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知道明朝第二位皇帝朱允炆是什么下場嗎,接下來小編為您講解
皇帝是一個榮耀而又危險的職業(yè),當評論歷史上皇帝的經(jīng)歷時,無論是最輝煌榮耀的皇帝,還是悲慘凄涼的皇帝,由于中國歷史文化紛呈,這些其實都是有爭議的。然而如果要評選下落最不明的皇帝,那么朱允炆一定名列前茅。
作為大明帝國正常任職的第二位皇帝,他在爺爺朱元璋的認可中接手了帝國,此時的帝國是一片輝煌盛世之樣,良將文臣多不勝數(shù),而異常諷刺的是,朱允炆帶領這個強大的帝國沒有走幾年,他的皇帝生涯就到頭了,那么為什么他倒臺如此之快,他最后的結局又是什么呢?何以稱之為最下落不明的皇帝呢?一、正統(tǒng)的地位,合格的明君
洪武大帝朱元璋臨終前指定了孫子朱允炆繼位。我們來看一下此事的帝國情形,朱允炆父親朱標因病早逝,使得疼愛兒子的朱元璋,更想彌補對兒子的愛,從而給朱允炆一個政治清明,人才濟濟,外境安穩(wěn)的國家。朱元璋無疑是做到了,此時帝國正處于非常強盛的時期,等待朱允炆的似乎是盛世的延續(xù)。在政治上有朱元璋制定的策略,邊境上他安排他的九個兒子為朱允炆守衛(wèi)帝國邊境,一切看起來都是那么的美好。
朱元璋是苦心孤詣的,他殘殺了帝國當時有名的擅于征伐的將軍如藍玉等,而留下善于防守的將軍,以防止有人犯上作亂,且有善于防守將軍維護帝國統(tǒng)治。在文治方面,通過科舉制度的選拔,一些忠臣文士如方孝孺,黃子澄等也進入帝國的統(tǒng)治層,為帝國的發(fā)展盡心盡力。
在此我們可以看到此時帝國是安穩(wěn)無憂的,在軍事防守,武將人才,文臣等都有些極為有力且可靠的存在,在通過條件可以預知到,似乎朱允炆的統(tǒng)治還需要很久。無論后人怎么評價朱允炆,他在位的短暫時間內(nèi)勤于生產(chǎn),穩(wěn)定經(jīng)濟,關心子民,從種種行為來看,在儒家思想的熏陶下,他正在走向明君之路。二、削藩的策略,任人的失誤
朱元璋給帝國留下的陰影是巨大的,除了九個兒子鎮(zhèn)守邊境外,還有十幾個兒子和一個孫子為王,這些歷史上被稱為藩王的人,都有自己的王府和軍隊。九個鎮(zhèn)守邊境的藩王的軍事管理權更大,且擁有更多的軍士。這是朱元璋所任命的,只是他不知道在制度之下,這是極其危險的,自己的兒子們飽經(jīng)戰(zhàn)事,不乏軍事能力極為出色的燕王朱棣,寧王朱權等。
朱允炆生在帝王家,在多年的深宮險惡中,早已明白叔叔們可能會對自己不利。他在想辦法解決此事。在歷史上有著名的陽謀“推恩令”,即是在政策上,讓藩王的每個兒子,都可以根據(jù)身份來再度劃分藩王父親的土地,這樣連續(xù)的劃分土地,藩王的權勢和土地都會被逐漸瓦解。這是歷史上非常著名的策略,也是行而有效的??赡苁窃谑迨鍌兊木薮髩毫ο?,朱允炆年少時經(jīng)過了太多的欺負,他內(nèi)心的想法是快刀斬亂麻。
此時朱允炆聽從方孝孺的建議策略,想在他們有異心之前就解決他們。方孝孺此人師從著名學者宋濂,學術淵博,是朱允炆深深信賴的臣子。他的文治水平的確不錯,他鼓勵建文帝不用過于擔心,朝廷的力量強過藩王太多,又拿漢景帝平定七國之亂來鼓勵他。朱允炆慶幸別人能與自己分憂,他決定采取鎮(zhèn)壓的辦法處理他的藩王叔叔的。
在此要說明的是,方孝孺的各種學識水平是不錯的,可是他總是犯一些文人的常規(guī)錯誤,不懂軍事而想指揮軍事,因為,在朱允炆時代,沒有漢景帝時代的名將周亞夫了。建文帝先下手為強,將周王朱橚(朱棣親兄弟)率先處理掉,進入河南抓捕周王,將周王從帝國藩王直接貶低為老百姓流放,貶至當時偏遠荒涼的云南邊境,先處理周王,也是忌憚燕王朱棣,不想他有手足兄弟的幫助。
而后的鎮(zhèn)壓過程也大致類似,在有人“告發(fā)”,某某王爺有不法行為,請求圣上給予處理。之后發(fā)生的處理藩王的手段,會讓人覺得呆在云南的周王是幸運的。他火速的抓捕了其它的王爺,有的關押,有的自殺,結局都是悲慘的,歷史是諷刺的,第一個被處理流放的周王反而是善終,結局最好的
朱允炆削藩的策略不能說是錯誤的,他成功一大半,只有燕王和寧王還沒有處理,他們都是能征善戰(zhàn)的王爺,朱允炆想最后處理他們。在此根據(jù)史料所能提供的是,朱允炆可能是個不錯的皇帝,他的臣子們飽讀詩書,才華橫溢,政務治理上也非常不錯,可遺憾的是,他們也不懂軍事。這樣似乎也是沒有關系的,因為帝國還有很多開國大將,想是這樣想的,然而許多開國將領已經(jīng)被朱元璋為維護帝國統(tǒng)治而干掉了,這也為朱允炆的失敗埋下了伏筆。因為謀反的不是將領們,而是他的兒子。三、建文帝隕落,后世的謎團
朱棣是不想反叛的,本身作為王爺待遇什么的都是一流的,而反叛失敗會全家悲慘收場。但是身旁兄弟們的悲慘遭遇似乎在說明,即使你不反抗也沒有好的出路。
談論歷史上朱棣的反叛稱之為“靖難”,在此不多說明其中的利益關系,強調(diào)一下雙方的軍事才能,物資儲備,謀臣的對比。生于戰(zhàn)火,曾北征殘元的朱棣,軍事能力毋庸質(zhì)疑,不然朱元璋也不會讓他擁有最多的兵權,為帝國守護邊境。這些戰(zhàn)場經(jīng)歷都不是,在安寧狀態(tài)下苦讀書的朱允炆可以對比的。在物資儲備上,皇帝朱允炆則是大大領先的,帝國的幾乎全部的物資力量,都可以供皇帝使用。而在謀士上,當方孝孺和黃子澄還在爭奪誰是第一謀士的時候,那個神秘莫測的黑衣宰相姚廣孝已經(jīng)給準備謀反計劃,和籌備謀反所需要的軍事物資了,書生誤國啊。
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朱棣由于本人極佳的軍事才能,和姚廣孝深謀遠慮的策略,最終朱棣攻破了南京城,成為了永樂大帝。
國破后的皇帝,很多命運是悲慘的,而朱允炆的下落卻是一個千古謎團。當朱棣縱馬來到皇宮時,朱允炆已經(jīng)下令火燒宮殿了,廢墟之中找到了類似建文帝的遺體,但是朱棣是疑惑的,因為太多的特征不符合了,朱允炆很可能已經(jīng)化作難民逃走了。疑慮的朱棣為了處理掉這個威脅,后期進行了長達幾十年的尋找。
方孝孺最終還是對的起朱允炆的看重的,因為不臣服于朱棣,被連誅十族。朱允炆最后的結局在任何史書上,都沒有確定的記載。故而在此,我們也無法確定他最后的結局,他也就成為了歷史上最下落不明的皇帝。結語
相比于很多亡國之君的結局,史料更傾向于他逃出去了隱姓埋名,直到生命終結。他比太多亡國之君在政務上有作為,如果歷史正常的發(fā)展,他極有可能是一代明君,但也不能否認的是,他對軍事能力的欠缺,和對人才使用的不到位也是他失敗的主要原因。
歷史的發(fā)展是戲劇性的,在那個時代有太多的意外性,朱棣無可比擬的軍事能力,姚廣孝的國士無雙,朱棣手下大將張玉,朱勇的萬夫莫擋之勇。可以說,朱允炆輸給了朱棣是不虧的,殘酷的皇家斗爭讓這叔侄爭鋒相對,他們的傳奇故事也為文化歷史增添光彩。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38855.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朱棣造反時為什么不敢攻城梅殷是什么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