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建文帝削藩很感興趣的小伙伴們,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考。
建文帝在做皇太孫時就擔心過藩王勢力過大,不好節(jié)制的問題,為此還特意請教了師傅黃子澄,黃子澄給的答案就是——削藩!
建文帝16歲被封為皇太孫,開始跟隨朱元璋學習處理政務(wù)。作為未來的一國之君,江山早晚都是自己的,對待治國也慢慢有了自己的看法。比如他認為朱元璋制定的很多高壓政策太過嚴苛,所以他一即位就開始大刀闊斧地實行他的計劃,而削藩也是其中之一而已。
朱元璋大肆分封諸王應(yīng)該算是一項弊政。當時很多人都反對,只有朱元璋一意孤行,為此他還把勸諫他的大臣葉伯巨以挑撥父子關(guān)系的罪名殺掉了。
為啥呢?
可能是由于過早就喪失掉親情的緣故,導致朱元璋是一個很重視親情的人。他為了強化親情的作用,在皇明祖訓中規(guī)定,在前朝執(zhí)君臣禮,在后堂執(zhí)家人禮。也就說建文帝在后堂見了叔叔們是要行禮的。
按照他對親情的美好暢想,一定要動員所有老朱家的子孫后代們共保江山。
所以他給他所有的兒子們都封了王,提供巨額的俸祿,還配有3000~15000人不等的護衛(wèi)隊,戰(zhàn)時可以節(jié)制軍隊,抵抗外敵。甚至規(guī)定如果朝中有奸臣當?shù)?,諸王可以率兵進京來“撥亂反正”。他認為所有人都可能造他的反,只有他的兒子們不會。這完全是站在一家之長的位置上的考量,實在有些異想天開。
作為帝王總是要以最大的惡意來揣測人心,何來親情之說呢。
朱棣就是以朝中有奸臣當?shù)肋@一條,出兵靖難的,也是遵照了祖訓的。單憑這一條,隨著后代藩王間親情的逐漸淡漠,只要他們有了覬覦大位之心,隨時都有可能編造類似的借口出兵來“撥亂反正”。
所以分封的結(jié)果必然不會很美好,前代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例子在那兒擺著呢,這個大家都知道。所以當朱棣即位后,雖然表面上恢復諸王的爵位,但同時也開始了削藩,只不過朱棣的削藩更注重削減諸王實際的權(quán)力。
比如說將最有實力的寧王朱權(quán)從邊疆重鎮(zhèn)遷移到南昌,比如削減諸王護衛(wèi)的數(shù)量等,比如提高諸王的福利待遇,有意使他們養(yǎng)尊處優(yōu),悠閑怠惰的習性。既削減藩王勢力使之不再構(gòu)成威脅,又不傷親情顏面。較之建文帝一上來就對諸王其擦卡擦亂開刀的做法,高明數(shù)倍。
連朱棣都要削藩,更何況是建文帝,根本無法壓制住諸多南征北戰(zhàn)的叔叔們。他考慮的問題不是急不急于削藩,而是如何削藩,先削誰后削誰。
也是小小年紀,沒見過什么世面。在他的腦海里,也沒考慮過削藩可能會失敗,大不了就像漢景帝削藩引發(fā)七國之亂一樣,出兵平定就得了。只是他沒想到他會失敗的這么徹底,把皇位都弄丟了。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43421.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