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小編,說起朱棣的話,各位一定都有所耳聞吧。
公元1402年7月,燕軍攻克南京,大明帝國的第二任皇帝朱允炆下落不明,燕王朱棣所謂的靖難大功告成。在進行了一番假惺惺的表演之后,朱棣便迫不及待宣布自己正式即位,成為大明帝國新任皇帝。即位第二天,這位新皇帝便下令:“命五府六部,一應建文中所改易洪武政令格條悉復舊制,遂仍以洪武紀年,今年稱洪武三十五年?!边@即是說,這位皇叔不僅篡奪了侄兒的皇位,還非常急迫地創(chuàng)造出根本不存在的洪武三十二到三十五年,以此將自己侄兒曾經(jīng)統(tǒng)治過的痕跡——“建文”年號予以抹殺。
不過,建文朝畢竟存在了整整四年,這種事實哪會那么輕易從各種檔案文獻中消除掉?到了后來下面人談到這段歷史都拐彎抹角地稱其為被“革除”的某年,后人因而嘲笑朱棣枉費心機想要將抹殺建文年號,結(jié)果反而形成了一個可被稱為“革除”的年號,雖然不是那么好聽,但終究還是坐實了朱棣篡位的事實。
不過,對朱棣來說,雖然“革除”建文年號一事后遺癥非常多,解釋起來非常尷尬,但卻是不得不做的一件事情。不管怎么說,在帝制王朝,年號、正朔同帝位正統(tǒng)合法性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朱棣在剛即位時,面臨的最大問題就是如何宣傳自己即位的合法性,因此必須對“建文”年號采取抹殺否定的態(tài)度,不得不上手先“革除”了再說,至于以后引起的糾紛,就只能交給后代子孫去解決了。
這種直接取消年號案例,在400年后同樣上演:1861年8月咸豐帝去世,遺命八大臣輔政,確定改元“祺祥”,結(jié)果5個月后爆發(fā)祺祥之變,八大臣或殺或貶,祺祥年號也就成了曇花一現(xiàn)。
不過革除建文也好,廢止祺祥也好,都還在史書上留下影子,都不能算是徹底消失,年號中還真有被徹底抹殺的。清末民初時,西安出土了一方唐代墓志,中間提到了元和十五年改元永新元年云云,但考諸所有史書,都清楚明白地元和十五年唐穆宗即位,隔年改元長慶,這永新年號又是從哪里冒出來的?
據(jù)唐史專家黃永年考證,永新年號的神秘消失事件,反映出來的就是一場宮闈秘密政變:元和十五年唐憲宗遇弒,傳統(tǒng)史書都將其歸罪于宦官陳弘志等人大逆不道,但永新年號卻道出此事另有蹊蹺:背后主謀很可能就是即位的唐穆宗。穆宗即位馬上就改當年為永新,宣示自己統(tǒng)治開始。但沒幾天唐穆宗就發(fā)現(xiàn)年號改得太匆忙,反而讓人對他的即位合法性引起懷疑,又按通常辦法,過完元和十五年,第二年再改為長慶,同時將檔案中永新年號加以篡改和刪除。因此,在正式史書中,永新年號就這樣隨著這次政變被消失了。然而,這個年號畢竟實行了一段時間,因而被人刻入墓志深埋地下,反而成為這場流血政變欲蓋彌彰的證據(jù)。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41691.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