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楊玉環(huán)姿色不如梅妃,反倒比梅妃更加得寵呢?性格決定了命運,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著小編一起往下看。
或許是受了影視作品的影響,很多朋友都忽略了唐玄宗在遇到楊玉環(huán)之前的感情經(jīng)歷。
實際上,李隆基在遇見楊貴妃之前,還曾寵愛過一位叫梅妃的女子。相傳,梅妃的容貌尚在玉環(huán)之上,恰似天宮仙女下凡??上У氖牵瑮钣癍h(huán)后來居上,逐漸取代了梅妃在李隆基心中的地位,致使梅妃成了李隆基生命中的過客,被棄置于冷宮,晚景凄涼。
那么,為何楊玉環(huán)姿色不如梅妃,反倒比梅妃更加得寵呢?
可能有朋友會覺得,楊貴妃是多才多藝的美人,除了動人的容顏和妖嬈的身段外,還精擅胡舞,這才使李隆基移情別戀。通過查閱史料,筆者發(fā)現(xiàn),事實并非如此,梅妃非但不是花瓶,反而,是歷代后妃中罕見的才女。
她自幼飽讀詩書,九歲時便能背誦《詩經(jīng)》中的經(jīng)典段落,十四歲就能吟詩作對,時人常將其比作晉朝才女謝道韞。除了文采過人外,梅妃還精通各式各樣的樂器,對歌舞亦有涉獵,這一特長更使喜好音樂的李隆基對其寵愛備至。由此可見,梅妃在才藝方面遠(yuǎn)勝楊玉環(huán),外在因素并不是她失寵的原因。
史料中對于梅妃的記載極少,一句“梅妃喜梅,氣節(jié)若梅”十分隱晦地向我們透露了梅妃的性格,或許,這才是是梅妃失寵的關(guān)鍵原因。
在這里,我們且將梅妃放在一旁,看看楊玉環(huán)是如何獨得李隆基寵愛的。
所謂,“六宮粉黛無顏色”只是詩句中的描寫,想要一窺貴妃的魅力,還需從更直觀的畫像中入手。在后世畫家所繪的各種版本《出浴圖》中我們可以看到,后世畫家為了描繪貴妃的風(fēng)姿不知耗費了多少筆墨。不論畫家們使用了怎樣的表現(xiàn)手法,其筆下的貴妃幾乎都大同小異:楊玉環(huán)在華清池中清潔身體,隨后如出水芙蓉般浮出水面,在幾個丫鬟的攙扶下披上一件輕紗。
為什么連出浴都需要下人的攙扶呢?
或許是因為畫家們想要表現(xiàn)“侍兒扶起嬌無力”這一特點。此時,嬌柔若無骨的玉環(huán)穿著松松垮垮的薄衫,仿佛多走一步就要摔倒在地,讓畫外的觀者忍不住想要鉆進(jìn)畫卷中攙她一把。其實,“嬌柔”就是楊玉環(huán)的一大致勝法寶,李隆基身為一國之君,在人前人后風(fēng)光無限,想必這樣的男人不會喜歡一個“女強人”。如此看來,“氣節(jié)若梅”的梅妃太過高傲,不如嬌柔的楊玉環(huán)惹人憐愛。她經(jīng)常與強勢的李隆基針鋒相對,久而久之,兩人難免會發(fā)生摩擦,也難怪李隆基會移情別戀。
那么,為何梅妃會心高氣傲呢?
相傳,梅妃所在的江氏是閩地望族,梅妃自幼受到了良好的文化教育。當(dāng)時的大唐雖然開放,但儒術(shù)已在中國造成了不小的影響,所以,“無才之女”受歡迎的程度遠(yuǎn)超才女。這是可以理解的,畢竟,時人希望從無才女人的身上獲取畸形的優(yōu)越感,因此,梅妃的才學(xué)和見識反倒成了她得寵的“絆腳石”。
梅妃入宮前,李隆基最喜歡的武惠妃已香消玉殞。史料中并無關(guān)于武惠妃才學(xué)的記載,從她陷害大臣排除異己的做法來看武惠妃是個非常淺薄的女人。此時的唐玄宗深愛武惠妃,所以,縱容了她的種種出格舉動。武惠妃過世后,唐玄宗陷入喪妻之痛中無法自拔,終日郁郁寡歡,被身邊的小人鉆了空子。高力士為了討好李隆基,上表勸皇帝在民間展開選秀。
李隆基選秀的初衷又是什么呢?不過是想找個女子作武惠妃的替代品罷了。
就這樣,梅妃走進(jìn)李隆基的視線,前文我們提到梅妃的容貌堪比天人,自然會在眾多秀女中脫穎而出。李隆基與梅妃接觸了一段時間,從她的身上發(fā)現(xiàn)了許多不同于武惠妃的特質(zhì),這個女人才貌雙絕,她與“文藝青年”李隆基有說不完的共同話題,所以,兩人在一起時自是如膠似漆,李隆基很快便走出了武惠妃去世的陰霾。李隆基是個重視感情的人,他不但對女子用情極深,對自己的兄弟亦是如此。
唐玄宗登基之初,經(jīng)常與宋王成器、申王成義、歧王范、薛王叢四位本家兄弟飲宴,飲到酣處索性與兄弟們同寢。兄弟五人不但情深義重,他們的喜好也大體相同,李隆基在宮殿中擺下五個帷帳,與兄弟們盤坐其中,談天論地,從詩賦聊到音律,相處的非常融洽。李隆基將梅妃召入后宮后,迫不及待地想將這個才女引薦給自己的兄弟們,于是,他在飲宴中請出梅妃,讓她吹奏白玉笛助興。
一時間,梅妃的笛聲繞梁,五個兄弟聽得如癡如醉。隨后,李隆基又派人取出自己珍藏的美酒,款待諸王。梅妃端著酒具向眾人敬酒,薛王酒量不濟,已喝得東倒西歪,恍然間,從桌下伸出腳勾住梅妃的纖纖玉足,神魂顛倒。梅妃頗識大體,不想讓眾人難看,便不動聲色地掙脫,隨后,跑回自己的寢宮中不再出來。唐玄宗不明就里,問左右:“梅妃為何不告而別?”
宮女們答道:“娘娘鞋子上的玉珠脫落,待回宮重整珠鞋后就來。”過了好一會,仍不見梅妃返回,李隆基心下起疑,派人催促梅妃盡快回到殿上,誰知梅妃竟以腹痛為由,拒絕出席。失去美人坐陪,李隆基失去了飲宴的心思,眾人寒暄幾句早早散場。第二天一早,薛王醒了酒,想起昨天的失禮行為后面如土色,生怕梅妃會在李隆基面前告狀,自己小命不保。
于是,薛王負(fù)荊請罪,跑到李隆基面前磕頭說道:“承蒙皇兄賜下飲宴,我酒量不佳,醉酒后誤觸皇嫂的珠鞋,這雖是無心之舉,但終究釀成大禍,請皇兄懲罰我。”李隆基聽罷,頓時想通了昨日飲宴時梅妃不辭而別的原因,但是,薛王是李隆基的兄弟,李隆基亦不想與他翻臉,便大度地說道:“既然是無心之舉,朕自然不會追究。”此件事了,唐玄宗來到后宮想要試探梅妃。
梅妃深明大義,不希望因為自己的緣故破壞皇上與諸王的兄弟情,于是,仍竭力否認(rèn)。李隆基見梅妃一心想著皇家骨肉之情,竟甘愿受辱息事寧人,對這個女人愈發(fā)寵愛。
可惜的是,梅妃的“深明大義”恰恰成了她失寵的最大原因。
眾所周知,楊玉環(huán)與李隆基之間的愛情是有違倫常的,在楊玉環(huán)入宮之前已被李隆基的兒子壽王娶作王妃,李隆基強幸玉環(huán)之舉無疑是“扒灰”,難免會受千夫所指。梅妃聽說這件事后,怒不可遏,當(dāng)即寫下一首《樓東賦》,希望李隆基能夠回頭:
“玉鑒塵生,鳳奩香殄。懶蟬鬢之巧梳,閑縷衣之輕緣??嗉拍谵m,但凝思乎蘭殿。信摽落之梅花,隔長門而不見。況乃花心飏恨,柳眼弄愁。暖風(fēng)習(xí)習(xí),春鳥啾啾。樓上黃昏兮,聽風(fēng)吹而回首;碧云日暮兮,對素月而凝眸。溫泉不到,憶拾翠之舊游;長門深閉,嗟青鸞之信修。
憶昔太液清波,水光蕩浮,笙歌賞宴,陪從宸旒。奏舞鸞之妙曲,乘畫鷁[yì]之仙舟。君情繾綣,深敘綢繆。誓山海而常在,似日月而無休。
奈何嫉色庸庸,妒氣沖沖。奪我之愛幸,斥我乎幽宮。思舊歡之莫得,想夢著乎朦朧。度花朝與月夕,羞懶對乎春風(fēng)。欲相如之奏賦,奈世才之不工。屬悉吟之未盡,已響動乎疏鐘??臻L嘆而掩袂,躊躇步于樓東?!?/p>
可惜的是,李隆基沉浸在與楊玉環(huán)的淫樂中無法自拔,況且,梅妃的諷詩已觸動了他的敏感神經(jīng),所以,梅妃自然遭到了冷落。
自李隆基寵幸楊玉環(huán)后,不再勵精圖治,反而,展現(xiàn)出種種怠政的跡象。識大體的梅妃不遺余力地勸說李隆基,但擅長撒嬌的楊玉環(huán)時常在皇帝耳邊吹“枕邊風(fēng)”,在她的曲解下梅妃的好言相勸全都成了逆耳的惡語。而梅妃一再揭李隆基的傷疤亦使皇帝惱羞成怒,李隆基終于一紙詔書將梅妃打入冷宮。不過,若說梅妃就此失寵,倒也不盡然。畢竟,此女除了性格剛烈以外,不論相貌才學(xué)均勝楊玉環(huán)一籌。
所以說,李隆基雖厭惡她的高尚氣節(jié),但又時常想起兩人在一起無話不談的日子,陷入深深的矛盾中。這年梅花盛開,趁著楊玉環(huán)回娘家探親,李隆基便派出貼身的小太監(jiān),打著聽?wèi)虻幕献诱埫峰巴淙A西閣相見。誰知楊玉環(huán)聽說這件事后,第一時間闖入翠華西閣打算“捉奸”,嚇得李隆基只能抱著梅妃躲進(jìn)夾墻中。后來,楊玉環(huán)揪出二人,面色不善,李隆基只能將梅妃送走了。
再后來,李隆基思念梅妃,便命人把外國使節(jié)進(jìn)貢的一斛珍珠送給梅妃。梅妃回詩《謝賜珍珠》,不受:
柳葉雙眉久不描,殘妝和淚污紅綃;
長門自是無梳洗,何必珍珠慰寂寥。
“我很久沒有畫我的柳葉眉了,面上的殘妝和著眼淚打濕了我的紅綃衣。我自是很久沒有梳洗過了,你也不必送一斛珍珠來安慰我的寂寥之心?!?/p>
皇帝看完詩,指示樂府為這首詩譜一個新曲子,取名《一斛珠》,并且,又差人將梅妃留下的鞋子和金釵送去給梅妃,梅妃問使者道:“陛下打定主意要拋棄我了?”使者答道:“陛下并未拋棄娘娘,只是害怕太真撒潑。”梅妃傷心地說道:“為了不讓那個胖丫頭吃醋,陛下竟如此疏離我,這與拋棄我何異?”楊玉環(huán)對這件事耿耿于懷,覺得李隆基背棄了自己,于是,躲在后宮中一杯接著一杯地借酒澆愁。
酒過三巡后,楊玉環(huán)越想越氣,她本是善妒媚浪的女人,怎會容忍自己的男人臨幸其他后妃呢?楊玉環(huán)一氣之下,叫來兩個太監(jiān),與二人做“求歡狀”,放浪形骸。后人將這一歷史事件改編成經(jīng)典劇目“貴妃醉酒”,但卻刪減了其中不堪入目的色情表演,徒留楊玉環(huán)一人孤芳自賞。實際上,所謂“貴妃醉酒”不過是一個小家子氣的女人撒潑做出的低俗舉動罷了。
總而言之,梅妃被淺薄的楊玉環(huán)擊敗,獨居冷宮無人問津。安史之亂之際,梅妃為了守貞,用白布包裹自己的身體,毅然決然地投井自盡,可歌可泣。也有傳言,直到某天梅妃托夢給皇帝,梅妃說:“當(dāng)年陛下逃難時,我死在亂兵的手上,有可憐我的人,把我埋在池子?xùn)|邊的梅樹下。”最終,在溫泉池邊梅樹底下,找到了梅妃尸體,外面用錦褥裹著,上面堆著差不多三尺厚的土。
察看梅妃身上肋下有刀痕,唐玄宗放聲大哭,以妃禮改葬。又命人在她的墓地四周種滿各種梅樹,并親手為她寫下祭文......
與終日爭寵吃醋纏綿于李隆基身邊的楊玉環(huán)相比,她們兩人自然高下立判了。
由于《舊唐書》和《新唐書》都沒有提及江梅妃,加上梅妃的事跡多出自宋朝的《梅妃傳》,被認(rèn)為是一個虛構(gòu)人物。當(dāng)時玄宗后宮的妃一級封號中,只有惠妃、華妃、麗妃三種。不僅玄宗朝沒有梅妃的封號,終唐一朝更沒有類似梅妃的封號。唐高宗時,高宗由于寵幸武昭儀(武則天),為她特創(chuàng)“宸妃”的封號,而此事在新舊唐書中都有提及。 梅妃姓江名采萍,莆田(今福建莆田縣黃石鎮(zhèn)江東村)人、父江仲遜,世代為醫(yī)。江采萍聰明過人,9歲時就能誦讀《詩經(jīng)》中《周南》、《召南》等詩篇,15歲時即已寫得一手好文章,所寫的八篇賦文,更在地方上傳誦一時,是當(dāng)時有名的才女,被譽為福建第一個女詩人。并對父親云:“我雖女子,期以此為志?!?br> 多才多藝的江采萍,不僅長于詩文,還通樂器,善歌舞,而且嬌俏美麗,氣質(zhì)不凡,是個才貌雙全的奇女子。
適逢玄宗開元盛世,唐朝國家興盛,四海升平,內(nèi)有賢相,外有名將,一派昌榮之景。這時,深受玄宗寵愛的武惠妃不幸離開了人世。唐玄宗極重夫妻之情,雖有后宮佳麗數(shù)千人,卻對武惠妃情有獨鐘。武惠妃的卒亡使唐玄宗不勝悲痛,日見憔悴。唐玄宗在萬分思念下,很想找到另一份寄托。 梅妃(吳美衍飾)
近侍宦官高力士,看到唐玄宗悲傷的樣子,自然憂心忡忡,擔(dān)心玄宗從此一蹶不振。于是,他力勸玄宗征選天下絕色多情美女,來改變悲傷心境,重新振作起來,玄宗采納了他的建議。高力士奉旨挑選秀女,親自出使閩粵,發(fā)現(xiàn)了剛剛及笄的江采萍,他疑其為天人,如獲至寶。隨即把她帶進(jìn)了宮中,侍候玄宗皇帝。
當(dāng)時江采萍雖是淡妝輕掃,仍難掩如花容顏,她溫柔文雅的言語,優(yōu)美大方的舉止,是一杯清香醇郁的茶,霎時就擄獲了玄宗皇帝的心,玄宗對她疼愛有加,將當(dāng)時眾多的后宮佳麗視為塵土,專寵江采萍一人。
然而,當(dāng)豐滿、冶艷,渾身散發(fā)嬌情媚態(tài)的楊貴妃出現(xiàn)之后,玄宗開始目眩神迷。
楊貴妃與梅妃成了并立于玄宗后宮的兩株奇葩。梅妃像一株梅花,清雅高潔;楊玉環(huán)如一株牡丹,豐腴嬌艷。這倆人一瘦一肥,一雅一媚,一靜一動,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此時已過花甲之年的唐玄宗,心目中已經(jīng)分出楊玉環(huán)和梅妃的高低。十幾年他面對孤芳自賞、清雅高潔的梅妃,現(xiàn)在已經(jīng)審美疲勞了,不免有些意興大減。而突然出現(xiàn)的楊貴妃,不但豐滿的體態(tài)充滿了性感,楚楚動人,還有她那媚人的神情、活潑的性格,就像一團熾熱的烈火撩撥著已近暮年又不甘衰老的唐玄宗。
梅妃(呂麗萍飾) 楊貴妃與梅妃自然展開了明爭暗斗。一個要死守“陣地”,一個要占領(lǐng)“陣地”,戰(zhàn)斗異常激烈。
而她們的戰(zhàn)斗,開始表現(xiàn)出來的是一篇篇有感而發(fā)的詩文。
我們先看梅妃寫的一首詩:
撇卻巫山下楚云,南宮一夜玉樓春;
冰肌月貌誰能似,錦繡江天半為君。
這首詩中,表面上贊嘆楊貴妃的美貌,其實際上是在諷刺她原來是唐玄宗的兒媳,不顧人倫,從壽王府中轉(zhuǎn)入皇宮,竟然鉆進(jìn)了公公的被窩,還迷惑皇帝,耽誤朝政,并譏嘲她如月般的癡肥。其實,當(dāng)時梅妃說的都是事實。
楊貴妃讀罷,立即反擊:
美艷何曾減卻春,梅花雪里減清真;
總教借得春風(fēng)草,不與凡花斗色新。
詩中的含義是說梅妃瘦弱不堪,而且也受寵得過頭了,哪能與新春的鮮花爭奇斗艷呢!
唐玄宗沒有為梅妃的詩鼓掌,卻為楊貴妃的詩叫好。楊貴妃的美,是另一種不同的風(fēng)情,媚惑了唐玄宗,他把所有的心思都轉(zhuǎn)移到了楊貴妃身上,漸漸冷落了梅妃。梅妃的愛情也從此陷入了困境。在受到了冷落的同時,還要承受楊貴妃時時在玄宗面前的數(shù)落和誣告。后來,梅妃終于被迫遷入上陽東宮,過著和冷宮一樣的凄清生活。
這時的楊貴妃,把她的大姐韓國夫人、三姐虢國夫人以及八姐秦國夫人全都招來了。她們四個就像四株香花,團團環(huán)繞在唐玄宗四周,粉白黛綠,奇幻萬千,使得垂垂老矣的玄宗青春煥發(fā);她們又像四只蜜蜂,在唐玄宗的身上,像采花粉一樣,吸取唐玄宗的“精華”。唐玄宗終日與她們周旋嬉鬧,無暇顧及朝政,更把上陽東宮的梅妃忘到了九霄云外。 梅妃(林靜飾)
然而,畢竟梅妃和楊貴妃風(fēng)格不同,味道也不一樣,一個“葷”,一個“素”。唐玄宗過度香艷之后,不由思念淡雅。一段時間后,唐玄宗不曾與梅妃見面,心里就時不時想起梅妃,想起梅妃的樣子。一個梅花綻放的季節(jié),唐玄宗漫步梅園,睹花思人,泛起一股似水柔情與刻骨相思,心中暗生一絲悲涼,一種愧疚,一種和梅妃相見的欲望。一天晚上,唐玄宗怕楊貴妃知道,借口身體不適,沒去楊貴妃宮中,獨宿在翠華西閣,密遣一貼身小太監(jiān),用馬把梅妃馱來敘舊。
“既然是陛下寵召,為何要深夜暗中而來?”“堂堂一國之君,為何如此怕那個肥婆?”梅妃雖然心中覺得窩囊,卻不忍讓玄宗久等,還是乘馬來到了翠華西閣。一雙舊日鴛鴦又相擁在一處,說不盡的纏綿,道不盡的悱惻。
這事還是被楊貴妃知道了。楊貴妃不待宣召,到翠華西閣推門而入,劈頭問玄宗:“你把梅精藏在何處?”玄宗假裝若無其事地回答:“不是在上陽東宮嗎?”楊貴妃見唐玄宗賴賬,話題一轉(zhuǎn),說:“何不宣來,我們一同到驪山溫泉享樂一番!”說得玄宗支支吾吾,不知所措。楊貴妃裝出一副正經(jīng)的樣子說:“這里亂七八糟,床下有婦人金釵,枕邊留有余香,這夜是何人為陛下侍寢。為何歡睡到日出還不上朝,陛下可去面見群臣?”她竟然說,妾要留在這里,等唐玄宗上朝回來。
唐玄宗惱羞成怒,氣急敗壞,臉色已經(jīng)鐵青,但他卻不大嚷大叫,就以蒙頭大睡的方式反抗。楊貴妃畢竟聰明,也怕事情鬧僵,無法收拾。她拿出看家本領(lǐng),裝癡賣嬌,哭鬧了一番,然后憤憤而去,回娘家去了。
楊貴妃回娘家不久,唐玄宗不堪思念,派侍使把她接回宮中,之后,又因為一些爭執(zhí),唐玄宗又兩度把楊貴妃遣回娘家,但因為思念兩度又接回。
當(dāng)然,唐玄宗有時舊情難忘,常懷著一種憐憫和補償?shù)男睦韺Υ峰?。有次唐玄宗嘗荔枝時,又憶起梅妃,就派人送去一串珍珠,梅妃見珍珠,觸景生情,無限傷感,即寫了一首詩,夾在珍珠里退還給玄宗。詩云:“柳葉雙眉久不描,殘妝和淚污紅綃。長門自是無梳洗,何必珍珠慰寂寥?!贝嗽娙朔Q《一斛珠》。 梅妃(池華瓊飾)
流光易逝,青春不再,梅妃在上陽東宮已經(jīng)度過了十年寂寞歲月。她不知道玄宗的心目中,是否還有她梅妃的一絲影跡。她想,如果皇帝舊情不忘,梅妃就有一線希望。于是,她寫成一篇《樓東賦》,來陳述心中的許多感慨。
據(jù)說,這首詩寫了她在上陽東宮的凄慘心情,抒發(fā)了她對玄宗,對貴妃的不滿和對新生活的向往。然而,不但于事無補,還差點被殺。如果不是觸動了玄宗的愛憐之心,恐怕她當(dāng)時就在楊貴妃的挑唆下,命歸黃泉。
在這場愛情的爭奪戰(zhàn)中,楊貴妃那一方是人多勢眾,風(fēng)頭正盛;而梅妃這邊則人單勢薄,已經(jīng)徹底敗下陣來。
之后,“安史之亂”爆發(fā)了,唐玄宗攜楊貴妃逃往西南,后來,楊貴妃被逼死在馬嵬坡。被留在宮內(nèi)的梅妃為了不讓叛賊污辱,也為負(fù)心于她的玄宗保住清白之身,用白布將自己層層包裹,跳下古井而香消玉殞。
一千多年過去了,家鄉(xiāng)的人們?nèi)匀粦涯钏?,稱為“祖姑皇妃”,并修宮造像以供祭,宮名就叫“浦口宮”。該宮雄偉壯觀,八根大石柱支撐著巨大的頂棚斗拱結(jié)構(gòu),神龕護欄鏤空木雕,極為精美,吸引了不少游人前往瞻仰。舊時興化府衙門口的對聯(lián)寫道:“荔枝甲天下,梅妃是部民。”
梅妃比楊貴妃進(jìn)宮早19年之多,她纖麗秀雅的風(fēng)格令玄宗由衷敬佩,為之傾倒。恬靜嫻雅、端莊明秀的江采萍,從小就喜愛和她一樣淡雅的梅花,玄宗皇帝因此封她為“梅妃”,并在她居住的宮中,種植了各式各樣的梅樹,每當(dāng)梅花盛開,便與梅妃流連花下,賞花賦詩,其樂融融。
今天的人們大多知道楊貴妃,而知道江采萍的人恐怕不多。其實,楊貴妃和江采萍是唐玄宗三宮六院七十二妃中一對勢均力敵的情敵。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45345.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