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最特別的皇后是誰?下面小編為大家詳細介紹一下相關內容。
今天要跟大家講一位清朝的傳奇皇后,她就是孝獻皇后,可能很多人對這個名號有點陌生,甚至有種從未聽聞過的感覺,但如果聽到她的本名或許就會有種恍然大悟的感覺,她就是順治皇帝的寵妃董鄂妃。
董鄂妃又被稱為孝獻皇后。這位孝獻皇后是清朝最特殊的皇后,為什么這么說呢?這與古代的謚號有關。一般而言,皇后死后的謚號必須附加上皇帝的謚號,這證明皇后是這位皇帝的皇后,比如說,康熙皇帝的謚號是“仁”,康熙有4位皇后,分別是孝誠仁皇后、孝昭仁皇后、孝懿仁皇后與孝恭仁皇后。這每位皇后都附加了“仁”的謚號,這個“仁”就是帝謚。
我們再看孝獻皇后董鄂妃,她的丈夫是順治,順治的皇后有孝惠章皇后與孝康章皇后,而順治的謚號為“章”,但董鄂妃卻是孝獻皇后,沒有附加帝謚“章”。而董鄂妃也是清朝唯一一位不附加帝謚的皇后,同時也是封建社會最后一位具有獨立謚號的皇后,這兩點原因也造就了董鄂妃清朝最特殊皇后的地位。
順治十三年八月,這個出身滿洲正白旗的女子在命運的安排下進入了皇宮,成為了順治帝的妃子,順治帝算是整個清朝最與眾不同的皇帝了,他對于政治聯姻的態(tài)度比其他朝的皇帝要消極的多,孝莊為了滿蒙聯姻,為他娶了來自科爾沁部的孟古青,誰知順治帝說廢就給廢了,后來孝莊不死心,又把自己的表侄女嫁給了順治,但順治帝還是不喜歡。
直到董鄂妃出現,順治帝突然明白了什么叫做一見傾心。董鄂妃一入宮就得到皇帝全部的愛,她不僅外表楚楚可憐,惹人疼愛,更有著一顆善良的心和出色的才情,據說董鄂妃吟詩作對樣樣都行,文采絲毫不遜色那些所謂的大才子。
順治帝立刻就把她封為了賢妃,二人感情迅速升溫,轉眼時間過去看三十天左右,順治帝深覺已對她情根深種,竟打破了后宮平衡,跳過了貴妃一級,將董鄂妃封為了皇貴妃。董鄂妃的晉升速度放眼整個清朝都是空前絕后的,當時順治皇帝甚至還想要再度廢后,讓董鄂妃當自己的皇后,不過由于孝莊手段太過強硬,最終他的心愿沒能實現。
董鄂妃產子時順治帝欣喜若狂,直接在眾人面前稱此子為自己的第一個兒子,明顯是把其他妃子所生的孩子都不當回事,對董鄂妃的專寵到了一種民間百姓皆知的地步。大臣們都為董鄂妃對順治帝產生的影響力感到驚嘆,心里都默默認為,董鄂妃所誕育的皇四子將來必定是江山的主人。
可惜此子沒能承受住眾人的期待,連一歲生日都沒過就夭殤了,董鄂妃身子骨弱,這個孩子來之不易,她對這個孩子寄予了太大的期望,所以當孩子夭折的時候她瞬間就失去了繼續(xù)生活下去的勇氣,22歲就香消玉殞了。
心愛的女人消逝,順治帝的悲痛是無法用語言形容的,他不顧大臣們的反對,把董鄂妃追封為了皇后,史稱孝獻皇后。
病死的。
孝莊出生于明萬歷四十一年(1613年)二月初八日;天命十年(1625年)嫁給努爾哈赤第八子皇太極為側福晉;崇德元年(1636年)皇太極在盛京稱帝后,受封為永福宮莊妃;崇德三年生皇九子福臨(順治帝)。
崇德八年(1643年),皇太極駕崩,順治帝即位,與其姑孝端文皇后兩宮并尊,稱圣母皇太后;順治八年(1651年)上徽號曰昭圣皇太后;康熙帝即位后尊為太皇太后;康熙二十六年十二月二十五日(1688年1月27日)崩逝,享年七十五歲。
擴展資料:
孝莊天質姿麗,性堅毅,喜讀書,聰明能干,多有謀略?;侍珮O執(zhí)政時,她就是得力助手,“贊助內政,既越有年”,“佐太宗文皇帝肇造培基”。協(xié)助皇太極繼承了努爾哈赤的事功,繼續(xù)統(tǒng)一女真各部,連續(xù)對朝鮮及明朝用兵,穩(wěn)固了皇太極的統(tǒng)治地位,為進入關內奠定了基礎。
崇德八年(1643年)皇太極在未及確立繼承人的情況下,因暴疾而逝。是時,孝莊方32歲,面對“諸王兄弟,相爭為亂,窺伺神器”的復雜爭斗局勢,她從容不迫,施展謀略,爭取各方支持,終于由其子福臨繼位。當福臨入北京稱順治帝之后,她全力扶持其治國理政。
順治十八年(1661年)順治帝病逝,由玄燁繼位,她又精心撫育培養(yǎng)玄燁,授以治國方略,指導處理各種政務,終使康熙成為中國歷史上很有作為的一代君主。
至康熙二十六年九月,操勞一生的孝莊因病辭世,享年75歲。
從清太宗皇太極時期,又經順治一朝,再至康熙朝前期,這半個世紀的政治生活里,在整個清朝統(tǒng)治集團中,孝莊可謂是一個德高望重、一言九鼎的歷史人物,她為清朝的建立與發(fā)展,傾注了大量心血,作出了重要貢獻,不愧是一位歷經清初三朝的杰出女性。
在險象叢生中扶助順治繼位并親政如前所述,當1643年皇太極暴卒而逝時,由于未及確立皇位繼承人,在滿族貴族諸王兄弟之間,引起激烈的爭奪王位之爭。
那時,最有權勢和實力的睿親王多爾袞與肅親王豪格都有奪取皇位的欲望,且旗鼓相當,相互不服,如不妥善解決,滿族就有可能發(fā)生內訌與分裂。
孝莊在孝端皇后的支持下,利用多爾袞與豪格之間的權力之爭,巧妙周旋,左右說服,使多爾袞與豪格勢單力薄,難以服眾,雙方不得不達成妥協(xié),提出由皇太極之九子、年方6歲的福臨繼位,并議定八旗軍兵,由多爾袞與鄭親王濟爾哈朗各掌其半,左右輔政,待福臨年長后,立即歸政。
這一折衷方案,既使福臨繼承了皇位,也避免了清政權因內爭而導致分裂,對于入關前夜的清朝來說是至關重要的一著。
順治元年五月(1644年6月),多爾袞率清軍進占北京,同年9月孝莊陪同順治進入北京,福臨作為清朝的開國皇帝定都北京。然而,多爾袞由于戰(zhàn)功卓著,權勢越來越大,根本不把年幼的順治放在眼里,明目張膽地獨攬大權,結黨營私,排斥異己,謀占皇位之心不死,時刻威脅著順治的地位。
為此,孝莊又施展謀略,對多爾袞軟硬兼施,既籠絡,又控制。
一方面盡量讓其致力于清朝的統(tǒng)一大業(yè),服務于順治帝的統(tǒng)治,連續(xù)封其為攝政王、皇叔父攝政王,直至皇父攝政王,使之位高權重,滿足其欲望;另方面又設法牽制其野心膨脹,利用各種力量不使其謀位之心得逞,直至順治七年(1650年),多爾袞病逝,順治帝開始親政。
順治親政時,也還是一個十三四歲的少年,孝莊既是母后,也是他強有力的保護者和導師,而盡力輔政。為盡快掃清明殘余勢力及各種抗清力量,她百般籠絡一批有實力的漢族上層勢力,設法使已歸順清朝的孔有德、吳三桂、耿精忠等效忠清朝,為他們封王進爵。
還將平南王孔有德的女兒孔四貞,育之宮中,以郡主視之,招為義女。又把皇太極的女兒和碩公主嫁給平西王吳三桂之子吳應熊,以聯姻結親手段,對之既拉籠,又控制。另外,由于清初的長期戰(zhàn)亂,社會生產遭到嚴重破壞,大量災民流離失所,社會極不安定。
為此,孝莊在宮中一再提倡節(jié)儉,并多次將宮中節(jié)余銀錢賑濟災民。這既有利于緩和社會矛盾,維護社會安定,也有利于穩(wěn)固順治的統(tǒng)治地位。清初的社會矛盾錯綜復雜,既有尖銳的滿、漢民族間的矛盾,也有滿族內部的權益均衡的沖突。
在如此錯綜復雜、矛盾交織的形勢下,清朝能較快地實現對全國的統(tǒng)治,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而孝莊對順治的輔佐則功不可沒。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孝莊文皇后
參考資料來源:人民網—話說歷史上的孝莊文皇后
說白了董鄂妃能被追封為皇后的唯一理由就是順治的寵愛了,首先她不是皇帝從大清門抬進去明媒正娶的妻子,其次她也沒有子嗣繼承皇位,而這兩條是被封為皇后的必要條件,董鄂妃都不具備,顯然若不是順治執(zhí)意如此,她是不能被封為皇后的。至于你的問題
1、字數不同是因為一般歷代帝后的封號都會進行歷代的加封,也就是沒換一個皇帝都會給他們加上一個字,一般會加四次,而董鄂妃的皇后說到底沒有得到皇室的一致認可,所有順治的后繼之君沒有在給她累加封號,這也是字數少的主要原因;至于沒有“天”“、圣”二字,“天”代表的是先帝,也就是皇后的丈夫,“圣”代表的是嗣帝,也就是皇后的兒子(嫡母的意思,不一定要親生的),由于前面講到的原因,因此董鄂妃的封號上不能加這兩個字。
2、
3、
4、的原因其實也就是前面講過的一樣了。
不過話說回來,對于一個女人,特別還是一個生活在那個時代皇宮中的女人能夠得到丈夫如此的愛,別的事情其實已經不重要了。
北魏一代英主孝文帝元宏,是中國歷史上杰出的少數民族政治家,改革家,可惜英年早逝,33歲即駕崩,臨終前賜死了皇后馮氏。
孝文帝元宏即位之初,由祖母馮太皇太后(即文明太后)臨朝執(zhí)政,文明太后足智多謀,能行大事,生殺賞罰,決之俄頃,具有豐富的政治經驗和才能,元宏自小在祖母的撫養(yǎng)、教育下長大,因此對祖母十分恭謹孝敬。
元宏到了娶妻生子的年齡,由文明太后做主,將兄長、太師馮熙三女馮清嫁予孝文帝,不久其二姐馮潤亦入宮,受封貴人,馮清被立為皇后后,孝文帝移情姐姐馮潤,姐妹兩為此感情破裂,最后孝文帝幽廢馮清為庶人,廢皇后被迫出家為尼,并病故于瑤光寺,孝文帝改立馮潤為皇后。
孝文帝元宏臨終前賜死的這位皇后,正是他的第二任皇后馮潤,史稱她為幽皇后。
按照輩分,孝文帝還要喊他這兩位皇后叫表姑,只是鮮卑族對近親通婚習以為常。更何況,她們雖與孝文帝不同輩,但年齡相當,特別是馮潤姿媚不俗,所以能夠獨得孝文帝寵愛。自古以來做皇帝的女人,哪一個不希望自己能獨霸宮闈,孝文帝是一個好男人,但馮皇后卻不懂得珍惜,最終釀成不可挽回的錯誤。
作為帝國的執(zhí)掌者,孝文帝對壯大北魏可謂是日理萬機,不僅以強硬姿態(tài)宣布將國都從平城遷往洛陽,還大規(guī)模行漢化之策,重用漢族士人,還先后兩次御駕親征南齊。
皇帝常年在外帶兵打仗,皇后本應恪守婦道,盡皇后之責,母儀天下,但是,馮皇后卻以通奸他人,穢亂而使孝文帝不得不拋棄夫妻之情,臨終前派人賜死她。
上行下效,馮家丑聞不斷
馮氏家族出身非凡,既是北燕皇族,也是鮮卑化的漢人,因此較少受到儒家禮法的束縛,對待兩性關系上就顯得比較隨意。馮太皇太后在北魏屬于非常強勢的女人,為了滿足自己的權利欲,狠心毒殺已經退位太上皇的兒子拓拔弘(孝文帝之父)。
馮太皇太后喪夫之后,總覺得這樣守活寡是在浪費美好年華,早年她就找了個叫李羿的情人,弄得滿朝風雨,流言四起,令剛剛即位的孝文帝很沒面子。臨朝執(zhí)政之后,依然我行我素,找了不少身材健壯,面如冠玉的美男子做面首,顛鳳倒凰,穢亂不堪。
做姑姑的都如此不知檢點,耳濡目染之下,馮太皇太后做了一個極壞的榜樣。馮潤即便因為咯血病出宮休養(yǎng),也依然難耐心中寂寞,在家府休養(yǎng)期間,一邊養(yǎng)病一邊養(yǎng)情人,日子過的要多滋潤有多滋潤。
放浪形骸,大失帝望
孝文帝元宏是北魏有名的大情種,他癡愛馮潤,為此對六宮粉黛皆無視,而獨寵馮潤。孝文帝癡心好男人,馮潤卻一再行為放浪,令孝文帝大失所望。
馮潤得孝文帝垂愛,但她絕不甘心于做個昭儀,為了能盡早坐上皇后寶座,她不惜離間姐姐馮清與孝文帝的關系,夜夜在孝文帝耳邊誹謗貶低姐姐,最終導致馮清被廢出家為尼,馮潤則順利被冊封為皇后。
馮潤第一次出宮養(yǎng)病,是因為得了可怕的傳染病咯血癥,當時為她治病的醫(yī)生叫高菩薩,長的風度翩翩且巧舌如簧,把馮潤迷的顛三倒四,二人很快鬼混在一起。冊封為皇后后,馮潤索性把高菩薩召入宮中封為太醫(yī),兩人做起了露水夫妻,享盡了魚水之歡。
馮潤的面首何止高菩薩一個,當年接她二度進宮的宦官雙蒙,半路竟也跟馮潤勾搭成奸(假閹人),為了滿足馮潤旺盛的需求,雙蒙又推薦了四個姿容能力都很強的男子給馮潤,就這樣,堂堂北魏皇后就像性上癮了一樣,流連在幾個男人中間樂此不彼。
而常年忙于政務的孝文帝,雖偶有風言流語傳入圣聽,但出于對皇后無私、傾盡溫柔的疼愛,孝文帝并沒有當真,卻不知道這個看似有國母之風的皇后,早就給他扣了頂又大又亮的綠帽子。
即便是后來孝文帝因積勞成疾,在汝南染病不起后,馮潤依然是不懂收斂,?益肆意無所憚?,公然與情夫們在后宮丑態(tài)百出尋歡,肆意妄為干政,將后宮變成尋歡作樂的風月場。
東窗事發(fā),詛咒皇帝
這世上哪有不透風的墻,自作孽不可活。馮潤奸情東窗事發(fā)也是她自己一手造成的,當時孝文帝的妹妹彭城公主因丈夫去世而成為寡婦,馮潤為了壯大母家勢力,逼迫彭城公主嫁給自己的同母弟馮夙,彭城公主不從。
當時孝文帝因病駐曄汝南養(yǎng)病,公主冒雨率仆從趕到汝南向哥哥告狀,并抖出馮潤的風流韻事,孝文帝開始并不相信這件事,恰好宦官劉騰至軍中密奏,所言與公主吻合,孝文帝才相信卻有其事,受此打擊,病情越發(fā)沉重。
回到洛陽后,孝文帝將高菩薩、雙蒙等人全部抓起來審問,又單獨召見馮潤,命高菩薩把所供認的罪狀當她的面陳述一遍,包括私通、皇后與她母親常氏巫蠱詛咒孝文帝事,馮潤見東窗事發(fā),請求回避所有人,想單獨和孝文帝談談。
于是孝文帝退去所有人,只留長秋卿白整,以木棉塞耳留侍左右,兩人具體談了什么,無從知曉,但孝文帝并沒有治馮潤的罪,想來也是看在祖母馮太后的面子上,暫且留她性命。
夫妻緣盡,孝文帝賜死馮皇后
太和二十三年,二度伐齊的孝文帝在前線身染重病,返程途中,自知不久于人世的孝文帝,彌留之際,留下遺詔:?皇后久乖陰德,自絕于天,若不早有所為,恐成漢末故事。
吾死之后,賜皇后死,葬以后禮,以掩馮門之大過。?孝文帝駕崩后,梓宮抵達魯陽,北海王元祥奉宣遺詔,長秋卿白整拿著毒藥入內面后,馮皇后奔走呼號堅決不愿服毒,還說:?陛下沒有這個意思,是你們這些王爺想殺我。?最終馮皇后被白整等人強行按壓住,?乃含椒而盡?。
馮皇后雖被賜死,但孝文帝生前念在夫妻一場,并沒有廢黜她的后位,將她與自己合葬在長陵?;屎蠊唤o皇帝帶綠帽子,皇帝卻如此大度,直到臨終前才下旨賜死皇后。
我覺得孝文帝有如下幾點考慮:一,孝文帝與皇祖母馮太后祖孫情深,生前沒有賜死馮皇后是給馮家留面子。二,賜死馮皇后,是為了防止野心勃勃的馮氏成為第二個馮太后,以免外戚干政。三,這畢竟是一起宮廷丑聞,賜死馮皇后及處死她的情人,是為了能盡早消除這一起丑聞的社會影響。
孝文帝真是難得的好男人,可惜遇人不淑,皇后如此淫蕩放縱,孝文帝卻直到臨死前才決定賜死馮皇后。不過,由于馮皇后極大的損害了皇室形象,即便孝文帝寬宥不殺她,宗室諸王也會殺了她,正如咸陽王禧等人知道馮皇后被賜死后,相視說到:"若無遺詔,我兄弟亦當作計去之,豈可令失行婦人宰制天下,殺我輩也。"(據《魏書》)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37907.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