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曹操夸贊徐晃要比孫武和司馬穰苴強?下面小編就為大家?guī)碓敿毜慕榻B,一起來看看吧!
公元219年7月,關羽命糜芳與傅士仁鎮(zhèn)守后方后,他集齊荊州大軍,圍攻襄樊兩城。此次戰(zhàn)役,關羽意在樊城,于是他集中主力將樊城包圍。樊城守將曹仁無法抵擋關羽的兵鋒,只能一面苦力支撐抵擋,一面向許都的曹操求救。曹操先是派出于禁等七路大軍前來支援,只可惜于禁將營地安扎在低洼處,被關羽引漢水淹七軍,導致大將龐德在陣前被斬殺,于禁投降。這個消息傳到曹魏朝堂之上時,引發(fā)了一片震驚,曹操當即都有了遷都的打算。
但在當時,東吳也不愿看著蜀漢做大,孫權見關羽即將攻破樊城,當即安排陸遜與呂蒙攻占荊州。當時陸遜用書信迷惑住了關羽,使得蜀漢后方空虛,而呂蒙后來白衣渡江,成為了壓垮荊州將士的最后一根稻草,之后糜芳與傅士仁又投降東吳,導致關羽的后路被斷,再加上在前線的關羽又被徐晃擊敗,最終使得關羽只能敗走麥城,被東吳生擒后身首異處。
徐晃保住了樊城之后班師回朝,得到了曹操高度的贊揚,曹操認為,徐晃此次的功勞,甚至要超過孫武和司馬穰苴。這句話可就不得了了,要知道孫武乃是后世尊稱的兵圣,著有兵法十三篇,也就是后世熟知的《孫子兵法》,不僅如此,孫武還率領吳國軍隊打敗楚國軍隊,占領楚國都城郢城,幾近覆亡楚國。而司馬穰苴是齊景公手下的將領,曾率齊軍擊退晉、燕入侵之軍,因功被封為大司馬,子孫后世稱司馬氏,不僅如此,司馬穰苴也曾著兵書一本,名為《司馬兵法》,足見此人用兵的不凡。曹操認為徐晃的功勞可以和此二人比肩,真是因為徐晃解樊城之圍的功勞嗎?
在曹操看來,徐晃擊敗關羽,解了樊城之圍,他的功勞甚至超過了當年樂毅對于齊國莒城、即墨的圍困,也正是因為樊城未被攻克,曹操才不必擔心蜀漢大軍可從荊州長驅直入。不過即便徐晃能保樊城不失,其功勞還是比不上司馬穰苴,畢竟司馬穰苴是力保國家不失,而樊城之圍還沒有嚴重到這個程度,而相比于孫吳,徐晃自然差得更多。曹操之所以這么說,或許也是一時興起,說得夸張了一些罷了。
筆者認為,樊城之戰(zhàn)時,于禁的兵敗確實讓曹操感覺到了莫大的危機,因此徐晃解樊城之圍后,曹操才會如此開心,不惜用孫武與司馬穰苴來贊揚徐晃,但實際上,徐晃與這兩人之間還是有較大差距的。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40452.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