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真的了解項羽為什么會敗給劉邦嗎?小編給大家提供詳細的相關(guān)內(nèi)容。
楚漢爭霸一直是大家所議論的一場戰(zhàn)爭,因為大家都知道當時項羽的部隊是多么的強悍,可以說項羽的士兵是精英中的精英,個個都是可以以一抵十的 ??墒蔷褪沁@樣一個強大的部隊卻被劉邦給打敗了,還成為了最后的贏家!
楚漢爭霸是發(fā)生在秦朝滅亡以后,由于趙高當政,秦朝變得腐敗,導(dǎo)致各路諸侯紛紛起義,劉邦跟項羽也各自收集了兵馬來伐秦。而最初的時候劉邦還依附過項羽,這時候項羽是各路諸侯的領(lǐng)頭羊。直到秦朝被滅亡以后,劉邦的實力不斷壯大,最后就跟項羽形成了楚漢兩個集團。大家都知道劉邦和項羽的出身簡直是天差地別,可是最后的大贏家竟是劉邦。很多人會問這是怎么回事呢?那是因為項羽的這兩個缺陷導(dǎo)致的!
第一個缺陷是項羽對自己的戰(zhàn)爭經(jīng)驗總結(jié)不足。當時項羽起義是才24歲的年齡,在現(xiàn)在可以說是一個年輕氣盛的小伙,而劉邦起義是已經(jīng)48歲了,可以說劉邦已經(jīng)算老的了。所以項羽每次都會看不起劉邦,覺得劉邦只是一個街頭竄來竄去的老鼠,根本不把他放在眼里。就是因為這樣的輕敵,導(dǎo)致項羽失去了天下。
可能因為年齡原因,項羽每次大戰(zhàn)被打敗后,他是這樣總結(jié)自己失敗的:這是老天要亡我,不是因為我的戰(zhàn)力不行。還說如果有下次一定是不會輸?shù)模驗槲沂菓?zhàn)無不勝的!而劉邦在戰(zhàn)敗后的總結(jié)是:這次的大戰(zhàn)失敗都是因為自己的疏忽,可是我還有張良、蕭何、韓信這些足智多謀的大將在,后面一定會勝利的!
從這就可以看出項羽跟劉邦的區(qū)別,項羽是驕傲自滿,總是不肯承認自己的失敗,把自己的失敗歸咎給老天爺。而劉邦就不一樣了,在失敗后好好地反省了自己,然后指出自己的錯誤并加以改正。你說這樣的劉邦能不是楚漢爭霸的最后贏家嗎?
第二個缺陷項羽太過傲嬌,看不起別人,對用人之道一竅不通。從楚漢的多次戰(zhàn)爭中可以看出,每次一有大戰(zhàn),項羽總是第一個沖鋒陷陣,都是自己一個人在打,從來是不怎么去使用自己的手下,讓他手下一些大將都有點看不下去了!而劉邦就不一樣,每到打戰(zhàn)的時候,他就基本躲在后方,讓他的手下韓信、張良、彭越等大將去指揮戰(zhàn)場,這就讓他手下的人都發(fā)揮到了自己的作用,這也是一個主帥的最高體現(xiàn)!
而在用人之道這方面,就拿韓信的例子來說:當初韓信本來是先去投靠項羽的,還為項羽立了一些戰(zhàn)功,還看出了項羽的“破釜沉舟”的計謀,可是項羽不僅沒有對其加以任用,還對韓信百般侮辱,只讓他做一個執(zhí)戟郎,還叫韓信以后不要因為有一點才能就大事宣揚。從這可以看出項羽對自己過于自信、驕傲,對別人的才能總是不放在眼里。后來韓信不堪受辱就來到了劉邦陣營,雖然剛開始劉邦因為韓信既沒有什么功勞,也沒有上過戰(zhàn)場,而且還是項羽陣營過來的,自然是對其不怎么看好,只是讓韓信做一個治粟都尉。韓信才做了幾天,就感覺很委屈,就連夜逃跑了,最后還是蕭何把他給追回來的。然后蕭何向劉邦正式舉薦韓信,這下劉邦才相信韓信的才能,決定重用韓信,讓韓信做漢軍的統(tǒng)帥。
韓信的才能還后面的幾場戰(zhàn)爭中也體現(xiàn)出來了,而能力越大對劉邦的威脅也就越大,于是劉邦為了能更好的駕馭韓信,對韓信使用了兩種手段:第一種是劉邦每次都在韓信帶領(lǐng)的部隊里安插自己的心腹大將,然后就算韓信想亂來,也會有人阻止。第二種就是劉邦一直對韓信施恩,讓韓信一直覺得劉邦是有恩于他,所以對劉邦都是言聽計從的!這就是劉邦的過人之處,他對韓信這個人的判斷力和決斷力都是非常敏銳的,這也是他會成為楚漢爭霸最大贏家的原因吧!總結(jié):
如果當初項羽沒有那么自信、高傲,沒有對韓信的看不起,那么就憑劉邦,是怎么也不可能會打敗項羽的。那么也不會有后面的“烏江自刎”,所以說一個人的個性可以決定一切,有時候就是是因為兩者的個性差異,才導(dǎo)致本來穩(wěn)超勝券的結(jié)果變成了自掘墳?zāi)?。那么如果你是項羽的話,你會怎么做?
各路諸侯滅了秦國,因為項羽的勢力最強,所以項羽自封老大,開始分封諸侯。劉邦被封到了偏遠的漢中,做了漢王。但是劉邦卻不安于做一個諸侯王,因為他志在天下。經(jīng)過四年的楚漢戰(zhàn)爭,劉邦卻以弱勝強打敗了戰(zhàn)神兼天子項羽。四年里雖然劉邦屢屢戰(zhàn)敗,甚至數(shù)次幾乎被項羽活捉,但是劉邦卻笑到了最后,開創(chuàng)了大漢幾百年的基業(yè)。乍看有些讓人不可思議,但仔細研究一下雙方各方面的情況,就會發(fā)現(xiàn),項羽敗給劉邦早已鐵定,下面就做一下分析。
1、項羽殘忍好殺,而劉邦卻有長者之風(fēng)
項羽是絕對的戰(zhàn)神,他勇猛過人,在冷兵器時代,他有絕對的優(yōu)勢,這也是劉邦經(jīng)常敗給他的原因。但是項羽卻過分殘忍。比如項羽在進攻襄城的時候,甚至對襄城進行屠城,城中的軍民一個不留。項羽打敗章邯和王離率領(lǐng)的秦軍,逼迫他們投降,然后他又讓秦國的降兵轉(zhuǎn)回頭去攻打秦國。但是當他發(fā)現(xiàn)秦兵人數(shù)太多,很難節(jié)制的時候,居然就把二十萬投降的秦兵活埋了。
所以楚懷王的手下都建議派劉邦先進入關(guān)中,而不是派項羽,稱劉邦有長者之風(fēng),而項羽卻殘暴嗜殺。劉邦得以最先進入關(guān)中。進軍途中,劉邦嚴令部隊不準擄掠,進入咸陽,他接受了子嬰投降。對秦朝府庫中的所有珍寶財產(chǎn),全部封存,秋毫無犯。劉邦原本喜歡美女,這時候他也極力克制,一個美女也沒有占有。他還跟三秦父老約法三章,使戰(zhàn)亂后的秦國故地秩序井然,他一下子就贏得了民心。相比之下項羽卻是另一種做法,他一路屠殺,進入咸陽,他殺了秦王子嬰,并火燒秦宮,大火一直燒了三個月不滅。他燒毀的何止是秦王的宮殿,更是百姓對他的期望。
楚漢最后一戰(zhàn),項羽敗逃的時候,只帶著一百多騎兵。在陰陵,他和部下迷了路,就問一農(nóng)夫,農(nóng)夫故意給他指錯道,讓他的部隊陷入沼澤之中,使?jié)h軍得以追上他。他之不得人心可見一斑。所以,可以說項羽最后是栽在了這個老農(nóng)的手里。項羽和劉邦,一個失民心,一個得民心,雙方的勝負已經(jīng)有了答案。試想,一個殘暴的項羽跟一個寬仁的劉邦放在一起,老百姓會選擇哪一個?
2、項羽只有匹夫之勇,而劉邦的智慧卻能甩他幾條街
項羽力能扛鼎,其神勇千年不一遇。他帶兵打仗也勇猛異常,他曾創(chuàng)造過巨鹿之戰(zhàn)的奇跡,也曾以三萬精兵打敗劉邦五六十萬大軍。但項羽卻有勇無謀,比如剛?cè)腙P(guān)中的時候,項羽有四十萬兵馬,劉邦只有十萬人,實力懸殊。范增獻計給項羽,讓項羽趁機滅了劉邦,項羽當時接受了范增的建議。但是當劉邦到鴻門向他謝罪之后,他就放棄了這個計劃,錯失了消滅劉邦的良機。在鴻門宴上,范增多次暗示項羽殺掉劉邦,項羽就是不聽,他更是放棄了一個不費力氣除掉劉邦的絕佳的機會。反觀劉邦,卻是另一種情況。劉邦在自己處于弱勢的時候,不惜向項羽低頭謝罪。一旦他羽翼豐滿,就會向項羽發(fā)動攻擊。他善于把握時機,總是進退有據(jù)。
在向關(guān)中進兵的途中,在包圍南陽郡的時候,南陽郡守呂齮派出門客陳恢跟劉邦談判,告訴劉邦,如果劉邦硬要強攻,一時很難攻下南郡,就會耽誤進入關(guān)中的時間,而如果放棄南陽向關(guān)中進兵,南陽郡就會派兵追擊,他建議劉邦不如招降呂齮,授予他官職,這樣劉邦不僅不會消耗兵力,還會接收南陽郡的守軍,增強自己的力量。劉邦當即接受這個建議,并封呂齮為殷侯,開創(chuàng)了“和平解放”的先例。之后劉邦再向西進兵,很多郡縣望風(fēng)而降,甚至連高武侯鰓和襄侯王陵也向他請降,劉邦全都欣然接受,他不費刀兵,使自己的力量迅速壯大。項羽雖然也曾接受過秦兵的投降,但他后來卻把降兵坑殺了。
3、項羽有了好處獨占,劉邦卻跟部下利益均沾
劉邦當上皇帝以后,大宴群臣。席間劉邦對臣下們說,今天大家都說說真心話:我為什么能打敗項羽奪得天下呢?高起和王陵的回答還是很有道理的,他們說,劉邦攻占土地城池,就把它們分封給功臣,而項羽卻有功不賞,占領(lǐng)了土地喜歡獨吞。應(yīng)該說這個總結(jié)還是很有道理的。劉邦不僅在奪得天下之后封王封侯,而且在戰(zhàn)爭年代也是隨時封賞。比如劉邦跟項羽劃定了楚河漢界以后,接受張良、陳平的建議,發(fā)兵攻打項羽。劉邦曾經(jīng)跟彭越、韓信約定夾擊楚軍,但是彭越和韓信卻沒有按約定出兵,劉邦因此吃了敗仗。劉邦于是問計于張良,張良建議劉邦給彭越和韓信增加封地,劉邦依計而行,彭越和韓信果然出兵攻打楚軍。相比之下,項羽的手下雖有大功,但項羽卻遲遲不予封賞。
劉邦對人性有深刻的了解,他知道自己喜歡什么,所以深知物質(zhì)刺激的意義。在項羽窮途末路的時候,他懸賞捉拿項羽。為了封賞,多少漢軍將士付出了生命的代價,最終項羽還是在物質(zhì)鼓動下的漢軍的洪流沖擊之下,絕望自刎。
4、項羽剛愎自用,劉邦卻從諫如流
項羽本來智謀不高,卻又喜歡專斷,范增給他出的好主意他又常常不用。而劉邦本來就長于謀略,手下的好建議他總是采納。這方面的例子舉不勝舉。單是張良一人給劉邦出的主意就舉不勝舉,這里就不再贅述。
5、劉邦人才濟濟,上下一心,項羽雖有人才卻用不好,而且離心離德
劉邦手下有三杰:韓信、蕭何和張良。這三個既有能打的將軍,又有一個好后勤,還有一個天才的謀士。劉邦手下的戰(zhàn)將就更不用說了,這些人的積極性都被劉邦調(diào)到起來,他們?nèi)娜鉃閯畲蚪?。項羽只有一個范增,劉邦讓陳平略施小計,項羽就不再信任范增。項羽手下也有一些能打的將軍,但是他對他們卻不信任,最能打的鐘離眜,因為受項羽猜忌,在項羽垓下被困的危急時刻,離開了項羽集團。
鴻門宴上,項羽不聽范增的建議,殺掉劉邦,范增安排項莊借舞劍刺殺劉邦,項伯卻保護劉邦,最終讓劉邦逃脫。項羽集團完全是離心離德,形不成合力。而劉邦集團武有樊噲勇闖宴席,威懾項羽,文有張良,籌劃逃脫計策,幫劉邦安全脫身。劉邦集團是上下一心,擰成一股繩。鴻門宴可以說是兩個集團爭霸的一次預(yù)演,項羽的失敗早已埋下了伏筆。
6、劉邦輸了,能從頭再來,項羽卻輸不起
楚漢之爭,起初劉邦處于劣勢,雙方作戰(zhàn)雖然互有勝負,但前期劉邦卻是敗多勝少,有好幾次劉邦幾乎陷入絕境。劉邦被圍滎陽期間,虧得紀信化妝成劉邦,向項羽詐降,他才得以帶領(lǐng)幾十騎逃脫。彭城之戰(zhàn),劉邦只帶十幾騎逃走。但劉邦能輸?shù)闷?,他輸光了可以從頭再來,重新跟項羽爭斗,因為他有個了不起的后勤部長,幫助他重新招募新兵,押運糧草。而項羽一生戰(zhàn)無不勝,攻無不克,他只有一次大敗,就是在垓下。但是這一次失敗,他的意志就被徹底擊垮。他其實是有機會乘船渡過烏江重頭再來的,但是他是個輸不起的人。他一生只輸了一次,卻輸了個精光。
在戰(zhàn)術(shù)上,劉邦常常輸給項羽,但劉邦卻憑著上述幾個方面的優(yōu)勢,逐漸做大做強,終于滅了項羽,成為大漢天子。認真研究一下這段歷史,對于劉邦的崛起,項羽的覆滅,不應(yīng)該感到驚奇。那決不是如項羽所說,是什么天意,而完全是人力所為。
首先,這是一個沒有定論的問題,兩千多年來在史學(xué)家當中還一直在爭議,估計今后還會繼續(xù)爭議。
所以,你只能聽取眾家之長,然后自己判斷。
我給你節(jié)選一段易中天先生的評述,你可以參考一下,拋磚引玉,以此來打開自己的思路:
劉邦戰(zhàn)勝了項羽,這件事讓很多人覺得不可思議,這個劉邦怎么會戰(zhàn)勝項羽呢?項羽是個貴族,是個英雄。劉邦是個貧民,是個流氓。這個劉邦處處不如項羽,項羽的出身是相當高貴的,項羽的祖父叫做項燕,是楚國的名將。到了項羽父親,他們這一代,這個家族就開始破落。所以項羽早年追隨他的叔叔項梁逃難逃到吳中,就是現(xiàn)在江蘇省蘇州市的吳縣,不過項羽雖然是一個破落貴族,那還是貴族。所以項羽和劉邦不一樣,劉邦我們講過了,是沒有名也沒有字的,他叫劉季,是劉小的意思。項羽是正兒八經(jīng)有名的,叫做項籍,也是有字的,叫項羽,也字子羽。所以項羽是一個貴族出生的人,項羽身上有那種貴族的高貴和高傲。項羽的軍事力量也很強,那可謂戰(zhàn)必勝,攻必克,所以稱之為西楚霸王。項羽本人的能力也很強,史書上說,他力能扛鼎,力大無比,但是不愛學(xué)習(xí)?!妒酚洝返挠涊d說他小時候,他叔叔先讓他學(xué)字,學(xué)書,學(xué)寫字,不成。去學(xué)劍,又不成。他叔叔就問他了,說你學(xué)寫字你也學(xué)不好,學(xué)使劍你也學(xué)不好,你要學(xué)什么?項羽說,這個學(xué)習(xí)寫字有什么用?以后擺個攤,代寫家書。學(xué)劍一人敵,我劍術(shù)再好,我就是殺一個人,我要學(xué)就學(xué)萬人敵,叔叔說那好你就學(xué)萬人敵吧,學(xué)兵法,學(xué)了一下,也不成器,又不學(xué)了。但是他能力還是很強,而且非常地勇敢,楚漢戰(zhàn)爭當中有一次有這么一個情況,就是兩軍對壘的時候,劉邦手下一個神劍手叫樓煩,劉邦就讓這個神劍手站在陣前,項羽那邊出來一個人,這個人一箭就射死了,再出來一個人,這個人一箭又射死了,連連射死了項羽手下好多的兵將,項羽大怒,自己出來了。出來以后項羽往那兒一站,吼了一聲,樓煩嚇得屁滾尿流,調(diào)頭就跑,跑進軍營當中再也不敢出來了。所以項羽這個人,個人魅力是沒有可說的。
所以在滅秦和楚漢戰(zhàn)爭中,項羽幾乎是戰(zhàn)必勝,攻必克,劉邦會干什么?劉邦的本事也還是司馬遷說的那四個字,“好酒及色”。喜歡酒色這就是他的本事,在整個滅秦和楚漢相爭的戰(zhàn)爭中,沒有一座城池是劉邦攻下來的,沒有一個計謀是劉邦策劃的,沒有一場戰(zhàn)爭是劉邦指揮的,劉邦的本事只有一句話,為之奈何?問張良,問陳平,問韓信,我怎么辦???
我們?nèi)绻潇o地做一個分析,我們發(fā)現(xiàn),劉邦的勝利是有道理的。因為劉邦和項羽這兩個人有著完全不同的性格,正是這些性格決定了他們的命運和成敗。
劉項的第一點不同是劉邦志向遠大,項羽鼠目寸光。這一點我們可以通過他們在勝利面前表現(xiàn)出來的心態(tài)來證明。秦二世三年的十月,劉邦攻進了關(guān)中,接著后來項羽也進入了咸陽,他們獲得了推翻秦王朝的勝利,在這個勝利面前,劉邦和項羽表現(xiàn)完全不同。劉邦的表現(xiàn)我們在前面已經(jīng)講過了,“不殺子嬰,約法三章,不受犒賞,秋毫無犯”。而且退出秦王宮,還軍霸上,這是一個了不得的舉動,這個舉動的意義范增看出來了,范增對項羽說:項王,劉邦這個人可不能小看,據(jù)臣所知,劉邦原來在沛縣的時候,是喜歡錢財,喜歡酒肉,喜歡女人的人,這樣一個人來到秦皇宮,看見數(shù)不盡的金銀財寶,美女珍饈,居然不動聲色,秋毫無犯,這么大的克制力,此其志不在小。他的志向一定是很大的,他能夠把這些東西都不放在眼里了,這個人是絕不可以小看的,項羽不聽,劉邦嘛,他有什么了不起,他“其志不小”又怎么樣?
項羽自己怎么做的呢?“殺子嬰,燒宮室,屠咸陽”。項羽很不好的一件事情,就是他每攻下一座城池,屠城。史書上的記載是四個字,“城無遺類”,就是他把一個城攻下以后,這個城里面沒有活口了,那肯定就是連婦女兒童都在屠殺之列。而且一把火燒掉了秦王朝的皇宮,這樣做是不得人心的。完全不動腦筋,就這么做了,做完了以后,這時候有人就出來勸說項羽,說咸陽這個地方是帝王之都,如果你想稱皇稱帝的話,應(yīng)該“都咸陽”。但是這個時候秦的皇宮已經(jīng)被他燒光了,沒地方住了,項羽一門心思想回家去,回他的老家去,于是就說了這樣的話,富貴而不還鄉(xiāng),如衣錦夜行,什么叫做衣錦夜行呢?就是穿著漂亮的衣服,在黑不隆咚的晚上走。誰看得見呢?應(yīng)該穿上漂亮的衣服,回家鄉(xiāng)去,這個叫做衣錦還鄉(xiāng),衣錦還鄉(xiāng)這個成語就是從這兒出來的。于是項羽就把他從秦皇宮里面搜刮來的那些金銀財寶和那些大批的美女們裝上車子,浩浩蕩蕩地開回了彭城,就是現(xiàn)在的徐州。勸說他的人搖頭嘆息。說了這樣的話,說人家都說楚人是沐猴而冠,果然如此。什么叫做沐猴而冠?沐猴就是大獼猴,翻譯過來就是說,人家都說楚人是大猴子戴高帽子,果然如此。沐猴而冠這個成語就是從這兒來的,項羽聽到這個話以后,把這個人扔油鍋里去了,游說他的人雖然被項羽殺了,但是項羽奪取天下,稱王稱帝的機會也被項羽扔油鍋了去了。
那么我們再來看看他們在挫折面前的表現(xiàn),這也是劉邦和項羽不同的第二點。劉邦冷靜沉著,項羽狂暴浮躁。楚漢戰(zhàn)爭當中有這么一件事情,就是兩軍處于對峙狀態(tài)的時候,項羽攻劉邦久攻不下,于是項羽就做了這么一件事情,就在軍前架起了一口大鍋,把劉邦的父親五花大綁推到了陣前,然后喊話,劉邦,你再不投降,我就把你爸下油鍋了。劉邦怎么說呢,呵呵,項老弟,別忘了,我們兩個在懷王手下的時候有個什么約定呢?約為兄弟,咱倆既然是兄弟,我爸就是你爸,你要是打算把咱們的爸爸煮了,別忘了給哥哥留碗肉湯喝。項羽沒辦法,下不了手。實際上項羽這個時候已經(jīng)出了一個下策,因為你跟人家打仗你打不過人家,你把人家的爸爸放到鍋里去煮,這是種流氓手段。而項羽是一個貴族,貴族使用流氓手段這就是下策。何況你的對手是個流氓,你貴族使流氓手段來對付流氓,你對付得了嗎?所以我想當時的這個情況,一定是項羽一肚子窩囊氣,劉邦是一臉的嬉皮笑臉,我是流氓我怕誰,心理上你沒有戰(zhàn)勝人家。
我還可以舉一個例子,就是楚漢戰(zhàn)爭的最后一戰(zhàn),當時項羽已經(jīng)是四面楚歌了,重重包圍。這時候項羽就上馬,拔出劍來對周圍的人說,說我項某人起兵八年,打了五十多場戰(zhàn)爭,從來就沒有打敗過,今天這一場戰(zhàn)爭,看來老天爺是要亡我了。我是沒有什么錯的,天不容我,我也沒有辦法,現(xiàn)在我給你們打最后一仗,為君快戰(zhàn),我們今天就痛痛快快打他一仗,讓大家看看是老天爺要亡我呢,還是我項某人沒本事。上馬!拿起劍來,騎上馬,一路廝殺,殺得痛快淋漓。你想?其他的一般的將領(lǐng)哪是項羽的對手,殺的尸橫遍野。漢軍全部退下了,這個時候項羽跳下馬來,拿著寶劍對他周圍的那些隨從說,怎么樣,哥兒們看看,怎么樣,這是什么?這是韓信批評他的典型的匹夫之勇。項羽總是搞不清楚自己的身份,你的身份是什么?你是領(lǐng)袖,是將帥,兵不在多而在精,將不在勇而在謀,這個道理他不懂,他老是逞他的個人英雄主義。你會殺人,你會殺敵,你會騎馬,你會射箭,這不過是一個好士兵,怎么會是好將軍呢?你有什么可炫耀的呢?而且在這樣的關(guān)頭,你要求的是決戰(zhàn)還是快戰(zhàn)呢?應(yīng)該是決戰(zhàn),決戰(zhàn)意味著什么?決戰(zhàn)意味著你還有扳回敗局的可能,你還有反敗為勝的可能,而快戰(zhàn)只圖一時的痛快,當然項羽這個形象很審美,很帥、很酷,很好看,沒有用啊,所以在挫折面前,他表現(xiàn)出來的心浮氣躁,而不是鎮(zhèn)定自若。所以由此可以證明他不是一個好的統(tǒng)帥。
以上說的是做事,再說做人。在做人方面,劉邦和項羽有什么區(qū)別呢?劉邦豁達大度,項羽氣量狹窄。劉邦這個人你別看他沒文化,你別看他大老粗,肚量是很大的,敢作敢為,豁得出去,劉邦年輕的時候不是當泗水亭長嗎?當時派遣了他一個任務(wù),就是押送一批犯人到某個地方去。劉邦押著這些人走著走著,一不小心跑掉一個,走著走著,一不小心又跑掉一個,走到一個地方,劉邦一算,很跑了幾個,想想走到目的地,恐怕就跑光了。你說劉邦怎么辦?劉邦備下酒肉請這些囚犯們大吃大喝一頓,然后用劍把他們的繩子都解開,說你們現(xiàn)在干脆都跑光了算了,我也跑算了。結(jié)果是什么?結(jié)果是有些人跑了,有些人不跑,說我們干脆跟著你吧?;淼贸鋈ィ覀冋f豁出去了,豁出去了,豁出去就能“了”。成大業(yè)成大事的人,一定是豁得出去的。
所以到了楚漢戰(zhàn)爭的最后關(guān)頭,劉邦的軍隊已經(jīng)打到了楚國的境內(nèi),將和項羽在垓下會戰(zhàn),韓信按兵不動,彭越按兵不動,英布按兵不動,劉邦約定他們一起來合圍,他們就不動身。這時候劉邦就問張良,說子房啊,看來這個天下也不是哪一個人的,我準備勝利以后把天下給分了,你看分給哪些人比較合適?張良說一個彭越,一個英布,一個韓信。彭越和英布本來是楚漢之間搖擺的,他現(xiàn)在傾向于漢,韓信本來是你手下的,他現(xiàn)在獨當一面,如果你把這個土地愿意分給他們的話,他們一定南下來合圍。劉邦說好,行,就跟他們約定了,勝利以后什么什么一塊地方給誰,什么什么地方給誰,給了給了,都給他們,不在乎。結(jié)果果然這幾支軍隊全部來了,把項羽團團圍住,予以消滅,大度。項羽呢,小氣。韓信就說,項王這個人婆婆媽媽,我們將軍士兵如果受了傷,他會自己拎著飯籃,到醫(yī)院去探視。流著眼淚,拉著你的手,拉家常,說長道短??墒俏覀冇辛藨?zhàn)功,他要封一個官爵,一顆印捏在手上,磨過來磨過去,方的變成圓的,他都不給人。小氣。
項羽的小氣表現(xiàn)在這樣一個例子上,張良原來是韓王韓成的人,后來因為韓王實力比較小,張良在滅秦的斗爭當中,他是受韓王的派遣幫助劉邦的,到了最后勝利以后,項羽分封諸侯的時候,韓王他也封了,但是不讓韓王之國,就是不讓韓王到自己的封國去,為什么呢?就是嫉恨韓王把張良去幫了劉邦,他就這么小心眼,最后還把韓王殺了。張良本來是很猶豫的,因為張良是韓國人,張良本來的目的是要恢復(fù)韓國,他是一個復(fù)國主義者。但是現(xiàn)在項羽硬是斷掉了他的后路,逼得他走到劉邦的陣營,死心塌地替劉邦出謀劃策來對付項羽,小心眼,小心眼就這結(jié)果。項羽這個為人實在是太小氣。
劉邦和項羽的第四點不同,就是劉邦心狠手辣,項羽兒女情長。劉邦這個人心是比較狠的,我們曾經(jīng)講過,他在逃難的過程中,三次把自己的兒子和女兒扔下車子,為了自己逃命,他身邊的人,他一旦懷疑到誰,他可能不顧一切地要把他殺掉。劉邦晚年有一件事情,就是他病了以后,他突然懷疑樊噲,樊噲是不可以懷疑的,樊噲是呂后的妹夫,跟劉邦兩個用北方人的說法叫“擔兒挑”,而且在鴻門宴的時候,是由于樊噲挺身而出,救了劉邦一命,這樣的人他也懷疑,他突然就覺得,樊噲就是巴不得我死,然后下一道命令,交給陳平,“平至軍中,立斬噲頭”,陳平你拿著我的命令去,到了軍隊里去,你立馬就給我把樊噲的腦袋砍下來。這個事情最后沒做,后來劉邦死了,陳平到了樊噲軍中的時候,也覺得這個事情不能干,樊噲畢竟是呂后的妹夫,隨便好殺的。也是功臣,但這說明什么?說明劉邦這個人狠起來,他是真能下手的。
而相反項羽這個人顯得兒女情長,楚漢戰(zhàn)爭的最后的關(guān)頭,當項羽的軍隊被劉邦他們團團圍住的時候,項羽居然無心作戰(zhàn),他坐在自己的軍帳中,再也不考慮戰(zhàn)爭應(yīng)該如何進行。他惦記著兩件事情,一個是他的寶馬,一個是他的美人,他的烏騅馬,他的虞姬,該怎么辦,于是在他的帳篷里,點起了火把,設(shè)下了酒宴,項羽把虞姬請出來,自己拔劍舞,“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奈若何,虞兮虞兮奈若何”。什么意思呢?小虞呀小虞啊,我可拿你怎么辦???唱著唱著流下眼淚,隨從們都不敢抬頭看,不敢仰視,一個將軍,一個統(tǒng)帥,一個霸王,在戰(zhàn)爭的最后關(guān)頭他想到的不是天下,不是戰(zhàn)爭,不是事業(yè),是寶馬和美人。確實是兒女情長。所以項羽的這個性格博得了后世無限的同情,項羽實在是太有人情味了,太招女孩子愛了??峙庐敃r的女孩子們,聽到這個消息都會發(fā)出嫁人要嫁項羽這樣的人了。而且項羽到最后,在烏江邊只剩下他一個人的時候,有一位亭長駕了一只船來接他,亭長說,項王,烏江之上,只有臣一艘船,請項王上船,臣渡項王到江東,還可以繼續(xù)為王。項羽說算了吧,想我項籍帶八千子弟兵過江而戰(zhàn),現(xiàn)在無一人生還,就算我回到了江東,江東的父老鄉(xiāng)親們可憐我,還讓我做王,“吾何面目見之”?我有什么臉面去見他們,這就是有名的所謂“無顏見江東父老”,只有我這匹好馬,跟隨我多年,勞苦功高,我不忍心它遭到這種刀劍之災(zāi),請你把我這匹馬渡過去,然后自己步行,舉著劍繼續(xù)作戰(zhàn),直到戰(zhàn)死。所以他留在歷史上冊頁里面的,是一個堂堂正正的男子漢大丈夫的英雄形象,博得后人無限的同情和景仰,李清照的詩說,“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而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一直是鼓舞人心的詩篇,所以我們很多人認為,在劉邦和項羽的這場斗爭中,項羽是英雄,劉邦是流氓,同情一直是給予項羽的。
但是我覺得這個事情也還要分析,這樣評價是不是很公平?也還值得討論。在我看來,劉邦也是英雄。這個問題我覺得應(yīng)該分析,這個結(jié)論也可以討論,劉邦確實是心狠手辣,項羽也不少殺人,而且劉邦和項羽有一個重要的區(qū)別,就是項羽濫殺,劉邦不濫殺,項羽是濫殺無辜,屠城不說,“坑降卒”,人家投降了,項羽覺得不放心,挖一大坑,二十萬人,幾十萬人就活埋了,連夜活埋,這樣大規(guī)模的濫殺無辜,涂炭生靈,難道是值得肯定的嗎?
劉邦可沒有這樣殺過人,劉邦只殺他認為必須殺的人。有沒有冤殺,有,有很多冤殺的人,但是在劉邦看來,雖然是冤,但是非殺不可,因為為了鞏固他的政權(quán),比方說彭越,彭越的被殺,就是冤殺,但是劉邦非殺他不可,因為他要建立一個劉姓的,一統(tǒng)江山的大漢王朝,他不能允許有異性王的存在,就是不能允許不姓劉的人稱王,建立自己的獨立王國,他必須把這些異性王的王國滅掉。作為他這個王朝政權(quán)的鞏固,這些事情是非做不可的,因此顧不上是冤還是不冤了,但是這樣殺的人,它的數(shù)量是非常有限的。而且即便在這個過程中,可以不殺的,也盡量不殺。彭越被殺了以后,他的人頭被劉邦掛在了城樓上,而且下了一道死命令,誰也不許替彭越收尸。因為彭越是以謀反罪被殺的,那既然是反賊,他的尸是不能收的,這個時候彭越的一個老部下叫做欒布的,從齊國出使回到京城,要向劉邦匯報工作。匯報的地方就是彭越的人頭懸掛的那個地方,于是欒布奏事彭越頭下,就是在彭越懸掛的人頭下面,向劉邦匯報工作,先把工作匯報了,這是公事優(yōu)先,匯報了工作,完成了使命,交代了任務(wù),欒布轉(zhuǎn)過來跪在彭越的人頭下放聲大哭,當著劉邦的面,劉邦勃然大怒,還有這樣不把朕的命令放在眼里的人,公然就這樣祭奠彭越,抓起來,扔油鍋里去,“烹之”。
欒布說可以,但是你讓我說一句話,說完一句話我就死,劉邦說你說,彭越說請陛下想想,彭王冤不冤?想當年,陛下和項羽爭奪天下,雙方處于對峙膠著狀態(tài),彭王是陛下和項羽之外的第三種力量,那個時候彭王只要把自己的腦袋稍微往項王那邊歪一歪,現(xiàn)在天下就不是這個樣子了,你也不是皇帝。在關(guān)鍵的時候,彭王支持了你,幫助了你,你才有了天下。現(xiàn)在天下安定,四方太平,彭王和所有的普遍人一樣,也想回到自己的封地,去享受榮華富貴,安享晚年,你怎么就容不得他呢?僅僅因為他有一次生病請假沒有來報到,你就說他謀反你就把他殺了,有這樣對功臣的嗎?我欒布是彭王的人,跟著彭王出生入死,彭王對我恩重如山,現(xiàn)在彭王已經(jīng)死了,我欒布活在世界上還有什么意思呢?我現(xiàn)在就死,我現(xiàn)在就去死。劉邦說站住,請你回來,欒大人,請你回來,我拜你為都尉。
也就是說劉邦他也有英雄惜英雄的這樣一種精神,他也為欒布的這種人格魅力所震服。這樣的人,這樣具有獨立人格的人,確實是一種具有人格魅力的、堂堂正正的男子漢大丈夫。什么是真正的男人,真正的男人就是具有人格精神和人格魅力的人。這種魅力是有凝聚力的也是有震懾力的,但是如果劉邦本人不是一個英雄的話,他也不會為欒布的這種精神所感動。 所以劉邦也是一個有著惺惺惜惺惺,英雄惜英雄的這樣一種精神的人,同樣劉邦也是一個有感情的人。他雖然心狠手辣,他雖然暗算和謀殺他的對手以及他認為對他有威脅的人,但他也不是鐵石心腸。
漢十二年十月,劉邦回到了自己故鄉(xiāng)沛縣,他把父老鄉(xiāng)親們?nèi)空偌饋?,擺上了盛宴招待他們,酒過三巡,劉邦也拔劍起舞,吟唱了那首著名的大風(fēng)歌,“大風(fēng)起兮云飛揚,威加海內(nèi)兮歸故鄉(xiāng),安得猛士兮守四方”。然后劉邦領(lǐng)唱,縣里面的子弟們和之,唱了一遍又一遍,泣數(shù)行下,劉邦熱淚一行一行的從眼睛里流出來。所以他也是一個有感情的人。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39780.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