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幽州臺歌》是唐代詩人陳子昂的作品,是一首吊古傷今的生命悲歌。
萬歲通天元年,契丹的李盡忠、孫萬榮等攻陷營州。于是,武則天委派武攸宜率軍征討,陳子昂為參謀隨軍出征。隨后,陳子昂多次向經(jīng)驗不足的武攸宜進言,結(jié)果被武攸宜降為軍曹。作為詩人的陳子昂報國無望,登上薊北樓,慷慨寫下“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p>
《登幽州臺歌》表達了陳子昂孤獨遺世的落寞情懷,相照應的兩句詩句分外動人,讓讀者讀后酣暢淋漓又余音繚繞。
轉(zhuǎn)載聲明:感謝您對不回頭網(wǎng)的支持,讀史使人明智,以史觀今,讓我們通過歷史中一個個的典故故事去了解歷史。喜歡的朋友歡迎轉(zhuǎn)載登幽州臺歌的創(chuàng)作歷史背景
接連受到挫折,眼看報國宏愿成為泡影,因此登上薊北樓,慷慨悲吟。
1、前:過去;古人:古代那些能夠禮賢下士的圣君;后:未來;來者:后世那些重視人才的賢明君主;念:想到;悠悠:形容時間的久遠和空間的廣大;愴然:悲傷凄惻的樣子;涕:古時指眼淚。
2、《登幽州臺歌》作者陳子昂(659年——700年),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屬四川)人。
1、陳子昂登幽州臺歌寫作背景:這首詩寫于公元696年(武則天萬歲通天元年)。陳子昂是一個具有政治見識和政治才能的文人。詩人接連受到挫折,眼看報國宏愿成為泡影,因此登上薊北樓,慷慨悲吟,寫下了《登幽州臺歌》
2、此詩通過描寫登樓遠眺,憑今吊古所引起的無限感慨,表達了作者抑郁已久的悲憤之情,深刻地揭示了封建社會中那些懷才不遇的知識分子遭受壓抑的境遇,表達了他們在理想破滅時孤寂郁悶的心情,具有深刻的典型社會意義。
陳子昂最出名的詩歌是《登幽州臺歌》。
登幽州臺歌
【作者】陳子昂【朝代】唐
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
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
譯文:
往前不見古代招賢的圣君,向后不見后世求才的明君。
只有那蒼茫天地悠悠無限,止不住滿懷悲傷熱淚紛紛!
創(chuàng)作背景
這首詩寫于武則天萬歲通天元年(696年)。陳子昂是一個具有政治見識和政治才能的文人。他直言敢諫,對武后朝的不少弊政,常常提出批評意見,不為武則天采納,并曾一度因“逆黨”株連而下獄。他的政治抱負不能實現(xiàn),反而受到打擊,這使他心情非??鄲灐?/p>
萬歲通天元年,契丹李盡忠、孫萬榮等攻陷營州。武則天委派武攸宜率軍征討,陳子昂在武攸宜幕府擔任參謀,隨軍出征。武攸宜為人輕率,少謀略。次年兵敗,情況緊急,陳子昂請求遣萬人作前驅(qū)以擊敵,武不允。
隨后,陳子昂又向武進言,不聽,反把他降為軍曹。詩人接連受到挫折,眼看報國宏愿成為泡影,因此登上薊北樓,慷慨悲吟,寫下了《登幽州臺歌》以及《薊丘覽古贈盧居士藏用七首》等詩篇。
《登幽州臺歌》描繪了詩人登上幽州臺遠望的景象。全詩對幽州臺沒有作一字描寫,主要抒發(fā)詩人登臺的感慨,以飽滿深邃的情感將詩人作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立于詩歌畫面的中心,抒發(fā)了詩人空懷報國為民之心卻不得施展的悲憤之情。
《登幽州臺歌》的翻譯
在歷史的長河里,向前望也看不見古代圣明的君主;向后看,也看不見后世會有的明君。感嘆天地悠悠,我獨自一人悲傷落淚。
《登幽州臺歌》的創(chuàng)作背景
《登幽州臺歌》的作者是唐代詩人陳子昂,陳子昂具有強烈的政治抱負,卻在仕途上接連受挫,詩人感嘆自己報國無望,內(nèi)心痛楚,因此寫下了這首詩?!兜怯闹菖_歌》抒發(fā)了詩人懷才不遇的之感,感嘆自己生不逢時,沒有身處在有識人之才的明君的時代。同時,詩人也由自身聯(lián)想到古今豪杰可能也有相同的境遇,因此也振奮精神,抒發(fā)自己愛國的的豪情與豪氣。
《登幽州臺歌》的原文
《登幽州臺歌》
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
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4431.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李元吉簡介
下一篇: 雀屏中選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