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不了解戰(zhàn)國七雄韓國的事情
戰(zhàn)國七雄
,戰(zhàn)國時期七個最強大的諸侯國的統(tǒng)稱其中,就鄭國來說
,就是被韓國消滅的。一定程度上,正是消滅了鄭國,這才奠定了韓國在戰(zhàn)國七雄中的位置。因為作為戰(zhàn)國七雄中最弱小的諸侯國,韓國在整體實力上無疑和另外六個諸侯國相差甚遠。而在吞并鄭國之后,韓國的地盤得到擴張,也擁有了立足中原之地的基礎(chǔ)。反之,如果韓國像宋國、中山國、越國等諸侯國一樣提前滅亡,顯然就無法和秦國、魏國、趙國、齊國、楚國、燕國相提并論一
首先
據(jù)《戰(zhàn)國策·韓策》記載:韓
、趙、魏三家已經(jīng)打敗智伯,準備瓜分他的土地。韓相段規(guī)對韓康子說:“分地時一定要成皋?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二
公元前423年
當然
,雙方的差距也不是非常大,這導致韓滅鄭的耗費時間是非常久的。并且,鄭國為了掌握戰(zhàn)場的主動權(quán),也曾發(fā)兵反擊韓國三
公元前403年,周安王正式承認韓景侯為諸侯
新鄭市地處秦嶺緯向構(gòu)造東端
四
最后
因此
秦莊襄王三年(前247年)五月
,秦莊襄王去世,享年三十五歲。13歲的嬴政被立為秦王。秦王嬴政即位時由于年少,尊呂不韋為仲父,秦國朝政皆由呂不韋把持。始皇帝十年(前237年),秦王嬴政免除呂不韋的相職,把呂不韋放逐到巴蜀。呂不韋知他與秦王的關(guān)系無法挽回,飲毒酒自殺。由此,在除掉呂不韋之后,秦始皇嬴政得以執(zhí)掌秦國大權(quán)
始皇帝十七年(前230年)
為何第一個消滅韓國
首先
,秦國之所以第一個消滅韓國,原因分為以下幾點。一方面,就韓國來說,最后一位君主為韓王安。韓王安是公元前238年繼位的,此時的韓國已是七國中最弱小的國家。他在位共九年,是韓國的末代國君。韓王安對秦國既怕又恨,怕的是秦國的強大,恨的是秦國的驕橫。公元前233年,秦國大將桓齮揮軍越太行山,占領(lǐng)赤麗、宜安兩邑(今河北石家莊),進攻趙國腹地。趙王急調(diào)在北方戍邊抵御匈奴的名將李牧,帶兵抗秦,在肥(今河北晉州)以“圍魏救趙”之計奇襲秦軍營地,后又設(shè)伏圍殲回師秦軍,盡殲秦軍十余萬
由此,這場戰(zhàn)役的勝利
另一方面
,在戰(zhàn)國七雄中,韓國不僅弱小,還非?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在戰(zhàn)國末期,韓國的疆域縮小到今河南省鄭州市
為何最后攻打齊國
至于最后攻打齊國的原因,主要分為兩個方面。一方面
最后
在此背景下
韓國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44696.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