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不了解亡秦預(yù)言的事情,接下來跟著小編一起欣賞。
“楚雖三戶,亡秦必楚”出自司馬遷《史記·項羽本紀(jì)》,范增曰:“夫秦滅六國,楚最無罪。自懷王入秦不反,楚人憐之至今,故楚南公曰‘楚雖三戶,亡秦必楚’也?!背瞎?,楚國的南公,戰(zhàn)國時期楚國道家隱士,他認(rèn)為楚國被滅最無辜,因此將會激發(fā)民憤,滅掉秦國。
從司馬遷的記載中可以看出,楚國最冤這種說法的源頭,乃是出自楚懷王入秦不歸事件。這一事件為何能激起楚國的國恨家仇,以至于“楚雖三戶,亡秦必楚”?
楚雖三戶 亡秦必楚
事實上,無論陳勝吳廣起義,還是項梁、項羽的響應(yīng),抑或最后勝利的劉邦,這三大集團(tuán)均是楚國人,并且所建國號都與“楚”有關(guān)。歷史事實的確驗證了“楚雖三戶,亡秦必楚”預(yù)言的真實性。那么,究竟是這個預(yù)言的準(zhǔn)確,還是后人的穿鑿附會?
即便在戰(zhàn)國時期,各諸侯國依然信奉“兩國交戰(zhàn)不斬來使”的國際約法,何況是一國之君?秦國背信棄義,謊言在前,扣押人質(zhì)在后,遭到楚國上下,以至山東六國的一致聲討。楚秦之仇的種子,由此種下。
輕信張儀,身陷險境
楚懷王羋槐(約公元前355年-公元前296年),羋姓熊氏,楚國第37位國君。楚懷王是一位亦喜亦悲的歷史人物,他的執(zhí)政前期,雄心勃勃,對內(nèi),利用屈原、昭陽、靳尚、上官大夫、田忌、公孫衍等積極變法,調(diào)整楚國內(nèi)部各種利益集團(tuán)之間的力量對比,抑制楚國的貴族集團(tuán)。對外,與諸侯國名君魏惠王、齊威王、秦惠文王、趙武靈王、燕昭王斗法,被山東六國推為縱約長??v橫家蘇秦曾說:“縱合則楚王,橫成則秦帝”。
公元前313年,秦國想討伐齊國,顧忌到楚國與齊國合縱親善,秦惠王就派國相張儀去游說楚王說:“我國君王最喜歡結(jié)交的就是楚王您,最討厭的就是齊國國君王??墒谴笸跄鷧s與齊國國君關(guān)系密切,所以我國君王不能侍奉您,我給您做個門童也就沒了機(jī)會。如果楚王能與齊國斷交,那么今天您就可以派使臣,跟我一道去秦國領(lǐng)取原屬于您的六百里商於之地
“大王閉關(guān)絕約於齊,臣請獻(xiàn)商、於之地六百里,使秦女得為大王箕帚之妾,秦楚娶婦嫁女,長為兄弟之國(《史記·楚世家》)”
楚懷王輕信了張儀之言,派人隨同張儀去秦國交接秦國歸還的600里土地,結(jié)果只給6里地。楚王深感屈辱,于是與秦國發(fā)生戰(zhàn)爭。
張儀詐騙楚懷王
再次受騙,楚齊解約
過了兩年,到了前311年,秦國派出使者與楚國約定親善,并以漢中的一半土地為和解的籌碼。楚王說:我寧愿要張儀,不愿要土地。秦王躊躇間,張儀主動請纓,要求“赴荊請罪”,秦王擔(dān)心張儀的安全。
張儀信心十足地說:我跟楚王的寵臣靳尚關(guān)系好,靳尚深受夫人鄭袖的信任,楚王對鄭袖百依百順。況且我是以道歉的名義出使楚國,抱著誠意去化解因為割讓土地違約造成的仇恨。為國家,為大王,我甘冒風(fēng)險一試。我相信只要大王您在,我張儀就萬無一失。秦王很感動,于是張儀赴楚。
楚懷王赴約被扣留
張儀剛到楚都,懷王就囚禁了他,并要殺死他。張儀暗中賄賂靳尚,靳尚向懷王請求說:大王拘捕張儀,楚秦關(guān)系勢必緊張,這是天下諸侯最想要的結(jié)果,這樣,他們就會輕賤楚國,打我們的主意。
靳尚又對楚王夫人鄭袖說:大王想殺死秦王的寵臣。為了保住張儀,秦王將要用六個縣和很多美女賄賂大王,如是這樣,夫人一定會被冷落。夫人不如通融一下,把張儀放回去算了。鄭袖權(quán)衡利弊,終于說動楚王,并且熱情的款待了張儀。
張儀抓住機(jī)會,游說楚王背叛合縱盟約,與秦國親善,結(jié)為婚姻。懷王拒絕了屈原等大臣的諫言,解除了和齊國的盟約。
戰(zhàn)國形勢圖
楚王入秦,老死咸陽
公元前302年,楚國太子在秦國為質(zhì),一怒之下,失手殺害了秦國一位大夫。秦國以此為由,連年出兵伐楚。隨后,秦昭襄王又以和解為由,要求楚懷王親往會盟。眾大臣勸阻說:“王毋行,而發(fā)兵自守耳。秦虎狼,不可信,有并諸侯之心?!睉淹醪宦?,徑往赴會。但太子子蘭力主楚王前往:“柰何絕秦之歡心!”于是前往會盟。
昭王詐令一將軍伏兵武關(guān),號為秦王。楚王至,則閉武關(guān),遂與西至咸陽,朝章臺,如蕃臣,不與亢禮。楚懷王大怒,悔不用昭子言。秦因留楚王,要以割巫、黔中之郡。楚王欲盟,秦欲先得地。楚王怒曰:“秦詐我而又彊要我以地!”不復(fù)許秦。秦因留之(《史記·楚世家》)。
沒想到,楚王一到,秦兵就關(guān)閉了武關(guān),將其劫持至咸陽,秦王就像對待附屬國的臣子一般。楚懷王羞怒,后悔沒聽忠臣勸告。秦王要挾楚國割讓巫、黔中的郡縣給秦國,楚王寧死不從!
戰(zhàn)國后期形勢圖
秦國得不到懷王的承諾,因此不能實施占領(lǐng)楚國土地的計劃,便一直扣押懷王,三年后,楚懷王客死秦國。
“楚人皆憐之,如悲親戚。諸侯由是不直秦(《史記·楚世家》)”
——楚懷王因為不愿出賣國土,寧愿坐穿牢底,也不簽署恥辱條文,終于悔恨交加,客死他鄉(xiāng)。秦國把楚王的靈柩送回楚國。楚國人無不哀憐懷王,就像悲悼自己的父母兄弟一樣,十分痛惜,并深為楚國的前途擔(dān)憂。天下諸侯也再次看出了秦王的不地道、不正義。
楚王答不答應(yīng),秦軍一樣進(jìn)攻楚國
楚秦姻親十八代,從沒主動攻秦
在跟秦國的關(guān)系中,楚國是山東六國中相對較好的,楚國雖然與中原各國發(fā)生戰(zhàn)爭,但卻從沒主動攻擊過秦國。比如與秦國接壤的趙魏韓,以及與秦國爭霸的東方大國齊國,都跟秦國有過節(jié),燕國世子丹也曾派荊軻去刺殺秦始皇。
相比中原其他國家,楚國跟楚國關(guān)系一直較好,并且有18代聯(lián)姻關(guān)系。張儀的出現(xiàn),成了楚國的夢魘。張儀為了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負(fù),三番五次地游說楚懷王與齊國斷交而交好秦國,楚懷王之所以答應(yīng)張儀,是因為想要回被秦國占領(lǐng)的土地,并且表現(xiàn)出足夠的誠意,結(jié)果卻上了秦王和張儀的當(dāng),并被扣留下來,直至氣死于咸陽。
《羋月傳》中的羋月(孫儷 飾),就是親昭襄王的母親,楚懷王的妹妹
讀完司馬遷的《史記·楚世家》》,也沒找到楚國主動攻擊秦國的記載,所記的都是秦國的陰謀權(quán)詐和挑撥陷害,最終竟不顧“國際慣例”,扣押了楚國國君。楚懷王“客死他鄉(xiāng)”后,楚國又立了新君以對抗秦國,秦國要挾懷王獲得土地的企圖破產(chǎn),秦昭王惱羞成怒,不顧天下諸侯的指責(zé),直接出兵攻打楚國,殺5萬兵,奪15城。
小結(jié)
綜上所述,范增說“夫秦滅六國,楚最無罪”,是有道理的。秦國滅齊、燕、魏、趙、韓這些國家,隨便找個理由都可以成為秦國出兵的欲加之罪,但終歸能讓秦國找出理由,比如齊國孟嘗君為報“雞鳴狗盜”之仇而合縱攻秦事件;燕國的荊軻刺秦事件;魏國奪取秦國的河西之地;趙國半路插手搶走了韓國割給給秦國的上黨之地;韓國的著名水利專家鄭國(人名)慫恿秦修鄭國渠的間諜事件等等,幾百年的摩擦、爭奪、戰(zhàn)爭、坑殺等等,對于強(qiáng)秦,找個理由很簡單。
《荊軻刺秦王》中的荊軻(張豐毅飾)
然而楚國卻不同,秦楚兩國的幾百年間,有十八代的聯(lián)姻結(jié)盟關(guān)系,直到秦始皇的皇后,有可能都是楚國人。因此征伐楚國沒有任何理由,只有欺詐陷害,只有背信棄義,以無道伐有道,觸犯國際法則。既然無罪而伐,當(dāng)然激起民憤,加之山東六國有著共同的滅國情形,只要有人振臂一呼,定然會應(yīng)者如云。這也就是楚南公之所以說“楚雖三戶,亡秦必楚”的原因所在。而這個“三戶”,有人說是楚國國姓“羋”姓的屈、景、昭這三大氏族,也有說是陳勝吳廣、項梁項羽、豐沛集團(tuán),還有的說繁殖楚地。
《楚漢傳奇》中的劉邦(陳道明 飾)與項羽(何潤東 飾)
其實,“楚雖三戶,亡秦必楚”在很大程度上只能算作一句讖語,就跟大澤鄉(xiāng)起義時那句“大楚興陳勝王”的道理一樣,既有后人臆想的成分,也有順理成章以成文的成分,更是聚攏民心、鼓舞斗志、征討不義、替天行道的戰(zhàn)斗動員。
不知是歷史驗證了讖言,還是讖言為歷史服務(wù),在三年亡秦的戰(zhàn)爭中,陳勝、吳廣的張楚集團(tuán),項梁、項羽的項氏集團(tuán),劉邦、蕭何的豐沛集團(tuán),以及卿子冠軍宋義、淮陰侯韓信、淮南王英布、長沙王吳芮、衡山王共敖、大將蒲將軍等其他楚地豪雄,亡秦大軍中的骨干多是楚人。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40092.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hù)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