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姚崇感興趣的小伙伴們,小編帶來了相關的文章供大家參考。
唐朝在歷史上是一個繁榮昌盛的時代,這個時候的中國首都長安城,是當時的世界文化和經濟中心。世界各國都會派遣使者前來學習,東邊的有扶桑國,即現在的日本。西邊的有大食國等,即現在的中亞地區(qū)的國家。唐代能有這樣的成就,和當時的統治階級的治理有關。經過了太宗皇帝的貞觀之治,以及武則天的勵精圖治,都為玄宗皇帝的開元盛世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并且唐代的臣子也是大多有才能的,他們?yōu)檫@個王朝的繁榮也是嘔心瀝血。據史料統計,唐代的宰相一共有三百六十九人,這里面最有名的四個宰相是房杜姚宋。房杜指的是房玄齡和杜如晦,這兩個人是太宗皇帝的左膀和右臂,整個唐代歷史有名的賢相。姚宋則是姚崇和宋璟,他們是玄宗皇帝的能臣,幫助皇帝開創(chuàng)了一個盛世。
對于這四個宰相,歷史上的評價各不相同。有些人認為是這個時代成就了他們,換做其他人在這個年代,一樣可以做得很好。另外一些人認為是他們成就了這個盛世,沒有他們的才能,只是靠皇帝也是治理不好這個國家的。其實并不是誰成就了誰,而是他們相互成就,這四個宰相遇到了賢明的君主,而這個年代又出現了四個賢能的宰相。
在這四個人里面,有一個人卻是讓人很佩服,他就是姚崇。姚崇可以說是文武兼?zhèn)涞娜?,在當宰相的時候,同時兼任兵部尚書。并且他的仕途也不是很順利,經歷了多次的大起大落??墒敲恳淮我Τ缭庥隼ьD,大家都以為他要玩完的時候,他總能峰回路轉擺脫困境。所以我們可以在姚崇身上發(fā)現了一個鮮明的特點,就是懂得變通。
史書中對姚崇的評價是善于改變而達到目的,就連毛澤東也是對姚崇十分贊嘆。每當皇帝有很棘手的事情時候,姚崇救出現了,順利地解決了問題。所以皇帝對姚崇很滿意,對于他的建議大多都采納。當時國家存在很多弊端,姚崇建議皇帝改革,被皇帝批準。在他的大刀闊斧改革措施下,唐朝趨向于穩(wěn)定和繁榮,為之后的盛世到來做好了鋪墊。
雖然姚崇位居宰相高位,可是難免會有政敵,其中就有一個叫張說。因為兩個人的政見不合,所以明爭暗斗,之間的矛盾很深。在姚崇快死的時候,告訴兒子們,在他死后把所有的財寶放在他的棺材前面。因為張說比較好財,所以得到了姚崇兒子們的賄賂,給自己的宿敵寫了一篇贊揚的墓志銘。等到張說醒悟的時候已經晚了,不能再報復政敵的后代了。
? ? ? 姚崇,本名元崇,字元之,避唐玄宗“開元”年號諱,改名姚崇。姚崇,唐高宗永徽元年(650年)出生于陜州一個武將之家,是顯赫的吳興姚氏第二十一世孫,年輕時喜好逸樂,年長以后,才刻苦讀書,大器晚成。曾任武后、睿宗、玄宗三朝宰相,兼兵部尚書。他為穩(wěn)定武周政權、開創(chuàng)“開元盛世”起了關鍵作用。他輔弼朝廷,革除舊弊,開辟了一代之風,推進了社會進步,是我國封建社會不可多得的政治家,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賢相”。
? ? ? ?姚崇自幼受父影響,懷“王佐”之志,折節(jié)讀書,精通吏道。長大后,應“下筆成章”制舉,授濮州司倉參軍,“剖析決斷,答對如流”。武則天當政時,五遷為夏官(兵部)郎中。當時契丹侵擾河北,軍務繁劇,姚崇在處理契丹事務時,判斷裁決迅速準確,且條理清楚。武則天對此非常驚奇,于是破格提拔他為夏官侍郎,又加封風閣鸞臺平章事。武則天稱帝后,原來唐朝的眾多大臣、名將紛紛舉起反周的旗號。武后為了消滅這些反周復唐者,建立自己鞏固的政權,利用酷吏來俊臣、周興等人,對那些反對派羅織罪名、誣陷入獄、誅滅九族,被無辜誅滅者不計其數,在社會上引起了極大的民怨。武則天為了平民怨,后來殺了來俊臣、周興等人。
? ? ? ?圣歷初年(698年),武則天對近臣說:“以前周興、來俊臣等裁訟刑獄,朝臣們相互牽連,結果都有謀反罪。國家有法,朕豈能違抗?朕恐怕其中有冤情,就派近臣去獄中探問,都得到手狀,并無虛假的東西,朕也不再懷疑,就批準了他們的奏請。自從周興、來俊臣死后,再沒聽說有什么謀反者,那么以前被殺戮的是不是有很多屬于冤枉濫殺的呢?”姚崇回答道:“自垂拱年間以來,被告者家破人亡,都是受酷刑自誣而死的。告發(fā)的人還以此為功。這種羅織罪名,比漢代的黨錮還要厲害。陛下讓近臣去查問,近臣都難于自保,還談什么動搖原案?被調查的人若是翻案又要遭受更毒辣的酷刑,將軍張虔勖、李安靜就是這樣。托上天降靈,誅除兇惡小人,朝廷便平安無事了。從今往后,我以卑微之軀以及一家百口人保證,內外官吏再不會有謀反者,請陛下以后收到狀告,只需收藏起來,不必再過問。如若事實無法證驗我的看法,仍然有謀反者,我愿受不告之罪?!?/p>
? ? ? 武則天聽后高興地說:“以前的宰相都不過問這些事,陷朕于不義的境地,卿言很合于朕意?!庇谑俏鋭t天對他器重有加,當天就派人賜白銀千兩給姚崇。在武則天做皇帝的十五年中,姚崇一直受到武則天的信任和重用。神龍四年(705年),張柬之、桓彥范等密謀誅殺張易之兄弟,恰逢姚崇從軍隊中回到都城,于是也參與了密謀,因功被封梁縣侯,賜封二百戶。武則天被移居上陽宮,唐中宗復辟,率百官就閣臺理政,王公士人無不歡呼雀躍,只有姚崇嗚咽哭泣。桓彥范、張柬之對他說:“今天豈是啼哭的日子!只怕姚公的災禍從此就要開始了?!币Τ缯f:“跟隨則天皇帝日子長了,突然辭別再也不能拜她了,實在是忍不住要哭?。∽蛱鞄椭T公誅鋤兇逆,是做臣子的常理,不敢說什么功勞;今天辭別舊主而悲泣,也是臣子忠于節(jié)操。若因此而獲罪,實在心甘情愿?!辈痪?,他就被貶出任亳州(今屬安徽、河南)刺史,轉任常州(今江蘇境內)刺史。
? ? ? 玄宗年間,太平公主干預朝政,姚崇與宋璟建議將其遷于東都洛陽。太平公主得知后,懷恨在心,說姚崇離間王室之間的關系。朝廷即將姚崇貶職為申州刺史、后調移徐,復遷揚州長史。712年,唐玄宗在陜西新豐狩獵,派人密召姚崇。見到姚崇后,玄宗很高興,兩人并駕齊驅。玄宗說要拜姚崇為宰相,姚崇既不答應也不感謝。玄宗感到奇怪便問道;“愛卿愿意嗎?”姚崇說;“敢問皇帝十件事,如果說皇上不答應,臣不做這個宰相?!毙谡f:“愛卿請講?!币Τ缯f:“一是為政以仁恕為先;二是不要在邊疆擾民,要息兵撫民;三是不準宦官參與朝政;四是除租賦以外,免除其他一切雜稅;五是皇室親戚不得任中央及地方重要職位,如果犯罪,與民同罪;六是對大臣要親近,以禮相待;七是允許臣下廣開言路,敢于揭皇帝之短處;八是在全國停止建造佛寺;九是以前朝之興亡為借鑒;十是禁止百官下屬向朝廷進貢獻,向大官送賄賂?!毙诼犃诉@十件事,完全答應按這十條辦理,姚崇頓首叩拜。第二天,玄宗拜姚崇為兵部尚書,姚崇這十條建議是中唐開元的治國綱領。
? ? ? 714年,國家建造大批的寺院、道觀,侵占了大量的農田,許多宗親貴族愿意當僧尼,因為僧尼可逃避賦稅、雜役。姚崇上書玄宗,要求裁減僧尼。玄宗下詔,讓一萬五千多名僧尼蓄發(fā)為農,國家節(jié)約了大量的人力、財力、物力,節(jié)約大量的良田。716年,山東蝗蟲為患,當地官民迷信,焚香拜佛,不敢捕蝗。姚崇親臨現場,領導人民設夜火,挖坑,引蝗入坑,邊焚邊埋,消滅了絕大多數蝗蟲。當時有一刺史李若水上書稱“除天災應以德”并抗拒不從。姚崇責問:“你坐視蝗蟲食苗忍而不救,糧食無收。你這個官是怎么當的?”若水這才害怕起來,指揮人民捕蝗,共殺死蝗蟲十四萬石,糧食才有了收獲,農民才免受餓死。當地人民稱姚崇為“救度宰相”。不久姚崇年老辭相,他親自推薦宋璟代他為宰相,后來宋璟也成為一代名相。
? ? ? 開元九年(721年)姚崇病逝,終年七十二歲。當時官吏中厚葬成風。姚崇對這一風氣極為反感,去世前留下遺囑:不準崇佛敬道,不準厚葬,只給他穿平常的衣服,不要抄經寫像,并告誡子孫去世后也要照他的囑咐去做,成為家法。姚崇一生不以官高而凌下,不以位尊而專橫。雖多次被貶斥,仍能赤膽忠心,敢言直諫,以天下為己任,深受后人敬仰。
錢財應該說是食人間煙火的人們必須要有的東西,不管多與少。但對于錢則應該知足常樂,而不要貪欲太多,更不要異想天開,指望天上會掉餡餅。那些江湖騙子們雖然手段方法千奇百怪,但利用的都是人們的貪欲。假如人沒有貪欲的話,騙子們的手段再高明也成不了氣候。
然而這當然是不可能的,別說人有貪欲,就連猴子也有。有經驗的獵人捕捉猴子運用的是這樣的方法:在崖壁的小洞里放入猴子愛吃的東西,這個小洞能勉強讓猴子的手伸進去,猴子手里抓滿了東西卻取不出來,貪心的猴子寧愿被獵人抓住也不愿將東西扔掉。其實人有時也不會比猴子聰明,比如說唐朝時與姚崇一起當宰相的張說。
姚崇和張說一直不和,姚說張貪財,張說姚假道學。姚崇臨死前對兒子說:“我死后,你一定得請張說給我寫墓碑文,才算盡了孝道?!庇捎趶堈f是當時的大手筆,又是宰相,所以人們都以有他寫的墓碑文為榮,而姚崇的目的在于張說能在自己的碑文上說些好聽的話,便于后代的安身立命。
姚崇死后,文武百官都親臨相府吊唁,皇帝還下旨讓張說主祭。張說看到姚崇的靈前擺滿了古玩和書畫,而且都是稀世珍品,更是愛不釋手。姚崇的兒子見此情景,趁機對他說:“這些是家父平日喜歡的東西,叔叔若是喜歡,就拿去作個紀念吧!”姚崇的兒子又說:“先父墓碑還空著,如果能得到叔叔的大手筆,我們活著的子孫和故去的父親都會感激的。”
張說一高興,就要來紙筆,一揮而就。回到家中后,張說才覺得不妥,心想平日里老是詆毀姚崇,如今卻在他的墓碑上寫了些諛辭,豈不違心?當他派人將寶物送回,并企圖取回手稿時,姚家早已將碑文送到皇帝那里,蓋上了印璽。為此,張說后悔地說:“死姚崇還能支使我給他寫碑文,我真不如他!”
活張說之所以被死姚崇捉弄,完全在于姚崇掌握了張說貪財這個致命的弱點。一個人如果見利忘義、利令智昏,遲早會上當受騙的。
姚崇深知一個人與生俱來的弱點,用這個弱點實行對此人的算計,盡管身已死但還是能成功。
盛唐時期,出現兩位絕世的治國之棟梁,就是姚崇和張說。這姚崇和張說的關系就特別像三國時期的諸葛亮和周瑜。兩個人才華橫溢,官場相逢成為競爭對手,頗有一種?既生瑜何生亮?的敵意。
姚崇在武則天在位期間就已經被賞識,也正是因為有豐富的官場歷練,在唐玄宗期間才能將政事處理得井井有條。
姚崇和張說之間恩怨不淺,但也因為多年的爭斗,也讓姚崇成為最了解張說的人。唐玄宗時,姚崇為宰相,當時也任職宰相的張說很是惶恐,怕姚崇使計謀對付自己,便先下手為強,立刻聯系岐王,即唐玄宗的弟弟。
張說原本想要讓岐王在姚崇陷害自己的時候幫助自己說情,沒想到這件事被姚崇知道了,姚崇早朝過后在唐玄宗面前委婉提出,當時對于大臣和親王相見敏感的唐玄宗感到異常憤怒,就此罷免了張說宰相之位。
因為結下不少梁子,就在姚崇病重將死時,他把自己兒子叫到床前,想要最后治張說,還給自己后人一個清平安穩(wěn)的未來。姚崇的計謀是,賄賂張說給自己寫碑文,將這個碑文給君王過目之后,立刻刻錄在石碑上,并大肆宣揚是張說給自己寫的,張說寫贊詞給姚崇便不能再使計抹黑。如果真抹黑姚崇,張說不就是搬起石頭砸自己腳嗎?
在姚崇葬禮上,歷來喜歡古玩器具的張說,果然被擺在姚崇靈堂上的珍貴物件吸引。姚崇兒子借機把這些都送給張說,待他收下后,立刻讓其寫碑文,果不其然張說走的每一步都正中姚崇下懷。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41978.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