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元吉,原名李記劼(jie),字元吉,是李淵的第四子。
李淵稱帝后,李元吉進爵齊王,升任并州總管。武德二年,劉武周進逼并州,李元吉丟下軍隊逃回長安,使并州失陷。兩年后,李元吉隨秦王李世民東征洛陽、討平劉黑闥,屢立戰(zhàn)功,受封上柱國、司徒等官職勛位。隨后,李元吉與李建成聯(lián)合算計李世民,不僅奪取了他的精銳部隊,而且計劃殺死他。玄武門之變時,李元吉、李建成被李世民等人殺死,終年24歲。
李元吉一生奸淫擄掠、無惡不作,最后因自己的野心而死。
轉(zhuǎn)載聲明:感謝您對不回頭網(wǎng)的支持,讀史使人明智,以史觀今,讓我們通過歷史中一個個的典故故事去了解歷史。喜歡的朋友歡迎轉(zhuǎn)載李元吉簡介
隋煬帝新傳 txt全集小說附件已上傳到百度網(wǎng)盤,點擊免費下載:
內(nèi)容預覽:
隋煬帝新傳
作者:清高桀驁
部分相關(guān)人物表
更新時間2007-5-14 23:25:00 字數(shù):2110
部分相關(guān)人物表:
姓名:楊堅
性別:男
官職:皇帝。
簡介:隋朝開國皇帝,史稱呼隋文帝。
姓名:楊廣
性別:男
簡介:楊堅次子,初封晉王,即位稱隋煬帝,大發(fā)明家。
官職:隋皇家軍總司令
軍銜:中將(平南掃北征西定東大元帥)
姓名:蕭美娘
性別:女
官職:皇后。
簡介:隋朝第一美人,隋朝第二代皇后,千古名后,入宮以前為業(yè)余時裝模特,后梁主蕭巋女兒,才色兼優(yōu),溫柔善良,胸襟廣闊,大眾情人,也是個宮闈翹楚,士女班頭,與煬帝很是恩愛。
姓名:楊勇
性別:男
簡介:楊堅長子,立為太子,心胸狹窄,后被廢。
姓名:李淵
性別:男。
官職:隋軍總參謀長
軍銜:少將(軍師中郎將)
簡介:隋將,叛隋后稱唐王。
姓名:李建成
性別:男。
簡介:李淵長子。
官職:隋海軍第一艦隊提督
軍銜:少將(平東海中郎將)
姓名:李世民
性別:男。
簡介:李淵次子,被煬帝封為秦王。
官職:隋海軍第二艦隊提督
軍銜:少將(平渤海中郎將)
姓名:李元吉
性別:男。
簡介:李淵之三子。
姓名:宇文化及
性別:男。
簡介:隋護衛(wèi)宇文述之長子,始官拜御史,后篡位稱許帝。
姓名:王世充
……
李世民一生有很多兒子,而經(jīng)常被人們提起來的,也就是李承乾、李泰、李治等等這幾個兒子,因為他們都曾經(jīng)和皇位有著很大的關(guān)系,而除了這些人之外,李世民的幼子,在歷史上可以說也算是一個身世奇特的人物了。李世民的幼子名為李明,他的母親不是別人,正是李元吉的妻子。我們知道,在玄武門之變之后,李建成和李元吉身死,而李世民又將李元吉的妻子收入自己的府中,而她后來生下的孩子就是李明。但李明的經(jīng)歷卻不僅限于此,后來李世民又把李明過繼到李元吉的名下,做了他的兒子,也算是讓李元吉有個后人。因此很多人其實都非常懷疑李明的身世,他到底是李世民的兒子,還是李元吉的遺腹子呢?
貞觀二十一年(647年),授曹州刺史,冊封曹王,實封1000戶。唐高宗即位,外放治理梁州、虢州、蔡州、蘇州,出繼巢王李元吉。永隆元年(680年),卷入章懷太子李賢謀反,降封零陵郡王,流放于黔州。永淳元年(682年),在武皇后的授意下,被黔州都督謝佑逼死。
唐睿宗景云元年(710年),追封曹王,陪葬于昭陵,謚號為”恭“。
李明生年史書未載,現(xiàn)僅能根據(jù)唐太宗第十三子趙王李福的生年判斷,其最早生于貞觀八年(634年)。
李明出生雖晚,但是其母卻非常出名,而且頗具爭議——巢剌王妃楊氏,或者又稱為齊王妃,是唐高祖李淵第四子齊王李元吉的正妻;也就是說,她同時是唐太宗的弟媳。
巢剌王妃出身名門,野史記載其非常美麗,在李元吉死后被唐太宗所寵愛。長孫皇后去世后,唐太宗曾經(jīng)一度打算立為皇后。魏征因此進諫:“陛下的德行堪比唐堯虞舜這樣的賢君,不可以為了像辰嬴這樣的女子把自己拖累”,這才讓唐太宗放棄了這個想法。
貞觀二十一年(647年),李明受封曹王,貞觀二十三年(649年)被賜實封八百戶,同年高宗即位,實封加滿至一千戶。
這就要從李明的母親說起了。曹王李明的母親楊氏,史書上稱其為巢王妃。她原是齊王李元吉的正妻。玄武門之變后,李世民把原東宮和齊王府的女眷則投入自己的宮中。楊氏出身當時的名門大族弘農(nóng)楊氏,是隋朝宗室楊雄(楊堅的族侄)的侄孫女,楊恭仁、楊師道兄弟的從侄女。天生麗質(zhì)楊氏嫁給李元吉為妻也算是門當戶對。武則天的姥爺就是楊雄的兄弟楊達,因此武則天與楊氏還有些親緣關(guān)系。
玄武門之變后,“玉貌雪膚,眉目如畫”的齊王妃楊氏命運發(fā)生變化,她的兒子被李世民誅殺,自己被迫抱著幾個尚在襁褓的女兒入宮,成為任人宰割的羔羊。
根據(jù)《新唐書》的記載,楊氏入宮后備受李世民的寵愛,還為李世民生下幼子李明。貞觀十年,長孫皇后病死,李世民甚至想立楊氏為皇后,可見楊氏深得李世民的寵愛。但李世民的建議遭到魏征的強烈反對,后被迫作罷。楊氏在史書上的稱呼,始終是“巢王妃”,巢王是最后給李元吉定下的封號,可見自始至終李世民沒有給她任何名位,到死她在名義上也還是李元吉的遺孀。楊氏病死,李世民下詔舉哀,并封他倆的兒子李明為曹王。
古代歷來有把兒子過繼給死去或沒有后代的兄弟,以傳承其香火之意。作為皇帝的李世民,對于死在自己刀下的兄弟,為表達悔恨和歉意,為自己的歷史名譽,為了個人聲譽,在世時,就已經(jīng)把他的第十三子李福過繼給了李建成為嗣。唐高宗李治即位后,由其兄下詔過繼給了李元吉,繼承了原來斷絕的李元吉一脈的香火。
雖然李世民力圖洗清自己殺弟奪妻之名,但是歷史還是公正的記載了這一切。私德有虧,但終是一代明君帝王。
李明死后,就地埋葬。一直到景云元年(710年)唐睿宗李旦主政時,他的靈柩才得到許可被送回長安,陪葬昭陵,加謚號“恭”,其墓葬現(xiàn)未發(fā)掘,墓葬詳情尚不得而知。
武后當政期間,李唐皇室中,年長者多被誅殺,年幼者皆淪為官奴,或者藏匿民間庸碌自保,李明的子孫也不能幸免。他的兩個兒子:南州別駕、零陵郡王李俊,黎國公李杰,皆在垂拱年間遇害。
神龍政變之后,唐中宗李顯復唐,李唐諸王的子孫被悉數(shù)召回京城,見到皇帝都痛哭不已,李顯見到這些族子,也不禁淚下,李杰的兒子李胤就在此時被封為嗣曹王。
后來李胤叔父李備從南州回來,又改封李備為嗣曹王、衛(wèi)尉少卿、同正員,李胤封爵被停。李備因招慰忠州的少數(shù)民族叛亂而死后,開元十二年(734年),李胤又再一次封為嗣曹王,授予銀青光祿大夫、右武衛(wèi)將軍的官職。李明的爵位因此得以繼承,其家族和后人也成為唐朝皇室中譜系最為完整的支脈之一。
唐太宗李世民(598年1月28日~649年7月10日),唐朝第二任皇帝。祖籍隴西郡成紀縣(今甘肅省天水市秦安縣北),生于陜西武功縣,626年至649年在位。父親是唐高祖李淵,母親是竇皇后(有鮮卑血統(tǒng))。竇皇后有四個兒子,一個女兒,按長幼順序為:李建成、平陽昭公主、李世民、李玄霸、李元吉。
李世民少年從軍,曾去雁門關(guān)營救隋煬帝。唐朝建立后,李世民受封為秦國公,后晉封為秦王,他是杰出的軍事家,率部平定了薛仁杲、劉武周、竇建德、王世充等軍閥,在唐朝的建立與統(tǒng)一過程中立下赫赫戰(zhàn)功,最終統(tǒng)一天下。
武德九年(626年)發(fā)動玄武門之變殺死自己的兄長太子李建成、四弟齊王李元吉二人及二人諸子,被立為太子,唐高祖李淵不久退位,李世民即位,是為唐朝第二位皇帝,在位23年,在位期間只使用一個年號貞觀。
李世民為帝后,積極聽取群臣意見,以文治天下,并開疆拓土,成為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明君。他虛心納諫,在國內(nèi)厲行節(jié)約,使百姓蒙古休養(yǎng)生息,終于使得社會出現(xiàn)了國泰民安的局面,開創(chuàng)了中國歷史上著名的貞觀之治,為后來唐朝100多年的盛世奠定了基礎(chǔ)。李世民愛好文學與書法,有墨寶傳世。
公元649年7月10日(貞觀二十三年五月己巳日),唐太宗李世民因病駕崩于含風殿,享年52歲,廟號太宗,葬于昭陵。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4430.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溫庭筠簡介
下一篇: 登幽州臺歌的創(chuàng)作歷史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