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就給大家?guī)砟闲U地理的文章,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相信不少朋友們都閱讀過《三國演義》,羅貫中用精湛絕倫的筆法將三國時期三足鼎立、群雄爭鳴、爾虞我詐的情節(jié)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度龂樊斨杏袀€性有特色的人物有很多,仁德的劉備、奸詐的曹操,還有大家耳熟能詳、神機妙算的諸葛亮。諸葛亮作為劉備的措施,也鞠躬盡瘁到了生命的最后一刻。
三國里,諸葛亮下征南蠻的故事還是很引人一讀的。不過這時候就有人好奇了,三國時期的“南蠻”究竟是南到哪里的“蠻”,具體指的是哪一塊區(qū)域?
其實這里的南蠻并不難理解。在古代中國,從夏商周開始,中原王朝就有了很強烈的中心思想,并且位居長江下游流域的這些中原王朝,各個自居高上,且看不起周邊的任何一個民族。中原與周邊的矛盾其實由來已久,我國古代周邊的少數(shù)民族集團共分為東西南北四大,即“東夷、西戎、南蠻、北狄”。
其實從這些叫法中我們不難看出,古代中原王朝對這些周邊民族的稱謂,其實都是帶有貶義的。其實自古以來,少數(shù)民族集團與中原王朝是有交好也有戰(zhàn)爭,畢竟國家外交史,講究的是永遠的利益而非永遠的朋友,所以稍微有什么矛盾一激化、兩邊就打起來也是經(jīng)常的事情。
諸葛亮在《三國演義》中下征的南蠻的蠻,定義就比較廣泛了。以盤踞在長江中下游地區(qū)的中原王朝為中心向下數(shù),其實所有長江以南的少數(shù)民族都可以被叫做南蠻。而諸葛亮口中的蠻,想必指的還是孟獲,這七擒七縱孟獲的情節(jié)大家也都耳熟能詳了,據(jù)傳孟獲還有一位武力高強的妻子,叫祝融夫人,會南蠻飛刀奇術,曾代替孟獲帶兵出戰(zhàn)。
根據(jù)史書記載,再對比一下今天少數(shù)民族的文化分布。當時諸葛亮所指的南蠻應該就是如今的廣西、云南甚至還要再往南的地方了。這些地區(qū)的少數(shù)民族以苗族、彝族、壯族等為主,在當時這些少數(shù)民族的確是被歸為南蠻的。而再往南的區(qū)域就不屬于我們今天的國土了,像越南緬甸這一帶地方,在當時也被劃作“南蠻”的一部分。
南蠻為何叫南蠻,除了蔑稱之外,其中其實還蘊含著古人對未知地界的一種恐懼和探索。當時的益州再往南邊去,氣候就會變得越來越潮濕、自然植被會變得越來越茂密,南蠻多毒蟲毒蛇,稍一不注意就可以迅速奪走人的性命,這些都讓當時的諸葛亮為之頭疼。而南蠻的士兵雖各個光有蠻勇,但身上的裝備都十分奇怪,這些裝備雖然奇怪但耐用,也讓諸葛亮好好地琢磨了一陣子。
南蠻是先秦時代中原王朝對中原以南各部落的稱呼。古代中原人以中原(即黃河中下游一帶)為天下中心,稱周邊四方為"夷、蠻、戎、狄"。
現(xiàn)在南方的大部分的少數(shù)民族是由古蠻族演變而來的,南蠻的民族成分相當復雜,大體可分為百越、百濮與巴蜀三大族系。長江中游有三苗、楚、群蠻;長江下游及珠江流域有百越、長江中上游有濮與巴蜀;云貴高原西南夷的先民大概也不止一個族系。
擴展資料:
“南蠻”稱謂由來
古時候與三代王朝敵對的四方部落(東夷、南蠻、西戎、北狄),并沒有民族意義,到了漢代以后漢族形成后才有指代異民族的意義。
唐·司空圖《河湟有感》:“一自蕭關起戰(zhàn)塵,河湟隔斷異鄉(xiāng)春。 漢兒盡作胡兒語,卻向城頭罵漢人?!彼纬鲇趯Α昂睗h人的歧視,指其為“番”、“虜”;而燕云十六州的漢人則反擊稱宋朝漢人為南蠻。公元1127年6月12日,宋高宗趙構在南京應天府(今河南商丘)重建宋朝,以都城臨安(今浙江杭州)位于南方,史稱南宋,以別于北宋。
與金朝東沿淮水(今淮河),西以大散關為界。南宋與金朝、西遼、大理國、西夏、吐蕃及13世紀初興起的蒙古帝國為并存政權。南宋由于軍事實力始終不敵金國,統(tǒng)治范圍被迫限于淮水秦嶺以南地區(qū),與金國長期軍事對峙。華夏文明的主體與漢族的正朔位于女真人的南方。這也是女真人將漢人稱為南蠻。
到了清代,準噶爾族稱滿族人為“蠻子” ,西南漢人特指彝族,也是準噶爾人對滿族人的稱呼 。蒙古人和漢人都認為滿族是蠻子。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南蠻
東夷:從區(qū)域上說,現(xiàn)在的山東、蘇北、皖北一帶都是東夷的范圍。夏周時期東夷和華夏族是一體的,商朝本身就是東夷,周朝興起之后,東夷變成了周朝的對立方。經(jīng)常和周朝發(fā)生戰(zhàn)爭,周穆王西游時,東夷曾經(jīng)起兵反抗,當時周穆王依靠造父,及時趕回,挽回了敗局,勝利之后封造父于趙地,就是以后趙氏的祖先,也是趙國的祖先。
西戎:從區(qū)域上說是指戰(zhàn)國時代以前陜西、甘肅、青海、寧夏、四川北部這些地區(qū)的民族。春秋時期,秦穆公稱霸西方,說的也是秦穆公任用賢臣攻滅了西戎30多個國家,被周天子封為伯。在晉國和秦國強大起來之后,很多西戎部落被內(nèi)遷吞并。此后西戎這個詞在歷史上就很少出現(xiàn)了,后面逐漸演化成為后來的羌族。
南蠻:從區(qū)域上說是指戰(zhàn)國時代以前湖北、湖南、貴州、云南、江西、浙江、福建、廣東、廣西這些地區(qū)的民族。三國演義,蜀國對孟獲的稱呼也是南蠻。
北狄:從區(qū)域上說是指戰(zhàn)國時代以前河北北部、山西北部、陜西北部、內(nèi)蒙、東北三省、外蒙古、西伯利亞這些地區(qū)的民族。狄是對北方部落民族的稱呼,但是經(jīng)常和戎混稱,界限不是很嚴格。戰(zhàn)國時期,又把胡人稱為北狄,戰(zhàn)國時期的中山國就是狄人所建。
擴展資料
據(jù)《呂氏春秋通詮·審分覽·知度》載,四夷是古時華夏族(古代居住于中原地區(qū)居民的自稱)對四方少數(shù)民族的統(tǒng)稱,分別指東夷、西戎、南蠻、北狄。中原,是指河南洛陽至開封一帶為中心的黃河中下游地區(qū),氣候溫宜,雨量適中,土壤肥腴,故較早即進入城廓農(nóng)耕社會,地稱為中國,人稱為華夏。
西戎的稱謂最早來自于周代,古代居住于中原地區(qū)的居民自稱華夏,把華夏周圍四方的族人,分別稱為東夷、南蠻、西戎、北狄,以區(qū)別華夏。西戎則是古代華夏人對西方少數(shù)民族的統(tǒng)稱,即以戎作為對西方所有非華夏各族的泛稱。西戎也可以指春秋戰(zhàn)國時期一些西戎人建立的國家。
參考資料:百度百科-四夷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45162.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