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蜀漢王朝最不幸的大將李嚴很感興趣的小伙伴們,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考。
王平,這位一生帶著傳奇的將軍,從認識劉備開始,就開始走上坡路,一方面是因為當時的特定國情所決定的,畢竟劉備那個時候為爭奪漢中損失也是比較慘重的,急需人才的補充,其次更重要的一方面,還是因為王平,遇上了不少人生伯樂。
劉備首當其沖,無疑成為王平人生的伯樂,對其有知遇之恩。其次,執(zhí)掌蜀漢王朝大權(quán)的諸葛亮,更是對王平另眼相待,數(shù)次提拔,讓其在蜀漢王朝的軍界開始站穩(wěn)了腳跟,褪去“叛將”的色彩。蔣琬對其的重任,無疑將王平送上人生的巔峰,為其傳奇一生拉下了完美的帷幕。
總之,對于王平而言,他是非常幸運的,他沒有成為默默無聞的歷史過客,要知道,不少投降曹魏或者東吳等王朝的將軍,就沒有這份幸運了,大多被雪藏或沉寂。對于蜀漢王朝而言,也是非常幸運的,劉禪當政幾十年,其中就有王平等人功勞,其可是有著“平安三侯”之一的威名。而且在延熙七年,憑借固守擊敗了曹爽十萬大軍,成功化解蜀漢王朝的危機,加速了曹爽集團的覆滅,改變了三國歷史的走向,推遲了三國一統(tǒng)的進程。
然而,值得一提的事情,在蜀漢王朝的發(fā)展歷史命運之中,并非所有的武將都像王平這般幸運,其中就有一位可以說非常的不幸,當然他的不幸本來就是他自己所有造成了,也怪不了別人。他本來是權(quán)傾一時的大將,無奈犯下錯誤,最終被廢黜為平民,最終落得憂憤而死的悲慘結(jié)局,相當?shù)谋А?/p>
這位不幸的武將究竟是誰?他又犯了什么樣子的錯誤呢?
我們都知道劉備入川,擊敗劉璋,拿下漢中后,成功建立蜀漢王朝,而這蜀漢王朝的建立,卻存在兩大強大的集團,一個就是跟著劉備入川的荊州集團,另外一個就是當年跟著劉焉入川的東州集團,劉備入蜀過程中,東州集團的人才就出現(xiàn)了大面積的跳水,加入了劉備陣容,而屬于益州本地的豪族,比如張任等,就出現(xiàn)了殊死抵抗的局面。
也就是在這個時候,劉備認識一個東州的將領(lǐng)——李嚴,也就是我今天要講的主人公,蜀漢王朝最不幸的名將。早期的李嚴,能力不凡,被劉備看中,為蜀漢王朝的穩(wěn)定和發(fā)展,都有著杰出的貢獻,這也為其成為劉備的托孤大臣,奠定了基礎(chǔ)。在武功方面,能在劉備還在漢中的時候,平定后方叛亂,
公元213(建安十八年),本來是劉璋護軍的李嚴,帶著部隊投降了劉備,瞬間獲得劉備的器重,被任命為犍為太守、興業(yè)將軍。接下來,不僅在文治方面參與了《蜀科》的定制,其治政能力十分優(yōu)秀,曾以致“吏民悅之”,這個時候的李嚴,在軍政方面確實有兩把刷子。劉備兵敗白帝城,麾下良將賢臣幾乎要陣亡,在這個關(guān)鍵時刻,急需一個軍政多面手來總攬東線事務(wù),按理說諸葛亮無疑是最佳人選,不過,諸葛亮身為丞相,劉禪在成都,不可輕易離開,想來想去,也就這位軍政賢才李嚴頗得心意。
很快,李嚴被劉備直接征召,從地方官吏,迅速提拔為尚書令,成為對君主負責執(zhí)行一切政令的首腦。劉備病逝之前,又給李嚴加了官,封為“中都護,統(tǒng)內(nèi)外軍事”,成為權(quán)傾一時的大將,跟諸葛亮成為蜀漢王朝的托孤大臣。
《三國志》:章武二年,先主征嚴詣永安宮,拜尚書令。三年,先主疾病,嚴與諸葛亮并受遺詔輔少主;以嚴為中都護,統(tǒng)內(nèi)外軍事,留鎮(zhèn)永安。
李嚴,從地方官破格提升為中央重臣,按理說這是最大的幸運,卻沒有想到,這卻才是李嚴不幸的開始。他一步步地走向了毀滅的根源,就是從成為托孤重臣開始。
劉備病逝后,蜀漢王朝權(quán)柄最大的兩個人,無疑就是諸葛亮和李嚴,李嚴雖然為尚書令,實權(quán)大,但是諸葛亮是丞相,而且還兼錄尚書事,可以說比李嚴高一級,而李嚴的“中都護”,就是統(tǒng)領(lǐng)著所有的中軍,相當于后世總統(tǒng)帥,不過當時劉備在永安建立的行宮,而且讓李嚴留鎮(zhèn)永安,無疑是讓李嚴統(tǒng)帥以陪都永安為中心的東面部隊,并不是把蜀漢軍權(quán)交給李嚴,其中東面部隊之中,還有趙云的兵馬。劉備這樣的安排,其中有一點,無疑是讓身為東州集團的李嚴能夠巧妙的制衡荊州集團的諸葛亮,這樣才能讓劉禪坐穩(wěn)皇位。
接下來發(fā)生的事情,很顯然看出,李嚴并沒有做好劉備安排的任務(wù),反而滋生出強大的欲望,開始想要獲得更大的權(quán)力,更高的權(quán)位。
首先,李嚴就開始巧妙的討好諸葛亮,勸諸葛亮加九錫,進位為王,說不定,接下里就開始讓諸葛亮取代劉禪。如果諸葛亮加官進爵,同為輔政大臣的他,自然也會加官進爵。不過,諸葛亮是何許人也,忠君愛國的完美賢臣,自然沒有讓李嚴滿意。李嚴一計不成,又開始搞事情,在諸葛亮北伐期間,意圖劃分五個郡成立巴州,讓自己擔任巴州刺史,好與諸葛亮的益州牧相抗衡。這樣的要求,諸葛亮也沒有答應,但是又不想搞得太僵,就忍了。諸葛亮以“大事未定,漢室傾危,伐平之短,莫若褒之”,認為自己與李嚴還是可以相忍為國、并肩合作的。
然而,李嚴還是不死心,多次利用諸葛亮北伐期間,不聽其調(diào)令,甚至違抗軍令,要挾諸葛亮給自己加官開府。無奈之下,諸葛亮為北伐事業(yè)能夠穩(wěn)定有序,就不停地滿足李嚴的要求,遷李嚴為驃騎將軍,又表其子李豐接替督主江州防務(wù),還把相府事務(wù)委托給李嚴,委以運糧重任??上?,諸葛亮低估李嚴貪婪的內(nèi)心。
建興九年(公元231年),諸葛亮第四次北伐,上邽之戰(zhàn)大破司馬懿,形勢一片大好,卻因李嚴的軍糧供應不上,被迫撤軍。這次“軍糧供應不上”成為李嚴倒臺的關(guān)鍵原因,準確的說是李嚴對諸葛亮的發(fā)起的一次有預謀的扳倒行動。先假傳圣旨讓諸葛亮退兵,當諸葛亮真正退兵后,李嚴又謊稱軍需充足不知道為何大軍退兵,用意在于解脫自己督辦糧草不力的責任,顯出諸葛亮延誤戰(zhàn)機的錯誤。又假意上書說這次撤兵,是戰(zhàn)術(shù)上的撤兵,為了引誘敵人罷了。
可惜,諸葛亮不是蠢豬,面對李嚴鬧劇一般的耍寶,實在忍無可忍了,直接將罪證拿了出來,將李嚴的前后書疏原本手跡遞上去,李嚴的錯誤和矛盾一下子暴露無遺。并上書彈劾李嚴,廢李嚴為民,流放梓潼郡。
李嚴,是蜀漢王朝一個犯錯的典型,那就是從勵精圖治向追求享樂的蛻變典型。他本來是幸運的,卻又成為最大的不幸,不思進取的他,毀掉了他的一生。公元234(建興十二年),諸葛亮死后,考慮到?jīng)]有人再啟用李嚴,李嚴也激憤發(fā)病,不久去世。一個本來權(quán)傾一時的大將軍,就這樣的毫無作為的死去,是他一生的悲哀。
試問,李嚴還是當初的李嚴,諸葛亮去世,成為執(zhí)掌蜀漢王朝的接班人,結(jié)果又會怎么樣?
表面上是因為諸葛亮第四次北伐的時候,李嚴押送糧草延誤時辰從而被廢為平民。其實,這只能說是一件導火索吧,李嚴和諸葛亮向來不是一個派系的,一直與諸葛亮明爭暗斗,最終被諸葛亮抓住把柄,才除去這個政敵。
李嚴和諸葛亮都是劉備的托孤重臣,在劉備托孤遺愿中是希望李嚴和諸葛亮能夠共同輔佐劉禪,李嚴主軍事,諸葛亮主內(nèi)政,但是諸葛亮卻沒有聽從劉備的意思,反而軍事政治一起抓,將兵權(quán)和政權(quán)全都掌控在自己的手里,李嚴不斷的被諸葛亮孤立,雖然有不小的官位其實沒啥實權(quán)。
諸葛亮和李嚴屬于不同派系,不同派系之間有的時候意見自然不同。不僅如此,李嚴這個人還比較作。自從劉備死后,李嚴就不停的向諸葛亮討要高官和封地等一些東西。有一次李嚴向諸葛亮討要封地,并且還勸諸葛亮要加封九錫,諸葛亮沒有同意還把李嚴訓斥了一頓,就這樣李嚴不但不收斂還變本加厲起來,諸葛亮算是看透了李嚴。
李嚴這不僅想要分裂蜀漢,還要陷害自己,諸葛亮對此深感痛恨,想要將李嚴鏟除掉,但是礙于李嚴是劉備的托孤重臣,就這么處死他會引來別的派系的不滿,搞不好還會是蜀漢動蕩不堪,于是諸葛亮每次也就是罵一罵李嚴,并沒有對付李嚴。李嚴卻不知好歹,最終落下把柄讓諸葛亮給抓住,念在他是劉備看重的人,諸葛亮只是將他貶為平民罷了。
在劉備死后,李嚴的處境可以說是非常尷尬了,因為他總是會受到諸葛亮的打壓。李嚴在劉備死之前就被他掉到了永安,劉備死了之后,他也依舊留在了永安鎮(zhèn)守。但是在劉備死了第二年的時候,諸葛亮就已經(jīng)和東吳結(jié)盟了,李嚴卻一直都留在永安。這就可以看出,在當時李嚴和諸葛亮的地位差距,雖然他名義上是托孤重臣,但和諸葛亮相比,簡直相差了十萬八千里。
其實諸葛亮也沒有刻意的要打壓李嚴,一切都是北伐的需要了吧。反倒是李嚴為了一己私欲,一直都在要挾諸葛亮,顯得非常自私。諸葛亮一直都看在李嚴非常有才能的份上,才不會過分地和他計較,讓他多活了幾年,但是李嚴卻一直不依不撓,這也是最終李嚴下場如此慘烈的原因。諸葛亮和趙云都是非??粗乇狈サ?,但是李嚴卻十分自私,他看中的只是自己的利益,卻不會關(guān)乎國家存亡。
說到這個就要取決于諸葛亮的第四次北伐,本來形勢是非常好的,但是因為李嚴運送的糧食供應不上才導致了問題的發(fā)生。因為下雨的緣故,李嚴沒辦法向諸葛亮那邊供應糧草,于是,他就告訴諸葛亮最近糧草已經(jīng)完全不夠用了,希望諸葛亮可以撤兵。但是,李嚴竟然在諸葛亮退兵之后假裝還有充分的糧食,這就是在昭告天下諸葛亮退兵和糧食無關(guān),是他自己沒有用。諸葛亮得知真相之后,就非常生氣,于是便廢除了李嚴的所有職位,不再給他留面子。
劉備托孤李嚴有多方面的原因,其中比較主要的方面是因為李嚴的個人能力在當時來說是比較強的,同時李嚴代表了川蜀的本土勢力,成為托孤之臣可以用來安定蜀人之心。
劉備一直說自己是漢室宗親,帝王之后,在諸葛亮等眾人的輔佐下也算是圓了自己的皇帝夢。劉備夷陵戰(zhàn)敗后一直在白帝城養(yǎng)病,直到病死。劉備在病危之安排了兩位托孤大臣,一位是大名鼎鼎的智絕諸葛亮;另一位,則是在很多人看來都沒有什么名氣的西蜀降將李嚴。
李嚴原本是荊州人,被劉表安排在一個小縣城當縣令,據(jù)猜測當時的李嚴對漢朝還相對忠誠,所以曹操南下荊州的時候,李嚴沒有投降,而是棄官逃跑,投奔了益州劉璋。劉璋待李嚴不薄,來了就封李嚴為城都縣令(相當于現(xiàn)在的首都市長,位置已經(jīng)很高了)。李嚴沒有辜負劉璋的信任,把城都治理的井井有條,也慢慢被劉璋視為了心腹。
后來劉備大軍入川,劉璋有點慌了,于是就把李嚴給祭了出來,希望李嚴這張自己手里的王牌可以阻擋劉備前進的腳步。李嚴再一次不負眾望,帶兵出征后打都沒打,直接率眾投降劉備,讓劉備輕輕松松殺到了成都城下。李嚴,在劉備入川時,立了大功,所以得到了劉備的重用。后來李嚴和諸葛亮等人一同完成了蜀漢法曲《蜀科》的制定工作,并被劉備安排為犍為太守,在犍為任上,李嚴充分展示了一個能臣的實力,修路鋪橋,興修水利,把自己冶下的地區(qū)打造成了蜀漢的標桿城市。
除了文治,李嚴還懂兵法,劉備北進漢中時,后方有人造反,李嚴僅帶五千兵馬就掃平了叛軍,這份能力更是讓劉備刮目相看,并暗記在了心底。
所以,當劉備快死的時候,就想到了李嚴這個表現(xiàn)出眾的手下,綜合考慮之后,李嚴成為了劉備的托孤重臣。
李嚴被廢,有兩個重要的因素:諸葛亮必須廢了他;李嚴自己找死。
劉備在白帝城托孤,給年紀還小的劉禪安排了兩個輔助大臣:丞相諸葛亮、尚書令李嚴,劉備打的算盤精明著呢。
劉備死前用?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國,終定大事。若嗣子可輔,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的話把諸葛亮給抬撐起來了,諸葛亮只能做個忠臣;同時又安排李嚴作為尚書令,同丞相諸葛亮一道輔助劉禪。
李嚴和諸葛亮其實還算是?老鄉(xiāng)?,李嚴是南陽人,而諸葛亮曾經(jīng)?躬耕于南陽?,李嚴真正發(fā)跡卻是在益州,也就是在劉璋手下當上了成都令,并且一直在益州發(fā)展、深耕,而諸葛亮卻是劉備真正意義上起家的老班底,一路從荊州發(fā)展起來的。李嚴在后來的蜀漢陣營里屬于益州派,諸葛亮是荊州派。
劉備臨死的時候,估計算到自己的兒子是?扶不起的阿斗?,在輔佐人事安排上搞了平衡,讓荊州派統(tǒng)軍,讓益州派領(lǐng)政。畢竟槍杠子掌握在荊州派手中更讓人放心,但是政權(quán)建立又是以益州為基地,讓益州派的李嚴領(lǐng)頭,既可以收買李嚴,又能利用李嚴在益州派的聲望,確保蜀漢政權(quán)很穩(wěn)定。
劉備考慮得周全,但是完全沒有考慮過諸葛亮的想法,諸葛亮身為丞相,又受皇帝令輔佐幼主,哪管什么荊州派、益州派,只要蜀漢政權(quán)穩(wěn)定就行,更何況他根本就不希望有人來掣肘,蜀漢本就是個小朝廷,廟很小,哪里容得下兩個方丈。
劉備死后,諸葛亮先是讓李嚴留守永安宮,也就是一直讓他駐守白帝城防御東吳,他和劉禪回了成都,大刀闊斧的進行了后劉備時期的人事安排,這讓李嚴相當?shù)牟粷M,自己好歹是昭烈皇帝制定的輔佐大臣,現(xiàn)在卻在戍邊,換誰心里都不舒服。
諸葛亮安排李嚴守永安宮,就是想廢掉李嚴,只是不想直接和李嚴撕破臉,如果李嚴隱忍不發(fā),循規(guī)蹈矩,諸葛亮也是拿他沒辦法的,畢竟劉備的遺命在那里,而且益州派在朝中的勢力也不弱。
壞就壞在李嚴這人心胸狹義,始終想與諸葛亮在蜀漢朝廷中決出高低,期望能夠得到顧命大臣同等的權(quán)力,于是在朝中事務(wù)中時不時的與諸葛亮發(fā)生點摩擦。
建興八年,曹魏攻蜀,諸葛亮令李嚴領(lǐng)軍北上漢中抵御司馬懿,他居然假稱司馬懿私信許官于他,要挾諸葛亮,諸葛亮上表朝廷對其封官許諾,并重用其子李豐,李嚴才領(lǐng)軍出征。
到了建興九年,諸葛亮出祁山進行北伐,李嚴督辦糧草,由于路途遙遠,且多日秋雨,導致糧草運輸不暢,李嚴懇請諸葛亮退兵,諸葛亮無奈退兵后,李嚴居然上奏皇帝說糧草充足,丞相撤兵貽誤戰(zhàn)機,這就是典型的誣告和陷害了,而且是拿國家利益以報私仇。
李嚴高估了他在劉禪心中的位置,諸葛亮回朝后,對李嚴進行了徹底的調(diào)查,并上奏了后主劉禪,李嚴被貶為庶民,流放至江州的梓潼郡,從此他再也沒有入朝為官。
嚴格來說,李嚴其實是個很有能力的官吏,只是由于自己過于狹隘的性格,導致了與諸葛亮無法和睦相處。其真正的根源是劉備,他留下兩個顧命大臣就種下了禍根。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40694.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