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來小編帶你追尋歷史上真實的蘇不韋,探索發(fā)生在他們身上的歷史故事。
《后漢書》中載,東漢時期,有個叫蘇謙的人新任魏郡(治今河北省臨漳縣)督郵,其治下的美陽縣令李暠勾結宦官,在當地為非作歹,惹得民怨四起。前任督郵畏懼他背后的勢力,不敢動他。蘇謙卻很快查到他的罪證,將他送往左校(官署名,主管京師土木工程)服役。
后來蘇謙官至金城(今甘肅省蘭州市)太守,退休后想回家鄉(xiāng)洛陽。按當時的法令,退休或革職的地方官若非皇帝召見不得前往京師洛陽,但蘇謙還是私自回鄉(xiāng)。這時李暠已升任司隸校尉,抓到蘇謙的把柄自然不肯放過,于是將他抓來嚴刑拷打。蘇謙在獄中暴斃后,李暠仍不解恨,狠狠鞭撻其尸體。
這時,蘇謙的兒子蘇不韋剛滿18歲,被征召到公車署等候考試。得知父親被害,他悲憤交加,將父親的尸體運回家鄉(xiāng)安葬,但沒舉行葬禮。他決定效仿伍子胥為父報仇,于是讓母親藏在山中,自己則改名換姓,變賣全部家產招募劍客,但幾次刺殺李暠都沒成功。
不久,李暠升任大司農,其住所附近有間堆放柴草的雜屋。蘇不韋與堂兄弟潛入雜屋,偷偷挖掘暗道,一個月后,暗道已通到李暠臥室的床下。他們再次刺殺李暠時,李暠恰好去上廁所,于是蘇不韋殺了他的妻妾和小兒子,留下書信后揚長而去。
李暠十分驚恐,為防刺殺,他在住所周圍種滿荊棘、在臥室地上鋪滿石板,每晚至少換九個地方睡覺,連家人也很難找到他。他每次外出也是全副武裝,保鏢前呼后擁。如此一來,蘇不韋幾乎沒有下手的機會,于是他日夜兼程地趕到魏郡,挖開李暠父親的墳墓,并割下李父的腦袋祭于父親的墓前。之后,他將李父的腦袋擺在鬧市中央供人圍觀。李暠心中有鬼,不敢上奏皇帝,只好辭官回鄉(xiāng),派人重修了父親的墳墓,然后重金懸賞抓蘇不韋,但一連幾年都沒結果。李暠在擔驚受怕之下舊疾復發(fā),吐血而死。
后來,蘇不韋恰逢大赦才得以回鄉(xiāng),將父親改葬并舉行了隆重的葬禮。有些士大夫瞧不上他傷及無辜、刨人祖墳的行為,名士郭泰卻為他辯護,“蘇不韋不像伍子胥那樣位高權重,想要扳倒勢力強大的李暠尤為艱難,所以只能劍走偏鋒。他最終以匹夫之力懲奸除惡,難道不值得贊嘆嗎?”于是,蘇不韋在民間的口碑竟開始好轉,幾乎成了草莽英雄的典范。至于李暠枉死的妻妾和兒子,再也沒人提及。
這就是漢朝社會風氣畸形的一面,時人大多未受教化、尚武好斗,推崇游俠精神,有近乎原始的粗獷性情。所以,為父報仇而不擇手段的蘇不韋,當時并沒受到應有的輿論譴責,大家只顧著關注他的英雄光環(huán)了。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38086.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