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給大家準備了胤褀的故事,感興趣的小伙伴們快來看看吧!
在康熙的眾多皇子中,五皇子胤褀人最善良,人緣又好,做事又踏實,能力也突出,還深得太后喜歡。為什么康熙沒想過把太子之位給他呢?
胤褀生于1679年,他的生母是宜嬪郭絡(luò)羅氏,也是后來的宜妃。當(dāng)時因宜嬪的身份不夠高貴,于是康熙的嫡母孝惠章太后便將胤褀抱到自己宮中,親自撫養(yǎng)。孝惠章太后是順治的第二任皇后,與順治關(guān)系一直不睦,甚至險些遭到被廢黜。沒想到后來康熙繼位,她得享尊榮,笑到了最后。因此,高興的她,于人于事都心懷寬厚,與人為善。胤褀自幼與孝惠章太后在一起,受其教導(dǎo),自然性格也溫潤如玉,為人善良敦厚。孝惠章太后很喜愛。康熙是清朝第一大孝子。據(jù)史料記載,他每日再忙,也要雷打不動地向太皇太后和皇太后請安。和孝惠章太后聊天時,也經(jīng)常聊到乖巧的胤褀。自然,康熙對能討孝惠章太后開心的胤褀也非常喜歡。按理,皇子們長到幾歲時就要開蒙讀書,滿文漢文都要學(xué)習(xí)??墒?,保守的孝惠章太后對漢文化一直非常排斥,只讓胤褀學(xué)習(xí)滿文??滴蹼m然不同意,但也拿他母親沒有辦法。于是便發(fā)生了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的怪現(xiàn)象:當(dāng)時康熙命皇子們在大臣面前背誦《四書五經(jīng)》。眾皇子紛紛背誦,并逐一講解。然而卻有一位皇子站在一旁,口不能言,這位皇子就是五皇子胤褀。面對大臣們疑惑的眼神,康熙只得向大家解釋說:“胤褀自幼與皇太后在宮中長大,因皇太后命令,不讀漢書,只讀滿文。因此對漢字不識,不過滿文書倒是學(xué)得十分好?!闭f完便讓胤褀讀了一篇滿文以供大臣們檢驗。
盡管胤褀在漢文化上無學(xué)習(xí)的機會,但他卻并不認為漢人低賤,甚至還提出過“滿漢一家”的政策,得到了康熙的贊揚。而且,胤褀的漢人朋友在眾皇子中也是最多的,在漢人的口碑中,他也是最好的皇子。胤褀成年后,康熙認為他在政治上與自己的觀點頗多一致,因此常委以重任??滴跞迥?1696年),康熙在再次親征噶爾丹叛亂的時候,將黃旗大營的掌管權(quán)交給了胤褀??滴跞吣?1698年),深得康熙疼愛的胤褀,被封為“多羅貝勒”。康熙晚年時,廢黜了太子胤礽,引發(fā)了“九子奪嫡”的爭斗。當(dāng)時參與爭奪皇位的有大皇子胤禔、二皇子胤礽 (太子)、三皇子胤祉、四皇子胤禛(雍正)、八皇子胤禩、九皇子胤禟、十皇子胤俄、十三皇子胤祥、十四皇子胤禵。按理,胤褀深得康熙疼愛,又是孝惠章太后撫養(yǎng)長大的,條件在眾皇子中只會好不會壞。不過,胤褀選擇了不趟混水,也不參與任何皇子的派系。如此一來,反而在眾皇子中,他的人緣最好,誰都與他為友。也正是因為他沒有參與爭儲,康熙反而贊他“心地善良,為人敦厚”,并愈發(fā)看重他??滴跛氖四?1809年),受“九子奪嫡”煩惱不堪的康熙恢復(fù)了胤礽的太子之位,而胤祺因不像其他皇子那樣爭奪皇儲之位,被康熙冊封為和碩恒親王。
康熙五十六年(1817年),孝惠章太后病重。康熙也年老多病,但他頗孝順,仍堅持親自照顧孝惠章太后。胤褀不忍心,想代康熙來辦理,勸說康熙道:“臣自幼蒙皇太后祖母養(yǎng)育?;矢甘ンw違和,一應(yīng)事物臣可料理?!笨墒强滴鯀s說:“我在,爾何克代理耶!朕務(wù)期躬盡典禮耳?!逼鋵?,胤褀說得也沒有錯,畢竟他是孝惠章太后一手撫養(yǎng)長大的,讓他來料理,也無不可。不過,康熙這樣做,除了因為他很孝順以外,還因為他剛再次廢了胤礽的太子之位,沒有新立。如果把料理皇太后的事情交給胤褀去辦,勢必又會引發(fā)眾皇子新一輪的猜測。顯然,康熙是再也不想上演“奪嫡事件”了。當(dāng)然了,這也是保護胤褀的一種表現(xiàn)。雖然胤褀人很善良,人緣又好,表現(xiàn)又優(yōu)秀,可畢竟是庶出,太子之位,怎么也不可能落到他頭上的。雍正繼位后,對曾參與過爭奪皇儲之位的眾皇子大肆打壓,就連潛心做學(xué)問的三皇子胤祉也未能幸免。而胤褀因為一直沒有參與爭奪皇儲,因此,康熙對他一直很友善。雍正十年(1732年),胤褀病世,時年54歲,雍正還下詔賜碑勒銘,親書“秉性平和”,這無疑給予了胤褀很高的評價。(參考資料:《清史稿》)
胤礽是康熙欽定的太子,他也是中國歷史上最后一位公開冊立的太子了,雍正登基后再次進行了改革,開始采取秘密立儲。但太子胤礽并不是爛泥扶不上墻,相反,他的能力還是很突出的。
康熙之所以廢了他,主要目的也不是因為胤礽的能力不行。而是他沒有處理好與皇帝以及與皇子之間的矛盾,這是根本。身為儲君他的勢力越大,對皇權(quán)的威脅也越大,無形當(dāng)中讓康熙覺得自己的權(quán)利受到了壓迫。
當(dāng)然了,之所以造成這個矛盾,也不能怪康熙,也不能怪太子,這是一個死結(jié),而是皇位繼承制結(jié)下的苦果。
胤礽是康熙的第二子,不過也是嫡長子,他的母親是仁孝皇后(孝誠仁皇后)赫舍里氏。他剛過滿月就被冊立為太子了。說實在的,這個時候根本看不出來胤礽有什么能力,連話都不會說,談不上聰明伶俐。
胤礽小時候得過天花,這是一個非常致命的病,康熙當(dāng)年能夠順利接班,跟這個不無關(guān)系。不過胤礽還是挺了過來,這讓康熙非常高興。
為了培養(yǎng)接班人,康熙也是下了大工夫,在漢人大臣中選擇學(xué)問優(yōu)長的人來輔導(dǎo)太子。而胤礽表現(xiàn)的也不錯,聰慧好學(xué),能文能武。隨著年紀的增長,胤礽開始參與到一些事務(wù)。
胤礽大婚后,也經(jīng)常監(jiān)國,尤其是在康熙親征期間,奉旨監(jiān)國,表現(xiàn)得還不錯,多少減輕了康熙的負擔(dān)。當(dāng)時在很多大臣的心目中他是皇子中最優(yōu)秀的人之一,沒有一個人不稱贊他,都認為他會和康熙一樣,成為優(yōu)秀的帝王之一。
久而久之,胤礽把很多事情變得理所當(dāng)然了,在他心中他也是未來的皇帝。但康熙在位時間太久了,以至于他老是處于高度緊張的狀態(tài)中。嚴格說起來,康熙是一位慈父,他疼愛每一名兒女,畢竟康熙的兒子很多,有能力的也不少,康熙自然也很喜歡,對其很重視,比如老八胤禩這樣的人。
在這個漫長的過程中,胤礽心態(tài)發(fā)生了變化。他感到了威脅,而長期的養(yǎng)尊處優(yōu)及錯綜復(fù)雜的政治斗爭最終使其人格分裂,賢德不再。他開始大肆享樂,放肆地廣羅美女、豢養(yǎng)面首。可以說私生活越來越不檢點。
而這與他之前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更加諷刺的是其他皇子逐漸成人,表現(xiàn)卻越來越好,尤其是老八,成為了賢王,在群臣中威望越來越高,這讓康熙非常痛心。
于是胤礽第一次被廢了,但是康熙并沒有對他徹底放棄。所以在他與諸皇子競爭太子之位的時候,為了緩和局勢,康熙帝決定再立胤礽為太子。
可是胤礽并沒有些許改變,反而變本加厲,行為瘋癲,康熙甚至認為他鬼上身了。而且太子與皇子之間的矛盾還是沒有解決,甚至愈演愈烈。而康熙與他之間的矛盾更是逐漸激化,太子甚至在策劃逼父皇盡早讓位,這讓康熙怒不可遏,再次廢了他。
其實,從劇中康熙帝臨終前對胤禛所說的那一番話我們便可以看出其中的原委:?十三阿哥性情中人,他的心是光明的,重情義,可是他嫉惡如仇,不會權(quán)變。朕圈禁他十年,就是怕他一時沖動,闖下大禍,結(jié)果把你也牽連進去,那怎么收拾啊。有了這十年的教訓(xùn),想他也會成熟起來,可以做好你的幫手了。?
所以這樣說來,康熙帝之所以要囚禁允祥,實際上是為了更好地保護他,避免他在奪嫡戰(zhàn)中受到牽連。因為在康熙朝時期,原本已經(jīng)有了太子胤礽,但因為胤礽犯下諸多過錯,所以便遭到了兩立兩廢。第二次胤礽被廢之后,康熙便沒有再選立太子。而正是這個時候,便給了他眾多皇子爭奪皇位的機會。
在康熙帝的眾多皇子之中,屬八阿哥胤禩、三阿哥胤祉和十四阿哥胤禵希望最大,在?立賢不立長?的清朝,自然是人人都有機會。但是,選立皇儲乃國家大事,斷然不會因為哪一方勢力強就會選立哪一方,而是要進行多方考慮之后才能得出最后的結(jié)果。
最終到康熙臨死前都沒有向明確宣告最后的繼承人是誰,而是將繼承人選寫進了即位詔書里面,等到自己去世之后由大臣取來宣讀(雍正繼位后,為了避免兄弟爭奪皇位的情況出來,建立了?秘密立儲?制度,而這一制度便是據(jù)此而來的)。當(dāng)然了,在劇中,康熙臨終前對各位皇子說是將皇位傳給四阿哥。但無論怎樣,康熙的皇位最終還是傳下來了。
只不過在這之前,那個素有俠義之心的允祥卻被囚禁了十年之久!當(dāng)然了,在康熙看來,允祥性格耿直,顯然在奪嫡這樣特殊的時期是不能夠出現(xiàn)的,因為他很可能由于自己的直率而丟掉了性命。再者來說,允祥辦事能力很強,只不過是性格上不懂轉(zhuǎn)變而已。也許這對于普通人來說并不是什么缺點,但這對于身處皇宮中的人來說,卻是十分危險的,更何況允祥還是康熙的兒子。所以康熙如果想要保護好這個兒子,讓他為新君效力,那么就非得將他特殊保護起來不可,而保護允祥的唯一辦法就只能將他囚禁起來。
也許你會說,既然允祥如此優(yōu)秀,那康熙為何不將皇位傳給他呢?其實這也不難解釋,準確的來說,康熙的很多位兒子都很優(yōu)秀,比如八阿哥胤禩,素有賢王之稱,朝野上下名聲很大。還有三阿哥胤祉更不用說,與十三阿哥允祥一樣也是文武雙全。但這些人都不適合當(dāng)皇帝,特別是當(dāng)康熙下一任的皇帝。為何呢?
我們知道,在康熙朝時期政治是比較寬大的,因為康熙素來以?仁義治天下?,也就是提倡所謂的?仁政?。當(dāng)然,這種政治形式雖然具有一定的優(yōu)勢,能在一定程度上緩和民間的壓力,但缺乏硬性因素的制約,致使朝中有很多冗雜的官員,他們或無所事事,或貪贓枉法;因而在康熙晚年的時候,吏治腐敗,國庫虧空都是亟需解決的問題。但此時的康熙已經(jīng)年老力衰,無力管理這些事情,因此只能寄希望于后世之君。
但如果想將此等弊病全部解決的話,那么就必須得選擇一位敢想敢做,政治手腕很強的皇帝才能實現(xiàn)。而反觀康熙的幾個兒子,只有胤禛最合適。至于像八阿哥胤禩等人,雖然能力很強,但是卻沒有這樣的政治手腕,所以自然不能將其立為皇帝!
而為了保證胤禛能夠順利繼承皇位和維持統(tǒng)治,康熙帝便將十三阿哥允祥交給了他。因為允祥和胤禛的關(guān)系很好,而且文武雙全,在很多事情上都能夠幫助胤禛,所以康熙此舉可以說還是有一定考慮的。
最后允祥的結(jié)果我們也看到了,在雍正帝即位之后,便將允祥封為了怡親王,同時還讓他擔(dān)任總理事務(wù)大臣。無論是在影視劇還是在真實的歷史中,允祥和雍正帝的關(guān)系一直都很好,雖然他們只是同父異母的兄弟,但相比于雍正帝的胞弟胤禵來說,允祥和雍正的關(guān)系就顯得更親了。
因為胤裪是一個沒有野心,而且又很有能力的人,所以乾隆對他很是尊敬。在康熙晚年因為爭奪皇位,所以發(fā)生了歷史上最為著名的?九子奪嫡?。在雍正登上皇位后,對自己的兄弟痛下殺手,但唯獨十二阿哥胤裪逃過一劫。到了乾隆時期,胤裪更是頗受乾隆重視,就連去世乾隆都為他舉行了盛大的葬禮。乾隆之所以如此敬重他,有以下幾個原因。
第一:胤裪是一個沒有野心,而且忠心耿耿的人。早在?九子奪嫡?的時期,胤裪就沒有參與這場爭斗之中。因為胤裪本身就是一個非常淡泊名利的人,對于君王之位也并不看重,所以這樣的人也最讓君王放心,因此受到乾隆重視。不僅如此,胤裪非常忠心,一直效忠于乾隆。
第二:胤裪是一個非常出眾而且有能力的人,這也是乾隆所欣賞的地方。胤裪雖然是皇子,但并不是那種紈绔子弟。胤裪是一個非常出色的人,不僅文韜武略樣樣精通,而且軍事方面的才能更是非常卓越。手握兵權(quán)的胤裪將軍隊管理地井井有條,從未讓乾隆擔(dān)心軍隊的力量不強大。因為如此優(yōu)秀且能力出眾,也就更加讓乾隆重視胤裪。
第三:胤裪懂得進退,不會讓自己陷入被動局面。胤裪掌握著清朝的兵權(quán),雖然乾隆重視他,但是伴君如伴虎的道理胤裪依然也懂得。因此在胤裪七十歲的時候就請求退休,雖然乾隆極力挽留,但是胤裪還是辭官過清閑日子去了。因為胤裪懂得進退,所以能夠長壽,到了七十八歲才去世。而且他去世的時候,乾隆還讓自己的皇子親自為胤裪守孝,由此可見乾隆對胤裪的敬重。
朱元璋之所以對太子朱標很放心是因為他對太子非常滿意,而且朱標也是他最喜歡的孩子。康熙皇帝不一樣,他的太子是立了又廢,廢了又立的,幾經(jīng)周折,而且康熙的太子是一個會隱藏心思的人,也很會籠絡(luò)人心,所以康熙擔(dān)心太子會奪權(quán)。
康熙在最后快要抉擇出接班人的時候,他又非常的糾結(jié),康熙皇帝一世英名,之所以對繼承人的事情這么糾結(jié),是因為太子胤愼他的生母很平庸,所以從小都沒怎么受過青睞。而這也導(dǎo)致他心機很深沉,他表面上潛心修佛看似與世無爭,讓自己不成為眾矢之的,但其實他非常善于團結(jié)對手,為自己謀得一個好的利益。
本來這樣優(yōu)秀的兒子康熙應(yīng)該感到很驕傲,但是他也非常忌憚,因為這個孩子表面上看不出什么,但是內(nèi)心卻是暗潮洶涌,這樣心機深沉的人,表面上看是人畜無害,但私下里卻對欲望渴求的更高。而且他的個人魅力強,團隊少而精,都對他忠心不二,包括隆科多和年羹堯,都對他非常的忠心。這樣內(nèi)外相輔,如果胤愼有逼宮的想法,一定會勢如破竹對康熙造成很大威脅的 。
所以康熙就想了一個好辦法,那就是在死之前不公開太子的人選,這樣自己可以先在后面慢慢的觀察一下。而朱元璋的接班人讓他很放心,因為太子朱標從小就受到了細心的教導(dǎo),朱元璋對他寄予厚望,而且朱標的性格非常仁慈寬厚,對他的弟弟們也都很有愛,在諸王們中威信也很高。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40515.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