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命一詞,出自《尚書·顧命》。顧命大臣,意思是皇帝臨終時將治國重任托付給的大臣。歷朝歷代,能成為顧命大臣的者皆是才能、德行皆高的官員。顧命大臣一般沒有后臺,在輔佐幼帝時比外戚好很多。
然而,為何歷史上能得善終的顧命大臣鳳毛麟角呢?
歷史上能夠善終的顧命大臣鳳毛麟角,周文王之子周公旦算一個。
周公旦乃周文王第4個兒子,是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是儒家的奠基人,被稱為周公。周公旦輔佐滅商治國,他的嘔心瀝血為周朝八百年的江山奠定了穩(wěn)定的基礎。周來周公旦逝世,被周成王厚葬,得以善終。
可是并非每朝每代的顧命大臣都能善終。
秦朝的顧命大臣是趙高,雖然他事實上并沒有得到秦始皇臨終前的托付,但是矯詔攝政的趙高,勉強也能被稱作是顧命大臣。而趙高后來被子嬰殺掉,沒得善終。子嬰不僅殺了趙高,還將趙高夷三族。
秦被漢滅之后,輪到漢代皇帝臨終前留下顧命大臣了。
不過,漢武帝臨終前并沒有指派單獨一個人為顧命大臣輔佐年僅八歲的兒子。這些顧命大臣分別是霍去病同父異母的弟弟霍光、黃門署養(yǎng)馬被漢武帝賞識提拔的車騎將軍金日磾、力大無窮的左將軍上官桀、理財專家御史大夫桑弘羊。
漢代的這一批顧命大臣,只有霍去病同父異母的弟弟霍光得以善終,金日磾因去世的早算是善終,其它兩人卻都因為謀反被殺和滅滿門。
除了這些人之外,明朝的張居正、清朝的鰲拜等顧命大臣,也沒有能夠善終的,這是為什么呢?
這是因為,三國時代的顧命大臣司馬昭謀反成功,讓后世的顧命大臣成為了一個非常容易受到皇帝猜忌的職位。顧命大臣若權利不大,不足以輔佐幼帝,若權利太大,那么等到幼帝長大之后,必然會對其問罪,防止謀反之事重演。這就是歷史上顧命大臣們善終者鳳毛麟角的原因了。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36783.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