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知道西晉滅亡的罪魁禍首是誰,接下來小編為您講解
西晉,一個名聲不太好的朝代。因為西晉的皇室,是司馬家族。而司馬懿在高平陵之變中所做的事情,實在無法令人對他和他的家族產(chǎn)生好感。
更令人氣憤的是,司馬家族從曹魏手中接過了這個江山,卻沒有好好地守護它。司馬炎死后,西晉接連陷入了八王之亂和五胡亂華,給中原的百姓帶來了十分沉重的災難。
可以這么說,西晉空有大一統(tǒng)王朝的名號,卻沒有大一統(tǒng)王朝該有的景象。因為西晉統(tǒng)一天下以后,天下的百姓日子過得依舊十分艱難,和亂世并無區(qū)別。
而西晉之所以這么快就陷入了內(nèi)亂 ,都是因為司馬炎在立儲問題上的失誤。這次失誤也間接使得賈后開始亂政,也直接導致了八王之亂和五胡亂華的發(fā)生。司馬炎的“傻兒子”
司馬炎是西晉的開國皇帝,也是司馬懿的孫子。他在立國前期,尚且稱得上是明君,也在某種程度上緩解了自三國以來民生凋敝的問題。
可是,也許是得國太容易,司馬炎很快就陷入了驕傲自滿的境地。晚年的他不僅一反之前節(jié)儉的姿態(tài),還開始奢侈無度。西晉的朝臣們看見皇帝都這么奢侈,也紛紛開始效仿。這可以說是西晉滅亡的開端。
更加離譜的事情還在后面,司馬炎即位期間,一共生了二十六個兒子,僅出名的就有十八個。按理說,有這么多的兒子,司馬炎完全可以細心地挑選,好好選擇一個繼承人。
可偏偏,司馬炎選了一個名聲在外的兒子當皇帝,這個人就是晉惠帝司馬衷。不過,這里的名聲在外可不是好名,而是差名。因為司馬衷是個癡兒,也就是腦子不太靈。
關(guān)于司馬衷,還有一個故事。
司馬衷的癡名在外,司馬炎將其立為繼承人,說不怕,那是假的。因此,司馬炎為了看看司馬衷是不是真的癡呆,就特意出了幾道問題考他。這時候,一個重要的人物出現(xiàn),那就是司馬衷的妻子,后來的賈后,賈南風。
為了掩飾司馬衷的癡呆癥狀,賈南風找了幾個有學問的人替司馬衷做題。司馬炎看了以后,十分高興,認為司馬衷并沒有那么傻,也就放心地將其立為了繼承人。
不過,這個故事有點假,因為哪有測試還讓人將考卷帶回去做的道理呢?因此,這里的司馬炎與其說為了測試司馬衷是不是哦真的傻,倒不如說是為了堵住朝臣的悠悠眾口。
而司馬炎之所以如此不顧一切也要立司馬衷為太子,皆是因為司馬衷有一個聰明伶俐的兒子司馬遹。
在司馬炎的設想中,司馬衷傻不要緊,只要他的兒子不傻就行了,只要給司馬衷配幾個得力的朝臣,使得司馬衷平穩(wěn)地過渡到他的兒子,那么一切就不是問題。
可惜,他錯算了一個人,一個野心勃勃的女人,賈南風。
賈南風專權(quán)執(zhí)政,拉開了八王之亂的序幕
司馬炎死后,司馬衷即位,是為晉惠帝,賈南風為皇后。賈南風成為皇后以后,就開始了自己的專權(quán)執(zhí)政之路。
首先,是當時頗有權(quán)勢的外戚世家楊家。司馬炎臨死前,已經(jīng)為司馬衷確定了輔政大臣的人員,那就是汝南王司馬亮與楊駿。只不過,楊駿害怕自己的權(quán)勢失去,便將司馬炎的詔書藏了起來。當時的司馬炎已經(jīng)病重,對此無可奈何,只好命楊駿單獨成為輔政大臣。
自此以后,楊駿就開始權(quán)傾朝野。殊不知,楊駿的權(quán)勢滔天,早已被賈南風視為眼中釘。于是,在賈南風的操作下,楊駿一家被誣以謀反罪,滅三族。
其次,賈南風便將目光放在了太子司馬遹身上。司馬遹不是賈南風的兒子,賈南風想要廢太子是可以預料的。
在除了楊駿等人以后,賈南風的權(quán)勢進一步加強。于是,她終于將目光放在了太子司馬遹身上。有一次,賈南風將晉惠帝灌醉,并讓他在酒醉迷糊之中寫下太子謀反的書信,以此作為廢太子的憑證。
賈南風的這一行為,最終引起了很多朝臣的不滿,因為太子的名望是眾所周知的。同時,賈南風的獨斷專行也早已引起了許多人的不滿。
于是,司馬雅等人就找上了趙王司馬倫為司馬遹復位。
可惜,他們不知道的是,司馬倫也是個野心勃勃之輩。隨后的司馬倫就是用這個借口,起兵造反,并引發(fā)了長達十六年的八王之亂。
晉武帝司馬炎能結(jié)束三國亂世,統(tǒng)一天下,功勞的確很大,但這些都是在曹魏政權(quán)基礎上的。沒有曹魏打下的基礎,司馬炎顯然是無法統(tǒng)一全國的,而且晉武帝能建立西晉,也是其先祖的功勞,和晉武帝本人沒有太大的關(guān)系。
晉武帝名曰開國皇帝,實為守成之君。司馬家族以接力賽的方式謀朝篡位,歷盡三代四人,終于把曹魏的天下,變成了司馬晉的天下。然而這個通過謀朝篡位得來的王朝,卻在統(tǒng)一之后,迅速衰落,最終被胡人所滅。其中的原因,當然是不一而足。
西晉的統(tǒng)一是低質(zhì)量、低層次的統(tǒng)一
盡管西晉是魏晉南北朝時期唯一的統(tǒng)一王朝,但就史實而論,西晉的統(tǒng)一,不過是一種低質(zhì)量、低層次的統(tǒng)一。這種低質(zhì)量、低層次的統(tǒng)一,必然導致其統(tǒng)一的維持時間不會太長。
從司馬炎受禪稱帝、建立西晉到西晉滅亡,西晉存在了51年;從西晉滅吳,三國歸晉到五胡亂華、胡人滅晉,西晉只維持了37年的統(tǒng)一,其后期的16年還是在八王之亂和五胡亂華的亂世中度過的。在歸結(jié)西晉短促滅亡的原因時,很多人只停留在表面,如得國不正、吏治腐敗、接班人白癡、清談誤國、藩王過多等等。
西晉疆域圖
這些當然都是西晉短促滅亡的部分原因,但不是核心原因,中國歷史上得國不正的王朝多得去了,典型的就是北宋,就得國不正的程度而言,西晉和北宋,不相上下,那為什么北宋存續(xù)了167年,而西晉只有51年呢?歷史上吏治腐敗的王朝,也是多不勝數(shù),如清朝,其吏治之腐敗,觸目驚心,但是清朝卻存續(xù)了276年。
可見這些都是次要原因,根本原因還是西晉的統(tǒng)一,是低質(zhì)量、低層次的統(tǒng)一。其低質(zhì)量、低層次體現(xiàn)在兩個方面:
一是政治人事問題,西晉繼承的是曹魏的人馬和政治,如何讓曹魏的政治傳統(tǒng),轉(zhuǎn)變到西晉的政治路線上來,晉文王司馬昭和晉武帝司馬炎都沒有處理好這個問題,后來的晉惠帝等當然更沒能力處理了。除了藩王政策之外,西晉基本上完整繼承了曹魏的政治路線,沒有做太大的改變。
這當然是不行的,盡管西晉天下的基本盤是曹魏江山,但是從曹魏到西晉,這種轉(zhuǎn)變是非常大的,需要做出一番改革,以適應西晉自身的發(fā)展。但西晉并沒有做出太大的調(diào)整,西晉作為新的王朝,居然是一副暮氣沉沉的樣子,完全看不到任何新氣象。西晉初期官僚骨干,幾乎都是曹魏勛臣的后代??上攵恕?/p>
八王分封圖
二是樹立和引領文化思想,這一點,司馬家族做得非常差。西晉作為謀朝篡位得來的王朝,當然不敢提倡忠義了,只好在孝道上做文章。但早在禮崩樂壞的東漢末期,孝道觀念就瀕臨破產(chǎn)了,西晉統(tǒng)治者卻還妄想以孝治國,當然是行不通的。用陳舊的道德準則去治理一個新王朝,當然是不會成功的。西晉后期八王之亂,都是司馬家族的人自相殘殺,西晉提倡所謂的孝道,當然是個笑話。八王之亂讓舊道德徹底失去人心,導致西晉后期的土崩瓦解。
大肆分封藩王,為八王之亂埋下禍根。八王之亂的爆發(fā),直接動搖了西晉國本
西晉末年爆發(fā)的八王之亂引發(fā)的五胡亂華,是西晉滅亡的直接原因。如果探究八王之亂的爆發(fā)原因,就會發(fā)現(xiàn),這和晉武帝大肆分封藩王有著直接關(guān)系。
晉武帝建立晉朝后,有感于曹魏宗室力量孱弱,以至于讓司馬家族奪取了曹魏的天下,于是他一口氣分封了27個王爺。這些藩王在封國各自行政,不僅擁有參政權(quán),還擁有領兵權(quán)。藩王往往手握重兵,同時還能參與朝政。這也是他們后來參與八王之亂的資本。
司馬炎
西漢七國之亂的慘痛教訓,晉武帝當然不會不清楚,所以他仍然想盡辦法,在賦予藩王兵權(quán)的同時,仍然讓朝廷保持對藩王的控控制權(quán)。晉武帝在位時,他的策略可以保證朝廷保持對藩王的有效控制。然而他死以后,因為晉惠帝弱智,朝廷的權(quán)力斗爭非常激烈,朝政日非,朝廷已經(jīng)失去了對藩王的控制。
果不其然,晉武帝一死,司馬衷即位?;屎筚Z南風為了和輔政大臣楊駿奪權(quán),秘密派人聯(lián)絡汝南王司馬亮、楚王司馬瑋,請他們帶兵進京討伐楊駿。楚王司馬瑋隨即領兵進入洛陽,配合賈南風行動。揭開了八王之亂的序幕。
在楚王司馬瑋的支持下,賈南風滅楊駿三族,徹底消滅了楊駿勢力。但是朝政大權(quán)卻落在了汝南王司馬亮與元老大臣衛(wèi)瓘手里。于是賈南風又以晉惠帝司馬衷的名義,下密詔讓楚王司馬瑋殺了汝南王司馬亮與衛(wèi)瓘。
司馬瑋殺了司馬亮及衛(wèi)瓘后,賈南風又設計處死了司馬瑋,終于奪得朝政大權(quán)。賈南風執(zhí)政8年后,賈南風廢掉了太子司馬遹,囚禁于洛陽郊外金墉城。野心勃勃的趙王司馬倫唆使賈南風害死司馬遹之后,打著為太子報仇的旗號,誅滅了賈南風及其同黨勢力。八王之亂進入第二階段。
賈南風
司馬倫殺掉賈南風以后,廢掉晉惠帝,自立為帝,引起了司馬家其他王爺?shù)膹娏也粷M。為了爭奪皇位,司馬家先后有多位藩王爭來斗去,最終勝出的是東海王司馬越,他擁立晉惠帝復位,自己獨攬大權(quán)。
這場由西晉宗室內(nèi)部爭權(quán)奪利而爆發(fā)的內(nèi)亂,后來又誘發(fā)了五胡亂華,給國家和人民帶來了沉重的災難。西晉元氣大傷,離亡國不遠了?!稌x書》說:?自永熙以來,十有一載,人不見德,惟戮是聞。公族構(gòu)篡奪之禍,骨肉遭梟夷之刑,群王被囚檻之困,妃主有離絕之哀。歷觀前代,國家之禍,至親之亂,未有今日之甚者也。?
八王之亂成為西晉由盛轉(zhuǎn)衰的轉(zhuǎn)折點,導致西晉實力銳減,動搖了西晉的統(tǒng)治根基,西晉喪失了對國家的控制,國祚進入倒計時。
晉武帝選錯接班人
晉武帝的嫡長子早夭后,他立嫡次子司馬衷為太子。引發(fā)諸多爭議。因為司馬衷存在嚴重的智力障礙,和傻子并無二致。而且這事大家都知道。
衛(wèi)瓘
司馬衷被立為太子后,西晉元老衛(wèi)瓘曾借著酒勁,指著晉武帝的龍椅說?此座可惜?,暗示司馬衷不是合格的接班人。而當時眾望所歸的接班人,是晉武帝的弟弟齊王司馬攸。為了穩(wěn)固司馬衷的接班人地位,晉武帝多次排擠和打擊司馬攸,在司馬攸身患重病時,強令司馬攸離開京城回齊國就藩,致使司馬攸暴病而亡。
盡管晉武帝知道司馬衷無法擔當重任,但還是私心作祟,固執(zhí)己見,堅持立司馬衷為接班人。晉武帝當然希望皇權(quán)世系在自己這一脈傳遞,而不是司馬攸那一脈傳遞。所以晉武帝不顧一切,非要扶司馬衷上位,讓一個白癡當皇帝。其后果可想而知。
司馬衷即位后,面對災民沒吃飯這個問題時,居然說?何不食肉糜?。其智商之堪憂,讓人嘆息。而司馬衷在位時,因為他一直沒掌權(quán),所以他也沒有做出任何政績。
而因為司馬衷的能力嚴重不足才使得賈南風敢擅權(quán),引起宗室的強烈不滿。引發(fā)了日后的八王之亂。
官員腐化墮落
西晉的建立,是建立在士族的支持下的。所以西晉建立后,為了回報士族的支持,晉武帝給予士族許多特權(quán),對士族違法亂紀之事,也是睜一只眼閉一只眼。西晉的高官要職,幾乎被士族出身的官員壟斷了。他們本身沒有什么過人之處,靠著祖上的蔭封而占據(jù)高位。
石崇
西晉官員崇尚奢華,怠于職務。晉武帝時官員斗富的現(xiàn)象非常嚴重,最有名的莫過于石崇和王愷斗富,晉武帝獲悉后不僅不處罰,反而支持他們斗富?!妒勒f新語》對此有記載:?石崇與王愷爭豪,并窮綺麗以飾輿服。武帝,愷之甥也,每助愷。嘗以一珊瑚樹高二尺許賜愷,枝柯扶疏,世罕其比。愷以示崇。崇視訖,以鐵如意擊之,應手而碎。愷既惋惜,又以為疾己之寶,聲色甚厲。崇曰:?不足恨,今還卿。?乃命左右悉取珊瑚樹,有三尺四尺、條干絕世,光彩溢目者六七枚,如愷者甚眾。愷惘然自失。?
除了奢侈浮華,士族官員愛特別喜歡清談,對政務極不熱心。官員以談玄論道為榮,以處理政務為恥?,樼鹜跏显缙诘拇砣宋锿跹埽褪乔逭劯呤?,他位居高位,卻對政事漠不關(guān)心,終日沉迷于清談。五胡亂華時,王衍被羯族部落首領石勒所殺。
王衍臨死前,曾發(fā)出?吾曹雖不如古人,向若不祖尚浮虛,戮力以匡天下,猶可不至今日?的感嘆。多年以后,東晉大司馬桓溫還曾對王衍的行為進行嚴厲批評,?桓溫于是過淮泗,踐北境,與諸僚屬登平乘樓,眺矚中原,慨然曰:?遂使神州陸沈,百年丘墟,王夷甫諸人不得不任其責!
胡漢沖突問題嚴重,民族問題沒有有效解決
其實在曹魏時期,就有很多胡人內(nèi)遷,包括匈奴、羯、鮮卑、氐、羌等世居北方的胡人陸續(xù)內(nèi)遷,和中原地區(qū)的漢人雜居一起,到了西晉建立以后,中原地區(qū)已經(jīng)達到了?關(guān)中之人百余萬口,率其少多,戎狄居半?的狀態(tài)。
如何處理這些胡人,西晉缺乏有效的治理和管控措施。晉武帝時期,曾有官員上書,建議派軍隊護送胡人回北方老家,晉武帝沒有采納,卻拿不出別的措施安撫胡族勢力。晉武帝執(zhí)政后期,胡漢沖突已經(jīng)非常嚴重了,西晉政府沒有進行任何形勢的解決,而是任由胡漢沖突加劇和蔓延,西晉初期和中期就爆發(fā)了好幾次胡人發(fā)動的叛亂。盡管西晉最終平定了,但胡漢沖突依然存在。
除了無法招撫胡人,西晉的士大夫和官員,就經(jīng)常劫掠胡人,甚至把胡人當作奴隸進行交易,引起胡人的強烈不滿,他們特別痛恨西晉。這些使得胡漢沖突日益嚴重。而西晉對官員買賣胡人的事情,往往不管不顧,沒有進行任何處理。這都進一步加劇了胡漢沖突。
八王之亂時,司馬家族的幾個王爺,為了爭奪皇位,而紛紛引入胡人的力量,企圖實現(xiàn)自己的政治野心。胡人勢力加入八王之亂,使得西晉政局
世人都認為西晉衰落和滅亡的原因,是“八王之亂”和之后的“五胡亂華”。但這兩個事件,都只是西晉衰落和滅亡的直接因素,不是根本原因,西晉的衰落和滅亡關(guān)鍵還是西晉王朝本身。
門閥制度的影響制約東漢末年以來形成和發(fā)展起來的門閥制度,是曹魏也是西晉政權(quán)最大的弊端和隱患。各個地方的門閥世族,形成一個個巨大的利益集團,門生故吏遍布朝堂,各種勢力盤根錯節(jié),不但掌握了大量的政治資源,同時還通過手中的政治資源,大量兼并和侵占土地,從而掌握大量的經(jīng)濟社會資源,社會影響力地巨大,嚴重威脅社會穩(wěn)定和皇權(quán)的安全。
與門閥士族制度相配套的“九品中正”選人用人的制度,給門閥士族子弟升遷大開綠燈,將廣大寒門子弟晉升進入朝堂為國家服務的道路完全堵死,完全沒有了優(yōu)勝劣汰的競爭機制,導致國家管理的人才凋零匱乏,沒有活力和生機,暮氣沉沉,很難開創(chuàng)一個新王朝的新氣象。
分封制度的重大失誤西晉王朝是曹魏的晉王司馬炎,逼迫魏元帝曹奐禪讓,定國號晉,建都洛陽。所以,西晉建立在曹魏政權(quán)之上,全盤接收曹魏所有政權(quán)組織結(jié)構(gòu),曹魏政權(quán)原有的種種政治弊端和政治隱患都遺留了下來,其中最突出的就是門閥制度。作為西晉王朝的開國皇帝,司馬炎非常擔心其他的世家大族覬覦皇位,像他篡魏那樣篡晉自立,奪取西晉的皇位。
于是司馬炎以昏招治弊政,想到和采取的辦法就是,大肆分封皇室成員,將國家的軍隊和經(jīng)濟盡可以地掌握在司馬氏皇室自己人手中,以此來削弱門閥世族的勢力以及對皇權(quán)的威脅。司馬炎在篡位之初就大肆分封諸侯王,一共分封了十七個藩王,并且給予諸侯王前所未有的權(quán)力,允許諸侯王在自己的封國自行任命官吏,不需要通過朝廷;允許諸侯建立自己的軍隊。這樣以來,各個諸侯國完全掌控自己國內(nèi)的政治、軍事和經(jīng)濟大權(quán),擁有自己的軍隊,儼然成為了國中之國,中央政權(quán)對諸侯國的控制力嚴重弱化,這一失誤成為后來“八王之亂”王室操戈最根本的原因。
開拓進取精神的缺乏西晉王朝是篡魏而來,沒有經(jīng)歷戰(zhàn)爭的洗禮和政權(quán)的動蕩。平穩(wěn)的權(quán)力交替,也意味著腐朽落后思想和行為的繼承。因此,西晉王朝從開國之初,就沒有改朝換代的新氣象、新作為,從皇帝到大臣,都沒勵精圖治、改革創(chuàng)新和開拓進取的精神,奢靡腐敗的現(xiàn)象非常突出,主要表現(xiàn)有兩個方面:
一是皇帝司馬炎醉心于犬馬聲色,大肆擴充后宮,宮中妃嬪的人數(shù)一度達到一萬余人,司馬炎每天晚上乘坐羊車,任由羊車將其拉到哪個妃嬪居住的宮殿,就選擇寵幸哪個妃嬪。二是大臣奢靡成風。朝中大臣以奢靡為榮,以比富斗富為時尚,在全社會形成了嚴重的奢靡之風。著名的事件就是“王石斗富”的歷史典故,同是皇親國戚羊琇、王愷、石崇等人斗富逞能,王愷用蠶絲作道路的帳幕,石崇就用錦緞作屏幕;王愷拿二尺多高的珊瑚樹向石崇炫耀,石崇就拿出四尺高的珊瑚樹回敬。朝廷以及全國上層階級奢靡成風,消磨斗志、敗壞朝綱、引發(fā)腐敗,加重百姓的負擔,激化階級矛盾。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41285.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周公都有哪些貢獻為何連孔子都自愧不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