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潘美,大家都會想到什么呢?下面小編為各位介紹一下此人的歷史事跡。
看過《楊家將》的人對潘仁美恨得咬牙切齒,這使得歷史原型潘美落得了千古罵名。事實并非如此,潘美不是我們印象中的奸詐小人,他是北宋時期赫赫有名的忠臣。當時將軍楊業(yè)慘死,潘美被誤解,承受了千年的冤屈。
公元986年,遼國派兵10萬攻打北宋,宋太宗派兵出戰(zhàn)。主將是忠武軍節(jié)度使潘美,副將是我們所熟知的楊業(yè)。潘美承受的千古罵名就是由此戰(zhàn)開始的。
宋朝軍隊出發(fā)之后,戰(zhàn)事順利,直取遼國四州。眾人興高采烈之際,傳來東路軍在岐溝關大敗的消息。潘美與楊業(yè)收到掩護班師的命令,還要將剛剛打下的遼國四州百姓遷到內(nèi)地。
這一切還沒準備妥當,遼軍就開始反擊,讓宋朝軍隊猝不及防。要不要跟遼軍正面對抗成為主要問題。
楊業(yè)認為此時不宜和遼軍正面沖突,遷移民眾是當前的主要任務。護軍王侁聽到楊業(yè)的想法,嘲笑楊業(yè)臨陣退縮,要求與遼軍一戰(zhàn)。
潘美幾經(jīng)權衡,下令讓楊業(yè)迎擊遼軍主力,王侁在陳家谷率兵接應。
楊業(yè)率領宋朝步兵與遼國騎兵正面作戰(zhàn),因寡不敵眾潰敗,沒有辦法的楊業(yè)只能退兵陳家谷,沒想到陳家谷竟不見一兵一卒。原來王侁走到半路之時聽到楊業(yè)敗退的消息,嚇得他慌忙撤退,一走了之,楊業(yè)到達陳家谷自然不見一人。無奈之下的楊業(yè)只能孤軍奮戰(zhàn),與遼軍血戰(zhàn)。楊業(yè)與遼軍血戰(zhàn)許久,負傷無數(shù),手下士兵幾乎陣亡。精疲力盡的楊業(yè)最終被遼軍俘虜,三日后因絕食而死。
潘美
這仗打得異常慘烈,楊業(yè)的長子楊延玉也在這場戰(zhàn)爭中戰(zhàn)死。軍隊回朝之后,楊業(yè)的妻子折氏(“佘太君”原型)為楊業(yè)和楊延玉喊冤,說潘美置楊業(yè)于險地不顧才造成了他們的死亡。
宋太宗無奈之下將潘美降為檢校太保,護軍王侁撤職充軍。這場戰(zhàn)爭成就了楊業(yè)的忠義之名,潘美留下了殘害忠良的罵名??稍斐蛇@樣結果的是當時的小人物王侁,王侁主張出戰(zhàn),結果臨陣逃脫的也是他,王侁在陳家谷堅守的話,可能是另一番景象了。
以宋太宗對楊業(yè)和王侁的處罰來看,主要責任不在潘美身上,潘美的過失是沒有自己的立場,王侁是宋太宗安插在軍中的親信,他的意見讓潘美多了一層顧慮吧。
后來潘美攻打南漢立下了赫赫戰(zhàn)功,幾年之后攻打南唐,潘美也是功不可沒呀。潘美對宋朝的統(tǒng)一可謂是出力不少,很多人都曲解了潘美這個忠臣良將。
開寶三年(公元970年),老謀深算的趙匡胤終于把目光投降了南漢,荊湖、后蜀已經(jīng)收入囊中,北漢茍延殘喘暫時不用理會,此時正是收復南漢的好機會。
南漢面積不小,人也不少,卻是五代中實力較弱的一支。是時,南漢國主為劉鋹,這位皇帝堪稱昏君中的極品,那是紙醉金迷、兇殘暴虐、荒淫無度、以至于南漢的國力是萎靡不振、糜爛不堪。
史料記載“開寶三年,征嶺南,以美為行營諸軍都部署、朗州團練使,尹崇珂副之?!?/p>
九月,趙匡胤命潭州防御使潘美為賀州道行營兵馬都部署,尹崇珂為副手、王繼勛為都監(jiān),兵發(fā)賀州(今廣西賀縣)。具體潘美帶兵的數(shù)量我們不得而知,趙匡胤只給他了十個州的兵力,大致當時北宋的總兵力在二十萬左右,而且需要在開封和北方邊境囤積重兵防守,潘美所帶兵力也可想而知,必定沒有多少。
得知宋朝大軍前來征伐,劉鋹慌了手腳,對付自己人他很拿手,皇室宗親幾乎被他全滅,能打仗的將領更是所剩無幾。由于劉鋹的興趣所在,將大量官員全部做了手術,成了宦官,等碰到敵人來襲,真可謂六神無主。
賀州危在旦夕,怎么辦呢,劉鋹馬上派特使龔澄樞,去前線慰問。龔澄樞在眾將領面前,唾沫橫飛,大致的意思就是你們要努力抗敵,皇帝就在身后為你們鼓勁云云。等到講完了,大兵們并沒有絲毫反應,有幾個膽大的問道:“錢呢?”
龔澄樞只是奉命來宣讀慰問書,哪里有錢,事實上,劉鋹根本就沒有打算給大兵們錢,沒有錢怎么打仗,眾將領一哄而散,龔澄樞是尷尬不已。潘美面對的就是這么一座賀州城。
一、工程兵大發(fā)神威
不論如何,敵人已經(jīng)打到了家門口,就算無兵無將,那也得派人去御敵啊,于是劉鋹命將領伍彥柔率一萬多南漢軍增援。潘美得知敵人來援,馬上退兵二十里,設置伏兵,等待敵人到來。
伍彥柔具體參數(shù)不詳,為了顯示自己的能力,伍彥柔坐在胡床上指揮戰(zhàn)斗,等進了埋伏圈,宋軍一擁而上,南漢軍立馬潰不成軍,敗下陣來,伍彥柔被殺,南漢軍被殺者十之七八。潘美用兵比較謹慎,很少輕敵,之所以如此,也跟他的兵力太少有關。
然而,這頭一次接戰(zhàn),南漢的暴露出了弱點,那真是不堪一擊。隨后,潘美并沒有著急進攻賀州城,他正考慮用何種辦法攻城。當然了,攻城前的基礎工作還是要做的,比如得先填平護城的壕溝。
史料記載“諸將頗猶豫,明乃率所部護送輜重卒百馀人,丁夫數(shù)千,畚鍤皆作,堙其塹,直抵城門。城中人大懼,開門以納,遂克賀州。”
幾千個工程兵跑到賀州城下填壕溝,或許這幫人填溝的動作比較蠻橫、粗野,城上的南漢軍兵竟然嚇得大驚失色,如此這般,工程兵填著填著就填到城里,賀州城的軍兵開城投降了。
潘美得知消息,下巴掉了一地,他身經(jīng)百戰(zhàn)也沒打過這樣的攻城戰(zhàn),敵人居然被工程兵嚇破了膽。這回潘美終于明白領導趙匡胤的用意了,為啥只給他這點兵力。南漢難道真的這么不堪一擊?潘美在心中畫了一個問號。
二、弓弩對付大象,哪個更強?
公元970年十月,潘美攻克開建寨、昭州、桂州,宋軍一路攻城拔寨,無往而不勝。眼看亡國進行時,劉鋹賭上了老本,命李承渥率十余萬大軍在韶州對陣潘美。
這回劉鋹想了個好主意,用大象作為士兵的坐騎,大象皮糙肉厚,身形高大,士兵們騎在上面可以居高臨下,這下絕對穩(wěn)贏了。十幾萬大軍用大象列陣在前,每頭大象坐著十幾個士兵,手持長矛兵杖,看起來十分威猛。
史料記載“美盡索軍中勁弩射之,象奔踶,乘者皆墜,反踐承渥軍,軍大敗,承渥僅以身免”。
大象固然很強壯,但它們可沒有馬匹那般聽話。潘美對此不以為然,直接命令弓箭手放箭,無數(shù)的箭矢飛向毫無準備的大象。宋軍中的很多弓弩并非常規(guī)弓箭,還有不少重型弓弩,射程數(shù)百米,力道極大。
大象中箭之后,并沒有像無畏的勇士一樣繼續(xù)進攻,而是掉頭就跑,這回南漢士兵倒了大霉。本來這些大象是用來對付敵人的,現(xiàn)在卻成了自己人的噩夢,大象像瘋了一樣沖回南漢大營,踩踏之間讓南漢軍損傷慘重。借此機會潘美下令進攻,宋軍很輕松地攻下了韶州城。
三、劉鋹燒毀財物,潘美贏得郁悶
韶州城丟失,廣州危在旦夕,劉鋹這回也慫了,他派使者去找潘美和談。和談是需要底氣的,南漢大廈將傾,馬上就要亡國,還有什么能作為談判的籌碼?潘美只給南漢使者五個選擇,要么繼續(xù)打,要么繼續(xù)守,要么投降,要么就去死,要么就土豆搬家。
戰(zhàn)爭仍在繼續(xù),南漢軍已經(jīng)無法抵擋。到了最后關頭,劉鋹選擇投降,而在此之前,守財奴劉鋹先把府庫內(nèi)的寶貝全給燒了,什么也沒有給宋軍留下。事實上,戰(zhàn)爭的目的就是掠奪,除了地盤,主要就是資源和財物,目前宋朝正在對外擴張,需要大量的錢,而劉鋹卻焚毀了財物,這讓潘美是欲哭無淚。
劉鋹被當做戰(zhàn)利品送到了開封,此戰(zhàn)就此告一段落。在趙匡胤統(tǒng)治時期,宋軍的戰(zhàn)力還是很強的,不論對戰(zhàn)后蜀、南唐還是契丹,鮮有敗績,這跟中后期的宋軍不可同日而語。趙匡胤削弱藩鎮(zhèn)剛剛開始,制度剛剛成型,這些從出沒五代的軍人,身上仍帶著弒殺的本性,加之有名將潘美統(tǒng)領,攻滅南漢可謂不費吹灰之力。
潘仁美歷史的真相是一位大英雄。功勛卓著,堪稱歷代忠臣的典范,潘仁美是虛構人物,原型是北宋名將潘美。生于五代十國,天資聰慧,立下赫赫戰(zhàn)功。趙匡胤發(fā)動陳橋兵變奪得后周天下后,潘美被宋太祖趙匡胤委以重任,在滅南唐的過程中,潘美披肩上陣,以一敵百,殺敵無數(shù),為北宋開疆拓土做出了巨大貢獻。
潘仁美生平
潘美(925年——991年),字仲詢,河北大名府人,年輕時即有鴻鵠之志,曾感嘆:“漢代結束,奸臣當?shù)?,恣意妄為,天下有改朝換代的征兆。大丈夫不在此時建功立業(yè),反碌碌無為與萬物一并滅亡,當真是羞恥。”潘美之父潘瞞,早年也從軍,在常山當軍校,少年潘美就跟隨父親在軍中歷練。柴榮任開封府尹時,潘美擔任柴榮的侍從,從此后就跟隨柴榮打天下。
潘美(925~991),字仲詢,河北大名人。父親潘璘,任軍校之職,駐守常山。
潘美年輕的時候長得英俊,在府中任典謁之職,(典謁就是接見賓客的小官吏),雖然年少,卻有大志,常對朋友王密說:“漢代將終,兇臣肆虐,四海有改卜之兆。大丈夫不以此時立功名、取富貴,碌碌與萬物共盡,可羞也。”(漢代指后漢劉知遠),當周世宗柴榮為開封府尹時,潘美就依附在柴榮手下,與趙匡胤等人也交情甚厚,周世宗即位后,潘美出任供奉官,隨后潘美在周世宗與北漢的高平之戰(zhàn)中取得戰(zhàn)功,其官職也遷西上閣門副使。后當任出監(jiān)陜州軍監(jiān)軍,改引進使。趙匡胤“陳橋兵變”時,潘美積極幫助,還由他詔喻天下改朝換代,趙匡胤當傷皇帝后,對潘美委以重任。
一,初露鋒芒,招撫平叛
當時,趙匡胤初登大寶,而陜西軍帥袁彥兇悍,信任群小,嗜殺黷貨,且繕甲兵,慮其為變”,宋太祖隨即派遣潘美為監(jiān)軍以圖之。潘美“單騎往諭”,進入陜軍營帳,向袁彥等人曉以大義,“天命既歸,(爾等)宜修臣職”,袁彥被潘美打動,心悅誠服,跟隨潘美入京朝拜趙匡胤,以示效忠。宋太祖大喜:“潘美不殺袁彥,能令來覲,成我志矣。”
建隆元年九月,李重進在揚州反叛(李重進是郭威的外甥),李重進打出“驅(qū)逐趙賊、恢復周室”的旗號,太祖親自出征,命石守信為招討使,潘美為行營都監(jiān),副將之職位。經(jīng)過50天,叛亂平定,攻下?lián)P州后,潘美被留為巡檢,以任鎮(zhèn)撫,授予秦州團練使之職。南漢軍隊進攻桂陽、江華,遭潘美反擊后逃走。由于宋當時對蜀用兵,暫時無暇去討伐南漢。南方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自唐以來,“不時侵略,頗為民患。”潘美下大力氣毀其巢穴,多所殺獲,余加慰撫,夷落遂定。
二,南征北戰(zhàn),功不可沒
開寶三年,宋軍征南漢,潘美為行營諸軍都部署、朗州團練使,尹崇珂為副將,道州刺使王繼勛為行營兵馬都監(jiān)。當日宋軍攻克富川,劉鋹遣將率兵萬余來援,被潘美大敗,宋軍遂又攻克賀州。早在這之前,南漢皇帝劉鋹錯殺了洸口守將邵廷埍,又削奪了西北招討使潘崇徹的兵權,南漢已到了“兵不識旗鼓,人主不知存亡”的地步了。南漢政治腐敗,經(jīng)濟衰弱,軍事上已不堪一擊。
當宋軍攻打賀州時,有大臣向劉鋹進諫,要求重新啟用潘崇徹,劉鋹大怒道:“何需崇徹?伍彥柔獨無方略耶?”遂以伍彥柔率軍援賀州,但潘美以伏兵擊之,漢軍大敗,三萬南漢軍砍死了十之七八。賀州城破,伍彥柔被俘,斬首示城。潘美聲言要攻打廣州,劉鋹懼怕,他不得已重新啟用潘崇徹,任命潘崇徹為內(nèi)太師馬步軍都統(tǒng),潘崇徹率將三萬兵馬帶到了賀江與西江的交匯處的一條峽谷里安營扎寨,根本就是自保,不敢出擊??磁顺鐝氐年噭?,不僅不像是去防堵宋軍,倒像是在防堵劉鋹由廣東逃往廣西。氣得劉鋹大怒之下,要發(fā)兵去討伐潘崇徹,但被群臣勸阻。十月,宋軍又攻下昭、桂、連三州,西江諸州以次降。潘美移南面都部署,進逼韶州。韶州是當時南漢的一個重鎮(zhèn)。韶、雄、英三州作為一個戰(zhàn)略整體與廣州遙相呼應、互為犄角。如果韶州有失,那雄、英二州必難獨存,而此三州若皆失,那宋軍就可以長驅(qū)直入南撲廣州了。南漢軍都統(tǒng)李承渥率兵十萬列陣蓮花峰,還有象兵助陣;但潘美很快想出用強駑退敵的方法,待象陣沖到近前時,宋軍朝著大象射出了數(shù)以萬計的箭。大象中箭奔踢,騎兵皆落,宋軍乘勢對李承渥進行了反撲。南漢軍早已被自己的大象反沖得七零八落,根本無法組織抵抗,南漢軍大敗,只有李承渥幸免。宋軍隨即攻克韶州,俘虜韶州刺史辛延渥,進諫大夫鄒文遠。韶州是南漢的北門,韶州有失,劉鋹驚恐萬分,但他已無將可派,正在煩惱的時候,一個老宮女梁鸞真的向劉鋹推薦其養(yǎng)子郭崇岳出戰(zhàn),說郭崇岳飽讀兵書,英勇善戰(zhàn),可以為皇上效力。劉鋹無奈,任命郭崇岳為招討使和另一將軍植廷曉率六萬人馬領兵出鎮(zhèn)馬徑。郭崇岳是個不懂謀略,紙上談兵的人,他只有祈禱老天保佑了。
開寶四年,正月,宋軍攻占雄、英二州,潘崇徹投降。宋軍至瀧頭,劉鋹派人請求談判,要求緩兵,潘美不允,宋軍進至馬徑,距廣州120里。二月,劉鋹遣其弟劉保興率兵參戰(zhàn),郭崇岳,植廷曉出擊,宋軍涉水作戰(zhàn),植廷曉戰(zhàn)死郭崇岳退回。南漢軍十五萬依山谷之險堅壁以待,潘美就與諸將商議:“南漢軍編竹木為柵,若以火攻,必定潰亂。然后我軍以銳師夾擊,就萬無一失了?!彼炫汕矓?shù)千兵丁,每人持兩支火炬,抄小道,埋伏在南漢軍的柵欄前。夜間,萬炬俱發(fā),大風刮起,火勢甚熾。潘美揮兵急擊,南漢軍大敗,郭崇岳死于亂軍之中,而后潘美率大軍長驅(qū)至廣州,斬敵數(shù)萬計,擒獲南漢皇帝劉鋹,送往京師。
開寶八年,宋軍征南唐,宋太祖派遣潘美與劉遇等先率兵赴江陵。江南久無戰(zhàn)事,李煜中了宋太祖的反間計錯殺了老將林仁肇,老將死去,新將無經(jīng)驗,南唐軍杜真和鄭彥華的步軍和水師先后被潘美殺得大敗。曹彬破唐軍于白鷺州,新林港,殺唐軍統(tǒng)軍使李雄;十月,宋太祖命潘美為升州道行營都監(jiān),與曹彬偕往,大軍進達秦淮河。當時,宋軍準備渡河的船楫還未準備好,潘美下令道:“我潘美受詔,率精兵數(shù)萬人攻唐,期于必勝,豈能因此一衣帶水的河流的阻擋而不能加快進攻?”遂身先士卒,涉水渡河,大軍隨之,南唐軍大敗。宋軍在采石磯架設浮橋成功,唐軍以戰(zhàn)艦二十余鳴鼓攻來。潘美揮兵奮擊,奪其戰(zhàn)艦,擒其將鄭賓等七人,又破其城南水砦。宋軍乘勝占領了秣陵關后,潘美由南向北打,曹彬由西向東攻。兩路宋軍向金陵逼近。
當宋軍都快打到金陵城下了,李煜竟全然不知。他一如既往地與小周后一起在宮內(nèi)飲酒賦詩、鳴琴填詞。事實上,南唐的神衛(wèi)統(tǒng)軍都指揮使皇甫繼勛封鎖了宋軍入侵的消息,還將得知這一消息的人大半處死。直到有一天清晨,李煜親自巡城,這才發(fā)覺情況有異:江面上陳列著數(shù)百艘大戰(zhàn)船,船上飄揚著大“宋”旗幟。又接報告,說江寧南郊也發(fā)現(xiàn)趙宋戰(zhàn)旗。李煜這才明白了:宋軍已經(jīng)打到家門口了。他立即處死了皇甫繼勛,派徐鉉到開封,與宋太祖罷兵言和?!半夼P榻之側(cè),豈容他人酣睡?”趙匡胤這擲地有聲的回答,粉碎了李煜的迷夢。宋軍逼近進金陵,而南唐軍朱令贇的江南水陸十萬兵馬也陳于城下;朱令贇用火攻的方法去偷襲宋軍??擅髅鞴蔚氖俏髂巷L卻變成了東北風,而且風力還特別強。反倒燒了南唐官兵自己,這時潘美率兵襲擊,大敗唐軍。結果朱令贇被俘,這十五萬南唐軍被數(shù)萬宋軍殺得七零八落。
朱令贇慘敗之后,李煜就再也沒有什么援兵了。李煜既無援軍,曹彬和潘美就放心大膽地率軍將金陵團團地包圍了起來。一連數(shù)月,居民樵采路斷,兵又戰(zhàn)敗,但金陵的城防的太過堅固,曹彬?qū)掖蝿窠担铎戏吹箞允厝绻?,曹彬五奈,“率士晨夜攻城,百道俱進?!苯K于在十二月攻陷金陵。李煜和臣僚來得到軍門請罪。金陵平,潘美功拜宣徽北院使。
當時的北漢依據(jù)太原,負隅頑抗,宋太祖先后兩次征討都沒有滅掉北漢,宋太祖未能平定北漢就駕崩了。主要原因是:北漢有遼國的援助,宋太祖受制于先南后北的戰(zhàn)略,始終無法下達決心攻占北漢,還有就是太原城固若金湯,銅墻鐵壁,宋軍傷亡很大。以至于宋太宗氣惱地在攻陷太原后,毀其城改為鎮(zhèn)。
宋太宗即位后,命將征太原,潘美為北路都招討,判太原行府事。這一次征討北漢取得成功,北漢名將楊業(yè)歸降,太原城平定。班師回朝后,潘美被“留屯以捍北邊,兼三交都部署?!痹谌晃鞅比倮?,有一地名固軍,是北邊咽喉之地。潘美率兵秘密偷襲,遂占有此地。潘美又囤積糧食和軍隊守之,作為北部邊境的屏障。潘美作為鎮(zhèn)守邊關的將領,曾大破遼兵,被封為代國公,后又改封忠武軍節(jié)度,并封韓國公。
三,潘美與楊業(yè)的恩恩怨怨
宋太宗雍熙3年,遼軍以十余萬兵力大舉入侵北宋,宋兵分東西兩路迎擊敵人。東路由名將曹彬統(tǒng)帥,西路以忠武軍節(jié)度使潘美為主、應路行營都部署楊業(yè)為副,又以西上閣門使、蔚州刺史王侁,軍器庫使、順州團練使劉文裕為護軍。與遼兵接戰(zhàn)于朔州。諸軍連拔云、應、寰、朔四州,師次桑乾河,當時曹彬的軍隊作戰(zhàn)不利,諸路班師,潘美等歸還代州。不久后,皇帝下詔遷四州之民去內(nèi)地,令潘美等所部兵保護。當時契丹國母蕭氏與其大臣耶律漢寧、南北皮室及五押惕隱領眾十余萬,又一次攻陷寰州。
潘美,楊業(yè),王侁等人商議對策。
楊業(yè)道:“今遼兵益盛,不可與戰(zhàn)。朝廷止令取數(shù)州之民,但領兵出大石路,先遣人密告云、朔州守將,俟大軍離代州日,令云州之眾先出。我?guī)煷螒荩醯け貋砭?,即令朔州民出城,直入石碣谷。遣強弩千人列于谷口,以騎士援于中路,則三州之眾,保萬全矣。”
而護軍王侁去拒絕了他的建議,說道:“領數(shù)萬精兵而畏懦如此。但趨雁門北川中,鼓行而往。”
另一個護軍劉文裕支持王侁。
楊業(yè)曰:“不可,此必敗之勢也。”
侁曰:“君侯素號無敵,今見敵逗撓不戰(zhàn),得非有他志乎?”
業(yè)曰:“業(yè)非避死,蓋時有未利,徒令殺傷士卒而功不立。今君責業(yè)以不死,當為諸公先。”
將行,泣謂美曰:“此行必不利。業(yè),太原降將,分當死。上不殺,寵以連帥,授之兵柄。非縱敵不擊,蓋伺其便,將立尺寸功以報國恩。今諸君責業(yè)以避敵,業(yè)當先死于敵。
楊業(yè)指陳家谷口曰:“諸君于此張步兵強弩,為左右翼以援,俟業(yè)轉(zhuǎn)戰(zhàn)至此,即以步兵夾擊救之,不然,無遺類矣?!?br>潘美便與王侁領兵列陣于谷口。自寅至巳,王侁使人登托邏臺望之,以為契丹敗走,欲爭其功,即領兵離谷口。美不能制,乃緣交河西南行二十里。俄聞業(yè)敗,即麾兵卻走。楊業(yè)力戰(zhàn),自午至暮,果至谷口。望見無人,即拊膺大慟,再率帳下士力戰(zhàn),身被數(shù)十創(chuàng),卒殆盡,業(yè)猶手刃數(shù)十百人。馬重傷不能進,遂為契丹所擒,其子延玉亦沒焉。業(yè)因太息曰:“上遇我厚,期討賊捍邊以報,而反為奸臣所迫,致王師敗績,何面目求活耶!”乃不食,三日死。
《宋史楊業(yè)傳》記載
首先明確的是王侁的監(jiān)軍既不是副職,也不是屬官,它代表皇上對在外將帥行動進行監(jiān)督和挾制?!懊啦荒苤啤眳s也不難理解,當初潘美單槍匹馬去陜西軍帥袁彥監(jiān)軍的時候,就有殺主帥的權力,以至于后來的宋太祖說過:“潘美不殺袁彥,能令來覲,成我志矣?!蓖鮼昃芙^楊業(yè)的建議而后又為了爭功勞私自帶兵離開谷口,無疑是負主要責任。但潘美就沒有責任了嗎?話也不是,因為作戰(zhàn)方案是潘美,楊業(yè),王侁,劉文裕這幾個人商討制定的。業(yè)謂美等曰:“今遼兵益盛,不可與戰(zhàn)?!蓖鮼耆ゾ芙^了他的建議,劉文裕也贊成王侁。潘美作為一名富有軍事經(jīng)驗的將領,兩種方案誰好誰壞,他是一目了然的,卻保持沉默不語,默許王侁的錯誤建議卻又是為何?楊業(yè)哭泣對說:“此行必不利。”已經(jīng)預知道自己兇多吉少,作為一名軍事名將的潘美,難道不知楊業(yè)此去的兇險?王侁雖是監(jiān)軍,但軍事部署的決定權卻是在主帥潘美的手里。監(jiān)軍的確有參與軍務的權力,如果監(jiān)軍要處理主帥,除非主帥是“有異志”。潘美的性格是一個耿直的人,他沒理由對此建議保持沉默的。
再有,宋太宗在處理此事后是,“大將軍潘美降三級,王侁除名、發(fā)配金州,劉文裕除名、發(fā)配登州”
在給潘美的昭中是:俾總援兵經(jīng)涂非賒,精甲甚眾,不能申明斥堠,謹設堤防,陷此生民,失吾驍將。據(jù)其顯咎,合正刑書?!?br>給王、劉下的詔中說:“昨出師徒,俾其監(jiān)護,固合明宣紀律,動協(xié)機宜。而乃墮撓軍謀,窘辱將領,無公忠之節(jié),有狠戾之愆。違眾任情,彼前我卻,失吾驍將,陷此生民?!?br>
由此看來,潘美的確有過失,與王侁同有“失吾驍將,陷此生民”之責,只不過潘美是“不能申明斥堠,謹設堤防”較輕些,而王侁則是“墮撓軍謀,窘辱將領,無公忠之節(jié),有狠戾之愆?!弊锔匦?。另外潘美是與曹彬媲美的開國名將,戰(zhàn)功更在楊業(yè)之上,且不負主要責任,對潘美的處理自然與王劉二人不同。
是什么原因讓潘美在楊業(yè)的哭訴與王侁咄咄逼人之間保持了沉默?《宋史·楊業(yè)》中有如此一段記載:“主將戍邊者多忌之,有潛上謗書斥言其短,帝覽之皆不問,封其奏以付業(yè)?!碑敃r楊業(yè)駐守雁門關,任代州兼三交駐泊兵馬都部署。而在楊業(yè)之上的主將是誰呢?很明顯包括潘美在內(nèi)。楊業(yè)是北漢名將,鎮(zhèn)守邊關,頗有戰(zhàn)功,楊業(yè)是前鋒,且破遼兵無數(shù),遼國上下,皆視為大敵,對他特別重視,有了“楊無敵”的稱號,但在宋軍之中,這種功勞卻是惹人嫉妒和不信任的,尤其是楊業(yè)還曾是北漢的人。不難看出王侁以“得非有他志乎”激怒楊業(yè),楊業(yè)卻無力反對。在楊業(yè)之死的問題上,潘美的確是有責任的,雖然并非主要責任。
四,歷史上的忠臣,小說中的奸佞
潘美深得宋太祖信任,也是較少的沒有被解酒釋兵權的人,潘美在史書上是個為人耿直,脾氣暴躁,不善鉆營的人,其功勞也在楊業(yè)之上,明人黃道周編的《廣名將傳》收錄的一百名將領中,潘美在北宋排第四,而楊業(yè)卻沒被入選,就是個證明。據(jù)一些野史筆記記載,潘美為人還是比較厚道的,如《隨手雜錄》、《默記》中記載,趙匡胤奪取皇位初入宮時,見一宮女抱著一個小孩,問之,宮女答道:“是世宗的幼子?!壁w普等人說;“殺掉算了?!迸嗣涝谂圆徽Z,趙匡胤說:“即人之位,殺人之子,朕不忍為?!迸嗣烙谑窍蜈w匡胤要求自己來收養(yǎng)這個孩子,把他抱回了自己家中,改姓潘,取名惟吉,趙匡胤后來也不問,潘美也不復言,這個孩子長大后也在朝為官。在《楊家將演義》中潘美被朔造成奸臣,名字不知何故被改成潘仁美。我想是因為楊業(yè)死后,被王侁等人為了推卸責任,誣蔑成了叛國賊有關,后來不得不平反;據(jù)說潘美也參與了對楊業(yè)的誹謗。
不管怎么說,《楊家將演義》的潘仁美的確是惡搞出來的。另外說一點,宋真宗的章懷皇后應為潘美之孫女,不是女兒,是長子潘惟熙之女。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42349.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