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8月30日,人民郵政精心準(zhǔn)備的《林則徐誕生200周年》紀念郵票,順利發(fā)行。
這套票共計兩枚,一枚是他本人的畫像,而另一枚則是虎門銷煙的浮雕圖像。
把人發(fā)行在郵票上,這是對歷史杰出人物的一種尊敬,讓世人銘記他的功勛。
那么生活在19世紀的林則徐,能夠登上郵票,除了他在禁毒方面的杰出貢獻,而且還有另外一個重要的原因,他是第一個探求全新世界的人,讓腐朽的大清帝國慢慢地接觸新鮮事物,以至于后來的洋務(wù)運動,戊戌變法等改革措施的興起。
而這兩枚紀念郵票也以J.115為志號,廣泛的流傳在人們的手中。
他本是個愚昧之人
眾所周知,林則徐真正接觸中國以外的世界,是隨著禁煙開始的,在皇帝主持禁煙期間,林則徐被皇帝委派為欽差到廣州實行禁煙活動。
當(dāng)林則徐到達廣州之后,他首先做的就是了解外國人對清朝禁煙的看法,于是他讓翻譯官把洋文書報都翻譯過來以供閱讀,通過閱讀之后他才發(fā)現(xiàn),原來西方世界那么的先進。
他了解到,西方已經(jīng)實現(xiàn)了半自動化作業(yè),比如自動紡紗機,平板印刷機,蒸汽機輪船,鍋爐等等非常先進的設(shè)備,而且一位叫斯蒂芬森的英國工程師,甚至創(chuàng)造出了火車機車。
這讓林則徐大為吃驚,他不敢相信西方國家居然可以完成如此之多的偉大壯舉。
因為在不久之前,他剛給皇帝上過一道奏折,他愚昧的認為:這些外國人的腿不善彎曲,雖善于海戰(zhàn),但登陸后則無作為。
然而當(dāng)他細細的品讀和思考之后,他忽然發(fā)現(xiàn)西方國家制造出來的一種裝備,也許在不久的未來,可能讓中華大地遭受劫難,而這個東西就是:蒸汽輪船。
我們需要強大的海軍以及海防
之前他只是知道洋人們有一種鐵制的軍艦,但對于這種武器的了解卻知之甚少,可想而知,這也是當(dāng)時所有中國人的普遍認知。
此后,林則徐不斷的探求外國新鮮事物,并了解到了中外之間的發(fā)展差距,特別是在海防方面,一旦洋人們的蒸汽軍艦進攻我們的國家,依靠那些破舊不堪的木頭戰(zhàn)船,根本就無法抵抗。
作為封疆大吏,他有直接向皇帝進諫的權(quán)利,于是他向道光皇帝上了一道奏折,奏折中把中外海軍的情況進行了詳細的分析,比如其中的這段話:
“查洋面水戰(zhàn),系英夷長技,如夷船逃出虎門外,自非單薄之船所能追剿,應(yīng)另制堅厚戰(zhàn)船,以資制勝?!?/p>
此外,在對于戰(zhàn)船上的武器裝備,也做出了詳細的介紹:
“其火攻器具,如火箭、噴筒、火球、火罐之類,亦宜多為制備,以便臨陣拋用?!?/p>
可以看出,林則徐認為大清帝國必須有一支,設(shè)備先進,裝備精良的強大水師,這樣才可以在未來可能發(fā)生的戰(zhàn)爭中,很好地保護自己。
那么清朝當(dāng)時的水師是個什么樣子?是否真的是不堪一擊?
當(dāng)時清朝的水師還是成立于清軍入主中原前后,和陸軍一樣分為八旗和綠營,但當(dāng)時的水師雖然在清朝的沿海都有所駐防,但其實際用途還是緝拿海盜等小范圍作戰(zhàn)。
此外還有一個最為致命的問題,就是清朝水師的建制非常分散,沒有建立起一套統(tǒng)一的指揮系統(tǒng),這就讓本就落后的水師,其戰(zhàn)斗力又打了個折扣。
在加上海軍裝備非常落后,船體一撞就散,武器除少量鳥槍,火炮外,多是弓箭,刀劍等冷兵器。
這樣的海軍,別說和西方列強對抗,甚至和大明時期的海軍相比,都有不小的差距。
然而,當(dāng)這份奏折送給道光皇帝之后,皇帝在這份足以改變中國歷史的奏折上朱批了四個字:一派胡言。
這四個字斷送了大清朝海軍崛起的機會,斷送了林則徐建立海防藍圖的希望,在光明與黑暗的分岔路口,迷失了方向,一頭扎進萬劫不復(fù)的深淵。
如今的我們也許對道光皇帝的愚昧無知而感到憤慨,但這種觀念其實對當(dāng)時的大清朝來說,卻非常的流行,甚至可以說是非常正確的選擇。
眾所周知,中華大地幾千年來,一直遭受北方游牧民族的侵害,從始皇帝修筑長城開始,中國的國防重心也就偏向于此而從未改變。
在古人的眼中,西面道路崎嶇,沙漠連綿,而東南是浩瀚的大海,這些都屬于天然的屏障,只有北方廣闊土地上游蕩的這些游牧民族,成為了古人們心中的夢魘。
雖然到了清朝時期,這些游牧民族已經(jīng)掀不起什么大風(fēng)浪,但隨著俄國的崛起,北方防御體系再一次成為了清朝國防的重心。
所以,在封建思想根深蒂固的皇帝心中,仍然把大海視為屏障,又怎么可能花費巨額銀兩去置辦什么所謂的戰(zhàn)船?
而“一派胡言”這四個字意味深長,也讓人見識到了封建思想的可怕。
這種思想影響著當(dāng)時的一代又一代人,俗話說的好:薪盡火傳一脈相承,正是古人們不愿意睜開眼睛,只憑著老祖宗流傳下來的經(jīng)驗和技術(shù)過活,哪里有不失敗,不滅亡的道理。
但我們在否定封建思想的同時,卻又不得不承認封建思想的成功性,如果不是這種統(tǒng)一的思想發(fā)揮著作用,也許中國早已分崩離析,成為若干個小國。
其實這種對思想的管理和束縛,也并非中國才有,世界各國都有過相似的經(jīng)歷,比如法國路易十四時代,他為了控制民眾的思想,就下令禁止了民眾的宗教自由,從而只能信奉天主教,也正是在他的這個舉措之下,他的皇權(quán)獲得了空前的集中,此后更是把本是二流國家的法國,提升為歐洲霸主的地位。
可見思想的控制是多么的重要,只是這種方式要與時俱進,只是大清王朝沒能做到這一點。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39013.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