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給大家準備了:明朝皇帝崇禎的文章,感興趣的小伙伴們快來看看吧!
人能不能改變歷史?可以,當然可以,商鞅、秦始皇、劉秀、李世民這些人都是改變歷史的人,但是崇禎不具備改變歷史的能力。
因為大明朝并不是崇禎一個人折騰倒閉的,雪崩的時候沒有一片雪花是無辜的。大明朝的滅亡也是有多方面原因的,冰凍三尺非一日一寒,滴水穿石非一日之功。大明朝已經積弊難返了,必須要推倒重來。
為什么我說崇禎救不了大明,我們需要了解明朝滅亡的原因,然后再看崇禎為何無力回天。
滅亡因素之一:馬爾薩斯陷阱
我不拽什么文了,通俗的來講,馬爾薩斯陷阱就是糧食養(yǎng)活不了現狀的人口,必須要死一批人。為什么會觸發(fā)馬爾薩斯陷阱?兩個因素:
其一、人口大量增長;
其二、土地大量減產。
明末觸動了其二,土地大量減產。為什么土地減產?氣候降溫!根據美國地理學家協會年刊、竺可楨的《中國近五千年來氣候變遷》的研究,自公元1500年以后氣候開始逐年降低,1600-1644年(明末)是非常寒冷的,災情嚴重。中國北方的氣候大幅降低,就連溫暖的江南也被波及,南方的吳江、長江開始結冰。目前有充足的證據證明明末有大面積、大幅降溫的情況出現,此點是毋庸置疑的,而降溫引起了連鎖反應,分別為:
1:北方牧場成為不適合人類居住的地方,游牧民族無法逐水草而居,被迫南下(后金攻明);
2:土地產量不能滿足人類的需求,最底層、最窮的百姓開始陸續(xù)餓死(明末層出不窮的饑荒);
3:無人收斂的尸體會引發(fā)一系列的瘟疫,瘟疫、饑荒雙重打擊下,人們開始被迫謀生(明末的鼠疫、農民起義);
4:為了阻擊后金南下、農民軍起義,朝廷需要增加稅賦,陷入惡性循環(huán),官逼民反(崇禎不斷加賦)。
歷史上發(fā)生這種現象后的結局是什么?兩種,分別為:
1:推倒重來;
2:鎮(zhèn)壓農民起義軍。
這個結局不是統治者所能左右的,完全是看天災的影響范圍。如果降溫面積、幅度小,那么朝廷還可以憑借基本盤(關中、中原、江浙)來抽調錢糧來賑災、鎮(zhèn)壓起義軍。但是關中、中原兩大板塊受災嚴重,江浙都受到了波及,大明拿什么救災?嘴里喊的口號填不飽肚子,西北的農民起義迅速波及陜西、山西、河南、河北,大明無藥可救。
那么這種情況下,崇禎怎么才能走出困境?三種,分別為:
1:跑,跑到南方,保住江浙,然后看李自成和清軍在北方廝殺;(歷史原型:衣冠南渡)
2:找,找一個高產、耐寒的作物,然后迅速普及全國,走出“馬爾薩斯陷阱”;(歷史原型:清朝推廣馬鈴薯、玉米)
3:殺,殺夠足夠多的人,維持基本治安,走出“馬爾薩斯陷阱”(歷史原型:層出不窮的農民起義、朝廷鎮(zhèn)壓農民起義)
第二、第三是崇禎無法解決的,因為崇禎沒錢再來一次大航?;蛘甙l(fā)動大規(guī)模戰(zhàn)爭,朝廷的錢都用來養(yǎng)明朝宗室了。外加上朝廷機器遲緩,就算找到了耐寒、高產的作物,崇禎也無法大規(guī)模推廣。崇禎唯一的選擇就是跑,也是唯一挽救大明的機會,除此之外無他。但是跑真的就能解決問題嗎?未必,因為還有兩個問題沒有解決。
滅亡因素之二:權貴增長擠壓生存空間
我個人總結王朝滅亡原因的時候發(fā)現一個各朝各代都類似的問題,那就是無法遏制官僚集團、宗室集團的繁衍。放任權貴增長,那么會有幾個問題,分別為:
1:朝廷財政壓力大,大部分錢用來養(yǎng)王爺們了,而王爺們紛紛兼并土地,占據大量的社會財富;
2:官僚壟斷官位,開始結黨競爭,擠壓百姓生存空間。
這兩個問題會有什么影響?分別為:
1:老百姓沒有土地,沒飯吃,造反;
2:老百姓不能當官,沒上升空間,造反;
3:朝廷沒有錢,只能官逼民反;
4:黨爭耗費朝廷的精力,官逼官反。
為什么會有這些影響,我來細說。首先朝廷的官位是有限的,比如六部,只能有六個一把手。最開始的時候權貴數量還不多,所以互相競爭,勉強夠用。但是一把手他們是會有孩子的啊,而且還不止一個,他們的孩子怎么辦?肯定繼續(xù)當官。原本七個人競爭六個崗位會發(fā)展成十四個人或者更多人來競爭六個崗位,必然會導致拉幫結派,這也就是為什么黨爭不會消失的原因。
競爭失敗者可能會造反,比如朱棣競爭皇帝失敗,毅然造反。競爭成功者,會擠壓他人的上升空間,老百姓無法當官,那么還是會造反。當然了,導致老百姓造反的最直接原因就是沒錢。官員、宗室這些人不斷的兼并土地,都想要更大的莊園、更漂亮的小妾、更多的錢財,所以必然會形成以權謀私(剝奪百姓財富)的現象,老百姓失去土地只能選擇造反。
另外還有一個問題,那就是宗室開支太大。晉王府最開始就一個人,朝廷養(yǎng)活一個人容易,但是沒多久晉王府就發(fā)展成2851人了,朝廷開支太大了。而且這只是一個王府,其他的王府繁衍更夸張。萬歷時期,朝廷每年的三分之一財政收入都用來支付宗室俸祿了。隨著藩王數量的增多,占財政開支比例越來越大,朝廷沒錢發(fā)官員工資、沒錢養(yǎng)兵、沒錢賑災,最終財政崩潰,只能滅亡。
崇禎怎么解決?兩種方法,分別為:
1:殺,但是崇禎時期藩王數量六十多萬,崇禎怎么殺?而且人家會老老實實等你來殺嗎?當年明朝剝奪了朱充灼的俸祿,結果朱充灼直接造反,如果現在要剝奪60多萬人的俸祿,那豈不是60多萬人的叛軍?所以此路不通。
2:留給下一任皇帝,這個方法最簡單,那就是拆東墻補西墻,硬是撐著船不漏,然后讓下一個皇帝來收拾爛攤子。但是崇禎已經沒辦法了,因為他就是最后頂鍋的那個。
滅亡因素之三:明朝皇帝無能
總結上面的問題,我們可以發(fā)現一些問題,分別為:
1:明朝皇帝沒有遠見:小冰河時期是緩緩來臨的,王八都知道要冬眠,而明朝皇帝卻毫無準備,國庫收不抵支,余糧根本無法面對未來的危機,只能走一步看一步。
2:未能及時意識到“馬爾薩斯陷阱”:解決馬爾薩斯陷阱的方法有:1、提前搶奪糧食、備荒;2、控制人口增長,有計劃的控制生育;3、提前找出路。這三點明朝的皇帝都沒有做,崇禎一個人怎么能干完這些事?
3:皇帝不想擔責任:朱允炆削藩失敗,結果就是朱棣當上了皇帝。朱棣剝奪了藩王的兵權、政治權利,然后一直養(yǎng)著他們。之后的皇帝不想擔責任,擔心削藩會引起一系列的危機,所以縱容藩王繁衍,導致財政壓力變大。
那么問題來了,到現在你還覺得崇禎可以解決問題嗎?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命運、問題、無奈,崇禎的命運悲慘、問題眾多、處處無奈。他怎么翻盤?至少我找不出任何方法,除非他放棄北方,偏安南方,然后準備東山再起。跑,雖然這個行為不雅,但是有用,“三十六計,走為上策”。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45353.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下一篇: 劉伯溫是什么身世他跟劉光世是什么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