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不了解玉璽的重要性,接下來跟著小編一起欣賞。
大家都知道,玉璽是皇帝的印信,代表的是皇權(quán)。秦始皇統(tǒng)一六國后,用和氏璧做成玉璽,用魚鳥篆書寫“受命于天,既壽永昌”八個字,并且規(guī)定,只有皇帝才能用玉石做印章,這就是最著名的傳國玉璽。
但是玉璽和漢朝的符節(jié)一樣,只是皇權(quán)的象征,并不是皇權(quán)的保障。
這是因為我國歷史上的改朝換代多數(shù)都是通過暴力流血方式完成的,誰掌控了軍隊,誰才能成為贏家。而掌控兵權(quán)的主要標志就是握有調(diào)兵的虎符,所謂“材官、騎士、非虎符不得輒發(fā)”。
如西漢著名的巫蠱之亂,身為監(jiān)國太子的劉據(jù),因為手中沒有虎符,無法調(diào)動任安的北軍,只能通過臨時武裝長安城中的囚徒來對抗,結(jié)果被丞相劉屈氂的正規(guī)軍擊潰,最終落得慘死。
那么玉璽究竟有什么作用呢?玉璽主要就是皇帝發(fā)布詔書時加蓋的印信,除了著名的傳國玉璽,歷朝歷代皇帝的玉璽都不只一方。但不管發(fā)布什么詔書,最主要的前提也是皇帝有實權(quán),也就是能掌控軍隊。
否則就會如同漢獻帝一樣,雖然掛著漢朝皇帝的名號,也握有最高權(quán)力象征的傳國玉璽,但朝中大小事務卻是由曹操來決定的。
雖然玉璽只是一塊印章,但卻絲毫不影響世人對它的爭奪。
秦朝滅亡,傳國玉璽落入劉邦手中,王莽篡漢時,也是首先到太后那里搶玉璽,結(jié)果太后盛怒之下用力將玉璽擲到殿階上,導致玉璽崩壞一角,但就是這樣一個已經(jīng)殘缺的玉璽,王莽寧愿用黃金修補,也要繼續(xù)使用。
王莽死后,傳國玉璽又先后落入劉玄、劉盆子、劉秀手中。董卓之亂時,傳國玉璽意外被孫堅撿到,大軍閥袁術(shù)不惜以綁架孫堅夫人為要挾,逼迫孫堅交出玉璽。
到三國時就更奇葩了,劉備自立為帝時,也是首先想到搶玉璽。但這個時候傳國玉璽已經(jīng)落入曹丕手中,怎么辦呢?劉備的辦法是編謊話。
據(jù)《三國志·先主傳》記載,劉備聲稱關羽圍樊、襄陽時,襄陽男子張嘉、王休從漢水中撿到了傳國玉璽獻給自己。這種對傳國玉璽的爭奪,直到宋朝時才終結(jié),因為傳國玉璽消失了,沒得搶了。
但問題來了,既然包括傳國玉璽在內(nèi)的皇帝璽印不能調(diào)兵遣將,那為什么古代造反的人,都要首先搶奪這塊看似沒有價值的玉璽呢,自己造一塊不就是了?
其實目的只有1個,從劉備沒有得到傳國玉璽卻不惜編造謊言來聲稱玉璽為自己所得這一點就能看出,歷朝歷代費力的搶奪沒有實際意義的傳國玉璽,原因很簡單,就是營造一種天命歸我的假象,騙騙不明真相的群眾。
效果和陳勝吳廣起義時,冒充狐貍大喊“大楚興陳勝王”一樣。所以,即使是自己刻的玉璽,也要聲稱是秦朝傳國玉璽,以宣示自己的政權(quán)是一脈相承的正統(tǒng)。
倒是完全底層出身的朱元璋看的透徹,沒有編造什么天命歸我的神話,直言不諱“予本淮右布衣”。
后來到了明孝宗弘治十三年,陜西巡撫熊翀聲稱找到了傳國玉璽,獻給皇帝邀功,結(jié)果明朝的大臣們淡淡的說了句:“我高皇帝自制一代之璽,真足以為一代受命之符,而垂法萬世,何藉此璽哉”。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41946.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于成龍為什么要殺赫里原因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