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在白帝城去世后,諸葛亮一心輔佐劉禪。此時的諸葛亮深知,魏國的基礎(chǔ)雄厚,決不能給它休養(yǎng)生息的機會,一旦魏國恢復(fù)了國力,蜀國距離亡國之日就不遠(yuǎn)了。所以,諸葛亮不顧眾人的非議,多次出兵北伐,以此來消耗魏國的國力。
公元234年,諸葛亮病逝于五丈原,結(jié)束了傳奇的一生。諸葛亮死后,姜維仍舊貫徹其北伐的方針,力圖力挽狂瀾,阻止魏國的發(fā)展。但是,姜維的能力畢竟弱于諸葛亮,心有余而力不足,未能改變蜀國滅亡的趨勢。
公元263年,魏國兵分三路殺向蜀國,目的顯而易見,就是準(zhǔn)備一舉拿下蜀漢。在此危急存亡之際,姜維率領(lǐng)大軍與鐘會作戰(zhàn),在大戰(zhàn)正酣時,皇帝劉禪選擇了出征投降于鄧艾,也標(biāo)志著蜀國滅亡。姜維痛心疾首,卻以無力回天,被迫假意投降于鐘會。
據(jù)《三國志》記載,當(dāng)時的蜀國人口近百萬,士兵多達(dá)十萬有余,戰(zhàn)斗力尚可。那么問題來了,手握大軍的劉禪,為何會開城投降,而不是與魏軍作戰(zhàn)到底呢?主要有三個原因。
一、內(nèi)部大臣的壓力
蜀漢建立之時,朝政大權(quán)掌握在荊州派和東州派之手,而益州本土大臣則被打壓。之后,隨著很多重臣的病逝,益州派掌握了大權(quán)。當(dāng)鄧艾兵臨城下之時,劉禪召集大臣進(jìn)行商談,最終投降派占據(jù)了上風(fēng)。
二、魏軍太過強大
當(dāng)時的魏軍氣勢正旺,且進(jìn)行了合理部署,除了姜維,蜀漢大軍幾乎沒有還手之力。特別是鄧艾,在及姜維與鐘會大戰(zhàn)之時,帶領(lǐng)大軍偷渡陰平,長驅(qū)直入,克綿竹,殺諸葛瞻父子,令蜀漢朝臣及皇帝劉禪的心理防線瞬間崩潰。
三、一把手劉禪本人原因
當(dāng)時的劉禪,已經(jīng)年近六旬,能力有限,且沒有雄心壯志。作為蜀漢軍事上的依靠,此時的姜維還在劍閣與鄧艾作戰(zhàn),短時間內(nèi)也不能到來。亂了方寸的劉禪,經(jīng)過短暫的思考,就選擇了出城投降,成了蜀漢的亡國之君。
“樂不思蜀”這一成語,就成了人們對劉禪的諷刺,但是,從某方面來說,正是劉禪的投降,加速了西晉統(tǒng)一的步伐,這對于歷史進(jìn)程來說,未必不是一件好事。
鄧艾
屯田:(太陽神)食者,兵之所系;農(nóng)者,勝之所依/積軍資之糧,通槽運之道。
(OL)休養(yǎng)生息,備戰(zhàn)待敵/鋤禾日當(dāng)午,汗滴禾下土/屯田日久,當(dāng)建奇功。
鑿險:(日神)孤注一擲,勝敗在此一舉。/(OL)開辟險路,奇襲敵軍。
急襲:(日)給我一張,又何妨/明修棧道,暗渡陳倉。
(OL)偷渡陰平,直取蜀漢!/攻其不備,出其不意!
陣亡:(OL)(日)吾破蜀克敵,竟葬于奸賊之手……
張頜
巧變:(OL)兵無常形,水無常勢!/用兵之道,變化萬千!
(日)巧變判定 虛招令旗,以之惑敵。
巧變摸牌:絕其汲道,困其芻糧
巧變出牌:以守為攻,后發(fā)制人
巧變棄牌:停止前進(jìn),扎營御敵。
陣亡:歸兵勿追,追兵難歸。
陣亡:額……膝蓋……中……箭……了……
姜維
挑釁:(日神)賊將早降,可免一死/哼,賊將莫不是怕了/敵將可破得我八陣
(OL)汝等小兒,可敢殺我/賊將早降,可免一死。
志繼:(日神)今雖窮極,然先帝之志,丞相之托,維豈敢忘。
(OL)丞相厚恩,維萬死不能相報。
觀星:(日神)諸葛亮配音
(OL)克復(fù)中原,指日可待!/繼丞相之遺志,討篡漢之逆賊!
陣亡:(日神)臣等正欲死戰(zhàn),陛下何故先降。
(OL)我計不成,乃天命也……
劉禪
享樂:(日神)此間樂,不思蜀/如此甚好,甚好。
(OL)打打殺殺真沒意思/我的爸爸是劉備!
放權(quán):(日神)一切但憑相父做主/孩兒愚鈍
(OL)這可如何是好/你辦事兒,我放心。
若愚:(日神)大智若愚,大巧若拙
(OL)不裝瘋賣傻,豈能安然無恙?/世人皆錯看我,唉
陣亡:(日神)吾降,吾降矣。
(OL)別打臉,我投降還不行嗎?
張昭&張弘
直諫:(OL)請恕老臣直言/為臣者當(dāng)冒死以諫。
固政:(OL)今當(dāng)穩(wěn)固內(nèi)政,以御外敵/固國安邦,須當(dāng)如是。
陣亡:(OL)竭力盡智,死而無憾。
孫策
激昂:(日神)所向皆破,敵莫敢當(dāng)/眾將聽令,直搗敵酋。
(OL)吾乃江東小霸王孫伯符/江東子弟,何懼于天下
魂姿:(日神)(OL)父親在上,魂佑江東,公瑾在旁,智定天下。
(OL)愿承父志,與公瑾共謀天下。
制霸:(日神)子義信義,必不背我/哈哈,汝乃吾之真卿也/哼,錯當(dāng)佞臣做忠臣,誓不饒你!且慢!莫不是你欲用詐降之計賺我。
(OL)我若怕你,非孫伯符也/是友是敵,一探便知。
英魂:(OL)孫氏英烈,庇佑江東/父親,助我背水一戰(zhàn)。
英姿:(OL)公瑾,助我決一死戰(zhàn)/爾等看好了。
陣亡:(日神)(OL)內(nèi)事不決問子布(張昭),外事不決問周瑜
蔡文姬
悲歌:(日神)欲死不能得,欲生無一可/此行遠(yuǎn)兮,君尚珍重。翩翩吹我衣,蕭蕭入我耳/豈偕老之可依,庶盡歡于余年。
(OL)制茲八拍兮擬排憂,何知曲成兮心轉(zhuǎn)愁/悲歌可以當(dāng)泣,遠(yuǎn)望可以當(dāng)歸。
斷腸:(日神)雁飛高兮邈難尋,空腸斷兮思愔愔/胡人落淚沾邊草,漢使斷腸對歸客
(OL)日東月西兮徒相望,不得相隨兮空斷腸/流落異鄉(xiāng)愁斷腸
陣亡:(OL)人生幾何時,懷憂終年歲
左慈
化身:(日神)藏形變身,自在吾心/遁形幻千,隨意所欲
(OL)萬物蒼生,幻化由心/肉眼凡胎,豈能窺視仙人變幻
新生:(日神)靈根不滅,連綿不絕/吐故納新,師法天地
(OL)吐故納新,師法天地/幻幻無窮,生生不息
陣亡:(日神)釋知遺形,神滅形消
(OL)騰云跨風(fēng),飛升太虛
看起來又是貼吧傳送來知道的 不過還是說一下個人感覺吧
牛X的臺詞有很多啊
最XE的:孫權(quán)的好舒服
大喬的 你來嘛~
最霸氣的:張教主的雷公助我 每次聽到都各種緊張
還有夏侯淵的 吾善于千里襲人 取爾首級如探囊取物
趙云的 這就是失敗的滋味么
最搞笑的:舊版陸遜的我還是太連清了 還有呂布的不可棱
最詩意的:甄姬的幾句都是出自洛神賦的
最娘的:新版司馬
最充滿智慧的:或許有主觀因素 總感覺無論臥龍諸葛和空城諸葛的臺詞都充滿智慧。。。。
以上就是我個人感想,如果滿意就采納吧
《三國殺》作為一款三國題材的卡牌桌游,在取材方面無疑是成功的,尤其是武將臺詞,簡簡單單的幾句話甚至概括其一生的風(fēng)雨。
覆巢之下,豈有完卵
這句話雖然作為了孔融的陣亡臺詞,但并非出自其口,說這話的是孔融年僅十歲的兒子。曹操因被孔融侮慢而將其殺害,隨機派遣使者去孔宅吵架,家中的妻眷雜役四散逃命,突然使者發(fā)下院中一顆大樹下兩個孩子安靜地下著棋。
大的是孔融10歲的兒子,小的是孔融7歲的女兒,使者近前問道“汝二人為何不逃?”孔融兒子答“覆巢之下,豈有完卵乎?”孔融女兒說“只求大人容我兄妹下完此局?!?/p>
有愧于見百姓,無言以對先祖
“凜凜人如在,誰云漢已亡!”有我北地王劉諶在此,誰敢說大漢已經(jīng)亡國!劉諶的這份悲壯可稱三國殺之最,面對蜀漢危急存亡的最后關(guān)頭,劉諶以命相博卻換來個舉國投降的結(jié)局,這份無力回天的不甘與亡國的痛楚讓他難以再繼續(xù)茍活下去。
昭烈廟內(nèi),劉諶在劉備的塑像面前痛哭流涕,拔劍先殺妻兒而后自殺,以身殉國!從武將的插畫中也可以看到,連他身后的劉備塑像也流下了血淚。
劉封:父親,為什么
作為劉備養(yǎng)子,曾為劉備立下汗馬功勞。但這一切都在劉備自封漢王,意欲稱帝之后成了阿斗繼位的阻礙。就像豐臣秀吉,當(dāng)晚年得子之后找了借口逼死了養(yǎng)子秀次。武圣敗走麥城,就像出兵也無濟于事,而殺了他也只是找個借口罷了,畢竟養(yǎng)子不是親兒子。
王異:吾死不足憐惜,無奈家仇未報……/巾幗之血流盡,終未能平賊
王異是雍州部將趙昂的妻子,她多次參與擊退馬超的秘計,當(dāng)時兒子落入賊人之手,丈夫趙昂擔(dān)心兒子的安危還在踟躕,王異厲聲責(zé)問丈夫,使其堅定信念抗拒外敵。最后兒子被賊人所害,所以王異與西涼鐵騎可謂是國仇家恨,配上略帶貞烈的陣亡臺詞,讓人可謂可嘆!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42403.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