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給大家?guī)硇溟T之變九將:李世民成功的大功臣,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著小編一起看一看。
李世民發(fā)動玄武門之變,最終繼承大統(tǒng),開創(chuàng)了貞觀之治。他的成功離不開玄武門九將,他們個個赤膽忠誠,為李世民建功立業(yè)立下汗馬功勞。
尉遲恭,唐鄭決戰(zhàn)時有單騎救主之功,得以穩(wěn)固地位,此后以勇將身份參與李世民歷次戰(zhàn)役。玄武門之變的主要角色,親手殺死齊王李元吉,擁立之功第一,封鄂國公。
侯君集,隋末被李世民引入幕府。因作戰(zhàn)有功,漸受重用。在玄武門之變中他為李世民出謀劃策,立下大功。貞觀年間,任左衛(wèi)將軍、禮部尚書等職,先封潞國公,后封陳國公,作為唐24功臣之一,被唐太宗圖形凌煙閣。
張公瑾,高祖李淵建唐,張公瑾歸國,后為尉遲敬德等人薦于李世民,引入幕府。后參與玄武門之變,助李世民奪得皇位。后助李靖伐突厥,擒頡利,屢有戰(zhàn)功,封鄒國公,謚曰襄,后改封郯國公。
劉師立,本來是李世民屬下的一名親衛(wèi),在玄武門之變中他因參與誅殺李世民的政敵原太子李建成有功,封襄武郡開國公,加官進爵升至左驍衛(wèi)將軍,謚曰肅。
公孫武達,李淵父子兵進渭北,他前往投奔李世民,遂為秦王李世民部將。武德初年,隨從李世民多次征戰(zhàn)立功,為秦王府右三軍驃騎,封清水縣公。后奉太宗命令率軍進擊靈州之突厥可邏拔扈部,以功封為東萊郡公。
獨孤彥云,長孫無忌奉旨密召房玄齡、杜如晦等共為籌略,并與玄武九將入玄武門討李建成、李元吉。獨孤彥云后以功進幽州都督、歷陽郡公,之后在頡利可汗與唐對峙中犧牲。
杜君綽,唐朝前期的人物,曾經(jīng)出任荊州都督、懷寧郡公等官職。唐高宗朝,官左戎衛(wèi)大將軍,封懷寧縣公,玄武門九將(李世民進入玄武門隨行九人)之一。
鄭仁泰,唐朝功臣,秦府中人,是玄武門政變的先鋒之一。曾入右武衛(wèi)大將軍、檢校右衛(wèi)、右領(lǐng)大將軍事,因功守封同安郡公。
李孟嘗,唐初功臣之一,玄武門之變參與者。武德元年李淵登基后,李孟嘗授開府儀同,被秦王李世民招入府中為將。跟隨李世民南征北戰(zhàn),前后以功勛加上柱國,貞觀五年,進封食邑二千戶,后改封漢東郡開國公。
玄武門之變:
玄武門之變,是唐高祖武德九年六月初四(公元626年7月2日),由當(dāng)時唐高祖李淵次子秦王李世民在唐王朝的首都長安城(今陜西省西安)太極宮的北宮門——玄武門附近發(fā)動的一次政變。在起兵反隋的過程中,李氏兄弟二人配合仍算默契,直到建立唐朝。
唐高祖李淵即位后,李建成為太子,常駐宮內(nèi)處理事務(wù),為文官集團代表。李世民為秦王,繼續(xù)率領(lǐng)武將集團帶兵出征,功勞也最大。太子自知戰(zhàn)功與威信皆不及世民,心有忌憚,就和弟弟齊王李元吉聯(lián)合,一起排擠和陷害李世民;同時李世民集團亦不服太子,雙方持續(xù)明爭暗斗。
經(jīng)過長期的斗爭,在李淵的偏袒下,李建成集團逐步占上風(fēng),控制了局面,為了挽回局面,最終李世民搏命一擊,在玄武門殺死了自己的長兄皇太子李建成和四弟齊王李元吉,李世民逼迫唐高祖李淵立自己為新任皇太子,并繼承皇帝位,是為唐太宗,年號貞觀。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45270.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