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為大家?guī)淼谝晃煌饨还亳T嫽,希望對你們能有所幫助。
在西漢(前202年—8年)時,由張騫出使西域開辟的以長安(今西安)為起點,經(jīng)甘肅、新疆,到中亞、西亞,并聯(lián)結(jié)地中海各國的陸上通道,因為由這條路西運的貨物中以絲綢制品的影響最大,后被命名為“絲綢之路”。
由于戰(zhàn)爭頻發(fā),這條絲綢之路,經(jīng)常會時續(xù)時斷,在漢朝的各代君王,為了維護這條能往西域的商貿(mào)通道,常常采用武力加懷柔的和親政策來對付。
今天老丁要說的這位主人公,就是漢代和親政策下產(chǎn)生出來的一位杰出的女外交家。她叫馮嫽。
《漢書·卷九十六下·西域傳第六十六下》是這樣記載的:“初,楚主侍者馮嫽能史書,習事,嘗持漢書為公主使,行賞賜于城郭諸國,敬信之,號曰馮夫人?!?/p>
這位馮嫽懂史書,有才干,但卻因地位低下,只能作為解憂公主侍女的身份,作為陪嫁女去了烏孫國。但她的杰出才干,雖說是侍女,但實際上承擔的是和親公主的政治顧問的角色。在后來的對西漢與烏孫兩國軍事聯(lián)盟的形成,以及兩國聯(lián)合對匈奴作戰(zhàn)取得勝利等方面都有馮嫽的貢獻。
正因如此,西漢王朝曾經(jīng)命她以解憂公主的身份作為欽差大使,持漢旌節(jié),駕錦車,遍訪天山以南城郭諸國。當時,她已年過半百,不辭辛苦地翻雪山、越大漠,歷嚴冬、踏酷暑,走訪了三十多個城郭之國。她每到一處,都受到上上下下隆重而熱情的禮遇。她為各國排內(nèi)憂、解外患,講禮儀、說道德,揚善抑惡、推心置腹,使?jié)h朝恩義廣布大小綠洲。因而,城郭諸國都尊稱她為“馮夫人”。
馮嫽為維護這條通往西域的通道,她曾三走絲路,在古代交通不發(fā)達的條件下,一個人需要多大的勇氣才能完成,特別是第三次,她已經(jīng)是七十歲高齡,更不得不讓人贊嘆!
那就說說她的第三次走“絲路”。
那時,公元前48年,由于解憂公主去世,烏孫國國王元貴靡在隔年去世。王位由他年幼的兒子接替。馮嫽得知后,很不放心。她就給皇帝奏疏,請求返回烏孫鎮(zhèn)撫星靡。
當時,正值漢宣帝駕崩,太子劉爽剛即帝位,史稱漢元帝。元帝考慮到西域的安全,雖然不忍心讓七十多歲高齡的一位老婦人出使,但由于馮嫽情真意切,一片赤誠,只好應(yīng)允準奏了。她在一百多名漢軍官兵的護送下,又重返烏孫。
烏孫的臣民聽說她回來了,許多人騎馬跑出幾百里遠道相迎。她回到烏孫后,白天協(xié)助星靡和大臣們一起處理國政,夜晚不辭勞苦地教星靡學習經(jīng)史,向他講授做仁君的道理。
馮嫽就是這樣為國為民、為大漢社稷,在荒僻的邊疆耗盡了她的大半生心血,和烏孫人民同呼吸共命運,度過了她的有生之年。
在西漢時期,共派出了18任西域都護使,從他們的政績來評判的話,只有鄭吉和段會宗這二位才可以與馮嫽相提并論。真是巾幗不讓須眉,可敬可嘆!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37367.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