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這里是小編,今天給大家說說嬴政的故事,歡迎關注哦。
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在先后攻滅“戰(zhàn)國七雄”中的韓、趙、魏、楚、燕、齊六國后,建立起了一個中央集權的大一統(tǒng)的多民族王朝——大秦帝國。
統(tǒng)一之后,秦王嬴政認為自己功績超過遠古時代的“三皇五帝”,乃采用三皇之“皇”、五帝之“帝”構成“皇帝”的稱號, 于是,嬴政便成為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使用“皇帝”稱號的君主,嬴政也就被后世稱為秦始皇。
我們都知道,秦始皇并不是一個安分地守在都城里治國的帝王,他在統(tǒng)一天下后,在短暫的十二年的執(zhí)政生涯中,有過五次大規(guī)模的出巡,并最終死在了第五次出巡的路上。
我們也都知道熟悉秦始皇東巡的故事,他東巡泰山,入海求仙,尋求長生不老之藥,雖然沒有成功,卻也為歷史留下不少的佳話故事。
可是,你知道嗎,秦始皇稱帝后,第一次出巡的路線選擇的卻是秦帝國的西北之地。據(jù)《史記·秦始皇本紀》記載:“二十七年(公元前220年),始皇巡隴西、北地,出雞頭山,過回中?!?/p>
這條記載,說明秦始皇首次出巡去的是咸陽以西的西北邊陲之地。當時從秦帝國都城咸陽通向西方有兩條大路:一條沿涇水河谷西行,一條沿渭水河谷而至洮河流域,再往西就通向西域,即后世所稱的“河西走廊”。
秦始皇當時就是由咸陽出發(fā),沿通向洮河河谷的大路到達渭水發(fā)源地隴西郡,又沿涇水至北地郡(秦初三十六郡之一,郡治在今甘肅慶陽市西南),直達涇水上游的雞頭山(位于今甘肅慶陽市鎮(zhèn)原縣開邊鎮(zhèn)),過回中(今陜西隴縣西北),然后返回咸陽。
那么,秦始皇首次出巡為何選擇了當時人煙稀少的戎、狄之地呢?
戎、狄的稱謂最早來自于周代,古代居住于中原地區(qū)的漢民族自稱華夏,把華夏周圍四方的各種族人,分別稱為東夷、南蠻、西戎、北狄,以區(qū)別于華夏。
要探討秦帝國與戎、狄的關系,我們就要繼續(xù)往前說一下了。西周時的秦人首領秦非子因給周王室養(yǎng)馬有功,于公元前905年,秦非子被周孝王封在秦地,治都于秦邑(今甘肅省天水市清水縣東北),“秦”成了他們的族稱,史稱“嬴秦”。
周幽王時期,犬、戎部族攻入鎬京,秦襄公派兵護送周平王東遷,因功正式被封為諸侯國。自此,秦國成為周朝的諸侯大國。
由于秦國的封地在西陲,因而在東周初年,秦國立國之初即與周圍的十多個西戎小國爭戰(zhàn)不休,雙方互有損傷。
公元前623年,秦穆公在連續(xù)兩次東進之路被晉國所擊敗后,又掉頭西進,對西戎發(fā)起連續(xù)進攻,俘虜十余個諸王,隴山以西諸戎兵敗如山倒,從此西戎之患徹底解決,中原以西的廣闊土地遂成為秦國的轄域。
秦穆公雖然稱霸西戎,為秦國解決了西戎之患,但是,那時的秦國威儀遠不如秦始皇稱帝之時。
因此,秦始皇在剛剛完成統(tǒng)一大業(yè),在邊境上的戰(zhàn)斗還尚未結束之際,就急匆匆來到西北邊陲的戎、狄之地,向這里遷徙不定的“戎”、“狄”等部族,展示大秦帝國的國威,甚至將大秦帝國的國威傳向更遠的西域。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46235.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韓彥直是身世力斬金國大太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