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著小編一起探尋歷史上真實的馮道。
馮道,一生事十二主,且非一朝。在長達五十二年的執(zhí)政生涯里,馮道一直身居高位,被譽為“五朝宰相”。官場里的常青樹,馮道,當之無愧。然而,馮道究竟有“何德何能”可以位極人臣這么多年,何況是在五代十國?筆者做了個小研究,在這就從馮道選擇李嗣源開始,談談馮道能做“常青樹”的原因——選擇老板的學問。
李存勖的覆滅
話說當時后唐之軍猛然,大有統(tǒng)一天下之勢。而馮道在李存勖那已是叱咤風云,君臣二人同心,唐之中興指日可待。然而,在這個節(jié)骨眼上,馮道丁父憂,按例需守孝三年(實際二十七月)。
馮道那邊過著安逸的田園的生活,而李存勖這卻已然是天翻地覆。馮道沒想到,當初的洛陽一見竟成了永別,李存勖死于一場軍事嘩變。細細品來,李存勖的失敗原因可以歸結于以下兩點:
1.宮禁不嚴與狂妄自大。李存勖的正妻劉皇后著實是個“鐵母雞”,真真是一毛不拔。禁軍久不發(fā)餉,就和這個貪婪的皇后有關,“要錢沒有,要命一條”,潑婦本質暴露無疑。不光是劉皇后,李存勖自己的毛病也不少,最主要的一個就是太愛攬功了。明明是大家一起打下的江山,李存勖非要狂妄自大地說,“天下自吾十指中得之,與他人無涉”。沒有永遠的朋友,只有永遠的利益。不讓兄弟們吃香的,喝辣的,豈能高枕無憂?
2.重用宦官集團、愛猜忌。“莊宗季年,稍怠國事、巷伯伶官,干預國事?!笨梢?,李存勖已經(jīng)不復當年的雄心壯志,開始趨于享樂。之前大唐怎么覆滅的,李存勖難道不清楚?皇位坐久了,李存勖的猜忌也越來越嚴重。再加上宦小集團煽風點火,曾被馮道千辛萬苦救下來的后唐第一名將郭崇韜也被李存勖處死。
失去了軍心,后果可想而知。若是馮道沒丁父憂,情況或許還會好點,至少有個能給李存勖諫言的人。不過,事情已經(jīng)發(fā)生,李存勖大勢已去。需要說明的是,當馮道準備回歸時,李存勖的部下已然嘩變,而馮道應該還不知道。
鏡頭一轉,我們回到李存勖那。李存勖此時已經(jīng)意識到事情的嚴重性,正愁派誰去,李嗣源出現(xiàn)了在他面前。李嗣源之于李存勖,除了猜忌還是猜忌,為什么?能力超群,怎能不防?不過朝堂之上,放眼望去,李存勖也只找到這一人。沒辦法,就他吧。
正當李存勖猶豫不決該派誰時,亂軍已經(jīng)勢如破竹殺入了李存勖的龍興之地——河北??谔柭曁咸欤粋€個喊著要造反。那聲勢之浩大,李嗣源看了都要畏懼三分。果不其然,等他急匆匆地趕到鄴都城下時,亂軍一不做二不休把他挾持,還一個個苦口婆心地勸道:皇帝要坑殺魏軍(亂軍地家鄉(xiāng)為魏博,故稱魏軍),民心盡失,今日救天下者,非令公(李嗣源)而誰?
“萬般無奈”之下,李嗣源只好硬著頭皮答應,被“劫持”到了洛陽。大軍壓境,李存勖竟然無兵可派,只能在宮里等死。馮道選擇老板的學問之李嗣源
回到馮道。這時,大家可能已然看清楚了,李存勖大勢已去,馮道不選李嗣源還能選誰?還講什么學問?別急,馮道的下一步行動可能會跌破所有人的眼鏡。
當時,還沒等馮道做出決定,就已經(jīng)有人來“游說”了。他的名字是孔循,說來也怪,這個孔循卻也不是他的真實姓名。出于種種原因,孔循四處認干爹干媽,一生四次易姓,名字也跟著改,“墻頭草”實錘。
孔循是個“聰明人”,誰是未來的主,打聽打聽消息就清楚。好心如孔循,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地勸馮道趕緊投靠李嗣源。要說馮道不知道孰優(yōu)孰劣,那自然是個假命題。然而,馮道卻做出了個“驚天動地”的選擇——去見李存勖。
都說亂世里的生存法則是“多磕頭,少說話”,結合洛陽附近的指揮使和都虞候來看,更是如此,那架勢,惟恐投降投慢了。馮道瘋了嗎?非也,非也,這里面可有著學問。
第一,未來后唐的主是誰,馮道自然清楚,他可不會做出自毀前程的舉動來。
第二,馮道去見李存勖未必會失勢,還有可能是個加分項。你想,馮道今天輕而易舉地投靠了李嗣源,第二天又不知道會投靠誰。放在現(xiàn)在也是如此,誰想要一個不忠誠的員工?尤其是機會來了,這正是馮道表現(xiàn)忠誠度的機會。
第三,馮道之所以敢這么做,是因為有前人的例子。當年魏徵不是這樣嗎?若是他像孔循那樣,見了新主就跪,李世民還會重用魏徵?馮道此時不作為,什么時候吸引李嗣源的注意?
第四,李嗣源這個人馮道是了解的。在馮道出任河東掌書記時,二人就有交集。李嗣源不是個泛泛之輩,看人認人自有一番手段。那些個過來諂媚的人,重用不得。馮道對李存勖忠誠,就是讓李嗣源知道,自己是可靠之人。我馮道能尊重李存勖,自然也會尊重你李嗣源。
除了以上四點,馮道去見李存勖不光是為了利益,還因為他念舊情,不然誰會冒著掉腦袋的風險去見舊主?后來事情也向著馮道所想的發(fā)展——馮道順利地坐上了宰相的高位。馮道選擇老板的學問之安重誨——不合適的選擇
馮道雖然坐上了宰相的高位,然而在李嗣源那他還不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為何?還有個樞密使安重誨。史載:重誨為樞密使,四五年間,獨綰大仁,臧否自若。
舉兩個例子。李嗣源的侄子李從璨一天喝醉,在皇帝的御榻上坐了一會兒,罪不當誅??蓻]成想,安重誨看不順眼,一道上疏請奏李嗣源賜李從璨一死。李嗣源沒辦法,只能照辦。接著宣武軍節(jié)度使符習和安重誨素有矛盾,時不時就上書告他一狀。安重誨怎是受氣的人,直接讓諫臣去告符習一狀(理由:貪污)。符習走量,安重誨一個就夠,李嗣源隨后辭退符習。
大家看到了,安重誨在李嗣源那的地位可高,高到李嗣源都奈何不了。
再說說馮道。馮道現(xiàn)在面臨一個選擇,因為李嗣源老了,登臨大寶時就是花甲之年。而李嗣源的身體每況愈下,誰都知道朝廷要變天了,馮道能不清楚?而李嗣源有四個兒子,老大早死不論,老幺太小不論,剩下的就是李從榮與李從厚。李從榮戾氣太重,李從厚沒啥能力,兩個都不適合當皇帝,這事李嗣源也清楚。
不過,從字輩還有個能人,那就是河中節(jié)度使李從珂。李從珂是李嗣源養(yǎng)子,常年在外作戰(zhàn),人也算是孝順,倒是個當皇帝的好苗子??墒中氖直扯际侨?,對于李嗣源來說,當然選自己的兒子順他意些。
以上是李嗣源的想法。李嗣源怎么想無所謂,對于安重誨來說,無論是李從榮或是李從厚誰當皇帝都行,因為他們都視自己如父親。唯獨李從珂不行,威望大,還處處與自己作對。安重誨想要繼續(xù)控制朝廷甚至是當皇帝,首先需要解決的就是李從珂。
再回到馮道。馮道現(xiàn)在有很多選擇,選李從榮、李從厚、李從珂或是安重誨。以上三個先不論,單說安重誨。對于馮道來說,像是安重誨這樣的沙坨粗人且嗜殺,是萬萬不可對其低三下四的,士大夫的良心告訴他不能。可是目前安重誨勢力滔天,馮道對他的態(tài)度也不好太過強硬,干脆緘口不言吧。馮道選擇老板的學問之安重誨——既然不合適就除掉
隨著李嗣源一天天老去,安重誨與李從珂的斗爭也在加劇。為了能除去李從珂,安重誨不惜假傳圣旨,令河中指揮使楊彥溫驅逐李從珂。
李從珂接到圣旨后,感覺不對勁,立馬上書李嗣源陳述原委。李嗣源一聽,朕什么時候下過這道命令,驅逐三兒(李從珂小名)?安重誨沒料到,李從珂竟然不按常理出牌,簍子捅大了。
李嗣源想質問楊彥溫究竟是誰指使的?這時候安重誨卻想殺人滅口。還沒等李嗣源對質,安重誨就搶先令步軍都節(jié)度使藥彥綢立斬楊彥溫,來個死無對證。安重誨這步確實走錯了,李嗣源隨后就開始指責藥彥綢失職??砂仓卣d那絲毫沒意識到事情的嚴重性,依舊我行我素,還令宰相馮道與翰林學士趙鳳上書參李從珂擅自離職(史書無明確記載“令馮道”,大概率推測)。
要說是別人參李從珂一狀,李嗣源沒準覺得還自然,可唯獨馮道不行。要知道,馮道當年苦諫劉守光與李存勖,那是何等的錚錚鐵骨,如今卻做出這樣的事來。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40693.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下一篇: 李嚴是什么人蜀漢王朝最不幸的大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