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編知道讀者都很感興趣晏殊的故事,今天給大家?guī)砹讼嚓P(guān)內(nèi)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宋仁宗天圣八年,24歲的歐陽修參加了禮部舉行的考試,晏殊是主考官。面對過于僻澀的命題,眾考生不是答偏題就是答不上來,唯歐陽修不光扣題精準,而且文采飛揚。于是,晏殊慧眼識才俊,把歐陽修定為第一名。從此,歐陽修對晏殊以門生自稱,執(zhí)弟子禮。
歐陽修中進士后,出任西京留守推官。做官之余,他與錢惟演、梅堯臣等文壇圣手們詩酒唱酬,佳作迭出,一時聲名大振。當時,晏殊的詞、梅堯臣的詩和歐陽修的文章,堪稱文壇三杰。
晏殊、歐陽修之間的緣分不可謂不深,作為有知遇之情的師生,作為一朝為官的同僚,作為共領(lǐng)時代風騷的文壇巨擘,應(yīng)該是惺惺相惜而又相互提攜的,甚至可能留下許多文壇佳話,讓人津津樂道。然而,這段師生情開始得早,結(jié)束得也早,雖然歐陽修對晏殊非常尊敬,但晏殊卻不喜歡歐陽修,甚至一度到了嫌惡的地步。
宋仁宗慶歷年間,西夏犯邊,戰(zhàn)事吃緊。當時,晏殊是國防部長,歐陽修擔心老師日理萬機,過于辛苦,便在一個大雪紛飛的日子里,和同伴前去看望。誰知晏殊輕松得很,家里歡聲笑語,熱鬧非凡,毫無軍情緊迫之象,見他們來了,還在花園里擺酒置茶,開懷暢飲起來。歐陽修深感意外,即席賦詩:“主人與國共休戚,不惟喜悅將豐登。須憐鐵甲冷徹骨,四十余萬屯邊兵?!痹娭酗柡鴮蠋煹纳埔庖?guī)勸,意思是國難當頭,晏殊肩負重任,不應(yīng)該花天酒地。
晏殊讀后,氣得差點兒沒背過氣去,憤然對人說:當年韓愈赴裴度的聚會,也最多只說“園林窮勝事,鐘鼓樂清時”,而歐陽修卻極盡諷刺挖苦之能事,朋友之間尚不開這種過火的玩笑,何況面對的是老師?果然,歐陽修善意的詩句,使晏殊背上了只顧享樂、不顧天下安危和社稷蒼生的惡名,成了他人生的污點。晏殊明確表示“吾重修文章,不重他為人”,后世筆記也十分肯定地說:“晏公不喜歐陽公?!?/p>
對于晏殊的憤怒,歐陽修十分不解,頗感委屈和糾結(jié)?;实v元年,在潁州任知州的歐陽修給晏殊寫了一封信,說:“出門館不為不舊,受恩之不謂不深,然而……”信中雖有感激,但更多的則是抱怨,抱怨老師對自己的冷遇,有一種追根究底的索問之意。然而,晏殊閱后,卻當著賓客的面,敷衍幾句后,要文書代為作答。賓客說歐陽修也是當今才子,文章名貫天下,如此回答,恐太草率。晏殊冷冷地說,對于一個科考門生,這幾句話已經(jīng)夠看得起他了。可見,晏殊的確不喜歡歐陽修。
然而,晏殊不喜歡歐陽修,難道僅僅是因為那首規(guī)勸詩嗎?這對于一個具有領(lǐng)頭雁風范的文壇宿將和當了多年宰相的人來說,未免太過小氣。但從晏殊扶持后輩不遺余力的習慣來看,他也不至于如此淺薄。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qū)е玛淌鈱W陽修由喜到厭呢?
從性格上看,晏殊閑靜平和,崇尚道家,守成忌變。他任相十余年,始終延續(xù)著呂蒙正、李沆、王旦等人的執(zhí)政風格,尚寬簡,不苛細,清凈無為,垂衣而治,有“太平宰相”之名。歐陽修卻耿介而切直,執(zhí)拗而剛烈,好論時弊,好爭長短,且以風節(jié)自持。正如《宋史》說“修平生與人盡言無所隱”,無論對象是誰,有批評就說,有意見就提,毫不忌諱。比如范仲淹因言被貶,高若訥作為司諫不僅不諫阻,反而推波助瀾,歐陽修便寫信痛罵高若訥“不復知人間有羞恥事”。晏殊任相期間,提拔歐陽修出任諫官,面對又一次有恩于自己的老師時,他依然言辭激烈,常常讓晏殊下不了臺。這樣兩個性格迥異的人,要維持良好的師生關(guān)系幾乎是不可能的。
從政見上看,尤其是對于“慶歷新政”的態(tài)度上,兩人分歧嚴重。在改革不斷推進的過程中,歐陽修連連向宋仁宗上書,彈劾十余名反對改革的官員,愛憎分明,措辭激烈,使得朝野震驚。而對于改革,作為宰相的晏殊雖然沒有高調(diào)反對,但他卻是態(tài)度最為曖昧的高官之一。改革如火如荼,他卻仍然品酒填詞,舒舒服服地當他的“太平宰相”?!皯c歷新政”從開始到失敗,幾乎看不到晏殊明確表態(tài)的歷史記載,但作為宰相,對這場涉及政治和經(jīng)濟的變革不明確表態(tài)、不明確支持,這本身就是無聲的反對。而歐陽修追隨改革的態(tài)度和異常激進的言論,更加重了晏殊對他的反感,于是,晏殊干脆外放歐陽修為河北都轉(zhuǎn)運使,眼不見為凈。但卻遭到了諫官們的反對,他們集體上書:“任修于河北而去朝廷,于修之才則失其所長,于朝廷之體則輕其所重?!睆娏乙笞寶W陽修留任,晏殊卻不為所動。諫官們也不善罷甘休,馬上聯(lián)名彈奏晏殊,致使晏殊罷相,至此,他們之間的裂痕越來越深。
盡管老師對自己成見日深,意見漸大,但歐陽修對自己的言行卻從來沒有表露出一絲悔改,當初怎么說,一生都怎么說。晏殊去世后,歐陽修為老師獻上了一首《挽辭》,一句“富貴優(yōu)游五十年,始終明哲保身全”,表明了他對晏殊處世之道的態(tài)度。老師都入土為安了,他還直話直說,不肯掩飾自己過于苛刻的看法。由此可見,晏殊不喜歡他,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45499.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