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來小編帶你追尋歷史上真實的蘇秦,探索發(fā)生在他們身上的歷史故事。
很多人談及蘇秦,腦海中可能首先浮現(xiàn)出的就是蘇秦發(fā)奮苦讀,憑借著自身努力,最終推動六國合縱攻秦,并成為六國之相的勵志故事。但僅僅是這些耳熟能詳?shù)墓适?,并不足以概括蘇秦復雜的一生,同時,也很難讓人理解蘇秦最后被車裂的結局。那么蘇秦的人生到底是怎么樣的模樣,他又是如何一步步走向如此悲慘的結局的呢?
進取之臣與有為之主的相遇
蘇秦師從鬼谷子,并曾刻苦研習《太公陰符》,是一個有著強烈進取心和杰出謀略手段的謀士。但是蘇秦游說各國的過程卻比較坎坷,他最初以連橫論游說秦國,以合縱論游說趙國,都未受重視,并在游說各國期間,發(fā)現(xiàn)齊宣王并非明主,不足以為之效力,游說之路一度受阻。之后蘇秦默默等待,韜光養(yǎng)晦,終于等到燕昭王“卑身厚幣以招賢者”(放低自己的姿態(tài),用豐厚的聘禮招募賢才)的機會。秦武王元年(前310),蘇秦入燕游說,燕昭王在對蘇秦一番考察后認為“燕欲報仇于齊,非蘇氏莫可”,給予蘇秦極大的認可。蘇秦正式成為燕昭王的謀士后,為燕昭王分析國情指出:秦國、趙國、齊國都是燕國發(fā)展的巨大威脅,三者之中,齊國是最大的威脅,但秦國與趙國的威脅也不容忽視,尤其是“齊趙循善,燕之大禍”(齊趙的關系趨于友好,會成為燕國的大患)。
據(jù)此,蘇秦提出“弱齊強燕”(使齊國衰弱,使燕國富強)的非凡戰(zhàn)略,并得到燕昭王的長久的支持。在燕昭王對蘇秦的“弱齊強燕”戰(zhàn)略有動搖時,蘇秦還曾對燕昭王說,之所以舍得 “離老母而事足下”,是為了“去自覆之術而謀進取之道”(拋開保守復舊的做法,謀求并實踐進取的策略),展現(xiàn)出了一代謀士的飛揚風姿,也成功地折服了燕昭王。
六國封相不為重
蘇秦雖以“弱齊強燕”命名自己的戰(zhàn)略,但蘇秦的謀略的運用卻不僅限于齊國和燕國兩國之間,而是包含了離間齊趙,合縱攻秦,說齊滅宋,五國攻齊的一系列過程,這是一個極其宏大的工程。盡管蘇秦合縱攻秦,六國拜相是他最知名的功績,但它并不是蘇秦的最終目標,僅僅只是蘇秦令齊國盛極而衰的戰(zhàn)略的一部分,蘇秦的最終目的在于五國攻齊。六國之相的名號雖然很輝煌,但只是蘇秦“弱齊強燕”事業(yè)中的中途站罷了。國家命運的改變,天下大勢的運動,這是比六國之相的名號更有意義的。蘇秦并不只是一個為哥嫂的看輕而需要以巨大成就證明自己的逆襲青年,他更是接受燕昭王的使命,攪動戰(zhàn)國風云的操盤手。
盛極而衰,傲慢的人性
蘇秦在制定了“弱齊強燕”的戰(zhàn)略后,接受了燕昭王的派遣,開始到齊國為相并進行反間活動。蘇秦到了齊國后,首先為齊王制定了爭取三晉以制約秦國,并同時又籠絡秦國以牽制三晉的策略,得到了齊王的信任。在齊王和秦王先后稱帝后,蘇秦又勸說齊王取消了帝號,使得秦王成為眾矢之的,為合縱攻秦做好了鋪墊。在齊王斬殺張魁,造成齊燕交惡時,蘇秦頂住壓力,勸導了燕王,讓齊燕關系沒有進一步惡化,并成功爭取到燕王對自己的支持。之后蘇秦一方面用為齊王結好三晉,合縱攻秦的名義出使魏、趙,一方面暗中促使齊趙交惡,為以后的五國聯(lián)軍攻齊做鋪墊。
隨后蘇秦游說六國,推動合縱攻秦,并總共發(fā)動三次合縱攻秦,限制了秦國的發(fā)展,轉移了其他國家的目光,為齊國兼并宋國創(chuàng)造了條件。此后,蘇秦鼓動齊王趁著合縱的局勢攻打宋國,使得齊國成功兼并宋國,最終激起了其余五國對齊國的強烈仇視。然后,蘇秦推動五國聯(lián)軍進攻齊國,并誤導齊王實行錯誤的防守戰(zhàn)略,促成齊國北部防線的崩潰與西部防線的崩潰,令五國聯(lián)軍成功攻破齊國國都。
蘇秦前面一系列的活動確實很像是盡心盡力為齊國的富強服務,而且限制了秦國發(fā)展,推動齊國兼并宋國更是讓齊國強盛到了極點。但此處有個問題,宋國“皆平原四達、膏腴之地”,齊國吞并宋國,等于使齊國擴展了一倍,讓萬乘強齊的聲勢達到了極點,但也成為了眾矢之的??膳P床之塌,尚且不容他人酣睡,而國家的強鄰更是令人難以容忍的,既然秦國會因強盛而被合縱攻打,那憑什么齊國不會呢?蘇秦弱齊的高妙之處,就在于他是先讓齊國強盛到極點,再借助五國聯(lián)軍的力量一舉擊潰齊國,從而以小博大取得成功。而齊國有秦國的先例存在還兼并宋國,繼而引發(fā)了其余五國的仇視,恰恰是齊王傲慢的表現(xiàn),這也是蘇秦成功的一大助力。
齊王由于他的傲慢,以及對蘇秦的信任兼并了宋國,造成了齊國的大災難,但齊王在棄都逃跑時卻使自己的頭腦清醒了,他對蘇秦的信任似乎才是一切的導火索。齊國的災難是燕國的福祉,蘇秦自始至終沒有背叛燕王,蘇秦用的是迂回打擊的策略,所以可以最終以小博大實現(xiàn)宏愿??僧旪R王頭腦清醒后,蘇秦卻不知道見好就收保全自己,已經(jīng)完成弱齊戰(zhàn)略的他還想減少燕國的損失,他在齊國國都將破時,甚至還想策反齊軍,沒有意識到齊王可能已經(jīng)回過味了,所以沒有離開齊國。之后齊王毫不猶豫地下令車裂蘇秦,蘇秦沒有人可以依靠,沒有逃掉悲慘的結局。
電視劇《大秦帝國之崛起》正在熱播,里面的人物大部分我們都有了解,那劇中蘇秦的扮演者是誰歷史原型為什么被車裂?下面就由 的我為你揭秘蘇秦的歷史是個怎樣的人呢?
劇照
一怒而天下懼,安居而天下熄。蘇秦在《大秦帝國之崛起》中絕對是一個攪動風云的人物,身為間者,在各國君臣面前演戲,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實力演技定能捧得戰(zhàn)國奧斯卡大獎。
要想人前顯貴,就得人后遭罪,蘇秦印證了這句話。
成語故事中?懸梁刺股?的刺股就講的是他,刻苦異乎常人,蘇秦對自己也太狠了點,想想都疼,這個故事也就成了被后世千千萬萬家長老師援引的勵志典范。
話說經(jīng)歷了這么一番魔鬼歷練,蘇秦的專業(yè)水平噌噌噌往上漲。更何況蘇秦畢業(yè)于戰(zhàn)國頂尖學府鬼谷子大學。
他被處以極刑,車裂而死。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讓蘇秦落得如此下場?他的死究竟是不是一場精心策劃的陰謀?
公元前284年,在齊國國都臨淄的上空,有一群大雁結隊北歸。北歸的大雁紛紛俯視著臨淄城的一個集市,不斷地發(fā)出陣陣的哀鳴! 大雁陣陣的哀鳴似乎預示著一個不祥的兆頭! 臨淄城的一個集市上人頭攢動。人們紛紛來到這里,是想目睹一個殘酷的死亡儀式的舉行。這個殘酷的死亡儀式就是車裂。 那么,到底是誰的命運如此不濟,竟然要被五馬分身呢? 這個人就是蘇秦! 蘇秦被執(zhí)行最殘酷的刑罰。這時,蘇秦抬眼望斷天空,悵惘滿懷;面朝北方的燕國,悲壯滿懷;車裂分身,血噴如柱,鮮紅盡染集市街頭。
歷史的天空在公元前284年初形成了一道奇觀:由五國伐秦演變成五國伐齊。趙、楚、韓、魏、燕五國的軍隊組成的多國部隊一起浩浩蕩蕩殺向齊國。
五國伐齊,已成山雨欲來風滿樓之勢。 面對這樣的局面,齊王如夢初醒,恍然大悟--大好江山的失去,原來都是因為進攻宋國惹的禍害。
那么,是誰鼓動我進攻宋國呢?
第一,齊國進攻了宋國,激化了秦國與齊國的矛盾:一方面,宋國是秦國的老弟,當大哥的自然要為它出氣;另一方面,齊國進攻宋國也給秦國進攻齊國提供了一個借口。那么,秦國與齊國之間的惡,是誰造成的呢?當然是蘇秦一手促成的。正像有人所言,蘇秦先是通過促成以齊為首的五國合縱攻秦,“離”了齊秦之交,又創(chuàng)造外部環(huán)境讓齊國從容滅宋,從而激化了一直不讓齊國滅宋而把宋當作自己小弟的秦國與齊國之間的矛盾。
第二,齊國進攻了宋國,激化了秦國與趙國、魏國的矛盾:本來,齊國忽悠趙國聯(lián)合進攻秦國,但是,當趙國、魏國與秦國對抗時,齊國卻利用趙國、魏國對秦國的牽制,進攻宋國為自己撈好處。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引起了趙國、魏國的強烈反感。
第三,齊國進攻了宋國,讓燕國能夠聯(lián)合五國一起進攻齊國。 所有這一切的發(fā)生,都是因為進攻宋國惹的禍! 那么,又是誰處心積慮地慫恿齊王進攻宋國呢? 當然就是蘇秦了。 蘇秦--萬惡之源!
蘇秦的一生,是間諜的一生,是陰謀的一生。雖然榮極一時,卻終究難逃被五馬分尸的命運。
究竟該如何評價蘇秦復雜、離奇的一生,這自古以來都是文人墨客爭相討論的話題。 那么,史書中對于蘇秦都有哪些評價?其中又有怎樣的爭論和沖突呢? 故事發(fā)展到這里,需要對蘇秦進行一個總的評價了。
關于人的評價,基本有三種情形: 人沒有死,已經(jīng)蓋棺定論; 人死后蓋棺定論; 人死后永遠無法蓋棺定論。 對蘇秦的評價非常復雜。
原因在于三方面。
(1)時代背景復雜。 一是,戰(zhàn)國是極端的功利化時代。 二是,戰(zhàn)國無義戰(zhàn)。
(2)爭論大。
第一種觀點:《史記》。 太史公說:“蘇秦兄弟三人,都是因為游說諸侯而名揚天下,他們擅長于權謀機變。而蘇秦承擔著反間計的罪名被殺死,天下人都嘲笑他,諱忌研習他的學說。然而社會上流傳的蘇秦事跡有許多差異,凡是不同時期和蘇秦相類似的事跡,都附會到蘇秦身上。蘇秦出身民間,卻能聯(lián)合六國合縱相親,這正說明他的才智有超過一般人的地方,所以,我列出他的經(jīng)歷,按著正確的時間順序加以陳述,不要讓他只蒙受不好的名聲。”
第二種觀點:《呂氏春秋·知度篇》。 “桀用羊辛,紂用惡來,宋用唐鞅,齊用蘇秦而天下知其亡?!碧K秦是個什么人呢?除了桀、紂時代外,大概歷史當中宋國的唐鞅可以有一比,宋之唐鞅,齊之蘇秦,天下其無可亡矣。什么意思呢?
原來宋國用了一個人,唐鞅,宋國完蛋了。齊國用了一個蘇秦,齊國也完蛋了。殃國殃民之人就是你蘇秦。這是小人說。
第三種觀點:《荀子·臣道》。 齊之蘇秦,楚之州侯,秦之張儀,可謂“巧佞便說,善取寵乎上?!边@個巧佞是什么意思啊?就是花言巧語,取悅人、騙人,不說真話,口是心非,完全屬于江湖騙子。
第四種觀點:劉向《戰(zhàn)國策書錄》:張儀、蘇秦“所在國重,所去國輕”。
劉向的《戰(zhàn)國策書錄》對蘇秦的評價很高,當然他是把他和張儀一起評價的,張儀、蘇秦什么人呢?這個人分量重,能量大,到了什么程度,“所在國重,所去國輕”。這個人在這個國家了,這個國家的地位就非常顯赫,非常重要,不在了,這個國家當然無足輕重。證明這個人的能量和影響力非常大。這個可以理解為大人說、英雄說。 (3)史料限制。 一是有關蘇秦研究的史料少; 二是蘇秦兄弟的故事比較混亂,不易分辨。 我的評價如下。 第一,喋血間諜 一個偉大的間諜必須具備的素質(zhì)是什么? (1)忠誠;(2)機智;(3)果敢;(4)勇猛;(5)變通;(6)識時務;等等。 但是,核心問題是要過一道關口:這道關口就是生死關。 任何人都不能左右時間,任何人在時間這個世界上最強大的力量面前都無能為力! 人生這道生死關口任何人都得過。 人這一輩子,一睜眼,一閉眼,一天就過去了。一閉眼,不睜眼,一輩子就過去了。對這句話,恐怕間諜理解得會更加深刻!有時,那些間諜們來不及閉眼,可能一輩子就過去了。 說到蘇秦,蘇秦怕不怕死?任何人都怕死。蘇秦當然不能例外,他也怕死!比如說,當張魁被齊王殺死后,他極力勸說燕王,要離開齊國,返回燕國;比如說,他兩次被軟禁,成為異國之囚時,更是想盡辦法避免死亡。所以說,蘇秦和所有人一樣,怕死! 但比起一般人,蘇秦卻具有常人不具有的面對死的勇氣和決心。 蘇秦面對的生死關在哪呢? 他面對的第一個閻王就是齊國的君王。他在齊國常年臥底,哪一天不面臨死亡的考驗?哪一刻不面臨死神的考問?哪一個是是非非不是一道生死關口?可以講,蘇秦天天拿著生死牌,游蕩在生死之間。他見到的齊國君王,就有可能是自己的閻王老爺!蘇秦就是一個地地道道的天天與閻王打交道的人。
他面對的第二個魔鬼就是孟嘗君和奉陽君。蘇秦在充當間諜的過程中,除了齊王之外,有兩個人對他的生死威脅最大。這兩個就是孟嘗君和奉陽君。這兩個人就是決命判官。孟嘗君是一個敢于殺掉整個縣城居民的人,奉陽君是敢于殺掉趙武靈王的主兒。對一般人來說,他們就是魔鬼。從這個意義上講,蘇秦就是在與魔鬼打交道。 他面對的第三個死神就是燕王。俗話說,伴君如伴虎!在君主時代,任何大臣的命運都掌握在君王的手中。在一定意義上講,蘇秦就游走在燕王的情緒世界里,君叫臣死,臣不敢也不能不死。 可以想象得出來,在閻王、魔鬼、死神之間游走,蘇秦一生面臨多大的生死考驗! 從結局看,蘇秦個人的命運是意味深長的--生的貧寒如洗,活的豐富多彩,死的悲壯慘烈! 毫無疑問,蘇秦是中國歷史上偉大的007!蘇秦的故事是間諜案例中的經(jīng)典活教材! 第二,忠臣衛(wèi)士 忠臣衛(wèi)士體現(xiàn)在以下方面。 首先,可敬。 蘇秦十分敬業(yè),他做到了職業(yè)間諜應當做到的一切。 當時,由于有人進讒言,燕王對他也有過懷疑。昭王一度打算讓別人替換蘇秦回國。 蘇秦感到非常委曲,向燕王寫信申辯。 其一,評說自己一生的功過。他說:燕和齊的仇恨由來已久。我為燕齊的邦交奔走,本來就難以獲得各方面的信任。齊是燕國的心腹大患,我在齊國,大可使齊不謀攻燕,小可使齊趙關系破裂,以此為大王的大事做準備。五國伐秦,燕雖然出兵出糧,但一來免去齊稱帝燕稱臣的恥辱,二來沒有齊趙攻燕的禍患。后來奉陽君接受齊的封地,將我扣在趙國。大王救臣下出于水火,現(xiàn)在齊趙都不謀攻燕,燕得以修飭國力,我雖無功,但自以為可以免罪了。 其二,述說自己的委屈。我作為燕臣,在齊國活動,本來就會有流言蜚語。我如在齊顯貴,燕國大夫就不信任我,我在齊作賤,世人就看不起我。我如受齊王重用,燕大夫就會對我抱有希望,希望達不到又徒增埋怨。齊國如有不利于燕的地方,就把責任都歸到我頭上,天下人不攻齊,就說我善于為齊謀劃。我的處境也可以說是夠危險的了。我不畏死報效于大王,大王卻懷疑怪罪于臣下,我實在感到恐懼。盡管我自以為可以列于天下公卿之中無可愧疚,如大王只是重用有才的賢人,我愿在齊與他認真合作;如大王不放心我,我就回燕侍奉大王,以寬解大王的憂慮。 燕昭王終于沒有撤換蘇秦。 其次,可愛。 蘇秦愛自己的事業(yè),愛戴自己的君王。 有一次,燕王受讒言的影響,對蘇秦的忠誠產(chǎn)生懷疑。燕王說:“你自己不忠誠信實罷了,難道還有因為忠誠信實而獲罪的嗎?”蘇秦說:“不是這樣的。我聽說有一個人在很遠的地方做官,他的妻子和別人私通,他快要回來時,和她妻子私通的人就憂慮,妻子說:‘你不要擔心,我已經(jīng)做好了毒酒等著他呢。’過了三天,她丈夫果然回來了,妻子讓侍妾端著有毒的酒給他喝,侍妾想告訴他酒中有毒,又恐怕他把主母趕走;可是不告訴他吧,又恐怕她的毒酒害死了主父,于是她假裝跌倒,把酒潑在地上。主父大發(fā)雷霆之怒,將她打了五十竹板。所以侍妾一跌倒而潑掉了那杯毒酒,在上保存了主父,在下保存了主母,可是自己卻免不掉挨竹板子,怎么能說忠誠信實就不能獲罪呢?不幸的是我的罪過跟侍妾的遭遇相類似啊!”燕王說:“先生恢復原來的官職吧。” 從此,燕王愈發(fā)優(yōu)厚地對待他。 最后,可信。 有人做了這樣的評價,我認為很有道理:蘇秦接受了燕昭王交給他的間諜使命,一諾千金、終身不變,直至被車裂處死于齊,以自己的身死換取燕昭王伐齊戰(zhàn)略的最終成功,他對燕國忠貞不貳,這樣的慷慨事跡,至今還激勵著我們,為我們一筆洗刷了戰(zhàn)國說客毫無原則,只會為自己謀利,“掉搖口舌、翻云覆雨、招搖撞騙”等偏見和印象。 我國古代有一個成語,這個成語叫做“孔席不暖,墨突不黔”。說的是什么意思呢?說是當年孔子孔老先生,為了傳播自己的思想,周游列國,節(jié)奏非常快,孔席也就是他的坐席還沒有焐暖呢,又到另一個地方游說,傳播思想。墨子也是為了自己的思想能夠發(fā)揚光大,煙囪都還沒有被熏黑呢,起來又到另一個國家去。這反映了什么呢?反映出他們?yōu)榱俗非笞约旱恼胬?,傳播自己的思想周游列國,工作?jié)奏非??臁_@個成語用在蘇秦身上不為過。我原來講過,他為了實現(xiàn)所謂五國謀秦,來到眾多國家,這是艱難的達喀爾拉力賽,任何國家都去,風餐露宿,一直走下來,工作效率非常高,日程安排得非常非常滿,勤政、廉政。 第三,終結者 蘇秦是影響戰(zhàn)國格局最終走勢的關鍵人物。 要說明蘇秦是深刻影響戰(zhàn)國格局的人物的例子太多了。在這里,我們先說一個人的命運就可以證明。這個人就是齊愍王。 齊愍王的命運非常慘!慘到什么程度呢? 后來,齊愍王手下的一個叫淖齒的人發(fā)動政變,抓住了齊愍王,將他處以酷刑。齊愍王所受的酷刑,恐怕是古來君王中最慘的了:淖齒把齊愍王的筋活生生給抽出來,拿筋當繩子,把齊愍王懸吊在宗廟的房梁上。齊愍王是個比較有噸位的人,吃水比較深,這樣大的身軀,靠一根筋是吊不住的。所以,我們不知道淖齒抽了他多少根筋出來,才把他吊在梁上。齊愍王的疼痛難以言表,“宿夕而死”(就是從傍晚一直吊到次日黎明,才活活疼死)。 齊愍王的死無疑是一場異常慘烈的悲劇。而這個悲劇的導演正是蘇秦??梢哉f,蘇秦設計的五國攻秦和五國伐齊都是戰(zhàn)國期間最偉大的設想,也可以說是戰(zhàn)國時代最大的陰謀!正是蘇秦的策劃使齊國萬劫不復,也才有齊愍王的失意,才有齊愍王的死亡。 齊愍王的死同時意味著一個時代的結束。齊愍王的死宣告了齊國的衰敗,同時在此消彼長中凸顯了秦國的強大。齊國從此一蹶不振,客觀上為秦國統(tǒng)一全國掃除了一大障礙。而導致這個情況發(fā)生的原因之一,就是蘇秦縱橫外交、強燕弱齊的策略,打破了秦齊兩極左右天下的格局。齊國的消沉,使秦國也從此一極獨大。華夏從秦齊兩極對抗走向不可逆的統(tǒng)一。 從這個意義上說,蘇秦也算是為華夏的統(tǒng)一作出了貢獻。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44695.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