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有句流傳甚廣的諺語“條條大道通羅馬”, 僅寬5米左右的羅馬大道讓歐洲人自豪了1000多年。而早在羅馬帝國興盛之前200年, 中國的秦始皇就修建了一條寬30到60米、全長736公里的“古代高速公路”——秦直道。
秦直道是中國的第一條高速公路。
當時, 秦始皇為抗擊匈奴, 命蒙恬率領(lǐng)30萬工人, 歷時兩年半將此軍事通道修建而成。挖山填谷建秦直道, 印證了司馬遷《史記·蒙恬列傳》秦始皇建秦直道也不是那么容易的。司馬遷曾在《史記·蒙恬列傳》中這樣說:“我到北邊邊境, 從直道返回, 沿途實地觀察了蒙恬替國修筑的長城和邊塞堡壘, 挖掘山脈, 填塞深谷, 貫通直道?!?/p>
最寬處超現(xiàn)代道路標準路寬16倍。
秦直道路面結(jié)構(gòu)特點是靠山的一側(cè)回填層和夯土較薄, 溝邊一側(cè)活土和夯土深厚, 這樣便極大的拓寬了路面。富縣從樺樹溝口發(fā)掘地點向北工作, 南起槐樹莊, 北至寨子山, 主體線路曲折北行, 長約125千米。此段秦直道穿越南村溝、葫蘆河、埝溝, 皆行經(jīng)山脊之上, 地表植被為低草或密林。最寬處61米, 最窄處12米。這真是令人驚嘆的工程啊!2200多年前挖山填溝所建的高速路的最寬處竟然是現(xiàn)在一般城市道路標準路寬3.75米的16倍多, 竟然比等級較高的八車道高速公路寬度40米左右多21米。
到底是什么原因使秦始皇當時大興土木, 填海挖山的修建秦直道呢?對于這個疑問, 考古學(xué)家肖健一這樣回答:“修這條道路, 秦始皇是為了抵抗匈奴。所以這條道路的作用不僅僅是行軍, 而且還有打仗、休息, 從周邊的一些行宮、城址可以看出。其次, 這條道路不僅只有人通過, 而且還有車隊、馬隊、弓箭手通過, 現(xiàn)在我們可以在有些路段發(fā)現(xiàn)一些舊時的車轍、箭鏃等痕跡, 它們在向今天的我們訴說著那一段血雨腥風(fēng)似的戰(zhàn)爭。
秦直道到了西漢時, 已發(fā)揮著極其重要的軍事作用。正是有了這條秦直道, 漢王朝的大軍才從天而降一樣, 突然出現(xiàn)在匈奴騎兵面前, 讓他們措手不及?!暗过埑秋w將在, 不教胡馬度陰山”。著名的飛將軍李廣從直道進軍, 殺得敵人聞風(fēng)喪膽。公元前127年, 漢驃騎大將軍衛(wèi)青兵分幾路, 齊頭并進, 重創(chuàng)匈奴, 從此解除匈奴對北部邊界的威脅。
王昭君, 名嬙, 字昭君, 西漢南郡秭歸 (今屬湖北) 人。昭君年十七, 儀容雅麗, 元帝時被選入宮。宮中佳麗云集, 元帝乃使畫工毛延壽畫下她們的形貌。宮人多以金錢賄賂畫工, 獨王嬙自恃貌美不肯行賄。畫工乃將她的形容畫丑。適逢匈奴呼韓邪單于入朝求和親, 昭君乃憤而請行。送行之時, 元帝見昭君豐容靚飾, 光彩照人, 方悔之已晚。無奈之際, 元帝在甘泉宮為呼韓邪單于與昭君送行, 昭君懷抱琵琶, 顧影徘徊, 上馬沿直道出關(guān), 遠嫁匈奴。
公元前140年——公元前8年, 由張騫出使西域開辟經(jīng)甘肅、新疆至中亞、西亞并連接地中海各國的陸上通道, 這條道路被稱為西北絲綢之路, 其基本走向定于兩漢時期, 絲綢之路主要以長安或甘泉宮為出發(fā)點, 沿直道起點北上至石門關(guān), 到敦煌分三條線路行進。敦煌石窟第323窟中有漢武帝在甘泉宮為張騫送行的壁畫為證。
而如今, 秦直道這個名詞在漢語里出現(xiàn)的幾率越來越少。曾經(jīng)的辛酸、殘忍、陰謀、威嚴和輝煌被歲月湮沒。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45440.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