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為何被眾人稱為梟雄
劉備之所以能夠被眾人稱之為梟雄,就是因為他始終心懷人意,他堅信仁慈愛民能夠讓他在亂世當中立足,同時能夠成就一番大事業(yè)。對待有才能的人,他能夠做到禮賢下士,聽之必從,所以他才會被眾人稱之為梟雄。
對劉備梟雄認同感最強的無疑是曹操,曹操在徐州和劉備擊破呂布之后回到許都,二人進行了膾炙人口的煮酒論英雄。
在席間曹操遍數(shù)了當時的幾大英雄,認為他們都不是真正的英雄,而他認為僅有的兩位英雄就是他和劉備。
劉備之所以能夠在人格魅力上征服曹操,是因為不能面對什么樣的困境,他都能夠始終做到屈身守分,以待天時。在遇到有才能的人的時候,也能夠放下身段,三顧茅廬,最終他獲得了諸葛亮,幫助他做到了三分天下。
劉備在創(chuàng)業(yè)的過程當中屢屢遭遇挫折,因為他的起點比較低,但是劉備卻從來都沒有被挫折所擊垮,反而不斷的在挫折當中尋找機會,在失敗之后也會善于總結(jié)經(jīng)驗,最終他得出他的身邊缺少智能之士,最終劉備在亂世當中獨領(lǐng)一方,成就帝業(yè)。
轉(zhuǎn)載聲明:感謝您對不回頭網(wǎng)的支持,讀史使人明智,以史觀今,讓我們通過歷史中一個個的典故故事去了解歷史。喜歡的朋友歡迎轉(zhuǎn)載劉備為何被眾人稱為梟雄
是指劉備心懷遠大抱負,是個驍悍雄杰之人。
梟雄:讀音xiāo xióng,意思是驍悍雄杰之人,猶言雄長、魁首,多指強橫而有野心之人。
出處
1、天命玄鳥,降而生商,商朝是以鳥為圖騰的王朝,并且甲骨文確立于商朝,所以,在中華文明的緣啟時代,對鳥的崇拜和觀察是文明的元素之一,梟雄說的就是一種模仿鳥性態(tài)的人格,果斷迅猛,準確短急,不受道路局限,不法古,不囿今。善于維護羽翼。梟雄是一個很古老的詞,早期是褒義詞,周朝之后,有時含貶義色彩。
2、世傳兇狡,早擅梟雄,太息劍門,志吞井絡(luò)。-《晉書·李特載記論》
3、劉備以梟雄之姿,而有關(guān)羽、張飛熊虎之將,必非久屈為人用者。-《三國志·吳志·周瑜傳》
擴展資料:
辨析梟雄,英雄,奸雄:
一、英雄之英者,箐英,草發(fā)芽的樣子,不要小看草要發(fā)芽的動力,石頭都能硬生生擠開,所以說英雄人格用來描述和形容無堅不摧的力量。而梟雄是描述的多是一種習(xí)性。
二、梟雄無道,因為鳥不是走的,是飛的,所以,梟雄無道或說自有其道,但是已經(jīng)脫離了常規(guī)的道義。很強,但是無法用通俗的道義來輔助他。
三、英雄有道,做事靠譜,有計劃有謀略有步驟有協(xié)同,有道義支持,并且可以做事高于道義,但是英雄易折,所謂木秀于林,風必摧之。
四、奸雄反其道而行之,當?shù)懒x鴻大之時,易出奸雄,奸雄是順天應(yīng)勢而出,他自己的行為完全無礙于其身處的集團,也就是說,此時,個人修養(yǎng)對社會潮流來說已經(jīng)無足輕重。
五、英雄和梟雄其實差不多的,都說亂世出英雄,其實亂世所出的梟雄更多。而名垂千古的是英雄,得天下的往往卻是梟雄。其原因渺渺不可言說,
六、英雄與梟雄之區(qū)別與聯(lián)系:
梟者,兇猛之謂。英雄者,多類于圣賢。梟雄者,多類于無情。英雄并及梟雄,皆心慕仁義,胸懷天下。然英雄懷抱仁義,以至仁德化天下,能讓天下人負我,心無我求,故能從始至終,時時踐行仁義;梟雄襟包四海,以壯志橫掃河山,寧使我負天下人,心無障礙,視時勢而行仁義,故不徹底。或有或無,則使人以為假仁假義。
英雄者,可舍身取義,殺身成仁,為天下蒼生謀福祉,乃天地之脊梁;梟雄者,順我者生,逆我者亡。以我之心而放之四海,以我之志而加之全人,勢不可擋。言不必有信,唯能遂其志而通權(quán)達變。欲以先登絕頂之位,再行仁義之事。
因其本為梟雄之性,故殊難把握,一旦登頂,未必能踐行仁道,或?qū)氐茁镀錀n勇面目,而荼毒無辜。倘果能行其仁德,則天下亦致太平矣。便使梟雄而為英雄。故歷來開國之君,多為梟雄。是此之故也。
參考資料:百度百科-梟雄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3945.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印刷術(shù)是誰發(fā)明出來的
下一篇: 元曲四大家指的都是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