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來小編帶你追尋歷史上真實的朱棣,探索發(fā)生在他們身上的歷史故事。
朱棣是馬背上的皇帝。他靠著靖難之役,成功殺入了南京掀翻了朱允文的皇位,自己取而代之成為了大明帝國新的主人。然而,這并不是他一生赫赫武功的終點。在永樂年間,朱棣接連發(fā)動五次對漠北的遠征,雖然取得了勝利,但后世卻有不小的爭議。其中最關(guān)鍵的就在于,朱棣作為明皇皇帝,究竟有沒有必要每次遠征漠北都御駕親征?
應(yīng)該說,從軍事層面來看,意義并不大。其一,當(dāng)時漠北沒有什么像樣的敵人了,都是少數(shù)民族部落之間互相打來打去,和朱元璋時代面對的北元勢力完全不可同日而語。需要注意的是,洪武年間朱元璋發(fā)動北伐,都是派遣將領(lǐng)出征,自己就在南京城聽聽匯報,人家照樣大獲全勝,把北元打得丟盔卸甲。既然如此,朱棣為啥還要殺雞用牛刀,非得御駕親征不可呢?
估計著,這和朱棣當(dāng)時的處境有關(guān)。要知道,朱棣并不是合法的皇位繼承人,他是靠著軍事冒險成為了皇帝。而為了讓周圍的人不敢輕舉妄動,要讓天下人都深信自己是天命所在,所以朱棣必須在對外戰(zhàn)爭中取得勝利,以此來證明這一切。所以,《太宗實錄》中充滿了對朱棣北征戰(zhàn)果的夸張贊美。比如“五出漠北,三犁虜庭”,看起來自然是對敵人造成了致命打擊,但事實上卻根本不是那么一回事兒。
再者,朱棣的性格也決定了他必須御駕親征。從他的治國大事來看,支持鄭和下西洋、編纂《永樂大典》等,都表示他是一個好大喜功的皇帝??赡茉谒磥?,自己必須要超過朱元璋才算是不枉此生。所以,他玩兒得都是朱元璋時代沒有弄過的新東西,頗有氣吞山河第一人的霸氣。因此,面對著軍事上大概率會勝利的漠北之戰(zhàn),朱棣當(dāng)然更希望借此給自己的輝煌履歷上加幾筆重頭戲。
然而,這完全是華而不實的玩意兒,并沒有什么實際用處。與一輩子務(wù)實的朱元璋比起來,朱棣更在乎的是群臣們對他的頌揚。而永樂時代的文臣武將似乎也醒悟了,哪怕是第四次遠征漠北無功而返,但還是各種溜須拍馬。比如贊美朱棣“威德所加,不遠過漢高?”“萬世不拔之業(yè)”等等,讀起來尚且臉紅,真不知道朱棣當(dāng)時坐在龍椅上聽著被人這樣夸自己,內(nèi)心究竟是個啥感受。
最后,朱棣很可能是希望借著御駕親征這個事兒來證明遷都北京的合理性。畢竟,永樂七年的時候朱棣來驗收北京的城市建設(shè),結(jié)果來了之后就不回南京了。第二年就直接發(fā)動了第一次對漠北的遠征,難道這僅僅是巧合嗎?恐怕不盡然,要知道帝王心術(shù)沒有那么簡單,尤其是朱棣這樣的梟雄,自然更加深謀遠慮。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42830.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