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有一部軍師聯(lián)盟非常的火,里面的荀彧是一位非常有膽識與謀略的人才,而在歷史中荀彧卻是是這樣,還是一位杰出的戰(zhàn)略家,在歷史中他更是曹操為數(shù)不多的幾位心腹之一,然而對于荀彧來說,他的內(nèi)心是非常矛盾的,因為他是曹操的眾多謀士之一,他在面對曹操的時候,也是盡職盡責(zé),而且默認了曹操將自己比作子房,他也是一直在盡力輔佐曹操的,但是在荀彧的心中,曹操上面還有一個漢獻帝,即便漢獻帝只是一個傀儡皇帝,但是荀彧依舊是一位漢朝的老臣,所以在他的眼中,漢獻帝依舊是高于曹操的。
荀彧的出生就是漢朝的家族中,在他成年以后被舉薦,開始進入屬于自己的仕途,當時他還是東漢末年非常有名的一位青年才俊,但是由于當時戰(zhàn)亂不斷,荀彧心中一直都有匡扶漢室的想法,所以他跟隨漢獻帝投奔過袁紹與曹操,曾想借助他們的力量來匡扶漢室,但是這個想法后來還是破滅掉了。
曹操雖然一直都認為自己是一個漢臣,一直都以這種姿態(tài)行事,算得上是保護了漢獻帝的安全,在亂世中,荀彧對于曹操的忠心本來與漢獻帝的忠心是一樣的,但是隨著曹操勢力不斷的擴張,曹操逾越漢獻帝的事情也越來越多,導(dǎo)致了荀彧跟曹操之間產(chǎn)生了嫌隙。
曾有一年,曹操本想將自己封為爵國公,但是在征求荀彧意見的時候卻遭到了反對,因為在他看來,曹操本來是應(yīng)該匡扶漢室的,不應(yīng)該做出這種事情。
后來衣帶詔泄露以后,伏皇后曾給自己的父親伏壽寫過密信,想要尋求外援,荀彧也看過這封密信,但是他并沒有告訴曹操,也沒有站在伏皇后這一邊,但是后來這件事被曹操知道了,于是曹操開始防備荀彧。
后來荀彧發(fā)現(xiàn)這件事情的時候,連忙找曹操去補救這件事情,還建議廢除伏皇后,然后建議將曹操的女兒許配給漢獻帝,但是曹操并沒有理他,相反曹操的心中反而開始厭惡荀彧,但是表面依舊裝作沒事的樣子,荀彧也因為這件事開始警惕起來,他心中一直都非常忐忑。
后來在歷史中關(guān)于荀彧死亡的可能性共有四個版本,但是最有可能是曹操并未逼迫他,而是荀彧是自己病逝。
但是曹操與荀彧兩人因為荀彧對漢朝的忠誠早已產(chǎn)生了裂痕,隨著兩人矛盾慢慢升級,荀彧得病以后還憂國憂民病逝也是最為可能的事情。
要知道他剛開始幫助曹操的時候,曹操當時還是一個微不足道的一個小人,連諸侯都算不上。那個時候荀彧幫助曹操,主要是因為曹操剛剛刺殺完董卓,在當時那個人人恨董卓的時期,可以說是占了大義。所以當時曹操舉義旗興兵,自然打的也是匡扶漢室的旗號。荀彧幫曹操那么就是忠于大漢。
等到后來曹操兵強馬壯占了兗州之后,曹操這才算得上是一方諸侯,但是在當時那個戰(zhàn)亂紛爭的時代,各個諸侯占地為王基本上沒有人會尊敬漢朝,唯有曹操對漢朝表面上顯得特別忠心,這也是荀彧為什么要仍然幫助曹操的原因之一。
在當后來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這個時候荀彧早已經(jīng)看出來其野心,但是為什么還要接著幫曹操呢?其實曹操的表面工夫做得特別足,他并沒有像董卓那樣直接欺壓天子霍亂宮廷。相反他表面對天子特別的尊敬,對他本人也很好,只不過實質(zhì)上卻是獨攬漢朝大權(quán)。
也就是說皇帝的權(quán)力完全被曹操給剝奪了,從另一方面來說這是一種特別聰明的篡漢。但是這個時候荀彧人跟曹操沒有太多的矛盾,可能最主要的原因是荀彧這個人他是個腐儒,認為曹操把禮儀表面的功夫坐盡了做全了就算是忠于漢室。并且在當時天下紛爭諸侯分歧的時代,如果他不制止曹操,他也沒有辦法來掃平其他的諸侯統(tǒng)一天下鞏固漢權(quán)。
還有一點就是曹操這個人特別具有個人魅力。他對荀彧一直都頗為尊重和尊敬,這也讓荀彧感覺到自己的才華有所施展遇到了一個明主。所以綜合以上幾個原因荀彧繼續(xù)幫曹操是有理可尋的。
到最后曹操真正懂得了篡漢并且自封的想法之后,荀彧這才跟他分道揚鑣,荀彧其實很有氣節(jié),否則以他在曹操心目中的地位,憑借著他自己的能力和權(quán)勢完全可以逢迎曹操自立。
歷史上荀彧是一個極度矛盾的人。他是一個漢室的忠實擁躉。但又不得不效力于曹操。雞蛋不能放在一個籃子里,這是中國千百年歷史上,那些世家大族生存的不二法則。東漢末年那個亂世時期,作為穎川士族集團中的一員。荀氏家族自然也會遵循這一規(guī)律。再東漢末年的亂世時期,潁川荀氏家族同樣也是效力于多個諸侯。荀彧的哥哥荀諶效力于袁紹,而荀彧卻效力于曹操。按照荀氏家族的計劃,只要荀氏家族如此這般的安排,那么日后不管是袁紹還是曹操稱霸中原。荀氏家族都會是其中的功臣。
荀彧之所以會投奔曹操,一方面是家族的安排。另一方就是荀彧自己的選擇。為何這么說呢?因為荀彧的哥哥荀諶是早于荀彧投靠袁紹的。而且袁紹的能拿下冀州,荀諶可以說是居功至偉。顯然后來荀彧如果再效力于袁紹就有些資源浪費了。再加上荀彧本身雖然得顧著家族利益。但他內(nèi)心還是尊于漢室的。而袁紹的狼子野心也讓荀彧不愿茍同。所以荀彧就離開了袁紹,轉(zhuǎn)頭了曹操。之所以會這么做,一方面是荀彧認為曹操又能力有手段,或許會是將來的一霸。另一方面就是因為當時的曹操還是一副漢室死忠粉的樣子。畢竟之前號召大家鏟除董卓,勤王保駕的就是曹操。因此荀彧認為曹操是一個志同道合之人。所以荀彧才會選擇投奔曹操。
我們從荀彧的職業(yè)生涯可以看出荀彧對于漢室的忠貞和對于篡漢者的不屑為伍。事實上,在永和年間,荀彧就已經(jīng)舉孝廉入朝為官了。雖然荀彧當上沒有做什么大官,但他絕對是皇帝的近臣。畢竟守宮令這個職位和皇帝的秘書沒什么兩樣。荀彧原本以為可以為漢室拋頭顱灑熱血的奮斗終生了。但誰知道好景不長。董卓進京后,廢少帝劉辯,立了漢獻帝劉協(xié)。自己更是開始霍亂漢朝。董卓的做法讓荀彧十分的不滿,因此荀彧就推出朝堂不替董卓效力。董卓礙于荀彧的名氣也不敢輕易殺荀彧,就這樣荀彧又成了一個平民。
之后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天下大亂后,荀彧帶著全家避禍冀州,但他看到袁紹也是一個野心家后,荀彧就選擇投奔了曹操??梢哉f曹操之所以霸業(yè)能成,荀彧是首位功臣。沒有荀彧也就沒有曹操的曹魏政權(quán)。荀彧本以為曹操是一個忠臣。但后來荀彧發(fā)現(xiàn)曹操也變成了篡漢者中的一員。即使如此荀彧也沒有放棄曹操。因為荀彧認為曹操還有可能回心轉(zhuǎn)意。除了曹操之外,其他軍閥更是一群豺狼。但最終荀彧還是高估了自己的能力,也低估了曹操的雄心。這也是為何荀彧最終心情抑郁積勞成疾而亡的原因。
荀彧是曹操賬下的五大謀臣之首,在曹魏集團中起著十分關(guān)鍵的作用。荀彧是一個全能型謀士,他精通謀略,曾在官渡之戰(zhàn)中為曹操獻計,從而幫助曹操打敗了袁紹;他也很有戰(zhàn)略眼光,曾提醒曹操重視兗州之地,后來曹操以兗州為根基逐漸統(tǒng)一了北方;除此以外,荀彧還有識人之能,程昱、郭嘉、陳群等一流謀士都是由他推薦給曹操的,他為曹操聚集了一大批能人志士,壯大了曹魏的實力。
正因為荀彧是一個能干且忠誠的人,所以曹操十分器重他,也極為信任他,還夸他有張良之才??蔁o論曹操多么欣賞荀彧,荀彧的內(nèi)心依然忠于漢室,這也造成了后來他與曹操關(guān)系的破裂,甚而在曹操的打壓之下,荀彧最后憂郁而死。
不少人在為荀彧感到可惜的同時,也不禁會產(chǎn)生一個疑惑:荀彧明知曹操有篡漢之心,卻仍舊一心一意輔佐他,這到底是為什么呢?總結(jié)起來,我認為主要有三點原因:第一,荀彧欣賞曹操的本事。曹操欣賞荀彧,荀彧同樣欣賞曹操,這大概就是所謂的英雄惜英雄吧。東漢末年,群雄割據(jù),荀彧素有報國之心,他想在這亂世心中干出一番事業(yè),所以他需要投靠一位真正有抱負的明主。荀彧看人很準,盡管他身邊的不少人都選擇實力雄厚的袁紹為效忠對象,但荀彧卻選擇了當時看起來有些落魄的曹操。
說起來,那時的曹操還是一個英雄,他不僅為朝廷打敗了黃巾軍,而且還刺殺過漢賊董卓,也因此博得了個好名聲。荀彧看到了曹操的英雄特質(zhì),故而才投到他麾下效力。在荀彧看來,曹操是一個能成大事的人。投靠曹操,不僅可以施展自己的才能,還能在這亂世之中實現(xiàn)自己的理想抱負,將來居廟堂之高,拜官封爵,青史留名,這不正是荀彧的人生追求嗎?在這樣的考慮下,荀彧毫不猶豫地選擇了暫時落魄但卻有英雄特質(zhì)的曹操為效忠對象。
第二,荀彧沒有把握住曹操的初心。雖然荀彧看人很準,但誰又能保證一個人的初心始終不變呢?我們常說的不忘初心,僅僅只是一種美好的愿望而已。當一個人有權(quán)有勢以后,初心往往會隨之而改變,恰恰曹操就是一個因為實力壯大而改變初心的人。雖然當時曹操獨攬朝政,但采用的仍是“奉天子以令不臣”的政治方針。面對這個“奉”字,荀彧還是能夠接受的,畢竟現(xiàn)在的曹操,依然是臣子。
但當曹操提出“加九錫”的想法之后,荀彧這才知道曹操的野心?!凹泳佩a”是王莽曾經(jīng)用過的手段,其實就是帝王之禮,曹操顯然是要走王莽的老路。而這時的曹操已經(jīng)成了氣候,對此荀彧無能為力,他只能一面忠于漢室,一面效忠曹操,盡力在這兩者之間尋找平衡點。但荀彧終究是沒有找到這兩者之間的平衡點,在那以后,他跟曹操的關(guān)系正式破裂,曾經(jīng)互為知音,彼此欣賞,無話不談的兩個人,如今卻各懷心事,各有打算。
第三,荀彧還要為整個家族的未來考慮。荀彧來自潁川的名門望族荀氏,自他和侄子荀攸投靠曹操以后,荀氏家族的命運自然就跟曹魏緊緊地綁在了一起。雖然荀彧無法接受曹操的篡漢之心,但他不得不為整個家族考慮,他實在不能因為要堅守自己的信念,而把整個家族都賠進去,所以荀彧只得繼續(xù)為曹操效力。
曹操終究是沒有篡漢,但他卻想稱魏公。在荀彧看來,這無疑是離篡漢又近了一步,所以他竭力反對曹操稱魏公。后來,荀彧被曹操排擠出曹魏的核心集團,最后在壽春憂郁而亡。羅貫中在寫《三國演義》時,給荀彧安排了一個自盡的結(jié)局,這也很好地詮釋了荀彧矛盾而又痛苦的內(nèi)心世界。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42347.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