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不了解順治傳位的事情,接下來跟著小編一起欣賞。
1661年正月,順治帝駕崩,終年24歲,臨終之前在《順治遺詔》中傳位庶三子玄燁(康熙帝)。同年2月,玄燁即位于太和殿,時年僅6歲(虛歲8歲),頒詔大赦,并改為康熙元年。
中國歷史上正常的皇位傳承,一般有三種方式,即嫡長子繼承制、兄終弟及、選擇賢達子孫,其中嫡長子繼承制最為常見。但順治帝一共有八位皇子,玄燁只是庶三子,而且只有八歲還談不上賢達,那么順治帝為何會傳位玄燁?
順治帝是清軍入關之后第一位皇帝,出生于1638年,駕崩于1661年,只活了24歲,但順治帝的妻妾很多,史書明確記載的一共有20個,一共生育了八個皇子、六個公主。其中,八個皇子分別是皇長子牛鈕(夭折)、皇二子福全、皇三子玄燁、皇四子榮親王、皇五子常寧、皇六子奇綬、皇七子隆禧、皇八子永干。
按照皇位繼承順序,皇長子夭折之后,應該是皇二子福全繼位,很難輪到皇三子玄燁。而且,玄燁生母是佟圖賴之女佟佳氏,1653年入宮為庶妃,第二年生下康熙,因此康熙只是庶出皇子,身份不夠尊貴。另外,玄燁出生之后,就染上了天花,順治委托可靠的奶媽帶他到紫禁城外哺養(yǎng),因此玄燁在父母膝下未得一日承歡,也就談不上順治對他有多偏愛了。既然玄燁并不突出,為何順治還會傳位于他?
歷史上,順治帝一共有二位正牌皇后,都是孝莊太后侄女,名字也都是博爾濟吉特氏,一個是吳克善之女,一個是綽爾濟之女,但這兩位皇后都沒有誕下皇子。除了這兩位正牌皇后之位,順治還有兩位后封的皇后,即孝獻皇后董鄂氏(鄂碩之女)與孝康章皇后佟佳氏(佟圖賴之女)。
董鄂氏深得順治寵愛,即我們熟知的董鄂妃,生有皇四子榮親王,但榮親王早夭,而董鄂妃又在1660年英年早逝,當年順治追封董鄂妃為孝獻皇后。其實,早在董鄂氏死前,順治就想廢掉皇后博爾濟吉特氏,立董鄂氏為皇后,這是孝莊太后與順治帝母子矛盾的原因之一。
孝康章皇后佟佳氏是玄燁生母,在順治時期一直只是皇妃,玄燁登基為帝之后,因為母憑子貴封為皇后。
因此,順治帝的兒子都是庶出,大家站在同一起跑線上,玄燁出身不是問題,與他競爭皇位的其他皇子,身份不比玄燁尊貴。
1661年,順治帝臨終之前,從皇子年齡上看,可供選擇的繼承人其實非常有限。
順治“結婚”很早,根據皇長子牛鈕在1651出生來看,順治帝在虛13歲時已有妃子,但畢竟順治短壽,因此在他臨終之前皇子年齡普遍較小。
1,皇長子牛鈕、皇二子福全、皇三子玄燁,這三人年齡相對較大,但牛鈕早夭,已經退出皇位繼承人序列,其他兩人福全9歲、玄燁8歲。
2,皇四子與皇五子都生于1657年,其中皇四子榮親王早夭,皇五子僅5歲。
3,皇六子生于1659年,皇七子、皇八子生于1680年,與皇五子一樣,年齡實在太小,順治不可能傳位于他們。
因此,1661年順治帝臨終之前,只能選擇福全與玄燁,但為何順治不選擇年齡較大的福全,而是選擇玄燁呢?
順治為何傳位玄燁,《清史稿》上記載極為有限,但卻有二段暗示,暗示玄燁不同凡響。
佟佳氏向孝莊太后問安時,孝莊太后看到佟佳氏有龍繞身,于是才知道她有身孕。隨后,孝莊太后對身邊侍者說:“我當初懷順治帝的時候就有這種景象,如今佟佳氏也是如此”。不過,古代皇帝的出生仿佛都有異像,比如滿室紅光、神龍現身,這一說法應該是事后杜撰。
史載玄燁天表英俊,聲音洪壯有力。1659年時,福全、玄燁與兄弟一起向順治問安,順治問他們最想做什么,福全說作為一個賢王足矣,唯有玄燁說道希望效法父皇,于是順治帝“異焉”,認為玄燁有些特別。
與玄燁相比,二哥福全就沒有什么特別了,顯得極為平凡。
更為重要的是,根據傳教士湯若望的記載,順治臨終議立嗣皇,征求過湯若望的意見。當時,順治帝得了天花,湯若望建議尋找一位得過天花的皇子繼位,才能確保不會短命,才是國祚穩(wěn)固的根本。而玄燁得過天花,僅在臉部留下一些細小的麻點,對天花的擁有終身免疫力,二皇子福全沒有得過天花,于是綜合考慮之后,順治帝才在《順治遺詔》中冊立玄燁為皇太子。
不過,《順治遺詔》的出現充滿了疑點,里面可能隱藏了一些歷史真相?!俄樦芜z詔》其實是一份罪己詔,共羅列十四條罪過,批判自己未能遵守祖制漸染漢俗,重用漢官致使?jié)M臣無心任事,幾乎完全否定了順治帝一生中最有光彩的政績。為何順治帝會如此嚴厲的批判自己?順治遺詔撰擬一天一夜、且三次易稿,為何完稿之后第一時間交給孝莊太后審閱,為何事后主要起草人王熙守口如瓶.......這些疑問背后直指一個問題:《順治遺詔》是順治本意,還是孝莊太后矯詔了?
因此,如果《順治遺詔》是孝莊太后矯詔,那么順治帝本意是否傳位玄燁就值得懷疑了。
參考資料:《清史稿》
皇子的戰(zhàn)爭,似乎從他們出生那一刻就開始打響了,為了登上皇位,皇子們總要經歷、付出許多血與淚的代價,而康熙似乎是皇子大軍中的幸運兒,他既不是順治的長子,也并非天賦最佳的一位,他的皇位之路,一切都充滿了戲劇性。
按照常理來說,皇位一般都是由嫡長子繼承,當時順治確實是有一個特別心愛的兒子,但是這個孩子僅僅在世90天后,便夭折了。順治在悲痛之余,只能在二子福全和三子康熙之間來挑選繼承人。
按照年齡來選的話,年紀更大的福全,本該是順理成章的準天子,但是福全無意皇位,他心知自己的母親勢力不如康熙,與其和康熙斗個兩敗俱傷,不如老老實實做個閑散王爺。福全早早的地順治告知他的意向,安安心心地遠離權力紛爭。
福全有福全的打算,順治也有順治的想法。起初順治并不打算把皇位傳給他的孩子,他想要在適齡的王爺中挑選一位來理政,但是順治的想法被孝莊太后阻止了。
一方面,孝莊十分喜歡康熙這孩子,另一方面是,如果是一個新王爺來主持天下,那她孝莊就難再名正言順地掌控權力了。孝莊確實是個非常能干的女人,她心知,光靠道理是無法說服順治的,為此,她找來了一位順治頗為信服的洋人大臣來做說客。
這個洋人,便是湯若望。湯若望是個來自西方的傳道士,他非常熟悉中國的政治背景和傳統習俗。而且,他也帶來了了漢人暫未涉及的新知識。當時,順治正受著天花疾病的折磨,在沒有疫苗的時代,天花相當于絕癥。湯若望告訴順治,這皇位應由一位得過天花的人來繼承,因為得過天花還能存活的人,必然是一位十分長壽,且順應天命的人。恰巧,小康熙在年幼時曾不幸沾染過天花,但幸運的是康熙躲過了病魔的侵襲,他從那次疾病中活了下來。那次疾病不僅沒有奪取康熙的性命,還為他帶來了龍椅。
盡管康熙能夠得到皇位確實令人吃驚,但是好在康熙用他的實力征服了眾人,康熙自小便是一位精讀聰慧的孩子,他登上皇位后也不負眾望,勤懇善政為大清開創(chuàng)了一個新的盛世。
參考文獻:《清圣祖實錄》、《清史稿卷六本紀六圣祖一》
清朝順治帝為什么要把皇位傳于第三個兒子玄燁,而不是次子福全?
首先,因為長子早夭,所以當時的次子福全,無疑成為了順治皇帝的嫡長子,如果按照嫡長子繼承的慣例,有嫡立嫡,無嫡立長,顯然是次子福全來繼承皇位。但是,就清朝來說,皇位的繼承卻沒有遵循“嫡長子繼承制”的傳統,對于皇太極、康熙、雍正、乾隆等皇帝,基本上都不是嫡長子。由此,對于次子福全和三子玄燁,在繼承皇位不需要考慮嫡長子繼承制的慣例。并且,在年齡上,玄燁,也即之后的康熙皇帝雖然年齡不是最大的,但是,其和福全之間的年齡差距并不太,只有一歲左右。
二
在此基礎上,玄燁和福全都是當時皇位繼承的選擇之一。對此,根據史料記載,清朝順治皇帝一開始想傳位給次子福全,但是,當時的孝莊皇太后主張立玄燁。對此,在筆者看來,孝莊皇太后更喜歡玄燁,很可能是因為玄燁從小就聰慧過人。因為當時孝莊皇太后的地位,順治皇帝自然是左右為難。為此,臨終前的順治皇帝又去請教湯若望的意見。湯若望(1592 - 1666年),字道未,德國人,作為一位傳教士,湯若望早在明朝末年就來到中國。清朝順治皇帝在位時,命湯若望掌欽天監(jiān)事。
三
清順治八年順治皇帝親政后,湯若望經常出入宮廷,對朝政得失多所建言,先后上奏章三百余封。由此,對于當時的湯若望,受到了順治皇帝的器重,這也是順治皇帝在立嗣問題詢問湯若望意見的重要原因。當時順治帝因得天花,湯若望認為玄燁已出過天花,有了免疫力,認為立玄燁為宜。也即湯若望主張一定要找一位得過天花的皇子來繼王位,于是便有了后來的康熙大帝。在湯若望、孝莊皇太后等人的意見下,愛新覺羅·福臨最終遺詔傳位第三子玄燁。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41718.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