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八年(1669)五月,已下嫁給權臣鰲拜之侄訥爾杜的順治皇帝第二女、康熙皇帝同父異母之姐碩恭慤公主突然背負上罪名。
“罪過”當然不是久居闈院的碩恭慤公主犯下的。她只是被連坐。而真正被康熙處罰的,是當時瓜爾佳鰲拜家族的核心——鰲拜。
一、清代幼帝輔政體制
明崇禎十七年(1644),崇禎帝自縊于北京煤山,清軍邁過了山海關。然而在前一年,即清太宗皇太極去世后,滿清上層就陷入了爭奪權勢的漩渦。以睿親王多爾袞、英郡王阿濟格和豫郡王多鐸為代表的一派,與以皇長子肅親王豪格為代表的一派,以及欲立九子福臨為新帝的以永福宮莊妃為代表的博爾濟吉特氏集團相互僵持,滿清統(tǒng)治階級久久不能回歸寧靜。
然而國不可一日無君,尤其是在滿清還要與南方漢人爭奪統(tǒng)治權的節(jié)骨眼上。所以在交手數(shù)回后,在皇太極去世的第六天,眾人得出了一個折中方案:年幼的九子福臨繼位。多爾袞與豪格輔政,直到福臨能獨立行使大權。
這樣一個各方訴求都有所滿足的折中方案,看起來確實是當時的最好選擇。然而現(xiàn)實是,輔政大權很快就幾乎全落入多爾袞手中。豪格不斷被打壓,最終于四年后死于獄中。于是隨著多爾袞權勢的膨脹,滿清統(tǒng)治階級內(nèi)部的首要沖突逐漸轉變?yōu)榱硕酄栃柵c博爾濟吉特氏的斗爭。如何鞏固君主的統(tǒng)治,扼制權臣勢力的發(fā)展,成了清廷接下來需要解決的重要問題。
順治十八年(1661),順治帝英年早逝,年僅八歲的康熙帝即位。順治帝繼位初的難題便又擺在了眾人面前。不過這一次,有了多爾袞先前帶來的教訓,新的輔政大臣全都成了異姓權貴。雖同樣是在朝中有舉足輕重地位的權貴,但這些異姓大臣同親族攝政王還是無法相提并論。因而以鰲拜為代表的四大輔臣,就這么在順治帝的囑托中,在博爾濟吉特氏的利用下,開始在相互牽制之中左右清廷政局。
二、鰲拜在清初的影響力
鰲拜出身的瓜爾佳氏,是滿族八大姓氏之一。明萬歷十六年(1588),鰲拜的祖父索爾果率領五百戶族眾歸附后金的建立者努爾哈赤,索爾果的長子費英東被授為頭等大臣。這為家族打下了發(fā)展的基礎。
萬歷二十九年(1601)之后,滿族內(nèi)部形成了一種軍事組織——牛錄。天聰八年(1634),皇太極分定專管牛錄,鰲拜的父親衛(wèi)齊掌管了半個牛錄。次年皇太極又對牛錄進行了調整,衛(wèi)齊的權力進一步擴大,掌管了一個專管牛錄。
而鰲拜,很早就跟隨著皇太極四處征戰(zhàn)。因為參戰(zhàn)眾多,戰(zhàn)功赫赫,鰲拜在約在不到三十歲時就獲得了“巴圖魯”(即“勇士”)的稱號,這是一個含金量非常高的榮譽,他被贊譽為“滿洲第一勇士”。在順治帝去世后,鰲拜本支持豪格一派。但因為多爾袞氣焰過盛,鰲拜也接連遭到打壓。直到多爾袞去世,順治帝親征,對大清忠心耿耿的鰲拜才被再度重用,直至以順治帝心腹的身份成為托孤輔政四大臣之一。
三、鰲拜人生的歷史轉折
在輔政的前三年,通過自己過人的政治和軍事影響力,鰲拜在四位輔政大臣中成為實權不斷加大的卓絕存在。順治帝至康熙帝的權力交接之所以能相對平穩(wěn),離不開鰲拜的付出。但也正是因為另三位輔政大臣不愿或不足以同鰲拜對抗,四大輔臣相制衡的局面,很快也轉向了鰲拜一家獨大。
鰲拜越做越大,康熙帝也越來越成熟?;蕶嗯c專權的矛盾,一觸即發(fā)。
要鏟除鰲拜,尚未獨掌大權的康熙帝自然是沒辦法與之硬碰硬的。所以康熙帝想了個掩人耳目的辦法:召集一批年輕的忠心之士,在宮中練習一種類似現(xiàn)代摔跤的“布庫”……一段時間后,即康熙八年(1669)五月初十,正為年輕皇帝“耽于玩樂”而偷喜的鰲拜在毫無防備之時被請去觀覽“布庫”,隨即被擒。
五月十二,康熙帝欽定了鰲拜及其黨羽的十二條罪狀,即《康熙帝欽定鰲拜等十二條罪狀諭》,其中鰲拜因“任意妄為”而“大失天下眾望”。五月二十九,見康熙帝是鐵了心要懲治鰲拜,一眾鰲拜反對者也呈上鰲拜的三十條罪狀,說他欺君擅權。但念在鰲拜多年來確實為滿清殫精竭慮,康熙帝還是把原本對鰲拜的立斬改為籍沒拘禁。
五月至七月,鰲拜的親族,包括從皇家下嫁的碩恭慤公主,以及其黨羽,也接連被審訊、處理。同時,長期以來被鰲拜打壓,甚至殘害的眾臣,也逐漸被康熙帝平反。六部重要官員,亦被康熙帝大量替換為忠于自己的人……
鰲拜被擒,其黨羽被清理,這成為了清廷實權向康熙帝手中回攏的標志。輔政四大臣的刺頭已被鏟除,輔政大臣體制于康熙帝而言不再有意義,這個深刻影響了順治與康熙兩朝的攝政、輔政體制,也就被順勢取消。直到清末咸豐帝六歲即位,以及之后慈禧太后勢力崛起,輔政才又一次左右清廷政局。
康熙帝在位六十一年??滴醢四?1669)不過是其中的六十一分之一。但因為鰲拜在這年被擒,康熙帝開始正式獨攬大權,這一年便也是六十一年之中的重要部分。滿洲的第一勇士雖成為過去,但大清的盛世初見端倪。
康熙親政后不久,老中堂索尼就去世了。
索尼一死,康熙如損左肩右臂,再次失去強有力的支持。
索尼門下舊臣,大多轉投鰲拜的旗下,康熙勢力大損。
康熙也失去與鰲拜之間的緩沖區(qū),不得不直面鰲拜。
這時的康熙雖然親政,但羽翼未滿;鰲拜雖稱病告假,其實在威懾朝廷。
鰲拜掌握軍政大權,一天不起身處理公務,國家就玩不轉,到處起火。
這再次激化了康熙和他的矛盾:這不是明擺著朝康熙要權利嗎?
不給他鰲拜當首輔,他就不管事,就把國家搞成一鍋粥。
康熙是氣的夠嗆,你這不是仗著勢力大,要威脅我嗎?
那我只能針尖對麥芒,給你杠上了。
此時的他對鰲拜的痛恨愈深,殺心越重,只不過時機還不成熟。
康熙也開始注意培養(yǎng)自己的小團體,積聚力量抗衡鰲拜。
等到時機成熟,康熙必須出招,鰲拜必死。
不光康熙認為鰲拜必死,同屬鰲拜陣營的班布爾善也持同樣看法。
而且理由充足,主要有三:
其一、功高蓋主,主子無可賞臣,只能賜死。
鰲拜早年為大清定國,立下戰(zhàn)功無數(shù);順治后期,又被任命為輔政大臣。
等康熙繼位,雖然有圈地惡行,但也保證軍政要務的正常運轉,功過相抵,甚至功大于過。
四大輔臣到現(xiàn)在,只有鰲拜一枝獨秀了。
他位極人臣,功高蓋主,賞無可賞了。
其二、是臣者勢大,威振朝廷。
主子不容一國二君,一山二虎,如此也必然殺臣。
這在鰲拜身上體現(xiàn)的更加明顯。
鰲拜在朝中結黨營私,勢力盤根錯節(jié),門生舊將遍布天下。
他又是朝廷第一重臣,在朝廷中說一不二,大小臣工幾乎惟他馬首是瞻。
名義上是臣子,其實就是個皇帝。
他的勢力太膨脹,威脅到了朝廷,更威脅到了康熙。
現(xiàn)在康熙親政了,人家要拿回屬于自己的皇權,可鰲拜抱著不放。
天無二日,地無二主;你動了人家的奶酪,人家就會找你拼命。
你為了保住自己的權利,居然以辭職相威脅,想逼得朝廷認慫。
你可是好大的官威啊。
勢力越大,越是皇帝的眼中釘,哪怕你忠心耿耿。
因為岳家軍姓岳不姓趙,岳飛就冤死風波亭。
更何況是圖謀不軌,蠢蠢欲動的鰲拜呢?不殺他能行嗎?
其三,臣強主弱。
君臣之間相互猜忌,彼此不能相安。
主子怕臣下結黨篡位,所以必然羅織罪名,將臣黨斬盡殺絕。
這還是康熙和鰲拜的突出矛盾。
在鰲拜和康熙的關系中,鰲拜一直扮演的是強勢的角色,康熙則如溫順的綿羊。
尤其是親政前,居然還強勢脅迫康熙殺蘇克薩哈,康熙能不猜忌他嗎?
一旦疑心相起,必然水火不容。
皇上害怕強勢的大臣拉幫結派,圖謀不軌,必定要將這些人除掉。
他們一日不死,皇帝一日不安。
況且康熙已經(jīng)組織自己的團隊,要求索額圖、陳廷敬去搜集罪狀、羅織罪名了。
康熙已經(jīng)安排了鰲拜的命運,他只有死路,沒有生天。
這三種君臣殺,是君臣關系相處中的雷區(qū),一旦觸碰,必死無疑。
很不幸,三個雷區(qū)鰲拜都有涉足,他必然死無葬身之地。
君臣之間,相愛相殺,自古皆然。
尤其是立國之后,大殺功臣者有之,比如漢高祖、明太祖等人。
他們殺害功臣的心理,與班布爾善所分析的三種君臣殺,都很契合。
做人不易,做人臣更不容易,做能善終的人臣是難上加難。
高峰立志應勇攀,急流奮進思退難啊。
歷史上真實的鰲拜,確實是對大清王朝忠心耿耿,也沒有任何他謀反的證據(jù)。后來,康熙晚年的時候已經(jīng)間接給他平反。乾隆時期又恢復了他所有的名譽。法律上的一個原則,就是"無罪推斷"。沒有發(fā)現(xiàn)犯罪的證據(jù),就只能先判斷他無罪。既然沒有發(fā)現(xiàn)鰲拜有謀反的確鑿證據(jù),就不能說鰲拜有罪。
當然,也不能肯定的說,鰲拜一點謀反的動機都沒有,但即使有,也已經(jīng)爛在他的肚子里面,從來沒有在任何場合表達過。既然沒有任何人見過鰲拜這個人透露過取康熙而代之,或者另立新君的言論,就不能判斷鰲拜有謀反之意。所以,我們可以這樣的說,在沒有新的證據(jù)出現(xiàn)之前,鰲拜是對大清王朝忠心耿耿的。
鰲拜之所以被康熙鎖拿,被一擼到底,還是因為君權和相權之爭。當時鰲拜已經(jīng)在朝堂上一言九鼎,過足了呼風喚雨的癮,就開始日益跋扈,對皇帝沒有敬意。偏偏康熙又是一個自尊心特別強的少年,而且他又是愛權之人,自然就對鰲拜非常不滿。到了康熙親政的年紀,鰲拜又出來百般阻撓,這怎么不讓康熙怒火中燒?!
鰲拜就像一座大山,死死壓在康熙頭上,而且這座大山絲毫沒有松動的趨向,時不時還來個泰山壓頂,把康熙的腦袋瓜子砸上幾個大包。即使康熙知道鰲拜沒有謀反之意,也不會容忍這個鰲拜。雖然沒有鰲拜,但如此專橫跋扈,把君主的權利都搶去了,還在拳頭里面捏著,硬是不肯歸還,這個性質也僅僅比直接謀反的惡劣稍弱一點。這樣的一個權臣,換成是任何一個大腦正常的君主,都萬萬不可容忍。
何況,鰲拜還有進一步跋扈的趨勢,現(xiàn)在沒有謀反,不代表以后不會變質,有了謀反之意。要知道,權利可以使人變質。鰲拜在皇太極和順治時期,那是鐵桿的大忠臣,但過了幾十年的,人越來越老,地位越來越高,性格越來越跋扈,鬼知道以后會變成什么樣子?
所以,鰲拜被康熙搞下去,一點不冤枉?;钤?。
很多人對鰲拜此人印象深刻,主要是受金庸先生武俠小說《鹿鼎記》的影響。
《鹿鼎記》里說鰲拜號稱?滿洲第一勇士?,是大清朝的開國功臣,在大清朝入關過程中建下赫赫戰(zhàn)功,成為了順治帝臨終前指定的四大輔政大臣之一。
其實,即使您翻遍翻爛清初各種史料,雖然可以在皇太極征討察哈爾部、征朝鮮、攻皮島、以及松錦會戰(zhàn)這些戰(zhàn)役中找得到鰲拜的身影,但很難說得出他到底建立過什么戰(zhàn)功。
究其原因,入關之前的鰲拜只是軍中偏陴之將,只知拎著刀子跟隨著大軍沖沖殺殺,完全是龍?zhí)捉巧?/p>
鰲拜是個粗線條的人物,做任何事都是一根筋,象老黃牛一樣,認準了方向就不回頭。這也讓人覺得他就是個?忠心耿耿?好漢。
鰲拜跟著皇太極從小兵混到了鑲黃旗護軍統(tǒng)領,自然對皇太極感激不盡。
皇太極死,當野心勃勃的多爾袞與皇太極長子肅親王豪格爭立,鰲拜一門心思認死理,與兩黃旗大臣盟誓于大清門,非先帝(皇太極)之子不立。先是擁戴豪格,后來又擁戴福臨。結果福臨(順治帝)繼位了,即鰲拜飛黃騰達的機會就來了。
當然,多爾袞沒有倒臺前,鰲拜也很是吃過一些苦頭。但這些苦頭,在多爾袞死后,全部轉化成豐厚的政治回報,他因之成為了順治的心腹重臣。
順治十八年(1661)正月初八,順治病危之時,鑒于多爾袞專權的惡例,不再選宗室親王擔當輔政大任,選擇了索尼、蘇克薩哈、遏必隆、鰲拜四個異姓大臣為輔政大臣。
這四個人之中,索尼年老多病,無力視事;蘇克薩哈則是從多爾袞陣營投誠過來的,人望低,沒有什么話語權;遏必隆為人庸懦,遇事無主見,是鰲拜的跟屁蟲。如此這一么來,就凸現(xiàn)出了鰲拜的?權臣?形象。
但是,沒有任何資料可以證明鰲拜對新皇帝康熙有過不臣之心,更沒有任何資料可以證明鰲拜想過要篡位自立。
但長大成人的康熙卻把鰲拜想象成了曹操、王莽一類野心家,處心積慮、精心設置,布了一個局,讓眾多少年侍衛(wèi)同時發(fā)難,把鰲拜捆成了個大粽子。
在《鹿鼎記》里,?擒鰲拜?情節(jié)被寫得驚心動魄,讓人緊張得喘不過氣來。
事實上,歷事三朝的鰲拜已年近古稀,體弱力衰,連掙扎的力氣都沒有,被擒全過程乏善可陳。
康熙一開始給鰲拜定了30條罪狀,擬處以革職、立斬。但是,根本查不出鰲拜任何篡弒的證據(jù),只好悻悻然終免其死罪,宣布禁錮終生。
年事已高的鰲拜不久被折磨死于禁所。
康熙除鰲拜就是兩大原因:一是鰲拜專橫朝政,攬權擅權,結黨營私;二是鰲拜殘害忠良,濫殺無辜。
一、專橫擅權,結黨營私。順治死后,傳8歲康熙繼位,由4大臣輔政,孝莊太后決斷。四大臣分索尼、鰲拜、蘇克薩哈、遏必隆。依照順治的遺命,以索尼為輸臣之首,但他年老體弱,無意攬權。鰲拜是四人中最驕橫的一個,不甘心屈居人下,每有議政,必須聽命于他。
鱉拜權勢日益擴張,周圍聚集了一批趁炎附勢之人,以他弟弟穆里瑪,侄子塞本特、訥莫和大學士班布爾善、阿恩哈,泰壁圖,噶諸爾,邁音達等人為骨干,組成一個的政治勢力集團。
二、殘害忠良,濫殺無辜。1、實行馬背政治治理國家,大興文字獄。
鰲拜是打仗出身,缺乏文化素養(yǎng),凡事都用粗暴的方法處理,被稱為馬背政治。他專權期間大興文字獄,制造莊氏慘案,被處死達2000人。
2、殘害忠良。
蘇克薩哈實在看不慣鳘拜的所作所為,便和其他大臣聯(lián)名上書康熙,奏請親政。鰲拜便將蘇克薩哈視為眼中釘,伺機陷害他。蘇克薩哈聞到了鰲拜欲加害于他的消息,便罷官不干了,奏請為先帝守陵。鰲拜馬上主持召開議政大會將蘇克薩哈父子凌遲處死,處斬其家人十三人,立即執(zhí)行。
3、假傳圣旨,處死大臣。
鰲拜為了打敗政敵,故意挑起鑲黃旗與正白旗互換圈地事件。本來已經(jīng)處理好了的圈地矛盾,鰲拜舊事重提,要求重新調換土地。這一要求遭到大學士兼戶部尚書蘇納誨、直隸總督朱昌祚、巡撫王登聯(lián)等人反對,鰲拜竟然假傳圣旨,把蘇納海、朱昌祚、王登聯(lián)三人處死。
鰲拜的擅權已經(jīng)威脅到了康熙的權威,康熙與鰲拜的矛盾日益尖銳,對鰲拜的容忍已經(jīng)到了極限,自親政之日起,便漸漸嘗試擺脫鰲拜的控制。
多行不義必自斃。康熙經(jīng)過周密策劃,智擒了鳘拜,并徹底摧毀了其政治集團。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44759.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