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著小編一起探尋歷史上真實的康熙。
清朝順治十八年正月初七,清世祖順治帝駕崩。在清史上,順治是一位富有爭議性的帝王,特別是關于順治的“死”,目前仍有很多種說法。根據《清史稿·本紀五》記載:“丁巳,崩於養(yǎng)心殿,年二十四。”按照正史的說法,順治是病逝,并非出家。
順治雖然沒有出家,但順治曾安排一名心腹太監(jiān)代自己出家為僧,這個太監(jiān)就是吳良輔,而且,吳良輔出家的日期是順治十八年正月初二,正是順治病重的時候。
順治帝在生病時送吳良輔出家,原因可能有三種:
第一,順治早有出家之意,只是身為皇帝,出家面臨重重阻礙。于是,他打算找一個“替身”,而一直跟著順治的吳良輔便是最好的選擇。
第二,順治得知自己生了重病,派吳良輔出家,希望“佛祖”能護佑自己盡快康復。
第三,還有一種可能,順治知道自己快要死了,而吳良輔知道的東西太多,順治臨終前,安排吳良輔出家,相當于給吳良輔安排一個去處,變相地保護吳良輔。
但是,順治沒想到的是,他駕崩后,康熙剛登基,就將吳良輔殺之而后快?!肚迨犯濉吩疲憾鹿镂?,上釋服。乙未,誅有罪內監(jiān)吳良輔,罷內官。
也就是說,順治去世,康熙剛服完喪,第一件事就是殺了吳良輔??滴鹾蛥橇驾o有何深仇大恨,吳良輔已經出家為僧、遠離紅塵了,康熙為何還要殺他呢?
其實,雖然《清史稿》記載是康熙誅殺吳良輔,但康熙當時虛歲只有8歲,真正誅殺吳良輔的人,是康熙的祖母——孝莊文皇后,當時的太皇太后。
吳良輔,順治身邊最得力的宦官,他到底有何罪行呢?第一件是勸順治設立十三衙門。清軍入關之前,皇宮內的太監(jiān)極少(甚至沒有),皇室的事務都由內務府管理。順治十年,吳良輔日漸得寵,他向順治建議,學習明朝內監(jiān)二十四衙門的做法,改內務府為十三衙門。這樣,吳良輔就輕易做了太監(jiān)總管,大權在握。出于對吳良輔的信任,順治竟然同意了這個建議,改造了內務府。不過,順治當時就曾言明:不允許宦官結交外官,若宦官干政,一律誅殺。
第二件是五年后,順治十五年,吳良輔以權謀私,結交大臣的罪行被揭露,還牽連了大學士陳之遴等人。當這件事鬧大之后,順治為了袒護吳良輔,竟然沒有將吳良輔誅殺,而是將陳之遴免職,而吳良輔啥事沒有。
從這些資料可以看出,孝莊之所以要殺吳良輔,有兩點原因:第一,吳良輔改革內務府,破壞了舊制。第二,吳良輔勾結官員,以權謀私。
但據《清史稿》記載,陳之遴病逝于康熙六年。若孝莊以“吳良輔勾結官員”的罪名殺了吳良輔,那他為何沒有殺陳之遴呢?可見,孝莊殺吳良輔,歸根結底還是因為吳良輔破壞了內務府的舊制。
當然,坊間也有一些說法,例如,說吳良輔和康熙生母佟妃有染,其實,這純屬電視劇的腦洞,在封建社會,宦官是沒有能力給皇帝戴綠帽子的,而且,宦官行走于后宮之中,接觸嬪妃也非常正常。
還有一種說法,說吳良輔教唆順治出家,因為孝莊反對,吳良輔又替順治出家,因此孝莊恨透了吳良輔。其實,吳良輔作為太監(jiān)總管,如果皇帝出家,意味著吳良輔將失去一切權柄,這對吳良輔一點好處都沒有,因此,說他教唆順治出家,是站不住腳的。而且,吳良輔替順治出家,也不一定是吳良輔的真實意愿,畢竟,順治讓他去,他也不敢不去。
讓我們再重讀《清史稿》康熙誅殺吳良輔的這段記載:二月癸未,上釋服。乙未,誅有罪內監(jiān)吳良輔,罷內官。
這段文字最后,特地說明“罷內官”,也就是說,誅殺吳良輔的同時,撤銷了內監(jiān)十三衙門,恢復了內務府制度。所以,康熙(孝莊)之所以殺吳良輔,根本原因還是吳良輔破壞了祖制。孝莊從關外到關內,歷經三朝,早已習慣了滿洲人的祖制,吳良輔輕易改變,被孝莊所不容,所以,吳良輔之死,大有深意。孝莊借吳良輔之死,逐漸恢復了順治改變的一些祖制。
孝莊是清朝杰出的女政治家,他通過誅殺吳良輔,恢復內務府,達到了警示目的。終清一朝,在沒有出現宦官干政的局面。因此說,孝莊殺吳良輔,殺的對。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38665.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