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神通跟李世民是什么關系。下面小編為大家詳細介紹一下相關內(nèi)容。
提到唐朝初期的李唐宗室人員,一般能想到的就是李孝恭、李道宗和李神通,而兩唐書對李孝恭和李道宗的評價甚高,認為兩人是李唐宗室的典范,同為李唐宗室的李神通則常常被忽略。但李神通卻是第一個響應李淵起兵的宗室,并參與了后來平定天下的許多大戰(zhàn),那為何他無法與李孝恭和李道宗相提并論,并且畫像不能進入凌煙閣呢?
這其中的原因說起來并不復雜,李世民曾當著文武百官的面直接點了出來。武德九年的六月,李世民發(fā)動了玄武門之變,將太子李建成和齊王李元吉直接殺死,然后又逼著唐高祖李淵退位,八月份,皇太子李世民正式登基為帝。
新皇登基后,緊接著就是大封功臣,李世民和幾個朝中的大臣一起商定了功臣的爵邑等級,然后在上朝的時候讓宰相陳叔達來宣布,在宣布之前,李世民就先說了話:“朕敘公等勛效,量定封邑,恐不能盡當,各自言。”
意思就是這結果是朕定出來的,可能有不妥當?shù)牡胤?,如果真有不合適的地方,大家盡管說出來,要是說得理由充分,那就重新再定。李世民說完之后就讓陳叔達宣布,等陳叔達說完之后,底下的官員們都謝恩,然后李世民又問大家覺得有沒有不妥的地方。
自然沒有人會對結果有異議,即便是有,也只是心底里不服,但大家沒有誰真的站出來說,所以大家都在沉默,就在這個時候,李世民的叔父李神通站出來了。李神通是李淵的堂弟,所以李世民叫他一聲叔父。李神通就說了:“臣舉兵關西,首應義旗,今房玄齡,杜如晦等專弄刀筆,功居臣上,臣竊不服。”
李神通雖然是個糙漢子,倒也會重點,他于李唐天下最大的功績還真就是第一個響應李淵起兵。就這點他就敢提出質(zhì)疑,畢竟他是實實在在在戰(zhàn)場上拼殺過的,但是他對于房玄齡、杜如晦等的謀臣很不以為然。動動嘴皮子和筆桿子,怎么就排在功臣的第一等呢?
要知道,李世民列出來的爵邑排名中,長孫無忌、尉遲敬德、房玄齡和杜如晦這四個人是第一等,實封1300戶,而他卻只有500戶,對于他來說,實在是太不公平了,至少自己應該排在房玄齡和杜如晦等人之前的。
李神通說的,其實是很多大臣尤其是武將的心里話,只是沒有人敢說出來,李世民看著自己這個叔父,知道今天要是不能說明白其中的道理,叔父不服不要緊,底下眾多的大臣都不服就是個事了。于是他看了看李神通說:“義旗初起,叔父雖首唱舉兵,蓋亦自營脫禍。及竇建德吞噬山東,叔父全軍覆沒;劉黑闥再合馀燼,叔父望風奔北。玄齡等運籌帷幄,坐安社稷,論功行賞,固宜居叔父之先。叔父,國之至親,朕誠無所愛,但不可以私恩濫與勛臣同賞耳!”
這一段話說的讓皮糙肉厚的李神通都不免羞愧難當。的確,李神通雖然是第一個站起來支持李淵起兵的,但并非完全主動,而是隋朝官員下令逮捕李淵族人的時候,李神通只能逃竄出長安,然后就到了鄠縣,聯(lián)合部分人起兵支持李淵,后來又與同樣在這一代舉兵的平陽昭公主相遇,自然就一起為李淵在關中一帶打下了不少地盤。
但在唐朝建立之后開始的大戰(zhàn)中,李神通雖然被委以重任,但是實在難堪大任。他做山東道安撫大使的時候,在山東一帶與宇文化及遭遇,宇文化及被李密打敗之后逃到了魏縣,在魏縣匆忙稱帝,但元氣大傷,所以在與李神通的對戰(zhàn)中,宇文化及一路退到了聊城。
后期宇文化及看躲不掉了,就告訴李神通要投降,但是李神通覺得投降了就沒有辦法得到戰(zhàn)利品來論功行賞,因此不聽副手的建議硬要攻打宇文化及。在攻打的過程中又害怕別人搶功而耽誤了最近進攻時間。
總之,宇文化及沒有打下來,竇建德卻來了。李神通一步步退到退無可退,最后直接被竇建德俘虜,山東的大片地盤都成了竇建德的。
這是李神通的第一次大敗,第二次也有竇建德有關系。李世民拿下竇建德和王世充之后,將兩人押赴長安,李淵下令將竇建德處死,這一下子激起了竇建德舊部的反抗,他們聯(lián)合起來選了劉黑闥做首領起兵了。
李神通帥數(shù)萬大軍與李藝一起攻打劉黑闥,雖然李神通的兵力遠遠勝過劉黑闥,但在遭遇風雪之后,還是很快就敗給了劉黑闥,結果就是“士馬軍資失亡三分之二”,后來還是李世民出馬,才將劉黑闥逼著逃竄到了突厥。
這是李神通唯二的兩次大戰(zhàn),都以大敗而告終,有過的勝仗要么就是跟著李世民打的,要么就是很小的小戰(zhàn)。總之,李神通雖然往往被委以重任,但是并非良帥,一到硬仗就掉鏈子。
這些都被李世民當著眾人的面說了出來,李神通自然感覺羞愧。李世民不僅指出了李神通排名靠后的原因,也說出來房玄齡和杜如晦等人排在最前面的原因,他們雖然沒有在戰(zhàn)場上廝殺,但是做出的貢獻絕不比將士們少,甚至只多不少。
他們出謀劃策,運籌帷幄,所以才有了大唐的勝利,而且最重要的李世民并沒有說,江山已定,接下來就是文臣的主場了,他們是治理天下的主力。
當然,把李神通說的羞愧難當之后,李世民還不忘安慰一番,說自己對叔父的愛不少,但是也不能“以私恩濫與勛臣同賞”,這就是賞罰分明,即便是皇親也不能例外。這一番說下來,不僅李神通不再不服了,就是那些心里原本不服的武將們也服了,大家齊齊說:“陛下至公,雖淮安王尚無所私,吾儕何敢不安其分。”
不得不說,李世民那番話說的是真的很好,看似只說給李神通聽,實際上也是說給所有大臣聽的,他對自己的叔父都沒有私心,完全按照功績來,那其他的大臣就更不摻雜私情了。沒想到李神通提出的質(zhì)疑,倒是歪打正著幫了李世民的忙,爵邑的封賞完美的完成了。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46291.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