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給大家?guī)砝铊サ墓适?,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著小編一起看一看。
廬江王李瑗是唐高祖李淵的堂侄。此人雖然沒有什么突出的貢獻,但卻是唐朝的宗室親王。他曾參與平定南方蕭銑勢力的戰(zhàn)斗,卻未建功勛。玄武門之變前后,李瑗又駐守幽州,最后卻因謀反被誅。
李瑗是唐高祖李淵的堂侄,胸無點墨,他的發(fā)跡完全是依靠宗室親王的身份。當初唐高祖李淵起兵的時候,李瑗也曾參與其中,雖然他不是決策中的人物,但他也對促成李淵起義起到了一定的作用。由于其擁立之功,李淵在登基后遂封其為刑部侍郎。
武德四年,李淵分兵討伐各路諸侯,同年,廬江王李瑗隨從李孝恭、李靖等人合兵攻打南方蕭銑。在此次戰(zhàn)斗中,李靖出力最多,而李瑗則未建功勛。事后,高祖看在了李瑗親王的薄面上,仍然對其進行了一番賞賜。
武德九年,高祖調(diào)李瑗擔任幽州刺史,因李瑗毫無將帥之才,高祖遂以猛將王君廓來輔佐他。然而,李瑗畢竟是扶不起的阿斗,他雖然對王君廓非常信任,但是王君廓始終都沒有正眼瞧過他。玄武門之變前夕,太子李建成派出使節(jié)秘密與李瑗結(jié)交,并構(gòu)成內(nèi)外聯(lián)盟,李瑗自認為有足夠的兵力輔助太子,遂對其推心置腹。不過,這個決策最終使得李瑗走上了不歸路,也斷送了他的性命。
公元626年,玄武門之變爆發(fā),太子李建成身死。不久,廬江王李瑗與太子秘密結(jié)盟的書信為李世民發(fā)覺,世民因為李瑗是親王,遂打算從輕處理。不料,此后發(fā)生了一件事,卻最終讓廬江王葬身于幽州。
原來,自王君廓來到幽州之后,就一心想著上位,他將廬江王視為自己的跳板,并隨時謀害之。玄武門之變爆發(fā)后,王君廓感到自己的機會來了。于是,當朝廷的使節(jié)來到幽州之后,他先是慫恿李瑗起兵謀反,接著又暗中調(diào)兵遣將除殺李瑗,準備用李瑗的人頭來為自己請功。果不其然,李瑗最終還是中了王君廓的計謀。
李瑗謀反后,王君廓突然在士兵中大力宣傳反正信號,接著,王君廓又率領(lǐng)親兵攻入帳中,可憐的李瑗還未了解情況就被王君廓斬殺,這位年輕的親王就這樣窩囊的死在了自己部下的手里。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42009.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