親生兒子。
她利用最后的權(quán)力繼續(xù)演戲,把剛出生一個月的元姑娘立為帝,對外謊稱是皇子,胡太后一看別人沒異議,當(dāng)天接著又廢黜元姑娘,立元寶暉三歲的兒子為帝。這時的朝堂,文武官員人心渙散,各地叛逆作亂。將領(lǐng)爾朱榮以皇帝元詡死因不明,直接發(fā)兵洛陽。輕而易舉攻克洛陽后,又以胡太后淫亂誤國為由,派手下將領(lǐng)把胡太后和小皇帝扔進滾滾的黃河淹死了。五年后,到了孝武帝時,才按照皇后之禮安葬,謚號?靈太后?,含貶義。
三個女子三類性格三種命運,她們見證了一個國家從開始艱難立國,到中期繁榮鼎盛,再到后來的覆滅。也許歷史潮流不是幾個女子能左右的,但后世人對她們的評價,是有因才有果。
翻閱歷史,在封建社會,后妃是一個寵大的群體,但卻處于被動的地位,幾乎都成為帝王玩弄的對象和傳宗接代的工具,有的甚至成了爭權(quán)奪勢的犧牲品或禮物。
無情的封建制度強調(diào)女性要“從一而終”“恪守貞節(jié)”,然而,總會有一些后妃脫穎而出,敢于向命運挑戰(zhàn),向傳統(tǒng)禮法挑戰(zhàn),彈奏出一曲曲音色各異的變奏曲。
可以說,南北朝時北魏的胡太后就是一位桀驁不馴的女性,敢冒天下之大不韙,來一把放蕩,也因此非議頗多。
這個胡氏有一個姑姑是尼姑,善講經(jīng),北魏宣武帝元恪請她講經(jīng),在講經(jīng)之余,她對宣武帝說,自己的侄女姿色品行俱佳,言外之意可以成為元恪的妃子。于是,元恪就動了心,召入宮中,元恪一下就喜歡上這個胡氏,封為承華。
北魏舊制凡生子立為太子,必殺其母,因此宮中女子都害怕所生子立為太子,但胡氏卻很有見識,說:“天子怎么可能沒太子?又怎么能因生兒子而怕死呢?”
不久,胡氏有孕,諸夫人都勸她早做打算,胡氏正色地說:“假如我所懷是男,按次序當(dāng)為太子,子生母死,我在所不辭!”
結(jié)果胡氏真的生了兒子,取名元詡。三歲時被立為太子,然而,胡氏并沒有被殺,反而晉級為充華。
這元詡六歲時即位,當(dāng)了皇帝,即是北魏肅宗。封宣武帝的皇后高氏為皇太后,封生母胡氏為皇太妃。
兒子成了皇帝,自己才是皇太妃,這胡氏很不甘心,就用計害死了高太后,說是“暴病而亡”,大臣們都心知肚明,知道是怎么一回事。
高太后一死,胡氏就成了太后,因元詡年幼,她就臨朝聽政,自稱“朕”,群臣上書稱“陛下”。她的兒子肅宗元詡對她十分恭敬。一次宴飲華林園,胡氏賦詩曰:“化光造物含氣貞”,元詡接道:“恭已無為賴慈華?!?/p>
說來這胡氏性聰悟,多才藝,很想把國家治理好,然而她好游樂,崇佛事,又生性淫蕩,起初與朝中大將楊大眼的兒子楊白花私通。這楊白花后來越想越怕,一來這個胡氏欲望太強,不好侍候;二來胡氏是皇太后,與太后私通,時間久了,傳揚出去,自己吃飯的家伙就丟了,他想解脫與胡氏這種關(guān)系,可這胡氏離不開他,無奈中,他就逃往南朝。
要說這胡氏對楊白花很癡情,一直念念不忘,性與愛對于胡氏而言太有誘惑力了,那種欲仙欲死的感覺最神秘又最美妙,她不能沒有男人。
隨之,胡太后又發(fā)現(xiàn)了目標(biāo),喜歡上兒子的叔叔、清河王元懌,拜為宰相,視若周公,盡將朝政大權(quán)委任之。這個元懌也以天下為己任,朝堂之上處理國家大事,后宮里滿足胡氏的歡娛,二人如魚得水,恣情歡樂。
胡太后的妹夫元義在胡氏聽政后當(dāng)了將軍,卻恃寵驕橫,被元懌以法懲治。這小子懷恨在心,他知道元懌與胡氏的事,第一次支使人告元懌謀反沒有得逞,又經(jīng)過密謀,于正光元年(公元520年),串通宦官劉騰等人,揭發(fā)胡太后與元懌淫亂,逼迫肅宗元詡幽禁胡太后于后宮,關(guān)押元懌,誣了一個謀反的罪名殺了元懌。
然而胡氏在朝中根基很深,擁護她的人很多,元詡不得不又請出母后,元義等人百般解釋。
于是,胡太后又一次臨朝聽政,元詡還特意發(fā)了一份詔書:“神龜之末(公元520年),權(quán)臣擅命。元義、劉騰陰相影響,遂使皇太后幽隔后宮,太傅、清河王(元懌)無辜致害?!苯o元懌平反,解除了元義的兵權(quán)。
這胡氏二次臨政,心完全不在政事上,一味地貪圖享受,任用奸邪小人,賣官鬻爵,私下里物色可心的男人,滿足她愈演愈烈的欲望,沉溺于縱情聲色中。她從一個男人奔向另一個男人,欲壑難填,膽子越來越大,越來越無所顧忌,讓朝中忠正之臣心灰意冷,與兒子元詡之間嫌隙也越來越大,到后來胡氏完全失去了理智,毒死了“不聽話”的兒子肅宗元詡。
貪圖私欲的享受,是人類的一大痼疾,當(dāng)享受腐蝕了靈魂,對人的精神、理智以及身心健康都會造成危機。
朝中沒有皇帝不行,這胡氏先是用元詡的一個小女兒冒充皇子即位,隨后又改立孝文帝之孫、三歲的元釗為帝。
大將爾朱榮因此上表指責(zé)胡太后,以匡輔朝廷之名,自晉陽(今山西太原)起兵南下,直奔都城洛陽,四月兵至河陰(今河南孟津東北),擁立孝文帝之侄元子攸為帝,即孝莊帝,改元建義。
這個爾朱榮其實別有用心,借擁立之功,大權(quán)獨攬,把無數(shù)宗室諸王與公卿大臣殺害,鏟除異己。
胡氏看到大事不妙,爾朱榮的軍隊渡過黃河,來勢洶洶,朝中已經(jīng)沒人與她站到一起。無奈之中只能落發(fā)為尼,想借此空門茍延殘生,還命后宮嬪妃盡入道觀,來陪著她。
然而爾朱榮兵進洛陽后,絲毫沒有手軟,把胡氏與兒皇帝元釗抓了起來,押往河陰。
胡氏早沒了往日的威風(fēng),苦苦哀求(內(nèi)心是否有無盡的追悔),爾朱榮根本不吃這一套,把她與可憐的幼主元釗沉入黃河,喂魚了。
胡氏想做一回真正的女人,來了一把放蕩,直接把北魏的江山斷送了,“河陰之變”四年后,北魏政權(quán)滅亡。
思味這個胡氏,第一次臨政還能有效治理國家,而二次臨政,信任奸佞,貪圖享樂,把一個北魏政權(quán)徹底葬送,自己也丟了性命,在歷史上扮演了一個極不光彩的角色,令人深思。
“人生幻化如泡影,哪個臨危自???”
人到中年之后,總喜歡懷舊,而回憶有時就是一種心理補償。窮通榮辱都是過眼煙云,名利不如歸于平淡,價值賦予新的意義。
無是無非,問什么富貴榮華,喝一壺茶去也!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36754.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