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崇禎皇帝,大家都會想到什么呢?下面小編為各位介紹一下此人的歷史故事。
崇禎皇帝是明朝的最后一位皇帝,在歷史上的那些末代帝王中,崇禎也是最令人同情的一位。作為一個皇帝來說,崇禎有振興明朝的雄心壯志,但是他的最終命運卻令人嘆息。雖然他在位期間勤于政務(wù),事必親躬,可是依然沒能阻止明朝的滅亡。在臨終之前,崇禎皇帝想起往事種種,悲憤地發(fā)出了“朕非亡國之君,臣皆亡國之臣”的感慨。
年少繼位的崇禎皇帝,面對大夏將傾的明朝,根本無法力挽狂瀾。公元1644年3月16日清晨,在得知李自成大軍攻入昌平之后,崇禎皇帝就已經(jīng)預(yù)感到了大事不妙。次日,李自成大軍圍困京城,令崇禎皇帝望眼欲穿的勤王之師始終不見蹤影。崇禎召集大臣緊急商議,平時那些夸夸其談的文臣武將全都一言不發(fā)。退朝之后,悲憤欲絕的崇禎皇帝繞著空蕩蕩的大殿,忍不住大聲悲呼“內(nèi)外諸臣誤我!誤我!”
在崇禎皇帝生命的最后幾天里,他說得最多的一句話就是“群臣誤我”。當城外三大營潰敗之后,襄城伯李國楨前來稟告戰(zhàn)況,說守城將士因為長期沒有發(fā)餉銀已經(jīng)四散奔逃,崇禎聽后又是一句仰天長嘆“諸臣誤朕至此”。戰(zhàn)況發(fā)展到這一步,已經(jīng)是無力回天了,其他大臣也都出宮各自逃命去了。大臣們可以想辦法逃,但是崇禎這個皇帝卻不能逃,他必須要面對自己的命運。
公元1644年4月25日,李自成大軍攻入內(nèi)城,崇禎皇帝命令后宮嬪妃自殺,親手砍殺了兩位公主,讓三位皇子跟隨太監(jiān)逃生。在做完這一切之后,崇禎皇帝和太監(jiān)王承恩來到了煤山,吊死在了一棵歪脖子槐樹上。崇禎皇帝在自縊前還留下了一封遺書,說自己無顏面對列祖列宗,只好披發(fā)遮面尸身任由李自成處置,只是希望李自成不要去傷害百姓。
不久之后,吳三桂放清軍入關(guān)擊敗了李自成,順治皇帝成了清朝入關(guān)的第一位皇帝。為了收攏天下人心,順治皇帝下令把崇禎皇帝厚葬,將崇禎安葬在了“思陵”之中。崇禎皇帝吊死的那棵歪脖子槐樹,被順治皇帝下旨更名為“罪槐”,并且在這棵槐樹身上鎖了一把鐵鏈。順治帝之所以要這樣做,除了用此舉安慰天下民心之外,也是給清朝后來的皇帝做警示,提醒他們不要忘記明朝皇帝的下場,凡是清朝的皇族成員經(jīng)過此處皆要下馬步行。
自從這棵歪脖子槐樹被順治帝下旨命名為“罪槐”之后,鐵鏈一直在槐樹身上拴了200年,直至槐樹枯死。后來這根鐵鏈在1900年,被八國聯(lián)軍掠走下落不明。上個世紀70年代,這棵枯死的歪脖子槐樹被園林局伐掉。現(xiàn)在人們在景山公園看到的這棵歪脖子槐樹,是1996年從別處移栽來的一顆150多年樹齡的老槐樹,并不是原來的那顆“罪槐”。
從后人的角度來說,崇禎還算是一個不錯的皇帝,雖然他總是把亡國的責(zé)任推在大臣身上,至少相對于以前的那些末代帝王來說,崇禎還是很有骨氣的。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所以雖然崇禎皇帝是亡國之君,可是人們欽佩他的骨氣。只是這棵老槐樹,背負了數(shù)百年“罪樹”的名稱,實在是無辜至極。正所謂:“君王有罪無人問,古槐無過受鎖枷”,這棵歪脖子槐樹的遭遇也實在令人唏噓不已。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39595.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