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為大家?guī)矸吨傺驼娴氖侵页紗?,希望對你們能有所幫助?/p>
最近閑暇無事,刷到17年出品的一部電視劇《將軍在上》,這部電視劇是根據(jù)同名小說改編而成的電視劇,但是這部劇的背景設(shè)立在宋朝,劇中有許多人物都是歷史上真實存在的。比如說由于波老師飾演的范仲淹這個角色,范仲淹最為世人所熟知的就是他那句:“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
在該劇中,范仲淹也是一個為國為民的好官,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范仲淹老是被貶官,時常遠離朝廷,而后又被皇帝召回京城。在歷史上,范仲淹也是屢遭貶謫,最后遠離京城。
范仲淹家境貧寒,父親很早就離開了人世,范仲淹一直跟隨母親過日子。但是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下,范仲淹仍能刻苦求學,在公元1015年,范仲淹高中進士,由此步入官場。
不過雖然步入了官場,但范仲淹沒有機會在京師做官,一直在地方上歷練。等到宋仁宗當上皇帝后,范仲淹得到王曾跟晏殊的舉薦,被宋仁宗征召入京,擔任秘閣校理,這份官職主要是負責皇家圖書典籍的??焙驼?。
當年宋仁宗即位的時候,年紀還比較小,所以就由太后劉氏垂簾聽政。等到宋仁宗19歲的時候,朝政大權(quán)仍然掌握在劉太后的手中,并且劉太后并沒有放手的意思。范仲淹就趁著宋仁宗帶著文武百官在會慶殿為太后祝壽的機會,上疏仁宗要區(qū)分家禮與國禮,與百官朝拜太后,有損皇上威嚴。同時又上書劉太后,請求還政于仁宗。
雖然范仲淹一心一意為了宋仁宗著想,并且此后多次上書請求劉太后還政給宋仁宗,但是每一次上書都猶如石沉大海,毫無音信。心灰意冷的范仲淹請求外放,于是他就被任為河中府通判;次年,調(diào)任陳州通判。這就是范仲淹第一次被貶。
雖然范仲淹不在京城做官了,但是他還是心系國家,多次上書朝廷陳述自己的建議,雖然都沒有得到朝廷的采納,但是宋仁宗大為感動,時常感嘆范仲淹的忠誠。等到劉太后去世,宋仁宗得以真正掌握宋朝的大權(quán),他就把范仲淹從外地調(diào)回京城,讓他擔任諫官。
可這一次,范仲淹在京城沒做多久的官,朝廷又出事了。宋仁宗的第一任郭皇后,因為在宮中不受寵幸,在與眾嬪妃鬧變扭的過程中,一不小心打到了宋仁宗。宋仁宗雖然是一個仁德的君主,但是被皇后如此對待,當場龍顏大怒。事后,就想廢掉郭皇后。
這個時候擔任宰相的是呂夷簡,他因為跟郭皇后有矛盾,就一直張羅著廢后的事情。而范仲淹跟一幫大臣則認為廢后不合適,并且跪在垂拱殿外,請求召見,但是仁宗根本不理他們,第二天,范仲淹就被貶為睦州知州。
后來范仲淹又擔任蘇州知州,在任上,范仲淹新修水利,疏通河道,解決了蘇州的水患。因為這份功勞,范仲淹再次得到朝廷的重用,被宋仁宗召回京城。但是范仲淹是一個眼睛里容不得半點沙子的正直官員,他看到宰相呂夷簡廣開后門,濫用私人,朝中腐敗不堪。
出于對國家的關(guān)心,范仲淹上書給宋仁宗,指責宰相的用人制度,勸說皇帝制定制度、親自掌握官吏升遷之事。而呂夷簡不甘示弱,反譏范仲淹迂腐。兩家之間斗得不可開交,最后還是呂夷簡獲得勝利,范仲淹又被貶離京城,擔任饒州知州。
雖然范仲淹多次遭到貶官,但是他還是一心一意為國為民,他經(jīng)略陜西三年,成功遏制了西夏的侵略。又寫出了“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边@樣名片,對后世影響深遠。
慶歷新政是王安石變法的前奏,也為王安石變法開辟了道路。新政失敗后,范仲淹憂國憂民、以天下為己任的抱負始終沒有改變。他離開朝廷以后先到今陜西彬縣為知州,后調(diào)至鄧州(今河南南陽一帶)做知州。慶歷六年(公元1046年),他為貶至岳州任知州的好友滕子京寫了著名的《岳陽樓記》,他說:“予嘗求古仁人之心……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是進亦憂,退亦憂。然則何時而樂耶?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乎。噫!微斯人,吾誰與歸?”他將自己一生的抱負概括為“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表達了一個封建士大夫積極用世、為國忘身的高尚情操,成為封建士人一代楷模。范仲淹晚年曾竭力為地方辦“義莊”,興學校。公元1052年,病卒于赴潁州上任的途中,歸葬于洛陽。
從范仲淹的人生經(jīng)歷中,我們可以得到以下一些人生啟示:
1. 刻苦努力:范仲淹從小就非常刻苦,他在應(yīng)天書院刻苦攻讀,冬天讀書疲倦發(fā)困時,就用冷水洗臉,沒有東西吃時,就喝稀粥度日。這些告訴我們,要珍惜學習的機會,努力刻苦學習,克服困難,迎接挑戰(zhàn)。
2. 秉公直言:范仲淹在擔任官職時,一直秉公直言,不畏權(quán)貴,為國為民奮斗。這告訴我們,要有正義感,堅持原則,不畏權(quán)勢,勇于為公眾利益發(fā)聲。
3. 勤政愛民:范仲淹在擔任官職時,非常勤政愛民,為百姓謀福利,改善民生。這告訴我們,要關(guān)注民生,盡心盡力為民眾服務(wù),努力改善人民的生活。
4. 堅韌不拔:范仲淹在遭遇多次貶斥和挫折時,始終保持堅韌不拔的精神,不放棄自己的理想和信念。這告訴我們,要有堅強的意志和毅力,不畏困難和挫折,堅持追求自己的夢想。
5. 愛國愛民:范仲淹一生以愛國愛民為己任,為國家的繁榮和人民的福祉奮斗不息。這告訴我們,要有愛國情懷,為國家和人民的利益而奮斗,要有民本思想,關(guān)注民生,為人民謀利益。
總之,范仲淹的人生經(jīng)歷和品格給我們提供了很多人生啟示,我們可以從他的例子中汲取力量和智慧,努力追求自己的夢想,為人民服務(wù),為國家繁榮貢獻自己的力量。
不經(jīng)一番寒徹骨,怎得梅花撲鼻香。自古集大成者,都曾經(jīng)歷過種種魔難,在困難曲折中砥礪前行。
我們所熟知的北宋時期著名政治奇才——范仲淹,就是如此。
范仲淹,字希文,其年幼喪父,母親謝氏后改嫁到長山朱家,遂更名為朱說。年少時家中清苦,無力供其讀書,使其后來愈發(fā)致力于讀書上進,以求讀天下書,窮天下事。
終于經(jīng)過其勤奮努力、刻苦專研,最后一朝中舉,覲見天子,縱橫政場,大展宏圖。為我們留下了“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志存高遠的思想和節(jié)操。
嵩生岳降。北宋端拱二年(公元989年),趙光義即位十四年,時傳言皇位來之不正,且政局動蕩、如履薄冰,宋太宗常道,愿如宰相趙普所言“希望大宋生出無私無畏的諫臣來,國家就有希望了”。不偏不倚,就在此年范仲淹出生了。
太宗元淳二年,才出生一年多的范仲淹還不知父親長何樣面貌,范父便駕鶴西去留他一孤,《范文公正集》附《年譜》中有記:
“文正公即書記第三子也?!斯┒昙撼蟀嗽鹿锴醵斩〕螅孕脸髸r生,二歲而孤?!?/p>
于是,孤兒寡母孤苦無依終究敵不過生活所迫,母親謝氏因此便改嫁到了常山朱家,嫁了一小商販名叫朱三,因此其繼父將其名改為朱說。
小小少年,志存高遠。時間如白駒過隙,轉(zhuǎn)眼間小朱說已成為該入塾求學的少年,可苦于朱家家境貧寒便一拖再拖。終于朱說有了上學的機會,他的志向遠大感動了寺中住持,他以每日早晚為寺中蔬菜澆水,換來了免費進寺讀書且額外獲得半分干糧的機會。
說事容易做事難,朱說一日只做三件事讀書、澆菜和煮飯,時間一長朱說便發(fā)現(xiàn),時間遠遠不夠用,煮飯和澆菜大大的浪費了自己的學習時間,便想了一個法子,就是每日只放些韭菜和粟米單煮早飯,待湯飯結(jié)塊后便將其分為四塊,早晚各食兩塊,這樣便大大增加了自己的學習時間。
趙普潦的《自警篇》中就有關(guān)于范仲淹在醴泉寺讀書時的記載:
“僅僅以水和二升粟米煮下,做成一鍋粥,一夜后便凝固,用刀分為四塊,早晚各食兩塊,切數(shù)十根韭菜野菜,蘸汁半盂,加入少許鹽,加熱而食,如此這般過了三年?!?/p>
這便是歷史有名的“斷齏劃粥”。
在困難中前行,在挫折中成長。醴泉寺求學三年間,朱說日日伴燈苦讀,通夜不寐,直到東方欲曉才和衣而睡,由于其用功至此,他的文采較寺中師父還略高一籌。
大中祥符四年,朱說得知自己的身世之后,毅然決定辭別母親前去南京(本叫宋州,景德三年升為應(yīng)天府,后改為南極)求學,拜入戚同文門下,入學“府學”(南都學舍),并立下十年之內(nèi)一定中舉登第來接回母親奉養(yǎng)的誓言。
朱說在府學求學時曾受到南都留守的賞識,留守見其吃食清苦便每日讓兒子為其備飯,朱說以怕今食美味佳肴往后要以吃粥為苦為由而拒之,其曾作《睢陽學舍書懷》一詩以表志向,“瓢思顏子心還樂,”他以顏回自喻,甘于清貧,一簞食一瓢飲,身居陋室而不改其樂;“琴遇鐘君恨即銷”同時又渴望遇到知音,“但使斯文天未喪”,“澗松何必怨山苗”借孔子“天之為喪斯文也”來表達自己雖身居草野,地位不高,但總有一日會出人頭地施展抱負的決心。
其共在府學中苦讀五年,五年以來學苦食淡、博覽群書、潛心專研儒家治國之道,《宋史·范仲淹傳》中有記“文正公在南都學舍求學時,日夜苦讀,五年來和衣而睡,白天或者黑夜感到困倦時,就用冷水敷面,常常食不果腹,只得早晨晚上食粥,同舍的學生饋贈給他珍饈美食,統(tǒng)統(tǒng)被他拒絕?!?/p>
歐陽修、富弼等人為此對他的評價極高。
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大中祥符七年(公元1014年)正月,真宗親子率眾臣去太清宮朝拜,途徑達府城,城中一時萬人空巷,皆為一睹圣顏。只有朱說一人留于學舍之內(nèi)靜心讀書,有人問他這千載難逢的機會為何不去,他說:“面圣之事,日長可期,何必為此和老百姓來爭搶這機會”。
艱難玉成。大中祥符八年(公元1015年)范仲淹以朱說之名高中進士,進宮面圣。
后來,朱說以其剛正不阿、高潔清廉的品質(zhì)接連左遷。天禧元年(公元1017年)歸宗認祖,更名“范仲淹”。
范仲淹終于憑借自己的努力由窮儒之身躋入士途之列,這一路上他寒窗苦讀、砥礪前行、不忘初心。
在李涵的《范仲淹傳》一書中寫到,有傳說,少年時范仲淹曾在寺廟里禱告,問自己將來能否成為宰相或者一個良醫(yī),在范仲淹看來:
“為天下蒼生黎民百姓著想,是大丈夫該有的志向,在官場利澤生民非宰相莫屬,在民間利澤生民非良醫(yī)是也”。
在他心里,只要是為黎民百姓,良醫(yī)良相皆如一般!這點他也不曾忘過!曾經(jīng)那位不為良相即為良醫(yī)的少年,終于憑一己之力達成其夙愿,在經(jīng)歷數(shù)十年的官場風云曾經(jīng)那位不為良相即為良醫(yī)的少年,終于憑一己之力達成其夙愿,在經(jīng)歷數(shù)十年的官場風云變化之后,仍發(fā)出了“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金子一般的聲音;保持著“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的操守;追求著“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境界。影響著當時之世人,也同樣影響著千百年之后的我們。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古之文人雅士常以心懷天下為己任,讀書就僅僅是為了能參加科舉金榜題名而躋身征途,以求報效國家、利澤民生,古人言之,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
讀書是一種修為,是一種認知?,F(xiàn)在的我們也在刻苦讀書經(jīng)歷著這樣的“科舉”,那么你可知此行的目的、你可知此行的意義?尚未佩妥劍,轉(zhuǎn)眼即江湖,無論如何我們都要單刀赴會去與這千軍萬馬戰(zhàn)爭一決雌雄,不要灰心,不要退縮,在困難中前行才更能使人成長,正值書生意氣,理應(yīng)揮斥方遒。
少年者,正如萬江之源頭,清晨之初陽,理應(yīng)常思將來,不改初心!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42429.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下一篇: 蘇武牧羊到底有多辛苦他能不能吃羊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