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管仲為什么要改革?管仲改革的措施主要有哪些內(nèi)容?管仲改革的歷史意義是什么?跟著小編一起來看看。
管仲改革簡介
管仲改革又稱管仲變法。管仲(約公元前723年或前716年-公元前645年),姬姓管氏,名夷吾,字仲,謚敬,被稱為:管子、管夷吾、管敬仲;潁上人,周穆王后代。是中國古代著名經(jīng)濟學家、政治家、軍事家。后世譽為“圣人之師”、“華夏文明的保護者”、“華夏第一相“。
管仲在齊桓公支持下,于丞相任位內(nèi)大興改革,富國強兵,重視商業(yè)?!稇?zhàn)國策》、《國語·齊語》、《史記·管晏列傳》、《管子》、《左傳》等都有記載他的生活傳記。
管仲的重商政策,使齊國工商業(yè)繁榮發(fā)達,依靠國家壟斷商業(yè)及經(jīng)營(計劃經(jīng)濟)而致富成為強國。
管仲改革的具體措施:
政治行政
在政治方面,管仲特別強調(diào)建立一套嚴格考核、任命和提拔各級官吏的辦法。古人云:“圣人治吏而不治民?!惫苤僦鲝?,在官吏的任命與管理上,要“以勞受祿”、“受祿不過其功”,“故明主之治也,明分職而課功勞”、“案其功而行賞,案其罪而行罰”。他還激烈地批評以下三種不良現(xiàn)象:“一曰德不當其位,二曰功不當其祿,三曰能不當其官?!彼J為這三種現(xiàn)象都是國家的大患、動亂的根源。
管仲整頓行政管理:“叁其國而伍其鄙”。所謂“叁其國”,就是將國劃分為21鄉(xiāng),士居15鄉(xiāng),工居3鄉(xiāng),商居3鄉(xiāng),分設3官管理。所謂“伍其鄙”,就是將鄙野(國都之外的廣大地區(qū))分為5屬,設立5大夫、5正官分管。屬下有縣、鄉(xiāng)、卒、邑4級,分別設立縣帥、鄉(xiāng)帥、卒帥、司官管理。整頓行政系統(tǒng)的目的是“定民之居”,使士、農(nóng)、工、商各就其業(yè),從而使部落的殘余影響被徹底革除,行政區(qū)域的組織結構更加精細化,并且有效地維護了社會穩(wěn)定。
用人人事
他提出的用人原則是:“德義未明于朝者,則不可加于尊位;功力未見于國者,則不可授以重祿;臨事不信于民者,則不可使任大官。”用今天的話說就是在任命一切官員時,都必須根據(jù)其實際的政績,特別是要有取信于民的真實政績,而不是虛假的、表面的政績。此外,他還總結出一套對于各級官員實行獎懲的具體辦法。
國中“慈孝”、“聰慧”、“拳勇”出眾者,由鄉(xiāng)長推薦試用,稱職的委任為吏,任用稱職的又可以晉升,直至升為上卿助理。選賢任能,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世卿世祿制,擴大了人才來源,這一制度成為日后科舉制度的雛形。
兵制改革
其原則是“作內(nèi)政而寄軍令”,其措施是“參其國而伍其鄙”,其內(nèi)容為:將全國分為二十一鄉(xiāng),工商之鄉(xiāng)六,士鄉(xiāng)十五。工商之鄉(xiāng)不從事作戰(zhàn),實際從事作戰(zhàn)的是士鄉(xiāng)十五。五鄉(xiāng)為一帥,有一萬一千人。由齊君率為中軍,兩個上卿各率五鄉(xiāng)為左右軍,是為三軍,就是“參其國”。一鄉(xiāng)有十連,一連有四里,一里有十軌,一軌有五家,五家為一軌,這就是“伍其鄙”。軌中的五家,因世代相居處在一起,因為利害禍福相同,所以,“守則同固,戰(zhàn)則同強”。(見《國語·齊語》)。這是一種社會與軍事相結合的戰(zhàn)斗體制,亦為后來大規(guī)模的戰(zhàn)爭作了準備。
社會政策
在社會政策方面,管仲特別重視調(diào)節(jié)貧富差距。他主張:治理國家,要“上下有義,貴賤有分,長幼有等,貧富有度”。他認為,“夫民富則不可以祿使也,貧則不可以罰威也。法令之不行,萬民之不治,貧富之不齊也?!庇终f“甚富不可使,甚貧不知恥”,因此,他認為統(tǒng)治者的首要任務就是及時地調(diào)節(jié)社會貧富:“散積聚,鈞羨不足,分并財利,而調(diào)民事也”。
管仲推行禮法并重,即推行道德教化,也可以稱為“德治”,形成了“霸業(yè)”和“禮治”相結合的思想體系,即禮、法統(tǒng)一理論。這一理論認為:在治國的過程中,禮義教化與厲行法制是相輔相成的,“明智禮足以教之……鄉(xiāng)置師以導之;然后申之以憲令,勸之以慶賞,振之以刑罰,故百姓皆說為善,則暴亂之行無由致矣”(《權修》)。這一理論較之儒家的重禮教輕法制,較之秦晉法家的嚴刑峻法,較之道家的消極無為思想,無疑是一種更全面、更有價值的理論。
外交主張
管仲輔佐齊桓公以“尊王攘夷”的旗號,打敗侵燕的北戎,“存邢救衛(wèi)”,制止了狄人的侵襲,又舉兵擊敗了兵力強盛的楚國。公元前651年在葵丘大會各國諸侯,周天子也派人前往,此次盟會齊桓公確立了自己的霸主地位。管仲的外交戰(zhàn)略獲得了很大成功,后來孔子稱贊管仲說:“管仲相桓公,霸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賜。微管仲,吾其被發(fā)左衽矣”。這話是有一定道理的。
如何來評價管仲改革?
管仲的一生,不僅建立了彪炳史冊的功勛,還給后世留下了一部以他名字命名的巨著——《管子》。書中記錄了他的治國思想,對后世影響深遠。管仲是位思想家,他主張法治。全國上下貴賤都要守法,賞罰功過都要以法辦事。他認為國家治理的好與壞,根本在于能否以法治國。管仲非常重視發(fā)展經(jīng)濟,他認為“倉廩實而知禮節(jié),衣食足而知榮辱?!?/p>
也就是國家的安定與不安定,人民的守法與不守法,與經(jīng)濟發(fā)展關系十分密切。管仲思想中有不少可貴的地方,如他主張尊重民意,他說“順民心為本”,“政之興,在順民心;政之所廢,在逆民心?!惫苤俚乃枷雽蟠绊懞艽蟆?/p>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40764.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