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真的了解徐有貞嗎?小編給大家提供詳細的相關內(nèi)容。
《大明風華》中徐有貞的形象無疑是一個卑鄙小人。王振掌權時,他圍著王振轉。于謙掌權時,他圍著于謙轉。后來于謙落難,他又落井下石害死了于謙。許多觀眾在看過《大明風華》后都對徐有貞這個人物感到非常痛恨。然而歷史上的徐有貞卻并不是這么一個一黑到底的人物,他的真實經(jīng)歷與《大明風華》中還是存在很大出入。
徐有貞原名徐珵,宣德八年(1433年)癸丑科進士。由于他在科舉考試中的成績非常優(yōu)秀,因此入選翰林院被授予庶吉士之職。
宣德、正統(tǒng)兩朝有許多名臣,如果光從個人能力方面選拔人才,徐有貞能在其中名列前茅。徐有貞非常博學,除了精通經(jīng)史典籍之外,在天文、地理、兵法、水利、陰陽五行等方面都有很深的造詣。
正統(tǒng)十二年(1447年),徐有貞升任翰林院侍講。雖然此職務官階只有從五品,且工作職責是給皇帝講解經(jīng)義,看上去好像不怎么重要。但翰林院是明朝內(nèi)閣輔臣的重要來源,從這里出來的官員職業(yè)前景往往一片光明。以徐有貞的才學,假以時日升入內(nèi)閣成為“閣老”并非可望不可及的事情。然而誰也沒想到的是,一場意外事件改變了明朝的國運,也影響到了許多明朝官員的一生。
正統(tǒng)十四年(1449年),明英宗朱祁鎮(zhèn)帶著20萬明軍(一說50萬)御駕親征迎擊蒙古瓦剌部。結果卻因指揮失誤等原因導致明軍在土木堡(今河北懷來東)遭瓦剌騎兵突襲,全軍折損過半,所有隨軍出征的明朝高級將領和朝臣都當場被殺,明英宗本人也成了瓦剌人的俘虜。歷史上將這一明朝最大的軍事慘敗事件稱為“土木堡之變”。
“土木堡之變”發(fā)生后,明朝面臨自開國以來最大的危機,許多人認為蒙古人將卷土重來,因此紛紛建議將朝廷從北京搬遷至留都南京,徐有貞就是這些人中呼聲最高的一個。但這項建議很快就受到以兵部左侍郎于謙為首的主戰(zhàn)派喝斥。此后,于謙升任兵部尚書,領導了明朝歷史上著名的北京保衛(wèi)戰(zhàn),并成功擊退瓦剌進攻。徐有貞因此前的逃跑言論受到同僚排斥,仕途遭遇重大打擊。
早在1448年的時候,一場洪水導致黃河堤壩開裂,黃河下游河道一分為二,淹沒了山東西部許多地方,蔓延的洪水還奪取了大運河主要河段的水源,導致運河河道嚴重堵塞。朝廷曾多次派人前去主持修復工作,但均未能獲得成功。景泰四年(1453年),景泰帝朱祁鈺召集廷臣朝議讓他們推薦治水人才,許多人都知道滿朝文武中最精通水利方面知識的就是徐有貞了,因此紛紛上書舉薦他。于是徐有貞被任命為左僉都御史,前往張秋(在今山東陽谷)治理黃河。
雖然后世對徐有貞的評價眾說紛紜,但在治水這件事情上,沒人可以否定他的貢獻。徐有貞到達堤壩破損河段后立即開始逐段檢查,在確定修復方案后雇傭了近6萬民工,花了500多天時間,終于建造成了一條長約160公里的河渠,成功將黃河的河水引入大清河,進而通過濟南府入海。他還沿大運河建造了幾個水庫,組成一個灌溉體系,使山東北部大片地區(qū)的得到了穩(wěn)定供水。
景泰七年(1456年),徐有貞因治水有功升任左副都御史,在仕途上終于大大向前邁進了一步。不過對于一心想要入閣拜相的徐有貞來說,左副都御史的職務離他的目標還非常遙遠,甚至可以說是遙遙無期。
景泰八年(1457年)正月,景泰帝朱祁鈺突患重病。石亨、徐有貞、曹吉祥等人聯(lián)手發(fā)動了“奪門之變”,擁立明英宗朱祁鎮(zhèn)復辟。事后,徐有貞因定策之功升任翰林學士兼兵部尚書,入內(nèi)閣參與機要政務。同年三月,封武功伯兼華蓋殿大學士,成為明朝內(nèi)閣首輔。
明英宗重登皇帝寶座后,立即對景泰帝重用的大臣展開清洗,于謙首當其沖遭到迫害。由于于謙在之前的北京保衛(wèi)戰(zhàn)中曾立下大功,明英宗猶豫要不要殺他。徐有貞卻說道:“不殺于謙,此舉為無名。”言下之意就是說,不殺于謙,我們的復辟就成造反行徑了,明英宗這才決定將于謙等人處斬。自古以來政治斗爭都是你死我活的較量,當權者清除自己的對手其實一點都不奇怪,只是這次他們殺的對象是名垂青史的于謙,所以明英宗朱祁鎮(zhèn)和徐有貞等人就難逃后世的罵名了。
徐有貞成功入閣拜相,實現(xiàn)了他人生的終極目標。然而在巨大的權力面前,昔日的戰(zhàn)友很快就變成了對手。徐有貞與當年一起參與“奪門之變”的石亨、曹吉祥因爭權而彼此攻擊,最終徐有貞在政治斗爭中落敗,被貶為庶民,流徙金齒(在今云南)。
天順四年(1460年),石亨、曹吉祥等人陰謀發(fā)動政變失敗,石、曹二人及其眾多黨羽都遭到毀滅性打擊。遠在流放地的徐有貞因早與石、曹二人不共戴天,反倒因此受益。明英宗赦免他的所有罪行,讓他回歸故里,縱情山水,安享晚年。
成化元年(1465年),徐有貞獲準“冠帶閑住”,恢復官員身份,但仍賦閑在家。成化八年(1472年)七月,徐有貞病逝,終年六十六歲?!岸嘀菙?shù)而反以智數(shù)敗,喜功名而反以功名終。患得患失,亦忠亦奸,忽為君子忽為小人,其才有余,其德不足?!边@句出自清朝學者方浚頤的評價是對徐有貞一生經(jīng)歷最客觀的寫照。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36816.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